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當別家喊出8K 30P錄影的時候 Sony 發表了 A7SIII,沒有8K也沒有5K不免令人小小失望,等了五年 Sony 卻選擇守在4K畫質的領域。但我們認真深入研究後才發現,Sony 選擇把4K的馬步紮好,穩扎穩打地將4K的畫質推向極限,它能做到4K 120P 4:2:2 10bit、也有 All Intra 的高細節,更有S-Log 3超過15級動態範圍。然後我們更細看,Sony 的選單徹底大改,操作更流暢了、按鍵更好按了、搭載側翻螢幕、加入超精細的944萬點電子觀景窗。測試這段時間裡我們發現,如果你花越多時間去使用 A7SIII,就能挖掘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細節,可以感受到 Sony 的工程師是傾注全力地在讓這台劃時代的機種變得更近乎完美。小編對 A7SIII 有高度評價,各位對錄影有興趣的朋友請別錯過我們的測試。
 

● 外觀介紹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我們等了這個藍色的S等了好久,2015年10月到現在整整五年的時間。當時A7系列還在第二個世代,A7SII推出之後到現在已經有10台Alpha機種推出,這中間Sony獲得了非常多的消費者回饋,所以Sony的機身造型雖然差不多,但在操作性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變,各位如果從以前到現在都有持續看我們對Sony可換鏡頭產品的評測,應該就能夠感受到差異在這幾年間有如此大的變化。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Bionz XR是雙處理器,機板上是實體的2片晶片在上頭。處理器的效能是前代機種的8倍。所以Sony說你可以在任何模式下——就算是4K120P或者是600Mpbs高流量的All Intra模式下——也可以完成相同等級的對焦能力。
 
A7SIII在S-Log3下與FX9的顏色是相同的,完全可以當作是FX9的備機,但機動性還要更好。同時A7SIII也具備了16bit RAW的輸出能力,你可以透過HDMI轉出給Atmos Ninja V外錄螢幕,獲得超高色彩深度的可後製內容。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在感光元件上,A7SIII搭載了全新的背照式Exmor R CMOS感光元件,一樣維持在1210萬畫素。目的依然是為了獲得超高感光度的低雜訊。
 
而同時這次也加入了Optical Steady Shot,讓感光元件能夠使用積極的手震補償。同時CMOS的防塵在A7SIII可以做到每秒抖動7萬次,藉以減少灰塵留在感光元件表面的機會。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機身正面除了對焦指示燈以外,旁邊還有一個白色的小點,那個點是紅外線感測器與環境光感測器,這兩個獨立於鏡頭外的感測器可以讓機身獲得更精準的白平衡數據。
 
其實機外白平衡感測器早就有了,很久以前Nikon的D2系列就是在軍艦部頂端有一個白平衡感測器,如下圖: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我對A7SIII白點的功能是這樣想的:因為目前A7/A9系列機身的白平衡都是透過穿越鏡頭的光線來判斷,但鏡頭的光學元件或鍍膜可能會導致色偏,進而造成自動白平衡不夠準確的情況,所以我在機身外再做一個獨立的感應器,把這個機外感應器的數據跟感光元件上面的數據去做比對,若有明顯差異則作加權平均等等的運算,讓白平衡能夠更接近肉眼所見。
 
不過這是我的猜測啦,Sony沒辦法證實我的觀點就是了。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機身右側多了一個非常明顯的獨立錄影鍵,上一台有這麼做的是ZV-1,下一台則是A7C,我想未來Sony應該都會這麼配置。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按鍵的深度也足夠明確。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發表時看到A7SIII的連接埠畫面,我們就鬆了一大口氣:「謝天謝地!是HDMI Type-A」,Sony終於走入了正確的路——一條HDMI線不會一直壞掉的路。
 
我在Canon EOS R6花了一堆時間在嘴這件事,因為他們把過去長久使用的HDMI Type B(Mini)改成Type-C(Micro)。而過去Sony的HDMI連接埠都是Micro,那個接頭超——級容易斷,感謝Sony終於正視到這件事,未來的機種我們不知道,但對於重點放在錄影上的A7SIII來說,使用HDMI Type-A我們認為是必須且正確的選擇。
 
