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0K+RTX4090風冷ITX打造銀白Mac風遊戲機 《白銀戰姬》 by NR200 + G502 X Lightspeed + ROG Strix Scope NX TKL

簡潔配置
i9 253W能壓在90度不簡單
對流做得好空冷還是能Hold一下
整線也舒服
滑鼠Lightspeed選得巧
PLUS版RGB光條不亮時是透灰色
反而沒有Lightspeed純白線條好看
也讓這隻到處缺貨
推一個~
12月20號新增:

後來把顯卡換成微星三風扇超頻版RTX 4090 GAMING X TRIO
3.5槽厚度和337mm長度的顯卡,佔滿了機殼底部空間
機殼內下方的2顆12公分貓扇,得換成15mm薄扇,移往機殼外。
(遊戲時CPU/顯示卡75~85度左右)


此時13900K + 4090的熱量,手放在機殼上方會有燙手的熱氣
感覺進氣量不足了,就在左側板外加了顆800轉20公分貓扇。
讓整個左側板灌冷風進去,
機殼上方熱氣由燙手降為溫熱,看來增加冷空氣是有幫助的。
(遊戲時CPU/顯示卡70~80度左右)


但是左側板是燙手的,尤其是4090旁邊最燙
整個左側散發出燙手熱風。
我知道可以讓熱導出更快些,
就在右邊也加了顆800轉20公分貓扇,
讓整個右側板都可以排出熱氣。
原本燙手的側板變微溫,
熱風也變溫風。
(遊戲時CPU/顯示卡65~75度左右)


於是《白銀戰姬》雙翼加裝了渦輪,變空戰特仕版。
風道左進右出,上方反而沒什麼熱氣。
因為熱氣還來不及上升,就被右邊的20公分貓扇抽出去了。


當然不能只靠外部那二顆20公分貓扇,
內部依然保留12公分風扇接力,
強化對4090背板 / M.2 SSD / CPU的散熱。

別看4090 50~60度的溫度很漂亮,
散熱鰭片及金屬背板是燙手的。
就算數字漂亮,我也想盡量送冷風進去給4090用。
CPU鰭片反而涼涼的,就不管它了。

底部二顆薄扇到底有多少效用就不知道了
聊勝於無吧。


這一面是最燙的地方,尤其是CPU背板及4090旁。
我是摸了CPU背板燙手,才決定加裝右側20公分風扇。
畢竟沒有人關注過,散熱手段也有限,
沒辦法加散熱片,就把熱氣暴力抽出。
成效相當優秀,看來只有大量進氣還是不夠。
主動式排出熱量也是很重要的。


起飛態勢,I believe I can fly ~~ (誤)


這是2077 2K解析度,光追全開,DLSS2 品質檔,
遊玩30分鐘的大致溫度功耗數據。

13900K大致在140瓦,72度,
RTX 4090大致在326瓦,73度,
fps平均120加減20
極端人多處會看到8~90fps
野外沒人處可以來到170~180fps
看來這個遊戲NPC數量大幅影響fps

由於我喜歡熱鬧,NPC數量開到最高,
這樣的測試結果也比較沒有技巧性壓低NPC數量
來拉高fps的問題。

小結:
1.貓扇貴有它的道理,8顆貓扇待機時很安靜,
玩遊戲時拉高轉速,風流聲略升,但不刺耳,
整體體驗很好。

2.ITX風冷13900K + 4090 還真的行,
CPU散熱器瞬間解熱性輸給水冷沒話說,
但用上均熱板的4090,只要冷空氣進得夠,
熱空氣加速帶走,ITX空冷也不錯。

3.外掛風扇純粹個人惡搞喜好,
不外掛風扇時,7~80度也都還在安全溫度範圍。
是能正常使用的。

4.ITX選用40系顯卡真心不錯,
原本的3060Ti也要吃200瓦,
背板鰭片一樣燙手。
換成4090多個120~250瓦
溫度差不多,效能好幾倍。
4090待機上網現在是36瓦,
偉哉,台積5奈米製程!
顯卡自身三風扇進氣
有三風扇進氣就要有等量的排氣

機殼裡的空間 剩下零件組裝後的小縫隙小通道
三風扇進氣的力量 最後變成用在努力推出熱氣
增加風扇確實有效增加抽出機殼內熱氣的速度

------------------------------------

最主要是顯示卡散熱鰭片的散風風流方向
這種散熱方向需要開闊的空間
進氣以外的方向 都要用來快速排出熱量
需要大機殼 對流好的風道 讓顯卡排出的熱氣 被風流快速帶走

