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是覺得 <人生的意義> 是以下二選一:
[1] 一直維持在「幸福」的狀態,此狀態下有二條路:
     [1.1] 「善終」(無痛的死亡,死得幸福)
     [1.2] 「永生」
[2] 一直維持在「無意識」的狀態,所以沒有任何「感覺」(不會覺得 無聊、好奇、疼痛、快樂、不適、餓、悲傷、憤怒、幸福 等...)。

上述之中,[1] 太難做到,所以退而求其次 [2] 相對容易很多。

維持在「幸福」狀態,這點難做到是因為人生有太多「意外」,像是天災(新冠疫情、311地震、南亞海嘯、茂宜島野火、八八風災...)及人禍(俄烏及以巴戰爭、南京大屠殺、沙石車輾斃、空難、金融海嘯、義務役、詐騙、...),這些都是一般人「難以控制與避免」的災難,不要說是人類,甚至是 所有生物 都必需面對的風險,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算有人一生順遂也是少數。
另外,幸福的定義是因人而異的,而有些人的幸福是「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如:社畜、孝道、爛桃花、性暴力...的概念),透過「剝削或剝奪」別人來滿足自己。其實基本上人與人互助,從施與受的反面來說就是人與人互相剝削/剝奪,所以在文明的社會裡才會有一些規範要人們去「妥協」,所以說「自由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界限」。
前面所述透過剝削別人來 "獨善其身" 這種行為未免也太自私與不道德,所以為了社會的良性發展只好妥協與讓步,但也因為如此就難以達到理想中「所有人」都擁有「最高級」的幸福,及類似的「均富」、「烏托邦」、「天堂」。
(Lyman Tower Sargent:「烏托邦本質上是矛盾的 ... 並且有相互衝突的欲望,因此所有人的欲望不能同時得到滿足」)
選擇 "維持「幸福」" 的人如果又選擇了「善終」,那麼這個人一生的「經歷/體驗」與「成就/人生智慧」該怎麼辦呢?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對於那個死去的個人將不再有任何的意義。
選擇 "維持「幸福」" 的人如果又選擇了「永生」,那可能要先克服「宇宙的終極命運」(大撕裂、大擠壓、大凍結)才能得到永生,這可行嗎?

維持在「無意識」狀態,基本上一般人在沒有夢境的深度睡眠時我覺得就是無意識,只是誰能不吃不喝持續一直睡下去?(吃 安眠藥?) 不過醫學上早已可以做到,只要挨一針「全身麻醉」,就可進入無意識的狀態,麻醉劑量再更大讓人「麻醉致死」還可以保證一直維持在無意識的狀態,再不然「安樂死」前喝一杯「戊巴比妥鈉」鎮靜劑,或是「反出生主義」主張的 "不要生小孩" 也可當作是一種預防性措施,防止未來再有「受害者」來到這個世界。

以目前的醫學/科技來說,如果人生終就難逃一死,而人生的「經歷」與「成就」對個人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那麼有需要來蹚人生這個渾水,最後換來的卻是一場空嗎?
有人可能反駁,個人的成就可以造福他人及後代啊!沒錯,科技上與其他的成就可以,但要達到理想的烏托邦也不是短時間內容易達到的事,在科技能讓人不死及達成理想之前還要犧牲多少人的人生?要賠上多少生命?
即便有了科技若無法普及,恐怕也只有少數(富)人受惠。那還不如運用現成既有的可行方法,讓無意識的概念在適當的時侯實現。
人生的意義就是每個人你自己定

別人怎麼認為就根本不重要

除非你的人生意義就在於別人對你的看法


當然老蔣說的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其實就是一句陳述事實的廢話
pc8801 wrote:
人生的意義就是每個人你自己定

別人怎麼認為就根本不重要

除非你的人生意義就在於別人對你的看法

是如此沒錯,可以說人生的意義憑每個人的三觀而有所不同,甚至是會隨時間而改變。

若不考慮死後的世界與宗教那類的說法,死了就是死了,什麼後續也沒有,在這個前提下只能說人生是白忙了一大場,就看個人想不想白忙。
你如果那麼在乎“白忙”的話,可以考慮當一個月光族就不會了。(仔細想的話還是會,因為你永遠無法確定死亡的時刻,不過至少可以把多餘的付出降到最低。)
人生那來那麽多意義
不就生死兩個字而已
中間不論你多麽豐功偉業或是窮困潦倒
都逃不出這兩個字
多說無意

戰火下你說幸褔
天災時你說善終
何來永生可言
簡單生活家家 wrote:
你如果那麼在乎“白忙”的話,可以考慮當一個月光族就不會了。(仔細想的話還是會,因為你永遠無法確定死亡的時刻,不過至少可以把多餘的付出降到最低。)

及時行樂的確可以降低離世前留下太多沒用完的遺產。

而人因為無法知道何時會死於非命,所以若能提早進行安樂死有個善終會較有保障,較能確保免於遭受意外死亡過程中的巨大痛苦。但我還是覺得一開始就沒有被生下來是最好,畢竟人是有情感的,在安樂死之前難免對於世間的經歷有些不捨,這也是可能的,若沒記錯 傅達仁第一次做安樂死時也是中途放棄。不然可能就要無預警實施安樂死,讓當事人沒有時間去難過與眷戀世事。
人生本來就是來體驗的啊!
幸福 快樂 難過 痛苦 都是感受
每一份感受 都記錄著經歷
每一份經歷成就現在的自己
當不再用 好 或 不好
對或不對 來定義人生
一切都只是體驗~
人生本來就不是只有 幸福這一個感受來組成的
走向死亡
瘦虫弱精 wrote:
人生那來那麽多意義
不就生死兩個字而已
中間不論你多麽豐功偉業或是窮困潦倒
都逃不出這兩個字
多說無意

戰火下你說幸褔
天災時你說善終
何來永生可言

若沒記錯在學生時代補習的時侯,補習班老師和我們提到他得知有學生自殺的事情,他說那學生就是想太多了,關於人生的事有時別想太多。我那時也只是聽聽,也不了解為何想太多會搞到想不開,直到最近因為較常看到網路上少子化及生孩子相關的新聞及討論,才接觸到生意義方面的問題,也有了一些思考。

目前看來人生的確逃不出「生死」這兩字,而且有很明確的因果關係,沒有生就沒有死,所以有人說:「如果沒有辦法給自己小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不生,把自己顧好,好像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尤其是戰火下更是如此,戰火中生孩子無疑是讓孩子的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同時也製造了更多的問題。難道戰火中生孩子的父母都是為了「增產報國」?沒有替戰火中的孩子考慮過嗎?
叔本華 認為,生命歷程中的大部分都充斥著痛苦,最合乎理性的觀點就是不要把孩子帶到世上來。人生中的意外也是不生的理由,誰能保證孩子一生之中100%都不會碰到嚴重的意外呢?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