再來,下面的那個USB Type-C支援PD快充。不過接上USB時依然要同時使用電池才能拍攝,如果拍攝的能耗過大或電池處於低電量,依然有可能在邊充邊拍時停止錄製。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機背的操作、按鍵的深淺、小遙感的造型等等,在我們一開始拿到的時候,就可以很明確的指出,這是A7RIV的機背設計,那個小搖桿一看就知道是A7RIV來的。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另外,刻意加深的AF-ON鍵也是A7RIV以來的優良設計。A7SIII上沒有不明確的按鈕,也絕對沒有淺到要用指甲去按的按鈕。這另外一層的意思就是你可以在幾乎無光,視覺上沒辦法確認按鍵功能的地方,也能用觸覺大概確認這個案件是屬於什麼功能。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再來Sony A7系列的一大更新是側翻式螢幕。過去Sony是上掀式螢幕的信徒,從RX100系列、RX10、RX1、A千位數系列、A7一直到最高階的A9,每一台都是上掀式,有的可能是上掀90度、下掀45度,或者近年為了自拍方便的上掀180度螢幕出現。
 
但這些可上下翻動的螢幕角度,都依然沒有比側翻式螢幕來得自由,而且上掀自拍還有可能會擋到機頂外接麥克風。Sony從ZV-1開始導入了側翻螢幕,現在也進到了A7系列,就小編自己對Sony的認識,他們應該是受到不少消費者建議,而他們也滿願意做調整的,我自己認為這個側翻式螢幕應該是會持續沿用到所有產品線。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既然是新的產品,我們就要把標準拉得更高一點。拍影片的人會很常使用到旁邊的連接埠,錄音要使用麥克風、聲音當然也要插上監聽耳機孔。需要長時間錄影?那可能還要再插上USB Type-C的外接電源,當然還有HDMI接孔,把連接埠全部插滿是很有機會的。這時候,你的翻轉螢幕就沒那麼能夠自由翻轉了。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側面的耳機連接孔(黑色),以及最下方的的USB Type-C充電孔,不但蓋子本身打開就會擋住,就算是線本身也會卡到螢幕的翻轉角度,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嘛就是選擇不翻好好放在機背,不然就是呈現這種半開的尷尬角度。
 
你會說,啊你要用側翻螢幕就必須這樣啊,這沒辦法。
 
來我給各位舉一個例子(搭肩):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Panasonic S1H使用側翻螢幕,但同時它也可以上翻45度。我一開始會覺得有側翻角度就已經夠大了,這不是很多餘嗎?還要上翻做什麼?原來就是為了避免A7SIII遇到的這種狀況。我試過,S1H就算是把側面的連接埠插滿,你的螢幕依然可以"幾乎"正常翻轉,有些線比較粗一點可能會卡到,但基本上你要低角度攝影是完全沒問題的。
 
Panasonic S1H在設計時就是有考慮到這點,雖然這必須要用體積與重量來交換。但如果你拍攝時會外接螢幕、外接麥克風、同時監聽還要外接電源的話,那我覺得S1H會這麼做是合理的。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S1H的設計真的會讓人有這種感覺。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再來,A7SIII的一大亮點,是這片相機市場裡第一的944萬點液晶螢幕,而且放大倍率高達0.9x,這兩個數據都是目前相機中的最高表現。
 
944萬點,如果這片EVF是4:3比例的話,就差不多是2048 x 1536,就是俗稱的QXGA,314.5萬解析度,然後再乘以3(RGB),就是943.7萬點。A7RIV電子觀景窗的576萬點就是1600x1200,我們在舉一些例子做個比較:
 
  點數(萬點) 換算解析度 螢幕標準
A1/A7SIII 944 2048 x 1536 QXGA
A7RIV 576 1600 x 1200 UXGA
A7RIII/A9 368 1600 x 1200 UXGA
A7III/A7C/A6600/A6400 236 1024 x 768 XGA
A6100 144 800 x 600 SVGA
 
A7SIII的電子觀景窗解析度,是A7RIV、A7RIII、A9II的2.5倍!也是A7III、A7C、A6600與A6400的4倍。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用手機拍A7SIII的EVF,但與肉眼所見有些差異,而且手機會把畫面邊緣容易拍模糊。
 
 
實際上的觀看感受如何呢?這是我見過表現最細緻的電子觀景窗了!看著這片螢幕已經有一點在看電腦螢幕的錯覺,144萬點的螢幕你可以明顯的看到解析度線條,236或368萬點表現算「不錯」,Canon與Nikon的576萬點算是「非常好」。不過這片944萬點卻是把這個電子觀景窗的體驗推向極致,肉眼已經完全無法分辨畫面中的螢幕掃描線。
 
