我是相關科系的學生目前都是用手機拍拍影片。發現畫面開始不是很滿意,而且目前對相機的知識與操作都是用"看"的來認識,所以想要直接購入一台便宜入門的來實際操作看看,所以不排斥二手。
我自己有做了一些功課但應該還有很多地方不是完全正確,再麻煩大家糾正我了!感謝

我的需求是
1.對焦應該堪用就好,不用那種黏的很誇張的
2.應該事先以FHD為主但希望機器也有4K功能
3.適合拍室外的
4.我想嘗試看看調色,所以希望能有LOG功能
5.防震有更好,無也沒關西可能會購入穩定器
6.收音的部分可能比較少收人聲,但希望可以收一些環境音進去。不知道這需求是不是很需要外接麥克風

最近找了幾天發現有三款蠻符合我的需求,GH4.G85.A6300請教各位這三台最大的優缺在哪?或是有什麼不錯的機子可以推薦

不過GH4似乎比較貴可能要考慮二手

請教各位了!謝謝
文章關鍵字
你好,
我目前是紀錄片工作者,
就以拍片為主的話,我推薦GH5,
以你的預算GH5二手還是會爆,但暫時可省下購買穩定器的預算,
它的5軸防手震是非常好用的(相較之下Sony的機身防震太弱了)
現在Panasonic S1即將開賣,二手GH5應該有機會再更低,
記得找已經有安裝V-log的機身,比起自己購買log,可省2~3000元

如果單純以價格與規格來看,
目前Fujifilm的X-H1水貨價格落在3萬內(拍賣查的),
這款也可以列入考慮,可以仔細看他的規格!
台北有展示的地方可以去試試,地點可自行google.

van52u wrote:
你好,我目前是紀錄...(恕刪)


謝謝您的意見,其實也有考慮過GH5,GH5顏色畫質功能等等都很棒。

但是又會想新手第一台就買這種偏高階的會不會有點越級打怪了。

順便再問一下相機買二手的風險會很高嗎?對相機真的不太熟的自己去買是不是不大好?


lzyyy wrote:
我是相關科系的學生目...(恕刪)


預算導向可以考慮 Olympus E-M10 mark III,機身內建 IBIS 防震,錄影 4K/30P 是整顆 CMOS sensor 讀出來再重組 4K 畫面沒有裁切,這個性能算是較先進的規格。2019-4月水貨、二手價格大約落在一萬到一萬二~

錄影為主的話可以搭配 Olympus/Panasonic kit 鏡就好,反正要 follow 180 degree shutter angle 的情況下,大多都要縮光圈加可調減光鏡片。需要有淺景深的畫面或是室內、夜間場景可以買大光圈的 M43 原生鏡頭,或者是買 Viltrox EF-M2 搭配永諾 35mm/F2 等這種便宜的鏡頭或是 EF 二手鏡頭。不過搭配 Olympus 45mm/F1.8 這種原生大光圈鏡頭對焦性能會比較好一點,轉接 EF-M2 只能單點對焦而且錄影沒有全時自動對焦,不過話說回來,錄影時也經常需要手動去對焦想要表達的主體,所以依照自己的使用情境去規劃器材。

預算:
1. E-M10 mark III: $12490
2. 14-42 kit 鏡: 中古$2000~$5000 不等
3. 可調式 ND4-400:天涯牌 $700
4. 45mm/f1.8: 中古幾千塊,不過等效90mm室內不好拍半身、全身。不滿意可以挑其他的大光圈鏡頭,不過鏡頭太廣角時全身的淺景深效果也比較不明顯,所以看你的取捨,預算夠就慢慢添購超廣角大光圈跟中長焦段大光圈搭配使用
5. 剪輯軟體:Davinich Resolve 免費
6. X-Rite ColorChecker Passport 一代或二代:數千元,影片校色
7. 腳架、單腳架、滑軌等:價錢選擇很多,機身不重很容易挑到便宜又好用的,或是土砲 DIY 也行。

缺點:
1. Olympus 小眾、日後要轉手花費較長的時間
2. 沒有原生 Log profile,但是靠調整機身 Natural/Muted profile 和 Grey Level 也能做出類似的效果,當然比不上原生支援 Log 優秀但是也能增加一些動態範圍,這時就會需要 ColorChecker 自行做影片校色。
3. 機身是脆弱的塑膠,使用時得要謹慎一點,不過撞破了也就膠帶貼一貼繼續用

另外如果校色功能還要再省的話其實也可以,就是到網路上下載 24 patches 的 ColorChecker,到照相館沖洗幾張備用,然後到 X-Rite 下載 ColorChecker Camera ICC 工具(https://xritephoto.com/cameraicc)也是可以用,校正的色彩當然不會很準確,但是對後期做 Color Grading 已經很夠用了。

youtube、eoshd、cinema5d 等網站上有些 footage 可以參考,這個組合已經夠學習用了,而且低 ISO 下畫質相當好,不會輸貴好幾倍的器材太多。預算夠的話買 GH5 是有更多的專業性能可以摸,但同樣是 M43 尺寸,畫質跟淺景深效果不會好 E-M10 III 太多,所以看你的預算取捨,夠的話上 GH5 也是可以。
lzyyy wrote:
謝謝您的意見,其實...(恕刪)


二手一定會有風險,就算買全新的都有機率遇到機王,
的確找懂的朋友陪你面交試機是必要的,
看朋友怎麼操作測試,下次交易你就會了,
3C產品不保值,如果有更低的價格又不錯的機身的確可以考慮,
可將預算多投資在鏡頭,很多二手鏡頭很超值,
你們拍片應該也需要多顆不同焦段大光圈鏡
尤其m43這種片幅較小的感光元件,景深蠻深的
轉接上又以Canon EF鏡為主流,要找轉接環或減焦環都很方便,
未來也好脫手,買二手賣二手不會虧太多,
但轉接他廠鏡頭的錄影自動對焦就不用太指望多好用,
不過,科班學手動對焦更重要啊.

