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我們一直很關注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原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也去過非常多次,但為了新北市政府將三貂嶺自行車道改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去年8/29起又將使用規定改為全面預約制,於去年9月起陸續向「全國自行車單一總入口網」、監察院反映及陳情。

去反映陳情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要讓這自行車道回復該有的功能 (畢竟初始設計已經有很大的問題),而是要獲得相關單位正式的回應,然後在加上我們所知道的一些枝節,來向關心自行車的朋友說明完整的脈絡,並分享我們對於這自行車道設計上衍生的問題之看法。

在mobile01分享這篇,就是基於上述的理由。說明了為何要寫此文後,容我先以一點篇幅,讓大家先來了解這隧道對單車族所代表的意義:

小提醒:由於本文很長,若您覺得閱讀太麻煩,可以直接跳至文末以影片模式觀看。

或點此連結


一、三貂嶺舊隧道重啟的重大意義

 

崇山阻隔的瑞芳與雙溪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基隆河上游的瑞芳,是早年因礦業而發展的鄉鎮,區內猴硐、九份、金瓜石等聚落,如今都已經是享譽中外的景區。而位於曾經蘊藏著財富的山巒另一頭,牡丹與雙溪,也是因礦業而發展的聚落,或許因為崇山的阻隔,牡丹、雙溪並不似瑞芳、猴硐這邊的繁榮,但依舊有著吸引旅人駐足的魅力。而篳路藍縷的先民,早年就是利用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淡蘭古道往來兩地。

 

交通演進與自行車風氣興起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由一開始的淡蘭古道,隨著歷史演進,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連接西部與蘭陽平原,以及運送此區豐富的礦產,有了鐵路宜蘭線的闢建,民國時期起又有102市道及猴牡公路加入,對於兩地的往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而台灣自行車運動興起後,由於東北角豐富的人文與特殊的地理環境,自然也成為單車運動愛好者勤於造訪的路線,車友最熟悉的莫過於102不厭亭,政府也陸續將鐵路宜蘭線不再使用的舊草嶺隧道、舊猴硐隧道群改建為自行車道,供民眾利用。

2019年新北市也將屬於鐵路縱貫線的五堵舊隧道改建為自行車道,並將基隆河沿岸的自行車道優化串聯,基隆市也將轄內基隆河沿岸自行車道整建,因此每到假日,就可以見到許多民眾騎著單車悠遊這些深具歷史意義的自行車道,也經常有跨境旅行車友的輪跡。

 

關鍵隧道


但就如同前面提到,因瑞芳、雙溪間有著綿延山巒,即便有102市道及猴牡公路可串連,但因這兩條公路路徑陡峭,加上東北角因地形、氣候特殊,山區道路經常很濕滑,要以單車前往,僅限於體能較好及經驗豐富的單車騎士,且也得避開下雨的日子。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例如我們在一樣是東北部的坪林山區,就曾因路面濕滑而摔跤;也有認識的女車友在102不厭亭下坡時摔倒,牙齒斷了好幾根;而過往經驗中,路面不當或濕滑給單車愛好者帶來的傷害,已經不計其數 (之前在01這邊經常可以看到)。

因此原本已經封閉的舊三貂嶺隧道若能重新開啟,可與上述提到的五堵舊隧道、瑞猴自行車道(猴硐隧道群)、舊草嶺自行車道 (舊草嶺隧道) 串接,形成一條可由台北沿著基隆河沿岸自行車道而行,穿越雪山山脈往來宜蘭,就跟當年興建的鐵路宜蘭線一樣,不僅可以成為台北往來宜蘭的經典路徑,也可以作為單車環島車友在天氣不佳時相對安全的路線。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因此舊三貂嶺隧道可謂是北台灣自行車網,樞紐中的樞紐。

換個角度看,這條線上不管是基隆河自行車道、五堵舊隧道、瑞猴自行車道、舊草嶺隧道,以及最近剛通行的暖暖自行車道,可以說是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的大型接力工程,因此非常受到自行車族的關注。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各地政府的大型接力工程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而且這樣的接力工程一直都在進行著,例如基隆河左岸新北與北市交界的自行車道位於大坑溪上之斷點,也正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進行自行車道的跨接工程,上圖這是上個月路過所拍。

因此當您有整個北台灣的視野,把這些自行車道帶入地圖,就可預見將來新北、北市市民可以更方便的藉由淡水河系的河濱自行車道前往各地,且環島車友也有一條好行安全的自行車道。


二、工程啟動、令人振奮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新北市政府決定動用經費加上體育署的補助,將民間倡議多年的舊三貂嶺隧道改建為自行車道,自行車愛好者當然無不熱烈支持。連結是當初新北市政府發布的新聞:

新北市政府市政新聞:塵封35年舊三貂嶺鐵路隧道闢自行車道青春山海線風華再現 2019/8/6


這則新聞中讓我最有感的,莫過於新北工務局的這段文字:

「近年來瑞芳和雙溪地區低碳輕旅行興盛遊客也愈來愈多漸增,這兩區在地理上雖然咫尺相鄰,卻受地形阻隔難繫,新北市政府希望透過開闢三貂嶺舊隧道自行車道,串連附近景點,騎乘鐵馬也可沿路欣賞許多自然天成尚未開發的美景,縱情於山間小路,還可以恣意享受風馳電騁的快感,雲淡風輕好不愜意,豐富旅行趣味。」

會這麼有感,就是因為瑞芳和雙溪因地形阻隔的限制,三貂嶺舊隧道開闢為自行車道,正是車友所殷切期盼的事。


三、第一次接觸

 


體育署亮點自行車道遴選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三貂嶺舊隧道改建開工後,我們因五堵舊隧道開放通行,且新北又沿基隆河岸陸續興建自行車道來串連,因此多次利用通行並前來這帶,每次路過要爬附近陡到不行的農路時,都會留意這個工程「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之自行車道建置工程」進度,期盼能早日通行。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而對這自行車道真的能有更多了解,是2020年5月22日體育署舉辦「最讚亮點自行車道」遴選,我被邀請擔任專家委員之一,由於遴選時這自行車道工程已經延宕尚未完工,因此,僅能就體育署提供的書面資料評分。

從當時資料上,官方的自行車道自我檢核表,對於車道路面是否平整都是勾選有,且體育署的輔導團要求無障礙廁所地面應堅硬、平整、防滑,官方資料都顯示符合,另有關隧道棧道地面之設計鏤空,體育署也有提醒施工時請注意間隙及縱軸方向,以防自行車輪卡於縫隙間,以維護車友安全。另在路面及安全設施,都另有特別記載。