至於畫面的延遲、顏色等等,我沒有太特別的感覺,也沒有標準的測試平台可以告訴各位,最明顯的依然是在畫面的細節呈現上,這樣的表現就應該會是EVF的未來方向。
 
老實說,我已經快記不得使用光學觀景窗是什麼感覺了,我們現在幾乎已經沒在使用光學觀景窗,測了這麼多無反相機產品下來已經非常習慣看EVF的感受。
 
 
如果硬要從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就是可以看到畫面上下的字體與圖示都已經出現毛邊了(但手機解析度很差所以不太容易從上圖看出來),我推論是Sony依然將這套過去適用於368萬點以下的字體與圖示沿用在A7SIII上,所以如果你用肉眼仔細看的話EVF中的畫面是看不到任何螢幕掃描線的,但字體卻有毛邊,這就是字體解析度不足的證據。我覺得Sony如果有像我這樣龜毛的人的話可以重新修正這些字體,來應對新世代超高解析度EVF的表現。但我相信決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注意到這點就是...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側邊記憶卡插插槽開關比A7RIV多了一道鎖。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A7SIII為雙記憶卡插槽,可同時兼容CF Express Type A與SD卡,但同時最多只能插兩張。兩張卡插入方向為反向。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CF Express Type-A尺寸比SD卡還小。
 
A7SIII的記憶卡插槽同時兼容CF Express Type A與SD卡,CF-E Type A尺寸上雖然比SD卡還要小,但速度可是遠遠超過SD卡喔,這張Sony Tough 80G的卡,可以達到最大每秒800MB讀取、每秒700MB寫入。等於說它可以最大支援到5600Mbps的流量,但事實上A7SIII內部存取的最大流量是600Mbps,遠遠低於記憶卡的最高存讀速度。
 
然後A7SIII並不會限制你使用最高流量的時候一定要用CF-E卡,就算你使用速度夠快的SD卡,例如符合UHS-II規格的SD卡,你就可以開啟A7SIII的XAVC-S I 4K 60P的600Mbps規格錄製。只有這個設定它才會特別提醒你要使用指定速度的卡片。
 
再來,請注意喔,如果要錄製XAVCS-I 4K 60P 600Mbps的這個規格,你的CF-E Type A卡必須要是VPG200這個規格以上,也就是每秒保證寫入速度達到200MB/s才可以,而上圖中的這張卡是VPG400。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再來散熱的處理方式。其實如果不是Canon EOS R5出了這個狀況,否則大家根本不會把散熱的問題看得這麼嚴重。
 
散熱目前廠商就是兩種方法,一是主動式散熱,二是被動式。主動式就是在機身內加一個風扇,主動的把冷風導入,並且強制的把熱導到機身外部;被動式是透過機身的導熱部件吸收發熱區域,並且將熱擴散到其他導熱區域,讓熱儘速從發熱區域排除。
 
專業的錄影機種是採用主動式散熱,好處是使用風扇通常很可靠,熱度越高它就提升風扇轉速因應,壞處就是風扇會有運轉聲,而且還會增加體積與重量。被動式就是目前家用相機市場絕大多數的解決方案,或者是說,不用解決,因為過去相機產生的熱能好像都還好。
 
但錄影規格來到4K 60P或以上的時候,散熱成為了相機廠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所以可以錄製6K的S1H在家用的全幅無反錄影機種開了主動式散熱的第一槍,EOS R5使用高達8K 30P的超大資訊量,但無論是散熱的硬體上沒有做到完善,還是韌體上過度保護機身導致錄影時間上的限制,都是Canon必須面對的問題。
 
Sony A7SIII採用了被動式散熱,上圖中的銀色部分,可以機身產生的熱直接導到機身兩側。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然後Sony說,他們在機身內還有一個法寶,就是這個∑型的石墨元件,可以更有效率的將熱導出。官方指出「長時間錄影時,能在不影響影像穩定系統的情況下,提升高達 5 倍的散熱效率」。不過他們並沒有說是跟誰比啦,也沒有說這效率是怎麼來的。
 
 

● 功能介紹

 
 
● 全新選單設計
 
這對我來說是整個A7系列最重要的更新,過去選單的排列缺乏邏輯讓我好是抓狂,現在是整個選單徹底打掉重練,使用方向改、顯示方式改、操作方式改、排列邏輯也改,可以說是什麼都改了!
 
