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Mobile01的朋友們下午好

小弟一個多月前在PTT發表了一篇文章:[心得]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有幾位朋友建議我也轉過來M01與大家交流,希望可以跟大家多學習一些建聲與音響空間的經驗。小弟是不務正業的小藥師,並非聲學專業;家父母雖是建築師卻對建築聲學幾乎毫無涉獵,故若有任何謬誤也請不吝指教。

先預告下一篇文章,將會是利用DRC(Digital Room Correction)做更精細的調整與修正,
屆時再與大家分享。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前言:

在過去幾年,我一直在書房使用近場聆聽環境(距離喇叭僅1M),看電視電影打電動才使用客廳的5.1系統。這樣的好處是方便跟電腦的各式無損檔案與串流結合,但缺點就是音場拉不開,也沒辦法與家人一起分享二聲道系統。

直到2018年初,起心動念要利用裝修家中客餐廳的時機,將書房的系統轉移至客廳,用做於與家人共用的影音空間,遂於PTT板上發文求教,這樣的概念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自我思考、研讀空間聲學書籍,與家人溝通(父母倆不太想要我破壞他們當年的設計)、加上與設計師研討利用有限預算達成居家建聲的基礎,總算在去年底完成,目前自己滿意程度應該有85分吧!

當然,充分讓家人們也都滿意是繼續聽音樂玩音響的重要過程!

-----------------------------------------正文開始-----------------------------------------------

我家是都會區國宅大樓,RC結構隔音尚稱良好,用以作為視聽空間的客餐廳格局為L:6.23m W:3.00m H:2.68m,大約是5~6坪左右的空間,客廳動線有玄關與走廊兩個開口穿過。家父當年設計的格局為沙發座北面南靠背牆,正對南向大面落地窗與陽台,客廳與餐廳空間則以吧檯式電視櫃隔開,生活動線倒也沒什麼好挑剔的。(如圖,自己亂畫很醜別見怪)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但缺點就是投影布幕一放下來就導致兩空間分隔,冷氣無法貫通;若兩聲道置於電視櫃,也沒有硬牆支持低頻,沙發靠背牆則5.1環繞效果變差,兩聲道系統又有SBIR(邊界干擾響應)等問題。考慮後決定將聆聽位置與電視櫃交換,讓銀幕與器材置於空間短邊,自己先手繪了這樣的設計草圖。(如圖)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雖然這樣的空間比例不算是黃金比例(教科書:1比1.14比1.39;我的空間:1比1.14比2.32),但也算是駐波不至於太強的正方形空間。經過REW初步計算,仍在27Hz, 55Hz, 82Hz, 130Hz 以及192Hz 左右會有駐波產生,而這樣的現象在所有小型空間都無法避免。(如圖)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而這樣的頻段要用合理的低頻陷阱捕捉,尺寸也幾乎都達到了45cm厚以上,家人必然無法接受,所以還是優先吸收、擴散"中高頻",低頻以擺位+DRC處理。


視聽空間與生活起居空間共用,過於大量的聲學處理材料會影響視覺美感,與設計師溝通時,便包含了幾個要件為優先:

我的需求:

1. 喇叭背牆面有適量擴散與吸收,背牆角有足以吸收"部分"中低頻,又不能太醜的
低頻陷阱。

2. 喇叭第一反射點(天花板、側牆、地面)必須有良好中高頻吸收,且不得有未填滿的
空腔產生共振,當然也不能太醜XD

3. 聆聽空間位置後方亦有有適量擴散,落地窗需有全遮光防焰窗簾,吸收擴散中高頻。

4. 藉機拉設3條音響專線,並整新配電盤。

家人的需求:

1. 小朋友能感到舒適溫馨,建材必須無毒,空間不要有明顯銳角。

2. 老婆喜歡輕工業風格,最好空間風格能像咖啡廳,揪姊妹來下午茶。

3. 間接/直接照明的功能與比例宜人,看電影追劇打電動用5.1簡單方便。

4. 容易清潔與維護。


經過數個月的討論與修改,大致生出了以下的初步設計。(如圖)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照片與心得-----------------------------------------

施工過程就沒什麼好貼來看的了,以下分享一些照片與心得。

1. 聲學建材部分,全部都是採用Soundbox聲博士的產品,這是香港品牌也有實測數據,E1低甲醛,防焰。在淘寶上買得到。運送部分都得打木架才進得來,當時因為太多太大,走海運花了不少時間。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2. 喇叭背牆與聆聽位置後上天花板,採用雲狀單一非對稱造型的Cloud 2C擴散板,擴散中心頻率約為1KHz,也有些微吸收作用。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3. 側牆與天花板第一反射點採用EQ30T吸音板,對500Hz以上吸收效果較好。其中特別的是設計師的巧思,因為考量到我喇叭位置可能移動或未來有換喇叭需求,將側面的吸音板結合木製拉門設計,可以依照聲源位置調整第一反射點。