在自行車道計畫簡介中,當然也再次如下的強調:

「三貂嶺隧道打通做為自行車道可串聯瑞芳及雙溪區,於雙溪端出口可循市道102瑞雙公路,連接環島一號線,進而連結至東北角貢寮區濱海自行車道,且東北角區域民眾亦可騎腳踏車經由此自行車道連接至瑞芳猴硐,進而與平溪瑞芳區自行車道網串連。除可將瑞芳、雙溪、平溪及貢寮四區自行車網串連為一地區性自行車網路,更可連結以環島一號線為主軸之大東北地區環台自行車旅遊系統,納入環台自行車路線中,提供環台自行車騎士全新之路線選擇,並鞏固地區自行車道之鏈結性。」

有安全的路面,有如此重要的連結功能,又有優美的景色,三貂嶺自行車道自然獲選為最亮點自行車道。雖然分數評了,但畢竟它尚未完工,因此完工時,我當然得就當時的評分項目及寫的內容一一做檢視,才對得起擔任專家委員的身分。


四、傻眼的路面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因此,當知道這自行車道,有超過兩公里是採用裸露的鋼筋作為路面,且間隙達2.4公分,我真的嚇壞了,第一時間就覺得這樣的路面會讓車友受傷,這問題非常的嚴重。

後來在新北市政府推出令各界譁然的試營運初期,只能用牽車通行的規定後,應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邀請,會同新北市政府人員前往體檢。當時除了勘查後將看法提供給兩個單位轉給新北市政府,也發表於臉書,提醒要前往的車友,一定注意安全。


五、放大絕-改名


 
接著在2022/07/27,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再度找我去拜會新北市政府工務局,並由我進行簡報,當時提出的建議有二:

一、工程面:路面及設施改善,讓自行車及遊客(尤其是弱勢族群)可安全通行為基本目標。

二、管理面:正式營運時不能違背自行車道行的基本需求,不應採預約制,可參考公路管制做法,以分時分向或總量管制來降低人流、車流過多之壓力。

但除了少部分工程上明顯瑕疵後來有改善外,營運規則續採預約制,甚至還乾脆將原本的「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改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原名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改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六、透過媒體意圖掩蓋設計造成的問題


 接著就是透過媒體強力的行銷,吸引許多慕名而來徒步健走的遊客。隨著媒體強力推送、網紅、社群不斷的分享,我曾經以一支三種不同角度的體驗影片,來呈現這工程的矛盾,再次提醒想去的車友要注意路面安全,更希望等熱度稍降,能不再預約即可使用,反正都等那麼久了,再多等幾個月也無訪。

而且這期間,新北市政府也讓非假日以總量管制來取代預約,只有假日才需要預約來控制人數。但由於這隧道獲獎連連加上媒體、網紅推送,即便是非假日,來參觀的人依舊絡繹不絕。

這時,一種不起眼的小動物開始被推上檯面。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由早期報導工程的新聞影片,可以看到隧道中原本有成千上百的蝙蝠,再度開啟受到干擾後,很自然的會轉移到附近的建築或廢棄礦坑,本來大家都認為既然隧道要再度利用,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但沒想到這工程的設計師在2023年5月開始透過訪問,表示「人來了,蝙蝠走了」,認為隧道內人流要積極管制,才不至於干擾隧道內的蝙蝠。

我不曉得設計師受訪的報導是否代表新北市政府的看法,但確定的是,媒體及網路發酵一段時間後,隧道中開始出現標語,管理單位也安排了兩位保全在隧道中守著,更於2023/8/29起改為全面預約,未經核可不得進入,這個宣布當然又引起大家的傻眼。

而在正式開始改為全面預約的前兩天,也就是2023/8/27,網路上出現一篇作者為黃柏森先生所寫的逆風文章,由於非常有系統地分析並批評,因此在車友間迅速傳開:

【一條介於有與沒有之間的自行車道】黃柏森,2023/8/27

這篇文章雖然當時廣為流傳,但讓我思考到一個問題,畢竟它發表於臉書,一但時間久了船過水無痕,車友真正的聲音還是不會被聽見。

新北市政府及設計師倡言要重視生態,並不代就有正當性,我們要看的是事實,因為唯有事實才能說服我們這是一條安全的自行車道,也唯有事實,才能讓我們認同這工程是兩者能兼顧的友善工程。

由於他們這樣的手法,就是事後講述一個大家公認的生態做為框架,在講述的過程,把脈絡抽離,也就是刻意忽略一開始是自行車道工程,來合理化設計,再透過媒體強推,使得沒有注意到單車客需求的步行者,或是來嘗鮮的單車客,也就是一般的步道使用者產生認同。

後來的民眾被這樣的框架引導,會認為單車客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生態,隧道開放讓單車通行已經是給予方便,還一直找麻煩,根本就是萬惡的破壞者;這現象在許多前往造訪的民眾於臉書的分享常常可以見到,甚至他們還認為單車根本不應該進來。

例如前陣子路過,在騎抵達隧道牡丹端出口(我們由三貂嶺端出發),就曾聽到剛被我們超越的民眾以讓我們聽得到的音量向她同伴說:



「這裡不是不能騎車嗎?」



 
 

七、向監察院等提出申訴


 
我認為這手法要破解,最有效的做法,但也是最麻煩的做法,就是帶著大家重走一次,然後在關鍵節點舉出新北政府前後矛盾之處,才能讓整個脈絡完整。

所以,我動了向有關單位申訴的念頭。

雖然跟幾位了解流程的朋友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去申訴成案的機率幾乎沒有,但我提出申訴目標是收集各有關單位的正式態度,而不是一頭在媒體後放話,另一頭又說會滾動調整,收集完後再有頭有尾的重建脈絡,讓關心自行車發展的朋友清楚理解,才能做為未來的借鏡,以免重蹈覆轍。

為什麼大家都說成案的機率幾乎沒有?