試驗過最好的散熱方式 其實是DIY加裝塔散的顯卡
跟CPU一樣 多導管快速導熱到大面積散熱鰭片 再用風流帶走鰭片上的熱量
只是這也需要一個放塔散的空間

前進後出的渦流扇則是鰭片面積與風流量不夠大

看樣子還是水冷排兼具體積與散熱能力


最最最好的方式 電腦環境低溫 像現在室內可以低到20度
但好冷................
                              彈幕濃!
恍似
skiiks 我覺得我這樣左進右出,CPU和顯卡都各自能得到新鮮冷風,熱風也能即時從右方抽出,已經有獨立風道的效果。2顆20公分風扇效果真的不賴,風量大又安靜。
Ghostwriter
主要是很少CPU+顯卡都全速運轉的情況,所以其實沒想像中熱
不錯的參考
剛好最近也在研究風冷itx電競的可能性,感謝樓主分享。
恍似
A4 ITX的限制比較多,但體積更小。能在側板掛大型風扇的優先考量。顯卡選336mm以下的會好裝許多。PSU挑支援ATX 3.0的,免轉接線,可省去許多線材空間。
最近在玩次世代巫師3

發現比煙囪式風道更有效率的是我這種左進右出的風道

尤其是4090這種高發熱顯卡,除了常被忽略的背板極燙
整張卡的熱氣只能被動式慢慢上升,經過塔散後,被機頂風扇抽出。
被動式的氣流導致4090附近的溫度極高。

而我左側20公分風扇直接吹顯卡冷風,卡側卡背都吹得到
然後顯卡熱氣馬上被右側20公分風扇抽出機外,
熱交換效率極高,效率高到機頂沒有熱風排出,
而是右側源源不絕地排出熱風。

回到4K光追次世代巫師3的遊戲情境:
13900K 55~75度
4090 60~68度,全程大致比CPU低溫
然後打開昆特牌,4090秒降10度,
打完一場牌大概回到40幾度....連顯卡風扇都停了...

散熱效率比煙囪效應還強,令我意外。
恍似 wrote:
最近在玩次世代巫師3...(恕刪)
顯卡專屬風道

以前做過
顯卡上下用紙板隔開 前擋板14cm扇直吹 側擋板也有一顆14cm扇直吹
專屬風道送風到顯卡風扇前
PCIE擋板全拆 用網孔塑膠片 裝12cm扇排出
效果很好


最佳解就是顯卡直立後
自身三風扇由側板網孔進氣 顯卡背面多風扇強力排氣
就像樓主這樣
可惜現在直立多半只是為了展示顯卡 而不是開網孔給顯卡風扇進氣
                              彈幕濃!
恍似
20公分扇範圍涵蓋顯卡、CPU、M.2 SSD,整張主機板,連很燙的CPU背板也能把熱氣排出,這是左右沖孔側板限定的改裝,意外的玩法。
skiiks
快進快出的熱交換 左右室溫也不影響 吸入都冷空氣 散熱效率才會好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啊
但是技術和嘗試的勇氣也要像樓主這樣實際磨練才有辦法
你的銀白Mac風遊戲機 真的很棒!

但如果我要用
4K雙螢幕
同時,打3A大作的遊戲+直播OBS+上網看youtube
++++++++++++++++++++++++++++++++++++++++++

plan A:
NR200小機殼+i9-13900K風冷+RTX4090風冷+ DDR5-64GB
風冷壓得住嗎?

plan B:
如果不行,降規一點點cpu和gpu都降級
NR200小機殼+i7-13700K風冷+RTX4080風冷+ DDR5-64GB
風冷壓得住嗎?




恍似 wrote:
NR200
真是頂級的電腦
evin01 wrote:

但如果我要用
4K雙螢幕
同時,打3A大作的遊戲+直播OBS+上網看youtube
++++++++++++++++++++++++++++++++++++++++++

plan A:
NR200小機殼+i9-13900K風冷+RTX4090風冷+ DDR5-64GB
風冷壓得住嗎?

plan B:
如果不行,降規一點點cpu和gpu都降級
NR200小機殼+i7-13700K風冷+RTX4080風冷+ DDR5-64GB
風冷壓得住嗎?

分二個部分回答:
1.我覺得13900K + 4090 與 13700K + 4080的散熱需求不會差太多,在同樣的散熱器規模下。
以我一次打6小時巫師3情況下,CPU和GPU平均在65度,13900K + 4090 + NR200 空冷散熱是沒問題的。

2.我玩3A遊戲時,主螢幕4K,副螢幕2K用來顯示網頁,工作管理員,HWMonitor,查攻略、監控溫度和時脈,並沒有出現妨礙效能的現象。

但是同時要直播錄影,沒試過,無法給您答覆。
不過以4090強大的效能,內建的直播壓縮輸出功能,應該無礙4K 3A遊戲的進行。
畢竟是主打功能之一。
以2077佔8核心,巫師3佔4核心的觀察來看,
13900K還有16小核的餘裕,13700K則餘裕較小。
以上不精確心得,僅供參考。
恍似
又玩了幾十小時,補充一下,巫師3大概可以吃到6執行緒,佔實際核心數則不明。2077則是確定可以佔滿16執行緒。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