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enrhcmt wrote:
想請教各位先進
這個...(恕刪)


真的假的!?黑膠和其他訊源最大不同,在於它需要人"調整",然而這個"調整"非常有學問,舉VTA為例,有誰敢說可以調出"絕對"水平嗎(人嘛,總有誤差)?事實是,絕對水平不見得有最佳聲音表現,有人喜歡高幾度,有人偏好低幾度,而且不同臂有不同特性,再說即使找到VTA甜蜜點,還有垂直,針壓,抗滑...,這種種排列組合,讓有些人一輩子都找不到"好聲音"(當然每個人對聲音的感受不同),還有人視之為畏途(小弟就是,以前缺乏經驗知識,現在則是視力不好,調整難度變高,以致常搞壞裝備)

以您說的狀況研判,不是CD太爛,就是聽感容易滿足,當然也有相當比例可能是-您是唱盤PRO級天生玩家,一部music hall 2.2調整後表現勝過百倍身價對手,如果是,那真是足堪表率,可喜可賀!

所有音響系統都有一個特有的特性,就是「向"最低標"看齊」(汽車,攝影...則無此特性),什麼意思呢?量化舉例:喇叭80分,擴大機75分,訊源90分,這系統聲音表現不是平均值,對不起!最高只有75分,不能再高了,因為如此,所以音響特別重視"搭配",要搭配出「好聽」作法:
1.讓能力範圍內購置的器材都達一致標準(器材預算分配論於是產生),最基本的辨識法就是太便宜的發不出好聲音,找出雞立鶴群的雞,宰了它(如果是鶴立雞群就麻煩了)
2.老祖宗養生妙方-「缺什麼就補什麼」,現在那裡不滿意?尋求最小改變最大改善的方法,常見用訊號.電源線調音就是這個道理(有線材比器材還貴,這...田僑仔不好批評)
3.現在調整功力已經不錯了,可以再練練,需自宮就不要手軟,待那天成就為武林盟主,哇哈哈~~得意的笑!!!

太晚不能再掰了,開開玩笑,順便給您一點建議,請勿介意.
lingo1388 wrote:
真的假的!?黑膠和...(恕刪)


Lingo兄一篇聖言 完全切中核心

其實
LP系統是很吃手感
這有點像是做甜點一樣
即便是給予三個師傅相同的題目 使用一樣的工具
最終口感也是不同
若擺放出來供大家投票
也是各有所好

很多HI_END世界的道理
除非自己走一輪 要不然很難徹悟
尤其在玩得當下 荷包又夠 或是企圖心強
上天下海 也是換換樂 人人皆為左買右賣上人


趁國慶假期安排一趟香江行,除了遊玩 , 另外就是找一些值得帶回台灣的老黑膠 , 順便也逛逛當地音響店 ,行前做了功課 ,此行第一站來到深水涉鴨寮街拜訪人稱 "香港黑膠碟養父" 阿PAUL


這裡完全沒有復刻版黑膠,30萬張片藏全都是1950-1980年代的老錄音 , 來到寶地當然要順便帶幾張1970-1980年代粵語黑膠回家


阿PAUL看來不是HIFI發燒友 , 他有另一個稱號 "黑膠傻佬 " , 本身是越南華僑 , 家人都移民到加拿大 , 他堅持留在香港終日與這些黑膠為伍 , 真是性情中人 , 這裡不少片子是1980年LP轉換CD世代 , 許多人低價拋售或是丟棄 , 這些黑膠孤兒都被他收養了..日積月累下的成果 ,阿PAUL試音的器材以平價品為主 , 唱盤只是一部古老的Technics SL-1200



阿PAUL為何稱黑膠碟養父呢...以下有深入介紹


也順便到西洋菜街的音響店走馬看花隨興逛逛 , 香港人確實很迷老麥跟金仔









很好奇樓主使用甚麼訊源? 15萬數位訊源不敵萬元級沒有調整的自動盤有點匪夷所思。
我接觸音響(不敢稱玩因為沒有很認真)也超過20年了,使用類比系統僅占一小部分時間且都是玩票。
撇除小時候長輩用白馬音響自己只是放放唱片,第一套黑膠是在歐洲留學時因為有大量二手黑膠可以買,
所以也是在跳蚤市場(真的是跳蚤市場)找了一台堪用的Thorens,從此讀書時就有優美音樂相伴。
那時其實也只是簡單估狗了一下把水平唱臂調到可以發出"感覺正常"的聲音就好。
在這裡必須說古典音樂還是比較好的調音工具,因為各項器樂的聲音是比較容易判斷,電子樂比較難有基準。
加上周末時歐洲都會針對學生推出級優惠的last minute ticket,有一次用5歐就聽到葛濟夫指揮鹿特丹市交感覺很幸福。
聽完現場後回家就可以再動一下黑膠唱盤看看能不能更接近現場聽到的感覺。