因為事後證明,不管是我向「全國自行車單一總入口網」反映,還是向監察院的信箱陳情,最都是轉由維管單位回應,也就是最後都是轉回由新北市政府來回應,除非你不厭其煩的一次次申訴。

雖然對於這種球員兼裁判的機制很不以為然,但套句2023/11/23網路上有位施岑宜小姐於一篇對三貂嶺自行車道評論的文章中所說:

「這筆經費是在國家政策思維下所編列的,有其最初全觀的考量與佈局,甚至背後可能是多少人努力奔走請命去促成的,但誰來監督它有沒有走偏呢?!」

施岑宜小姐發表於facebook文章 2023/11/23

我知道我們無力改變甚麼,但至少可以將過程完整記錄,讓車友自行評判;不過這邊要先說聲抱歉,由於當初基於有牽涉隱私,向監察院申訴時選擇內容要保密,因此收到的回應是密級公文,內容不便分享,但因為也是由新北市政府回覆,因此內容大家可以自行推測。

以下就是我們及車友去新北工務局、體育署以及全國自行車總入口網申訴內容,及官方回應。


八、申訴及回應


 
  • 於2023/9/1向「全國自行車單一總入口網」第一次反應內容 (文字部分):
-----------------------------------------

一、反映緣起

1. 原名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之「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係新北市政府「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之自行車道建置工程」完工後之名稱。

2. 本案係因瑞芳和雙溪兩區受地形阻隔,新北市政府為活化地方,以自行車道經費並獲體育署之前瞻「營造友善自行車道計畫」經費補助,利用兩座舊隧道鋪設自行車道形成串連,藉以推展單車休閒運動帶動地方觀光。

3. 計畫推出後受到各方關注,尤其本案主要受惠之單車族群,因「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完工後可讓單車族、民眾以最平緩且安全的路線往來瑞芳、雙溪,且因車道位處樞紐,也是可避開車流及爬坡的環島路線新選擇(參考「單車往來瑞芳-雙溪四條路徑示意地圖」及「單車往來瑞芳-雙溪四條路徑(坡度比較)」圖)。但完工通行後,在路面安全及管理規則,新北市政府罔顧自行車道應有之安全及實用,使此每公里造價達一億元之自行車道淪為少數人使用,已造成民眾諸多不滿。

請參考以下兩則民眾於臉書發表詳細勘查紀錄及單車族群之嚴重反應:

【一條介於有與沒有之間的自行車道】2023/8/27,黃柏森

https://www.facebook.com/wincent.huang.9/posts/pfbid0FdEEqsfRRVFqo6oWfWnQqKZJaruwinBT2TcN68ZaGDZadV95AbuwANgnXtzWEMVol

勘查紀錄及反應 2022/7/15,Eddie Chen

https://www.facebook.com/trekkingtaiwan/posts/pfbid026ac1a2e5vb7am9yngqi5P83GZFNFAHnmM8JJhxM2Zk7PotqUYThJMNAdEAEgvyrDl


二、說明

1. 有關路面安全

依照上述工程名稱及市府早期發布之新聞(註1),該工程係為自行車道建置工程,且完工後初期設置之指示標誌、DM均記載為「自行車道」(註2)。入口解說牌亦明列「本場域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請依正常行為使用」,可見這是自行車道,係以提供自行車使用為主(行人亦可)。

由於台灣自行車風氣興起多年,早年因自行車道鋪面不良或損壞或排水蓋間隙過大,造成民眾受傷時有所聞,因此鋪面後來多改為較安全之柏油鋪面為主,交通部亦有自行車道設置指引「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供各地政府依循,按理新北市政府涉自行車道工程之單位均應知道此手冊。

但新北市政府明知該工程目的為建置自行車道,卻於超過兩公里的車道上採用鋼筋路面,且鋼筋之間隙達2.4CM(註3),該案設計師甚至於專業雜誌採訪時表示,日後鋼筋間隙達2.7CM時可進行抽換,意即路面間隙未來會比完工時的2.4CM還寬(註4)。

查目前台灣單車族群擁有公路車數量極高,尤其大台北地區,且經常性使用,公路車輪胎寬度主流規格為23mm/25mm/28mm等(註5),因此上述路面間隙已陷使用公路車民眾於危險。且有些有上卡之車友,會因隧道本已窄小又光線昏暗,兩側又留有50CM縫隙未讓路面極大化(註4),遇行人過多時須牽行以免發生意外,此時鋼筋路面間隙又讓著卡鞋者難以步行。

2.有關營運管理

因初始設計不當,讓原名「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之自行車道營運管理紊亂,出現多變且讓民眾摸不著頭緒的管理規則:

111/07/03 起需預約,不能騎自行車,只能牽車。
111/10/01 起需網路預約方能進入。
112/03/28 起假日需預約,平日採總量管制。
112/08/29 起平、假日皆採全面預約制,且不開放現場候補。

管理規則參考官網:
https://thedarkline.ntpc.gov.tw/

其中對自行車使用者影響最大為預約制,因如原始工程名稱之「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之自行車道建置工程」中已標明此工程主要目的,且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於2019/08/06所發布市政新聞也清楚揭示:

「這兩區在地理上雖然咫尺相鄰,卻受地形阻隔難繫,新北市政府希望透過開闢三貂嶺舊隧道自行車道,串連附近景點」

又本案並未劃設生態保護區,但該工程更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後,以生態園區型態營運,開始進行預約制並限制人數,且分多梯次限時段方可通過,因此已不具備自行車道便於使用者「通行」之基本功能。

例如由台北市區前來之自行車愛好者,因此地多雨,兩周前無法精準預判天氣,即便預約核准,若到達時間逾時也無法通行,得改道附近陡峭之公路;更不用說要國內外環島車友得事先預約才能利用,臨時前往亦不得其門而入須另行改道。

3. 以友善生態之姿更改名稱

新北市政府將原名「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後來更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在後來之媒體宣傳中未見原本該有之自行車道,造成後來前往之民眾以步行者居多,且與自行車騎行者出現諸多衝突;且除媒體外,現場也強調隧道內有蝙蝠生態,更使得正常騎行自行車者受到歧視(例如按鈴鐺被斥責)。

但如同公視採訪影片中熟悉此區之生態專家所表示,三貂嶺隧道規劃施工前,並沒有先做蝙蝠生態調查(19:32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tQiqkDIgk

「在這個三貂嶺這個地方,沒有事先的調查,沒有工程進行的調查,也沒有事後的研究追蹤,所以我們不知道。」

且該影片另外提到(21:16),三貂嶺隧道內棧道是逐漸墊高,因而有壓迫感,當蝙蝠牠們感受到其他生命體靠近產生壓迫感,就會離開,更代表原始設計沒有考慮到蝙蝠習性,並非生態工程,名為「生態友善」卻未有系統之生態調查,可見更名之草率。