如果以好鏡頭優先,
可以將Sigma 18-35mm f1.8優先納入考慮,二手14000左右,
買EF接環比較方便(轉接環或減焦環另購,從數千元到2萬元都有)
收音先考慮堪用便宜的即可,
例如Zoom H1n,從美國請人幫忙買很便宜,
但這樣你預算剩約1萬,
要找能拍4k又有機身防震的,可能還真的只剩下Olympus EM10m3(水貨或二手)

lzyyy wrote:
我的需求是
1.對焦應該堪用就好,不用那種黏的很誇張的
2.應該事先以FHD為主但希望機器也有4K功能
3.適合拍室外的
4.我想嘗試看看調色,所以希望能有LOG功能
5.防震有更好,無也沒關西可能會購入穩定器
6.收音的部分可能比較少收人聲,但希望可以收一些環境音進去。不知道這需求是不是很需要外接麥克風


1.真正的拍片有9.9成都手動
2.不要太在乎所謂的K數,就台灣而言一般交片仍FHD具多,4K以上通常為了事後裁切或是CG or AE合成
3.每一台皆可
4.調色和有沒有Log沒有直接因素,以前沒Log只有Rec709時還不是再調色,Log通常應用者所謂無法人為控制光的場合或是高光暗部想要多拉出一點細節的時候,但這個和機身能力也有一點因素
5.機身防震通常Soso用穩定器比較好些但上好一點腳架才是跟本
6.用一支好一點外接麥克風就可以

我自己是實際工作者
01上的攝影棚燈達人 LineID:@evd8183g

lzyyy wrote:
謝謝您的意見,其實...(恕刪)


沒什麼叫越級打怪這件事
說真的誰在乎你用什機子拍,主要是內容是否吸引人
01上的攝影棚燈達人 LineID:@evd8183g


Lucose wrote:
E-M10 mark III

感謝你的介紹,這台價錢真的很誘人不過介紹影片偏少。我會再多找找外國的比較影片看看

van52u wrote:
二手一定會有風險,就...(恕刪)

的確,捏上去gh5除了要有二手風險之外後續配備可能資金會不夠,目前是比較偏向G85
gogobail wrote:
1.真正的拍片有9.9...(恕刪)

謝謝你的解答,4k我也怕電腦處理不來所以還是以FHD為主。
便宜的HD 可換鏡頭全新就SONY A5100
或要log跟4k就二手A6300但沒觸控,預算加個3~5000因該可以升級到二手A6500可觸控
鏡頭看習慣焦段可選sigma 30或16或56 F1.4,這樣的組合都在3萬以內,效果都很棒,
如果選擇買2手A5100加一顆全新sigma鏡頭因該2萬以內 
之前選擇S家P家選擇有一篇討論也可以看看了解一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47&t=5720803&p=1
lzyyy wrote:
謝謝你的解答,4k我...(恕刪)


機身防震還是有它的用處,最有用的場景莫過於街頭錄影,拿起來就可以錄出穩定的畫面,再加上300公克的單腳架,不管把腳架靠在腰間還是地上,都很隨意就可以拍出穩定的畫面,這種便利性就不多嘴了。如果需要跑步、移動的動態畫面,E-M10 Mark III 有 1080P IBIS + EIS 雙重防震模式,想省錢的情況下接上小腳架還是可以用,要多練習就是了。另外就算是上 gimbal 也可以讓畫面更穩定,2019 年的 IBIS 規格絕對不是雞肋,對於錄影來說某種程度上是個 must have 的規格,所以 E-M10 Mark III + kit lens + CPL/減光鏡大約一萬五就可以開工了,底下是一些 E-M10 Mark III 的 footages:

街頭手持錄影效果:


婚錄調色效果:



晚會活動:


不過手機加上一台三千塊便宜的 gimbal 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穩定畫面,雖然畫質還是 E-M10 Mark III 優異很多,但對於運鏡、調色、故事剪輯等等基本功,手機確實已經很足夠了。如果你的手機是 android,可以下載 OpenCamera app,運氣好有支援你的手機,那可以錄 H.265 Log profile,設法幫手機弄一片 CPL 跟減光鏡,還是一樣可以玩的很開心了。

Open Camera

關於 4k 後製電腦效能的問題,可以了解一下剪輯軟體的 proxy editing 功能,就是先把 4k clips 轉成尺寸較小、解碼簡單的格式,這在做調色、剪接等動作時,軟體操作會很流暢。最後 rendering 輸出時還看你輸出成什麼格式,假設是 1080P/24FPS,只要電腦不要太舊幾乎都是 1:1 的時間,也就是剪輯的影片長度是10分鐘,電腦大概花費十分鐘左右算圖。

Proxy editing 的缺點就是需要先產生 proxy files 需要花一點時間跟硬碟容量,所以也要考慮儲存設備的預算,一般來說把 proxy 放在小容量的 SSD,影片放在大容量的硬碟,我目前也都用 USB 3.0 外接碟而已,用筆電剪輯五分鐘左右的影片還夠用,機器是 2015 年 nVidia 940MX 而已,不是很高檔。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