拍攝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曝光/顏色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對焦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播放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網路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設定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六大項選單使用圖示與不同顏色顯示,排列分三層,你可以同時看到三個不同位階的內容,在操作時你會對於自己在哪個位置很清楚。接著再也不會有拍照/錄影選單同時存在的問題,轉盤轉到照片時它就顯示照片的設定、錄影時就顯示錄影設定,簡單明瞭!最後,選單可以觸控、可以滑動,它就是一個「該有它的樣子」的選單。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在A7RIII測試時我到國家音樂廳拍攝,結果彩排時因為我的對焦嗶嗶聲,被工作人員要求要關閉所有聲音,我在現場找了至少5分鐘才能把A7RIII所有分散在不同選單裡的聲音設定關閉,包含機械快門聲、合焦指示音、影片音量,這三個設定分別完全在一百多項設定選單中的不同的位置。現在A7SIII可以使用[靜音模式]一次完成,可以安靜到連光圈驅動的聲音都降低,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很好找。
 
 
 
● 畫質差異
 
A7SIII與二代機種一樣都是1200萬畫素,也一樣都在4K的規格上打轉,但這次的4K很不一樣。
 
一樣是4K60P的規格,A7SIII給你三種不同的選擇:
  • XAVC HS,也就是H.265的HEVC的壓縮標準
  • XAVC S,Sony常用的H.264格式
  • XAVC S-I,XAVC S的All Intra版本
 
H.265編碼可以用2倍於H.264的效率壓縮,檔案會明顯更小,但壞處是你的剪接電腦要夠快才行,它就像是東西包裝在很安全的小盒子裡,但你要耗費很大的心力去解謎跟開鎖才能打開;同樣的東西放在H.264就像是放在紙箱裡,但箱子會很佔空間。我的2017年iMac,在開啟XAVC HS的檔案時,我只能看到一幀影像,或者過30秒它會再給我另外一幀,絕對沒再誇張,就是這麼耗資源。所以對你的後製電腦的運算能力要求會非常高。
 
然後XAVC S-I的「I」,意思是「All Intra」,就是所謂的幀內壓縮,這也是在整個Sony家用相機系列首度出現的功能。通常相機會把那些畫面中看起來不會動的地方,就持續使用前一幀的畫面來「偷懶」,例如畫面中的天空、雲朵,基本上動的很少的物體就是可以偷懶的地方,All Intra是腳踏實地的把每一個畫面都記錄下來,絕不偷懶。所以4K 60P 4:2:2 10bit平均流量為600Mbps,是XAVC S/HS相同規格的3倍。所以我的電腦也是跑不動
 
另外,A7SIII在16:9 4K 60P的時候,是由1000萬畫素做超取樣,從感光元件畫面的90%做裁切。然後我把這個問題丟回去給Sony,因為A6600那些幾種都是用2400萬畫素的6K做超取樣到4K,你要怎麼說A7SIII有最好的4K畫質呢?對方回應他們說畫質看的不只是解析度,A7SIII影像的動態範圍、色度抽樣、色彩深度都是其它家用機種無法企及的。
 
XAVC S-I 4K 60P 4:2:2 10bit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H.265 XAVC HS 60P 4:2:2 10bit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影片應該這樣看:左邊兩個是H.265,中間兩個是XAVC S,右邊兩個是XAVC S-I。
 
然後老實說,我看不太出來差別...就算不是放在Youtube上,放在我們剪接的電腦上也是一樣,我看不太出來,或者說我認為把那些字全部拿掉並且把影片順序打亂,我會完全無法分辨差異。請問各位能從中看出差異嗎?
 
 
● 對焦速度
 
Sony從A7RII以來就開始了眼部/臉部自動對焦,從那之後到現在的相機產品,在臉部/眼部的辨識能力上一直都是相機界的第一。近期Canon EOS R5/R6讓我們看到了能夠與之匹敵的成績。
 
以前我們都是用相片拍攝的AF-C能力來判斷對焦能力,但Sony強調,A7SIII不管在任何模式下都能獲得相同強大的對焦能力,不論是拍照還是錄影,甚至不管在任何錄影的格式下都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對,任何的格式都可以。
 
你或許會覺得奇怪,錄影格式為什麼會影響對焦?因為相機的影像處理器能用的資源是固定的,在過去的相機裡,你影片所選擇的品質越高、幀速率越高,對於影像處理器的負荷就越大,那它就會無暇顧及處理對焦的能力。
 