三、建議

1. 取消登載

因鋼筋路面非自行車道應有之設計,且預約制已限制自行車道可便利通行之功能,在無法提供民眾安全路面下,若此鋼筋路面無法改善,建議應取消該工程於內政部營建署「自行車道資料建置平台」、交通部「全國自行車單一總入口網」、教育部體育署「騎亮臺灣」等相關平台之自行車道登載,以免國內外自行車使用者誤以為此工程與其它自行車道具備相同之友善便利,造成前往時發生危險並衍生國賠。

2.收回補助

由上述說明可見「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已名存實亡,既無法提供安全之路面,管理規則亦不友善自行車使用者,甚至肢障、年長者,且新北市政府多次宣傳此隧道為生態園,因此建議體育署應收回補助,以維「營造友善自行車道計畫」經費原有之目地。

備註

註1 新北市政府市政新聞:塵封35年舊三貂嶺鐵路隧道闢自行車道青春山海線風華再現
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e8ca970cde5c00e1&dataserno=5dc7d08704ecbd6dbac8e2a30e0ce598&fbclid=IwAR14iDRRN1u4auSRdJ0AMjSFz23g-AEyZcsLQTE6SBkRpgQBBOhGCplIq24
註2 原名「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之DM封面、改名「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後之DM封面
註3 DM上記載之鋼筋路面間隙及兩側間隙
註4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景觀NEWSLETTER #137
https://issuu.com/landscape.org/docs/newsletter_137_2023_01_
註5 公路車常見輪胎規格參考網址
https://www.liv-cycling.com/tw/campaigns/article/24333
-----------------------------------------

  • 以下為2023/9/23收到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回應:
親愛的市民朋友您好,有關您反映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相關問題一案,依序向您說明如下:

一、本案不同於其他場域,係結合自然風光、地形及地貌,極力保存歷史建築之隧道塵封前原貌下,考量一般自行車胎寬、隧道高度與寬度限制及後續騎乘舒適性、維修等需求條件,設計作為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路,爰採鋼筋、鋼構材質建構成通透之車道鋪面,讓遊客得以了解底下積砂、積石及自然排水狀況,其鋪面堅實平順、淨寬及坡度等亦符合「市區道路附屬工程設計規範」及「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規定。

二、另本案場域於111年7月開放起,為因應初期人潮過多湧入致發生碰撞意外之風險或大排長龍狀況,依現地條件及保護對象而採取預約措施,如同舊草嶺隧道、后豐鐵馬道進行相關通行方式、通行時間等管理,配合預約登記下均能騎乘自行車入場(保留1小時緩衝入場),仍可滿足作為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路之用,且亦有多元路線可供車友參考自行依照喜好選擇騎乘路線,未來亦會將您寶貴的意見納入研議評估,持續精進管理作為。

非常感謝您的來信,若您對本案仍有其他意見或疑問,將竭誠為您服務與說明。敬祝您 身體健康 闔家平安,萬事如意。

------------------------------------------------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 收到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回應後再向「全國自行車單一總入口網」第二次反應內容:
本人於2023/9/1向「全國自行車單一總入口網」提出陳情,案件編號為「112-0034」,於2023/9/23獲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回應,由於該回應並未具體答覆陳情內容,因此補充以下兩點陳述,懇請回覆:

一、經費補助是教育部體育署,補助依據是前瞻計劃之「營造友善自行車道計畫」,但卻沒有請體育署回應如此不友善自行車的車道及管理是否合符經費目?我是否需再向體育署另案陳情?

二、本工程是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工處獲體育署經費補助後執行施工,完工後由新北觀旅局營運管理,因此無法理解回應「112-0034」陳情案的是新北交通局,且回應中說:

「其鋪面堅實平順、淨寬及坡度等亦符合「市區道路附屬工程設計規範」及「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規定。」

這樣的回覆與事實不符,因連尺寸不大的進水格柵,「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上都建議宜小於 1.3 公分:

(4) 自行車道上建議避免設置排水溝進水格柵或蓋板,無法避免時,進水格柵建議與自行車行進方向垂直,開孔短邊(格柵淨距)宜小於 1.3 公分。(摘「自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2017修訂版)」)

依照新北交通局所回應之「考量一般自行車胎寬」、「鋪面堅實平順」與現場根本是兩個世界,如何不符請參考附件之現場以單車車輪實測之進水格柵、鋼筋間隙照片,照片中之單車就是新北交通所謂之「一般自行車」,胎寬為23mm、25mm等,照片中可見不管在牽引道、鋼筋車道、進水格柵、隧道內,只要騎行者稍微不慎,皆會讓車輪陷落間隙,如此不安全的車道如何驗收通行?若因此造成民眾受傷或單車受損,產生之國賠時該由哪單位負責?

因此是否可以請權責單位找具公信力之自行車團體(例如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以實車勘查並做成紀錄,讓各有關單位了解車友為何不滿後再回應此陳情,並具體改善。

(編者說明:由於申訴時所附照片無法由申訴系統查知當初提供哪幾張,因此不附上,詳細之現場照片可以參考發表於頻道之影片或於blog之圖文說明)

  • 經二度反映後新北市政府沒有再回應,於2023/10/30收到體育署的回應如下:
陳先生您好:

您於112年9月1日及同年月27日至全國自行車單一總入口網車友回饋信箱陳情,經交通部於同年10月13日轉請本署針對「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之自行車道設施安全疑慮與經費是否符合前瞻計畫」一案回復您,說明如下:

本署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推動,於106年執行「前瞻基礎建設-城鄉建設-營造休閒運動環境計畫」子計畫「營造友善自行車道計畫」(以下稱本計畫),計畫期程為106年9月至112年12月止,以補助地方政府建置具特色主題自行車道及優化既有自行車道,並改善其基礎設施設備,建立友善安全自行車道騎乘環境,以達成營造友善自行車道為主要目標。

另針對本計畫之重點補助內容,係以補助自行車道主要設施,如:自行車道標誌標線及導覽牌、鋪面(可融合當地特色)、安全性設施、緊急意外處理機制等工程項目;以及附屬設施,如:喬木遮蔭、廁所、公有或民營補給設備及專用道夜間照明等工程項目。並且不設限其專用自行車道及總長度,但必須符合特色路線之要求,以串連運動休閒園區及名勝景點為佳,建置完成後之路線可成為經典路線者,為優先補助考量。