回國後收集的兩三百張黑膠當然也就帶回國,Thorens本來也跟回來,但發現他的電流頻率(50HZ)問題不好解決,
就跟MYAV一位著名玩家貼錢交換了一台70年代的LP12,一開始搭SME/ORTOFON SPU,後來換上ITTOK才算是一窺LP12的魅力。
LP12是軟盤,在那陣子也經常疑神疑鬼每調一個彈簧或甚麼就覺得聲音整個不對,搞得很累。
後來真的工作上非常忙碌加上心情也不好,就把整套軟硬體都賣了。

這幾年因為家中長輩離開後留下一堆老片(大多台版),才又興起再買一套類比系統的念頭。
一開始也只想搞簡單一點,買了台Michell Technodec搭了Benz Micro Gold跟Hanns入門唱放,
中間過程就省略,現在盤還是Technodec但是唱臂跟頭換成Zorin PUS12/Lyra Argo,唱放是Audiolab 8000PPA。
跟原來使用NAIM SUPERUNITI比起來黑膠系統聽起來確實聲音上較鮮活,也較討喜。
去年搬家後陰錯陽差把SU賣了,從此整套系統又大洗牌,目前使用:
前級+唱放:Jeff Rowland Consonance
後級:JC Verdier
轉盤:LINN KARIK
DAC:Reimyo DAP777

數位系統當年定價差不多是30萬,折扣後可能在20-25萬之間,因此比你的高一些,
但在數位系統就定位後我發現黑膠系統怎麼廳都不對勁,所以反而聽數位時間越來越多。
前陣子請教了黃國琳,他講了幾個技巧要我調整一下,順便用他著名的紙片清潔法把唱針清一清,
聲音上是提升不少,但是我不敢說全面KO目前的數位系統,我覺得反而可以借鏡數位系統讓黑膠更提升。
所以我才好奇樓主的數位到底是用哪一套?
Han-Tung Li wrote:
很好奇樓主使用甚麼...(恕刪)



Han-Tung Li您好:

看了您的心得應該也是LP老玩家,請多指教 , 小弟猜想您應該是看到這句話吧 "至少…面對15萬左右的數位訊源 , 連不玩音響的家人都覺得黑膠比較好聽” 可能是我的語意表達不夠好,並非我的黑膠勝出15萬元級數位訊源 ,當初是家人脫口而出的評語,至於15萬等級的訊源是友人借我的一部歐美品牌DAC(不方便說明廠牌型號),其實家人的含意是黑膠的音樂性讓她覺得比數位訊源更加悅耳...如此而已。

至於對我而言,我是覺得播放1970年代純類比錄音的唱片確實能感受到有別於數位系統獨特的魅力...這感受跟價位無關..當然頂尖如DCS EMMLAB之流我也聽過,確實很棒,但就是感受不同。
其實我覺數位串流的好處是可以廣泛聽到各地優秀的演奏家的詮釋
SPOTIFY根本就是廣大資料庫。

跟黑膠是不一樣的欣賞面向。

其實我是個黑膠新新新手,也不是音響發燒友,就是純粹喜歡聽古典音樂。
以前謹遵舅舅教誨,不要碰黑膠,很燒錢。
今年想想,他的那些黑膠放在家裡,根本沒人聽
所以去這某家唱片行買了這台二手的music hall mf2.2。結果一邊訊號沒了,大費周章地又從離島送回處理,老闆直接幫我換掉原廠那唱頭,換成EXCEL QD700C。一回家一聽,我的老媽怎麼差這麼多啊,整個梁祝變得更好聽。
但最讓我煩惱的是總有單邊的吱吱聲,拖朋友幫忙,大費周章弄了來一台Collin的真空管唱放,裝上去後,整個雜訊變少,音量開大後,整個高音聲部低音聲部比較不會有破破的地方,像聽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就覺得很過癮。
但我自己是在思考,一台唱放價格拚過唱盤,好像怪怪的。
調整這些東西,我還不懂,就連吱吱聲該怎麼處理掉,我也在傷腦筋中~~~~
只能說換了這台唱放,好像吱吱聲就少一半。