舉個很常見的例子,拍高幀速率影片,例如180fps或240fps,甚至是120fps時,有些相機就會直接失去對焦能力,例如我們上次介紹的Panasonic S5在FHD 180P就會變成手動對焦;或者是對焦速度變遲鈍變慢的機種也是所在多有。
 
所以A7SIII宣稱可以在任何格式下都能夠有相同的對焦能力,這句話背後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們的影像處理器的能力已經大幅提升」。A7SIII搭載的是全新世代的Bionz XR,處理速度是前代的八倍,對於高流量影片同時要自動對焦與臉部辨識,自然是游刃有餘。
 
 
 
然後我另外要再講一個,Sony的[即時眼部自動對焦系統]是從2019年的A6400開始,但如果你真正從細節裡看的話,眼部/臉部自動對焦在A6400是只有在拍照時可用,如果要錄影的話是沒辦法的,要到同年推出的RX100 MarkVII以後的機種才有。
 
以下兩則影片,左邊是4K 60P XAVC S I 4:2:2 10bit的條件下,也就是A7SIII內錄的最高流量600Mbps的條件下所拍攝;右邊是4K 120P下拍攝。如果這兩個A7SIII的兩個最高流量都能夠搭配臉部/眼部自動對焦,那其他格式/幀速率就絕對沒問題。
 
4K 60P 4K 120P
 
這兩則影片是我使用HDMI外錄A7SIII畫面,但同時A7SIII也在錄影,所以你可以看到畫面四周有超級明顯的紅色錄影指示框。
 
影片的對焦我都是使用[對焦速度:7]、[靈敏度:5],也就是反應最快的自動對焦速度。我們如往常,刻意請模特兒轉圈與轉身來干擾相機的對焦系統,但這些對於A7SIII來說都是小兒科,相機沒有一丁點的遲疑、拉風箱,它感覺就像是,理想狀態該是怎樣,它就是怎樣,真的很厲害老實說。
 
 
前面一組對焦影片是在大約下午4:30、太陽光被遮住的環境下拍攝,整體亮度還算好。但下面這組,我們是故意在很陰暗的環境下拍攝。是我們晚上跑去寶藏巖拍的,因為那邊目前有一個寶藏巖光節活動。但我們這組是刻意在那裡的非活動場地、故意找一個特別暗的地方拍攝。目的就是來測試A7SIII在陰暗處的對焦能力是否與白天相同。
 

 
要先跟各位說一下,這組的對焦反應跟白天不一樣,我是使用預設的[對焦速度:5]、[靈敏度:3]。是為了求得比較滑順的對焦速度。
 
f/2.8 1/50s ISO20000以上夠暗了吧?但A7SIII就算是在這麼暗的地方,對焦系統依然能夠辨識臉部與眼睛。
 
 
另外,覺得畫面好像雜訊高高低低、忽多忽少嗎?那個我們等講ISO的時候再來看。不過我想告訴各位,A7SIII有一個很大的爆點藏在這裡。給各位一個提示:請注意雜訊出現與消失時,右下方的感光度。等等我們介紹到ISO的時候,請各位再回來看一次。
 
 
剛剛都是講人臉的對焦速度,同時考驗到相機對於人臉/人臉的辨識能力,同時也會用到整個畫面的對焦能力,理論上來說會佔用到最多的處理器資源。這裡我們要來看A7SIII在使用單個對焦點時,對於物體的對焦速度:
 
拍照對焦速度 錄影對焦速度
 
拍照時的對焦速度算快,可以算是名列前茅的速度,不過我想對於A7SIII來說這不是重點。重點在物體的對焦速度。這則影片中我有接續切換不同的對焦速度與靈敏度,各位也可以從下一個章節來詳細檢視。
 
 
● 可調整的對焦速度與靈敏度
 
有許多相機在拍照時都可以調整各種對焦的靈敏度,這對於拍攝運動題材類的物體時特別重要,透過調整對焦的靈敏度,可以決定對焦系統要忽略突然出現的物體,還是立刻轉換到意外出現的主體上。但照片的對焦通常會求快,不過在錄影的世界裡對焦順暢會比快速更重要。所以A7SIII的對焦設定裡就有兩個選項:
  • AF變換速度
  • AF攝體調移敏度
 
老實說,我覺得這翻譯有點不太順暢。乍看之下根本不能完全明白它到底想表達什麼。小編來替各位翻譯:
 