新北市政府所建置之「三貂嶺自行車道」,係於107年底獲本署同意補助「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下稱三貂嶺自行車道計畫)在案,依當時新北市政府所研提申請經費之三貂嶺自行車道計畫內容,工程主要工作項目包含建置自行車道(含標誌、標線等)、結構工程、排水及水保工程、大地工程、景觀工程等,由本署補助整體工程部分經費,餘超出部分則由新北市政府自籌負擔。計畫目標則為期望舊三貂嶺隧道經修補後可作為自行車道,完成後使該區自行車道路網可聯結侯硐-三貂嶺-牡丹,進而配合台鐵沿線觀光發展之建設與推動,並強化地方主題。

另三貂嶺自行車道計畫後續由新北市政府本權責規劃執行,並於完工驗收後提報結案,相關工程施作項目尚無不符當初核定計畫之內容,故依行政程序已於112年完成結案作業。

因該自行車道場地之興建及後續之營運管理係屬新北市政府自治權責,然就您本次所提建議,本署爾後於核定補助相關自行車道計畫時,針對騎乘安全性等面向必將責請地方政府更加謹慎評估,以完善體育運動環境。

感謝您的來信及對體育運動的關心,敬祝您健康愉快!

教育部體育署  敬啟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向監察院申訴後收到新北市政的回應公文照片 (因為密級公文恕不公開內容)

  • 車友於2022年向「全國自行車單一總入口網」反映的內容(下圖)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 2022/9/16新北市政府對車友的回覆(下圖):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 2023/9/23車友向體育署反映的內容(下圖):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 體育署轉新北市政府對車友申訴之回應(下圖):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九、我們的看法


 
以上以時間線重建了脈絡:

2019/08 舊三貂嶺鐵路隧道闢自行車道新聞露出
2020/05 體育署舉辦「最讚亮點自行車道」遴選
2022/07 「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試營運,需預約/只能牽車通行
2022/07 拜會新北市政府工務局並簡報
2022/10 改名「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需預約
2023/03 假日需預約,平日採總量管制
2023/05 媒體報導「人來了,蝙蝠走了」
2023/08 改採全面預約制,不開放現場候補
2023/09 開始申訴

又看過我們反映申訴的內容,以及官方的回應及其態度後,以下以「路面安全」、「營運管理」以及「選擇性生態友善」三個面向來分享我對這自行車道及官方回應的看法。


 
 

路面安全

 


無障礙廁所


由於以前參加過許多場自行車道審查,有許多次有身障團體的委員參加,聆聽過他們的需求,我認為檢驗無障礙設施是最容易看出主辦單位是否真心友善使用者,如果自行車道的無障礙設施做得夠好,對於一般騎行者的安全通常就沒有太大問題了。

我們來看去年七月與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前往勘查時,我所拍的三貂嶺隧道牡丹端休憩站無障礙廁所前的照片。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看起是有做無障礙廁所,但路面間隙很明顯是無法讓輪胎較細的輪椅或身障手搖車可以安全且順利的前往廁所。

那次勘查後我們有舉出這個嚴重疏失,以下是後來再拍的照片: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看起來有做補強,但主路面依舊是大間隙的鋼筋,我們再來看設計師對於這個補強在臉書上的說法:

「試營運後,我們評估民眾的意見,持續調整優化Dark Line。

特別優化讓坐輪椅者繞去休憩站後側廁所的動線避免卡輪,當然還是繼續用鋼筋解決。這案鋼筋就是solution !」(下略)


吳忠勳先生發表於facebook貼文 2022/9/27

不會吧?這哪是評估,這哪是優化?你們是工程專家,沒坐過輪椅上路也該看過輪椅,怎麼會說是出於評估民眾意見才去做這樣的補強,這不是一開始就應做好的嗎?


三貂嶺端牽引道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照片提供:魏華萱小姐

再來看看同日在三貂嶺端的牽引道,由於我看到許多超離譜的間隙,因此在設計師、新北市政府官員的面前,將Youbike前輪直接放進一個很誇張間隙,讓他們知道這樣的設計別說對身障人士,對單車客也絕對不安全。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這是最近路過再仔細看當初那個誇張的間隙,已經有焊上新鋼筋痕跡,代表他們知道這會出問題。

以下是拍攝於向監察院申訴期間,我特地將單車前輪換上700X23C、後輪700X25C,兩種一般常見的公路車輪胎規格前往測試,也就是距離將youbike前輪直接放進間隙一年多之後,如果youbike前輪直接放進的間隙他們覺得不妥已經加強了,那面對整個自行車道還有千百個這樣的陷阱,他們不願面對問題去解決,難道就只能利用全預約制,讓騎車前往的人變少,來解決我們這些會提出問題的人?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三貂嶺端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格柵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隧道內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牡丹出口端1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牡丹出口端2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牡丹端車道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經過如此重新測試後,令人懷疑難道只因為他們認為的所謂一般自行車只有Youbike,不包含使用比例可能超過50%的700X23C、後輪700X25C公路車,還有上卡車友嗎?



擴大範圍檢視與探討


 
為了深入探討這隧道的安全,在2023/12/07、2024/1/11約了幾位車友,以前面所說的路網為軸線,將沿途的五堵舊隧道、猴硐隧道群、三貂嶺隧道、舊草嶺隧道串連起來騎一次,來做一些有關安全上的細節的比較。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照片提供:車友Pokey

那天同行的車友Pokey分享他曾經帶領外國車友騎經三貂嶺舊隧道時,車友因鋼筋路面濕滑而摔車受傷。聽完Pokey的現身說法,及分析可能的原因,我認為不願面對路面材質對安全的重要性,絕對是三貂嶺自行車道災難的開始。

為何這麼說?