在使用劇院時我習慣整個關上,減少漏光並避免冷氣流失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4. 這些吸音板、擴散板的基座都是請木工師傅利用防焰材實木貼皮製作,框架內採用100公斤立方米的"岩棉"填充,避免空腔共振,也提供了間接照明(氣氛燈)的空間。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5. 低頻陷阱部分採用101B,八角柱造型滿特別的,鋁製框架外面包覆微孔科技纖維,提供200~1KHz的吸收。

說實在200Hz以下很難有好的材料能吸收(沙發算嗎?),不然就是尺寸太大,擺位跟DRC才能根絕。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6. 配電箱部分,原本是30幾年老國宅的線路,現在直接改成匯流排,並將所有家用迴路換成Siemens 5SY4與施耐德iC60N C63A並拉設三條音響專線(左上),不使用無熔絲開關,我採用的是德國Wohner AES保險絲開關搭配法國FERRAZ 20A保險絲。 (怎麼想都覺得接點應該比NFB來得大?)

改造前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材料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改造後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7. 由於電箱就在客廳,距離不長的情況下選擇了比白扁線好些的線材:NEOTECH NEP-5001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8. 專線壁插則使用CARDAS 4181US,目前我的排插、隔變都使用這款,雖需Run比較久,但確實挺全面的。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9. 音響架採用手工訂製的樺木夾板+楓木/鋁合金複合腳柱,結合部分採用黃銅螺絲,鋁合金角錐+緬甸紫檀椎墊,多種材料提供不同類型的阻尼避免多餘諧振。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最後是目前低頻頻率響應的圖(2.1系統 + RME ADI-2內建EQ調整500Hz以下):
灰線是2.0未經過EQ,黃線為2.1系統加上EQ修正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總結-----------------------------------

過去在器材與線材上投資,確實有些不一樣的變化,但玩了一陣子後發現,空間與擺位的調整確實能造成更大的改變。

當然,這樣的改變不一定是改善。除了運用金耳朵之外,我覺得還是要適當搭配。

麥克風進行頻響測量,這確實有助於得到更為平順的空間響應。

尤其是近日把2.0系統加上了一顆超低音,更需要針對擺位與銜接下一番功夫,這部分我也還在學習(之前用RME ADI-2 內建EQ修低頻,已有卓越效果,近日加入一台DRC,有更好的體驗),接下來會再寫一篇2.1系統與DRC的心得。

也請大家指教一起討論了!

圖片欣賞:

[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開箱] 音響空間設計與布局分享

參考資料:
  1. 徐亞英, 築音賦聲 (2018). 行人出版社
  2. 劉漢盛, 音響空間 (2016). 普洛文化
看著佈局就讓人嚮往, 更值得讚嘆的就是樓主沒有貪心只是放小喇叭! 音場一定很美麗. 現在的隔音器材可選擇的太多了, 也有不少apps可以測量聆聽環境, 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讚一個
電系emt 100分

您是壁插自帶分岐

還是使用WAGO之流
=================
全室明線是我的理想
sam_san wrote:
看著佈局就讓人嚮往,...(恕刪)


感謝Sam大,小弟採用書架喇叭+超低音的系統,覺得大約5~6坪算是夠用,若是之後有適合的小落地,或許也會考慮
570 wrote:
全室明線是我的理想


老兄,別這樣搞。
玩音響需要女方的支持,你這樣會讓大家覺得玩音響的都像中毒一樣
專業中的專業....
實在是太強了
 
 
Netflix
都支援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了
 
 
請問樓主有考慮裝天空聲道嗎!?
 
小弟好生羨慕~好裝潢 好音響~~
松高綠布丁 wrote:
若是之後有適合的小落地,或許也會考慮


ProAc 2.5或者是atc 19a可能會適合你
vauxhall02 wrote:
專業中的專業.......(恕刪)

小弟的空間仍是兩聲道音響為主,
家人打電動看電影目前5.1很滿意了,
太爆棚可能樓下也會來按門鈴
5.1.2與新的AV AMP暫時不考慮,
反而會先考慮升級真4K的投影機與張力幕
樓主的空間規劃相當好
黃金比例
 
連先進的聲學儀器
都拿出來用了
 
有機會請樓主
教大家如何使用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