  • AF變換速度 → 對焦速度
  • AF攝體調移敏度 → 對焦靈敏度
對焦速度就是從開始進行對焦到合焦的「時間長短」,對焦靈敏度就是對焦點在切換主體時,開始對新主體對焦的「反應時間」。兩個決定的都是快或慢、長或短,不過第一個是對焦的持續時間,另外一個是開始對焦的反應時間。
 
以下我們先來看以下設定:[對焦速度:5]、[靈敏度:3]

A7SIII的錄影對焦速度總共7級,預設是5;靈敏度共5級,預設也是5。這則影片我把靈敏度設定成中等的3。
 
從上述影片中可以看到,當我把中央對焦點移動到一個新的位置時,畫面會稍微停滯一下,那就是靈敏度調到中等的3的結果。而移動到定位的對焦速度則是中等。
 
 
我們換一個情境,靈敏度不動,但把對焦速度調整至1:

對焦速度變非常慢,移動到定點之後,對焦大約需要花5~6秒鐘的時間才會完成合焦。這是A7SIII最滑順的對焦設定。如果是對於拍照來說這樣的對焦速度慢到一個不行,但是對於影片來說,不同的對焦速度是一種說故事的工具。
 
另外,這則影片中我有使用觸控對焦。當你使用觸控對焦的時候,觸控的動作會覆蓋[靈敏度]的設定,也就是說不管你靈敏度設定高還是低,當你在畫面中用手指觸控選定對焦點時,它的靈敏度都會變成立刻,點下去之後就會馬上開始對焦,但速度依然會受到選單裡[對焦速度]的規範。
 
 
我們來看一個比較極端的狀況:對焦速度最快,但靈敏度最差:

我想通常應該很少人會需要這樣設定,畫面移動到定點後需要好一段時間才會開始對焦,但對焦速度又非常快,感覺起來就像是一個做事情慢半拍的人突然開始動作似的。
 
錄影的對焦速度與反應速度可調,在家用的相機界算是少見的功能。各位影片創作者可以好好利用這兩個項目的快慢組合來幫助各位講故事。
 
 
 
● 各級感光度:A7SIII有雙原生ISO?
 
當初A7S一代推出的時候,就是以超高ISO時的低雜訊作為賣點,因為這是極少數會刻意降低畫素數量來換得高ISO低雜訊的機種。A7S二代是以4K錄影作為賣點,在第三代的A7S,似乎超高ISO這個招牌好像力道敲得沒那麼響亮了?是嗎?
 
 
以下的測試環境,是我在入住台南的友愛街旅館時拍的,他們3樓的露台在晚上11點後會關燈,關燈之後就會形成一個超暗的環境,正好可以讓大家看看在高ISO時的表現。我使用的鏡頭是24-70mm f/2.8,光圈不是到非常大,所以在低ISO的情況下畫面都是暗的,要到ISO大約6400以後才能恢復我想要的-0.7EV亮度,過了這個之後再透過調整光圈來維持相同的曝光。
 

這則影片是在沒有使用相片設定檔(Picture Profile)的情況下拍攝,我覺得ISO3200以前都沒有判別能力。但我覺得ISO6400以後的雜訊抑制表現都非常好,ISO12800也非常乾淨,等到我發現真正雜訊出來的時候,已經是ISO51200了,A7SIII的高ISO雜訊抑制真的非常厲害,可以說你盡量開高都沒關係的程度了。
 
 
好,剛剛是沒有使用相片設定檔的情況。Sony其實有建議我,這次測試盡量可以使用S-Log 3的PP8來拍攝,於是我也從善如流,在測試感光度的時候使用PP8,然後我發現一件很怪的事...
 
究竟是哪裡怪?請各位把下面影片完整看完:

在拍攝當下我沒發現,但回到電腦上看才注意到,為什麼ISO6400的雜訊,會跟ISO12800差這麼多?而且是ISO12800遠比6400乾淨!
 
 
ISO6400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SO12800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直接使用螢幕截圖做個比對,點開可以放大來看原圖。但就算是縮圖我想各位也看得出來差別。
 
就小編的經驗來說,隨著ISO提升到一個點,但雜訊卻突然降低時,我會想到的答案就只有一個:雙原生ISO
 
...但不對啊!A7SIII的官網、廣告、影片,全部都沒有提到A7SIII有任何關於雙原生感光度的事。你看有Dual Base ISO的FX9在官網上寫得多清楚: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Sony FX9的官方網站對於雙原生ISO的說明。A7SIII是壓根沒寫。
 
所以現在是怎樣?是Sony刻意不講,還是我對雙原生ISO的理解有誤?
 