因為經常騎車的人都很清楚,單車唯一跟地面接觸的是輪胎,通常排水較好的輪胎會有明顯的排水槽,例如我的旅行車,而公路車為了降低摩擦力,有些會採光頭胎。我們好天氣時遇到路面有格柵板,通常都不會太在意,因為摩擦力夠,但若下雨,就會特別小心。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分析Pokey兄提到新加坡車友要停車卻忽然摔車,主要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三貂嶺自行車道採鋼筋為路面,但竹節鋼筋上面凸起的紋路是單斜向,是為了增加水泥裹握力,不是作為鋪面用途,而且三貂嶺隧道的這些鋼筋排列大部分都是斜同一邊 (參考上面的照片)。當下雨時表面摩擦力降低,剎車時凸起的斜紋會產生斜側向分力,由於單車重心高,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車。

我們來看兩個可以對照的實例: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第一個是在台灣自行車道上常見的格柵板,先不說這樣的格柵板是否經得起長時間磨損,表面會變得磨擦力不足,但至少它的溝槽採交叉對稱,多少可以避免輪胎打滑。

第二個可以對照的實例: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截圖來源:
https://www.metalocus.es/en/news/tussols-basil-athletics-stadium-rcr-arquitectes

我們經由媒體報導,看到設計師說是特地飛到西班牙去考察後,決定參考並採用鋼筋作為鋪面,若仔細看該案例 (參考上圖的來源網站),連結內有細節照片,人家鋼筋是不特定的交叉排列,而並非像三貂嶺隧道的鋼筋鋪面,採用斜同一邊的排列方式。

我不曉得設計師及新北市政府的工程專家們,是否會留意到這樣的細節 (鋼筋斜同一邊排列對騎行者可能的影響),但我們會,因為我們身為單車愛好者,最在乎的且最優先的就是路面安全。



不良設計對安全的影響




另外,那次約騎,我們也對四個隧道 (群) 做:

一、隧道燈光比較
二、觀察隧道邊線
三、丈量隧道寬度
四、路面材質比較

藉由實際騎訪對照比較後,再來探討不同的設計對車友安全的影響,以下是我的看法:


燈光與邊線


 
三貂嶺隧道在設計上對車友安全的影響。除了我們前面一再提到的鋼筋路面外,照明也是很大的重點。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我們比較四個隧道,三貂嶺隧道除了燈光特別昏暗外,又因鋼筋粗糙表面不反光,單車的燈光照地效果有限,而且這裡的邊欄並不是在路面的最外側,也非常不明顯,當路面與邊欄無法分辨,空間感差,騎行者的平衡感自然受影響,再加上昏暗的隧道中不時有行人出現甚至突然轉向,非常容易造成事故。

這可不是騎起來舒不舒服的問題,而是因設計造成不同使用者的衝突,危及安全的問題。
如果當初設計時有考慮到安全,先不用說加強照明,畢竟都拿生態來擋了,至少在邊欄加上反光片就能提升可視性,在工程上能直接處理不做,卻只是在官網上寫著「建議著反光衣物,園區亦提供反光背心,可提供遊客穿戴。」

我去過那麼多次,就是沒看過有遊客會穿。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截圖來源:工程圖輯隊-新北工務 【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搶先直擊!】直播中 2021/12/4

反而車友若為了安全開啟較強的燈光,還會被管理人員制止,說會影響蝙蝠生態,如果你看過當初隧道內施工時有那麼多強光的照片(上圖),你就知道這有多荒謬了。


路面寬度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我們來對照另外三個隧道的路寬,三貂嶺隧道寬度很小,實測可行寬度也不是DM上的300CM,而是約278CM,若當初設計時路面像其他隧道一樣極大化,或許會好一些,但若少了基於安全考量而不是景觀考量的燈光設計,再寬的路面仍然無法讓人可以安全騎行,所以我認為足夠的路寬與適當的照明是相輔相成。



路面材質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從車道設計規範中的路面材質建議來看 【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 (2017修訂版)】,安全是顯而易見的基礎,因此各種材質都是在這基礎之上,而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這個所謂非典型自行車道採用鋼筋路面,我認為違反了這個基礎:

一、因為有會卡輪的大間隙。
二、有會讓人摔車的鋼筋排列方式。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我就很想問問給我們回應的新北市政府交通局,隧道口的解說牌上寫著,這裡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說,輪胎胎紋深度不符規定要開罰,那這種可能會害人摔倒的鋼筋路面,你們還在回覆中背書,為了用路人的安全,不是應該要檢討改正嗎?


從通用設計看


 

這樣的間隙必定會讓輪胎較窄的輪椅、身障手搖車卡輪,而且已經有案例。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把兩者合併來看,官方的預約網頁中,有輪椅、身障者要勾選,再由我與身障手搖車車友討論中得知,身障者若要通行,管理單位會要求要陪同,無非就是怕萬一身障者卡輪甚至受傷,那可是不得了的事。

所以用冰山理論看,光是我認識的車友所親自遇到以及網路上有多人反映在此受傷,若現場工作人員若有紀錄,也一定可以證實這個推斷,因此看起來是為了保護蝙蝠生態而做的全面預約,我認為實際上他們最怕的是現場失控,就無法掩飾設計失當所帶來的問題。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營運管理


 

全預約及官網規定


 
官網看似為了保障遊客安全,寫了一大堆規則與提醒,畢竟是全面預約,要申請之前得按下接受,這樣可以代表市府已經盡到告知義務,不會有漏網之魚,沒仔細看是你的問題,退一步看,至少未來有人受傷,市府可以撇清責任。

官網:
https://thedarkline.ntpc.gov.tw/index.aspx

但根本不可能,因為申請時會去按接受的是申請人,也就是領隊,其餘的參加者根本不會來看,若真的怕出事,要不要在規則中加一條領隊要負告知團員的責任,不然就是在入口放切結書,要簽切結才可以入內。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辛苦的保全人員守在暗無天日的隧道內

為了怕出事,搞全面預約,說是為了有良好的體驗;雇兩位保全天在隧道中守著倖存的蝙蝠,說是為了生態保育,我相信他們凹越久,反撲的力量會越大。

我覺得這是台灣自行車道建設利用倖存者偏差來硬凹的最嚴重案例,因對自行車愛好者而言:

一、會為了安全不願前來或不敢前來
二、管理規則讓以通道為目的的車友覺得麻煩而改道

而對於蝙蝠而言也是,因為施工期間牠們為了安全絕大部分都已遷居。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政府部門自行車道規劃時常會參考國內外高知名度案例

看到新北市政府以保護倖存之蝙蝠為由,來作為不友善單車設計的藉口,並以媒體大量推廣來成為生態維護者自居,我認為,新北市政府是刻意這樣做。

為什麼我說這最適合以倖存者偏差來解釋?因為再來的許多政府有關自行車道案件,三貂嶺隧道得那麼多獎,一定會被拿來做為效仿的案例。

當缺乏客觀評價,哪會有真正適合騎行的自行車道?沒有嚴謹的生態調查,每條自行車道都可以冠上生態,沒有安全的路面,都可以叫做自行車道,再多的自行車道經費,只是讓問題更嚴重,因此可以預見以後不只會有更多蚊子車道,甚至還會有蝙蝠車道。

為什麼車友會有那麼大的反彈?只是因為路面縫隙,現場有服務人員,多加宣導不就好了?

