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賽的長頭窄把的盛行?

99.9%的人不是10秒決勝負

所以還是以舒適為主
三寶駕駛 : 你看職業賽車手都雙腳開車,我也會,結果是啊啊啊撞車.
Pario Lee wrote:
超長龍頭的前提是沒有...(恕刪)


最近搞了一下自己的龍頭
11cm

改為
13cm
-17度角

蠻好騎的,抽車彎把不會再撞到膝蓋
sn245763
-17度只想到手麻、肩酸、腰痛,職業選手是為了降低風阻,假日車手叫沒事搞自己。
金銀俊 wrote:
最近搞了一下自己的龍...(恕刪)


感覺可以找一隻-25度的13cm或14cm來玩看看了!!!



蠻好騎的還是需要低一點
潛水500年浮起來還是綠蛆一樣綠,白鳥一樣白,藍狗一樣藍!沒辦法改變甚麼只好繼續潛水去!
chengjer wrote:
三寶駕駛 : 你看職...(恕刪)


那您的神經線應該很細
或者是斷了!!(無法傳遞訊息)

潛水500年浮起來還是綠蛆一樣綠,白鳥一樣白,藍狗一樣藍!沒辦法改變甚麼只好繼續潛水去!
UCI 要 ban 掉 手把向內拐了
金銀俊
建議您講白話!![沒有不敬的意思]新車友聽不懂[真心不騙]
allenhuang1971
UCI 宣布 禁止 參賽選手 手把向內拐  普羅大眾沒差 爽就好
NineDone wrote:
UCI 要 ban ...(恕刪)


其實車把內拐壓根跟一般車友無關...
車把內拐降低風阻.並不是內拐本身可以降低風阻
內拐本身是增加風阻的...迎風面積增加的

降低風阻的秘密是.內拐=更窄的車把...簡單的說就是
職業選手就算用36CM的車也不夠窄
窄還要更窄.身體縮的更緊.人體風阻更低

以一般車友來說...用40.42CM的車把然後外擴變把...
直接買36CM車把正裝風阻不是更低????
除非你車把已經是最窄的還不夠用的情況 這種裝法才有意義
礫石把那種外擴下把都是50cm上下車手根本不會想用

簡單的說一般車友用這種方法就像是長頸鹿裝5CM墊圈然後配17度龍頭說空力 一樣的意思
MING賢 wrote:
其實車把內拐壓根跟一...(恕刪)


看起來UCI已經出來干涉並加以規範了!
現在,車把的寬度必須至少為350毫米,從外到外。-



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在賽道上的非計時賽(例如積分賽)中,「傳統車把」(UCI表示」下拉車把“)沒有最小寬度。

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精英賽道車手多年來一直使用比這更窄的車把,沒有遇到重大困難。

正是在路上,越來越窄的車把的使用引起了UCI的注意 - 這是一個意見分歧的話題。

例如,Dan Bigham、Taco van der Hoorn 和 Jan-Willem van Schip 一直是現役車手的著名宣導者,但前職業車手 Adam Blythe 一再表達對他們參加比賽的安全性的擔憂。

例如,范德霍恩(Van der Hoorn)在環法自行車賽上的自行車在煞把罩子(hoods)之間只有30釐米寬,儘管這是剎車桿積極地向內傾斜,而不是車把狹窄的唯一結果。


Taco van der Hoorn 使用 38 釐米寬的車把,剎車桿擰入——根據新規定,這種設置仍然是合法的。- 西蒙·馮·布羅姆利 / 我們的媒體
公路車把仍然可以有喇叭形的元素——這是我們在環法自行車賽上看到的趨勢,使騎手在騎在引擎蓋上時能夠達到狹窄的身體位置,同時保留額外的槓桿作用和從跌落的控制。

越來越多的品牌——包括新款 Madone 上的 Trek——現在提供以性能為重點的帶有喇叭形下垂的公路車把,而以前設計主要局限於礫石車把。


考慮到這一點,仍然可以擁有一個在跌落處寬 350 毫米的車把,但在剎車罩處還包括一個更窄的位置。

例如,AeroCoach(Xaiver Disley博士擁有的性能諮詢公司和專業自行車套件製造商)最近宣佈了其新的“完全符合UCI法律”的Ornix公路車把,該車把在落差處(中心到中心)處的寬度為375毫米,但在制動杆連接處僅為325毫米寬(同樣,從中心到中心)。

為什麼將公路車把和計時賽/賽道底座桿的限值設定為 350 毫米尚不清楚。我們最好的猜測是,UCI希望在沙子上畫一條線,只是選擇了一個任意的數字吧。
潛水500年浮起來還是綠蛆一樣綠,白鳥一樣白,藍狗一樣藍!沒辦法改變甚麼只好繼續潛水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