 
我們來聊一下什麼叫做雙原生感光度好了。我們的影像,是感光元件是透過類比放大並且降噪之後,送進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之後再送數位放大器做增益。而在訊號送進類比數位轉換器之前,感光元件透過類比的方式放大時,就是Native ISO的所在。
 
一般的相機通常會只有一個類比放大的值,而且不可調整。我們認識的ISO800/1600/3200等等都是透過數位放大得來的「增益(Gain)」。數位放大的好處就是對於光線會更敏感,但相對來說雜訊會隨著數位訊號的放大而上升。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圖片引用自Dual ISO & Dynamic Range (featuring the BMPCC 4K),Flimmaker IQ。
 
而雙原生感光度,意思是相機有兩個不同的類比放大器,所以它就會有兩個不同的原生感光度,一個高,一個低,例如FX9就是ISO800與ISO4000。在從ISO3200跳到ISO4000的時候,你理論上應該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雜訊變少了。
 
這種ISO越高,但雜訊卻變少的狀況,是不是跟我們A7SIII的狀況很類似?
 
 
好那我想知道,到底是哪一級感光度開始,A7SIII的我們「臆測的」原生感光度會從低的跳到高原生感光度的地方到底在哪呢:

我們把影片從ISO6400開始,以每1/3級調整ISO,最後我們發現低原生感光度的最高增益值是ISO10000,而高原生感光度的起點則是ISO12800。
 
看到這裡,我可以確定這「應該」就是A7SIII有雙原生感光度的證據了。但我覺得很奇怪的地方是,Pansonic S1H或S5的低與高原生感光度是ISO640與4000、GH5s是ISO400與2500;FX9是ISO800與4000。A7SIII的低原生ISO是多少我不知道,但高的是ISO12800,這未免有點高得太離譜了。
 
我前面的這些臆測,都是使用Sony建議的建議的S-Log 3拍攝,我都是使用PP8的相片設定檔,那其他的設定檔呢?
 
PP7 (S-Log 2 + S-Gamut) PP10 (HLG2 + BT.2020)
 
事實是:不論是使用S-Log2 或者是HLG2來拍攝,都沒有發現有在ISO4000,或者是ISO12800,或者是其他感光度的雜訊有明顯下降的情形,看來就只有S-Log3會如此。
 
 
雙原生感光度在使用上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是高ISO低雜訊,第二個是可以保有低原生感光度的動態範圍。低雜訊這點我們已經驗證了,但動態範圍我沒有辦法也不夠經驗好好驗證。但就算是這兩點都達成,我也沒辦法100%確定它就有。而且我去信Sony,他們依然不願意證實A7SIII有雙原生ISO。所以我只能做到這裡,告訴各位:「在PP8的相片設定檔下,ISO12800的雜訊會驟降。」我只能得出這個結論,但各位可以好好的利用這個特性,搭配不同的亮度來拍攝。
 
 
 
 
● 各種Picture Profile比較與S-Log3的優勢
 
Sony選單中的[相片設定檔],通常不是一般人會去碰的東西,它雖然非常強大,但必須要花心力去後製才能看得出來。所以通常是進階的使用者,而且是專注在錄影上的人才會使用。
 
那什麼是Picture Profile?這個東西是在影片的檔案生成「之前」就在決定的事,不同的相片設定檔會使用不同的紀錄方式來讓畫面呈現,相機的基本設定就是不用設定檔,也就是線性的方式紀錄,那畫面的亮部就很容易爆掉、暗部會容易死黑。但相機也可以使用對數Log的方式呈現,那就可以有效的將畫面的亮暗動態範圍大幅提升;但提升動態範圍的同時,可以顯示的色彩也要不同才行。相片設定檔就是把兩個東西包在一起,一個叫做曲線(Gamma),一個叫做色彩空間(Gamut)。曲線在意的是亮與暗、色彩空間在意的是色彩的範圍。
 
A7SIII除了不使用相片紀錄檔以外,總共有10種不同的Picture Profile,以下展示各種不同的相片設定檔:

相片設定檔講的就是兩點,一是亮暗部的表現,也就是動態範圍,二是顏色表現。所以各位可以從上圖中的顏色,以及天空、北門門體,還有門內的陰影處來比較差異。
 
 
 