我認為新北市政府與設計師最大的問題,是一直聚焦在如何把隧道弄得與眾不同,彰顯設計才華凸顯政績,才會一直出現雞同鴨講的現象。他們一開始沒有意識到這隧道對於北台灣單車族,以及長年協助政府推動單運動的民間組織所代表的意義,或根本從未考慮,雖然串連兩地在起建理由的新聞稿、簡報都有明列。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附近有替代公路的瑞猴自行車道

但殊不知其他自行車道大多旁邊有替代公路,例如就在附近,同為舊宜蘭線鐵道改建的瑞猴自行車道,旁邊有北37,因此即便之前猴硐站附近因嚴重崩塌,造成自行車道有很長的時間無法通行,車友們不會覺得不便。

但三貂嶺可就大不同,它地位等同於五堵舊隧道、福隆的舊草嶺隧道,甚至更重要,因為若五堵舊隧道沒有打通,想往來基隆就得走台5或台5甲,不僅要爬坡還得跟貨櫃車共道;若舊草嶺隧道無法通行,車友往來福隆、石城,就得多繞三貂角那一大圈。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因此這樣的營運模式,當沒有預約或不知道要預約,不知道自行車道竟然會有周一公休的車友,不得其門而入時,就得回頭去走這自行車道工程原本要取代的北37及102兩條陡峭路線,對經費而言,連通兩地的目的等於沒有做到,經費由1.7億暴增到3億,得到的效益趨近為零。

面對如此沒有遠見的官僚,關心自行車發展的人怎麼會不反彈?


選擇性生態


改名為生態友善隧道真的就是友善生態嗎?

我一直認為,拿生態來講三貂嶺隧道工程,是新北市政府在混淆視聽。因為看到設計師在受訪時表示,一次是說裡面有上百隻蝙蝠一次又說在他的呵護下有五十隻以上,我覺得如果是有經過嚴謹的生態調查,這些數字不是應該要有依據,不會有如此的差異?

我們透過早先的媒體報導,可以看到一開始的確有漫天飛舞的蝙蝠,合理的推判,這裡面至少有幾百隻到甚至數千隻蝙蝠一點都不誇張,畢竟兩個隧道加起來超過兩公里;但從官方發布的影片及其他youtuber發布的採訪影片,施工期間隧道內照明的強光、排風機運作、機械運作下,就是看不到蝙蝠了,因此怎麼看,他們才是趕走蝙蝠的殺手不是嗎?

另外,公視『我們的島』為了三貂嶺隧道,有採訪了專家徐昭龍先生 ,就指出三貂嶺隧道規劃施工前,並沒有先做蝙蝠生態調查 (19:32起)。

影片中他這樣說:

「在這個三貂嶺這個地方,沒有事先的調查,沒有工程進行的調查,也沒有事後的研究追蹤,所以我們不知道。」

且如果你有關心蝙蝠生態,就發現如影片另外提到 (21:16),隧道內棧道是逐漸墊高,因而有壓迫感,連人類的我第一次去就有感覺了,更何況蝙蝠?當牠們感受到其他生命體靠近產生壓迫感,怎麼會不離開?這不就代表原始設計根本沒有考慮到蝙蝠的習性。

我們再來看當初這個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的公開簡報 (PDF)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看完您有沒有發現?

如果蝙蝠生態如設計師說這麼樣的呵護,而是重中之重的重點,為何這麼多頁就沒出現過蝙蝠的字眼?一直到最末頁,結論就是隧道要呈現的重點是工業風及歲月痕跡不是嗎?

所以來看完工後的名稱「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先不看有問題的路面及燈光,至少可以呈現簡報的理念;但改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與簡報內容搭不上,而且這樣的名稱很明顯地會被誤以為是步道。

再加上新北透過媒體強力推送後,來徒步走路的遊客過多,再透過媒體拿蝙蝠作文章,結果就是改成全預約制,直接被排擠的是打算利用這隧道往來瑞芳、雙溪的車友。

接著我們可以由這個2022年第22屆「公共工程金質獎」推薦表的內容發現,寫著:

本案受中央政府補助比率未逾工程建造經費50%,無須辦理生態檢核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好極了,這一頭說無須辦理生態檢核的工程,另一頭新北市政府竟然還可以由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改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這時再回頭看車友去反映後,新建工程處的回覆,我都不知道樣如何回應評論了。

所以請別在文字來混淆,利用媒體優勢來去脈絡,你們是人民託付的機關,是工程專業,自行車道路面設計只有「安全」或「不安全」,不會有所謂「典型」或「非典型」的選項。


你們得獎,民眾掛彩


這工程不可諱言,它得了許多獎項,尤其是國外獎項,雖然能獲得這麼多獎項值得敬佩,但以我擔任體育署專家委員的經驗,就像當初的文件語焉不詳,我甚至會懷疑國外評審不清楚這是自行車道工程,或只是輕輕地帶到;而且新北市政府大力宣傳下,以國外月亮比較圓的心態來滿足國人,大家就在不知不覺中,一大筆要創造自行車友善環境的經費就在得獎的光環下被濫用。

若這自行車道真的紅到國外 (宣傳得那麼國外多大獎了),而且新北市政府有在乎,都已經通行一年多,既然一直要申請才能進入,直到作這影片的這時候,為何申請網站到現在卻連個英文版都沒有?如果有外國人想前往,要如何申請?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照片提供:車友Pokey

其實一條自行車道得再多獎項,也抵不過真人測試,一年多來,因為他們不懂路面和單車人的關係,又缺乏車道專業素養,只為了他們眼中的所謂生態,結果倒霉的是車友的膝蓋,所謂生態友善,根本是自行車的災難。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三爪子隧道中無法繞道的積水

為了討好民眾,弄個積水讓人打卡,先不說不想拍照的人為了怕弄髒鞋子,得打赤腳小心翼翼的繞著走。人家到禮納里脫鞋子部落脫下鞋子,是表示對土地、文化和主人的尊重;但人們在這裡脫下鞋子,是怕弄髒鞋子,實在是高度反差。

 


十、行動呼籲


 
在2022年6月,三貂嶺自行車道即將通車前夕,我被tag到該自行車道設計師的臉書,後來又看到設計師另一段貼文「不反對騎車」的看法,再到試營運後改名,我感覺我要進行的是一個長期抗戰,因此才有一系列的圖、文、影的發表。