但我只能說
黑膠真的非常迷人,聲部之間非常鮮明,CD很像全部的人都站成一排
黑膠就有先後順序~~


說來慚愧,我連洗黑膠都還沒開始,靜電刷也都沒弄。
這條路還有很多要學的呢~~

系統也沒辦法換,因為是高齡87的老人家自己裝的~~~歷史價值高過金錢。
而且其實蠻好聽的,我比過老闆店裡的那套,我想要搞成那樣我可能要多花個很多扣扣

所以請教各位先進
這樣的話~~~是否先換掉唱頭呢?還是乾脆一點按照像黃國琳老師建議的,找中階機種~~
這篇兩年沒動了 挖一下
既然有人挖,那趁RIP-CD空檔來LDS一下

如果有”濃濃菜味的新手說:「黑膠聲音比數位好」” 說實話,打死都不相信,啥都別說,光不斷有嗶啵嗶啵的卡通人物串場,還聽得下去嗎?好吧!就算天賦異稟耳朵構造增生” 後天自體除噪組織”,且使用的是通通不用調整的3C式全自動頂級旗艦型唱機,就這麼隨便往地上一丟,就能發出悅耳聲音,能信嗎?
回想早年白馬一體機時期,機器沒有調整的組件,人也沒調整的有概念,那聲音…就只能算”有聲音”(沒調整不就是這個樣子嗎?),現在,把當時片子再拿出來播放,有的單邊磨損(兩聲道大小聲),有的內外圈聲(雜)音位置不同,有的磨到觸底…等,很難想像當初是在聽什麼!
不久進入黑膠戰國時期,各種珍禽異獸脫柙而來,光是唱片配角-清潔用品就不下百種(買過清潔、除靜電的布、擦、刷、液、噴霧、光電…就有三十餘種,PS嗶啵依舊,這是另話),遑論主角-唱盤、臂、頭(唱放大部分內建於擴大機)…,但隨伴而至的是要會”調整”;斯時忙於工作,有能力更新系統卻沒時間調整,結果,每每放下唱針聽不到十秒就草草收拾,因為聲音尖銳、筆义、爆音不斷,甚至姐姐的跳針跳針也來摻一咖…總之就是難聽吶!直到救世主-CD現身(才要普及的正切臂也因此告終,真可惜),才能真正完整的從頭到尾聽完
拉里拉雜扯一堆,只是在探究”一張黑膠一部唱機”就能勝過CD的可能性,喂~別鬧了!

話說黑膠,跌跌撞撞胡搞四十年,但真要三言兩語,反而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要想提升晉階,我想應該先大致瞭解唱機播放原理(SIN,COS就不必了),要知道針在溝裡到底要調什麼,怎麼調,需要什麼工具或器材,利用現有器材操練調整(斷針是家常便飯,要有心裡準備),體會其中聲音變化,才能為黑膠美聲奠定基礎
還好啦! 鍵盤手通常出現在推"文青機"之類的葉佩文,藍牙一體和USB Hi-Res Rip 都能拿來當賣點和會在本串討論的族群不同
lingo1388 wrote:
如果有”濃濃菜味的新手說:「黑膠聲音比數位好」” 說實話,打死都不相信,啥都別說,光不斷有嗶啵嗶啵的卡通人物串場,還聽得下去嗎?好吧!就算天賦異稟耳朵構造增生” 後天自體除噪組織”,且使用的是通通不用調整的3C式全自動頂級旗艦型唱機,就這麼隨便往地上一丟,就能發出悅耳聲音,能信嗎?
lingo1388 wrote:
既然有人挖,那趁RIP(恕刪)


您老忘了提當年自作機的RIAA 曲線均衡電路。用類比的,很難做出真正合格的,反曲線
還有量針壓,計較唱臂的位置造成的循跡誤差,差點落入切線型唱機的錢坑等等
我還記得shibata 針頭,配MC頭, MC放大器又是一關
覺得好聽,有時是因為高低音都加強了, 類似loudness 的效果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