設計師透過媒體表達對環境的不捨,我都尊重,但畢竟這是公共工程,經費目的有其嚴謹性,也因經費是來自納稅人,新北市政府雖是業主,但代表的是維護民眾的安全及利益的部門,並不是金主,我們單車客也不是傻子,我們想表達的由一開始就只有兩個,而且是在新北市政府工務局簡報中就提出的:

工程面,給大家一條安全的路面
管理面,給大家一個位居樞紐位置的自行車道該有的通行規則

所以,我們想呼籲熱愛這塊土地的車友,不要被目前的管理規則所阻擋,反而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積極的去申請、積極的去利用;當然看過前面的分析,您應該知道如何做好安全上的準備,我們透過實際騎訪,實際體驗,看看新北市政府是如何糟蹋這個所謂友善自行車道工程。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讓更多人知道,三貂嶺隧道百年前就被賦予連結兩地的使命,眾人的努力是要讓它成為所有人的自行車道,不該被改造為官員們想像中的景觀園;就像就在隧道不遠的員山子分洪道,當初開鑿的目標就是分洪,你若把它以蓄洪來設計,帶來的必定是作繭自縛的災難 。

編者補充:

本文以文字為主,許多現場照片放在YT的長影片版本,且回應中有各方看法,歡迎您前往觀賞討論並留下寶貴意見,您的每個回應,不管是鼓勵還是批評,都會是改變台灣單車環境的動能。





推薦另個值得閱讀的觀點:

【投書】國際大獎光環背後,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與「生態隧道」的難題

-------------------------------------
2024/3/15 更新:


由於有多了一份可以佐證的會議紀錄,因此有另外整理一支為何要開約騎及將景點介紹合併的影片,歡迎關心這自行車道的車友觀賞:



-------------------------------------
2024/3/26 更新:

日前經過影片、文章發表將三貂嶺隧道建置自行車道後,新北市政府刻意改名並以媒體去脈絡的手法揭開,雖然有不少車友聲援,但面對擁有龐大資源的新北市政府,除了網路,也需要透過實體行動來表達我們質疑。
(5/4快閃約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因此年前就開始構想要辦理約騎活動,經過幾次約騎後,決定辦一次快閃,歡迎01的車友屆時一起來熱鬧,相關資訊請參考以下說明及連結:

這是一次自由約騎的快閃活動,歡迎單車人隨時亂入!
地點:猴硐遊客中心前 https://maps.app.goo.gl/T8x3YCa1mR5SnWdX9
時間:2024/5/4 (六) 中午 12:30 準時

訴求:「不要非典型、要安全可行,還我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約騎說明:
https://fb.me/e/60PG0HjX1


台灣.用騎的最美
因為要預約就覺得很麻煩!
猴猴做代誌

市長都落跑了,這種小事,沒有人傷亡,官不會在乎的
barry0302
新北市政府瞎爆....企猴敢啦!!!
平常我是獨推散人一個
沒參加社團車隊、更沒有媒體影響力
所以新北市府不在意我的觀感很正常

但如果有社團車隊或名人
願意登高一呼、集結廣大車友共同發聲
我會非常樂意一起參與壯大聲勢
我去了一次 騎小折都騎的心驚膽顫的 ,因為水很濕滑,幅寬又小,而且沒有邊爛,中間預計步行遊客也不敢煞車 ,只能用腳煞!台灣自行車兼步行的隧道很多 ,但沒有一個隧道讓人感覺這麼不安全,看到果真有遊客摔車了⋯⋯ !
其實我也去投訴過 單車單一窗口 和 體育署,最後也是轉由新北市政府官僚的牛頭不對馬嘴的回覆!
我相信 應該有不少車友也投訴過!對於新北的官僚與漠視單車騎士對挪用自行車道經費不滿,我實在無法認同 ! 我合理的懷疑 這工程到底是成就了什麼? 基本需求都沒達成,不過就沽名釣譽的幾個獎!
從設計師的臉書,有看到他回覆他人的留言,說若不喜歡這條隧道的設計,請用路人去騎別條路,不必糾結在這得獎的暗黑隧道,也提到體育署補助經費才5~6千萬而已,這種近似傲慢的回答,讓我覺得單車人對這條自行車道,可能有過多的要求與期許,才會讓設計師認為到這裡來的單車客,最好是下車牽行慢慢欣賞他的設計。
單車客要的只是一條平安的路,而設計師不斷地跳針在景觀設計,甚至牽扯的會傳染狂犬病的蝙蝠,當對一件事情的認知觀點南轅北轍時,就如雞同鴨講,怎麼也理不清的,至於政府單位相關主管機關,就更不用提了,官僚體系的顢頇作風,小老百姓的申訴宛如狗吠火車,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至於監察院,多年前就有人提議廢除,因為難得看到監察委員,會主動對公務機關或人員彈劾,就算有也是大大提起輕輕放下,淪落為豢養大肥貓的機關,完全喪失原本定位揭弊查腐的功能。
有你站出來為單車客發聲,身為單車族的一員,絕對挺你到底,也衷心期盼最終能夠有機會創造雙贏的局面,畢竟得獎者的光環可不能突然暗黑啊!
BigMac4Diet
大概設計師認為得了獎,他就功德圓滿了。就算被用路人邊騎邊罵哪個蠢蛋規劃設計師幹的,他也不在乎......[^++^]
好長的文  這102 北42路面會滑倒摔車@@ 那自己單車習慣也要改改 不然很多條路 你們都會摔車
prozacist
騎摩托車每天在市區一般道路都有人會滑倒了,更何況是山區青苔多的產業道路? 而也就是因為這樣,才需要花3億多的民脂民膏,把舊隧道修復成自行車道,但沒想到這設計師自己根本不騎車,只在乎什麼後工業風的景觀
『 在 鋼 筋 鋪 設 的 路 面 騎 單 車 』

只要遇到水,潮濕.......

就算鋪設鋼筋的間隙再密.......也會摔車啊!
mark1008
沒錯,我就在台北市的細密鐵人孔蓋上摔過車。
zakkwang wrote:
平常我是獨推散人一個
沒參加社團車隊、更沒有媒體影響力
所以新北市府不在意我的觀感很正常

但如果有社團車隊或名人
願意登高一呼、集結廣大車友共同發聲
我會非常樂意一起參與壯大聲勢


我也是獨自一人騎車,不參加車隊。

若有活動,也願意參加。
furry wrote:
『 在 鋼 筋 鋪 ...(恕刪)

鋼筋單車路面,跌車一定好狠痛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