Sony的人建議我使用S-Log 3(PP8/PP9)拍攝,因為它能夠提供超過15檔的動態範圍。請注意喔,Sony在廣告上面寫的這個15+EV,都是在S-Log 3的條件下才能達成。如果你想在關閉相片描述檔的情況下達到這個表現是沒辦法的。
 
然後我想特別提一下,過去如果你有用過S-Log,可能會覺得畫面中的雜訊有點多,然後你會注意到畫面中的感光度被拉得很高。例如A7SII的S-Log 2,感光度的起始點就是ISO1600,等於說如果是在白天的話你一定要加減光鏡才能拍攝,但A7SIII的S-Log 3感光度的起始點是ISO640,並且可以向下延伸到ISO160,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沒帶減光鏡出門,ISO160一樣是可以擋一下來用。
 
S-Log曲線下的最低感光度:
機種 S-Log 最低感光度
A7SII 1600
A7III 800
A7RIV 500
A7SIII 160(ISO640向下延伸)
 
 
說老實話,大多數人應該都不會使用到S-Log3,因為它是一個必須要後製才能夠看得出來優勢的設定。我要再說一次,廣告上宣稱的超過15檔的動態範圍,是透過S-Log3得來。我想讓大家看一下S-Log3與無相片設定檔,也就是多數人在拍攝時選擇的設定,兩者到底有什麼差異。
 
 
S-Log 3 無相片設定檔
 
 
S-Log 3 無相片設定檔
注意亮部與暗部細節上的差異。無相片設定檔的亮部畫面是一片死白,但S-Log3能夠忠實地保留細節。
 
 
S-Log 3 無相片設定檔
 
 
S-Log 3 無相片設定檔
暗處的細節保留也是S-Log3的強項。
 
S-Log 3 無相片設定檔
 
 
然後我想用兩則請剪接師剪輯的影片展示S-Log3的優勢。這兩則影片一個是風景,一個是人像。都是使用S-Log3曲線,並且套用LUT(Look Up Table)檔,把S-Log3的Gamma與S-Gamut3.Cine的色彩空間,轉換到一般螢幕可以顯示的ITU.709。你可以發現顏色變得正常了,但對於亮暗部細節也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
 
 
 

 
 
 
 
 
● 4K 120P
 
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人會為了這個4K 120P入手A7SIII,原因無他。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相機,想要拍4K素材,但遇到高格影像的時候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FullHD,可能是120格、180格,甚至是240格。或者是用圖像演算,把4K60P模擬到120P的都有,但如果你想要真正的4K 120P,在目前的相機市場來說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甚至連專業錄影市場也沒有想像中的多。
 
A7SIII的4K 120P,Codec限定H.264,檔案必須要是是XAVC S格式,不過它依然是有4:2:0 8bit(200Mbps)以及4:2:2 10bit(280Mbps)兩種可供選擇。4K120P還能做到4:2:2 10bit算是很少見了。
 
錄製4K 120P時,A7SIII並不是歸類在S&Q的範圍,所以可以錄製聲音,檔案的播放速度也是120fps。下面的三則影片,我都是請剪接師幫我降到0.2倍的速度,把影片速度減到24fps。 如果是不後製作調整的話影片就是正常速度。
 

 

 

 
 
 
 
 
 

 
 
 
 

● 使用心得與建議

 
 
選單!終於有正常的選單了!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我不知道公開或私下跟朋友嘴過這件事情多少次,就是Sony舊的選單超難用。我甚至還會去挑戰朋友,要他在一分鐘之內把Sony相機(A7RIV以前的機種)所有的聲音功能全部關閉,包含快門聲、對焦聲、影片音量播放、倒數計時等全部關閉,看他要花多少時間(因為在過去這些相似的功能卻都分別躺在不同的選單位置)。
 
我是如此的不滿於過去的選單,以致於我每次使用Sony的相機都讓我很抓狂。選單安排嚴重缺乏邏輯,例如到底我要在哪才能找到錄影設定?HDR設定是在第一大頁的哪個位置?第五還是第七?然後快捷建設定到底是屬於拍照還是錄影?然後因為不能觸控所以我在A9II評測的時候輸入IP位址輸入到發脾氣。他們也不是沒改過,過去都稍微有小改一點點但我認為那些都沒有任何幫助!然後以前還有人跟我說找不到功能的話先設定快捷鍵就好我想說誰還跟你設快捷鍵啊!!!做到6100萬畫素、超高寬容度與高ISO純淨度、連拍能超過1000張結果讓人連功能都找不到有什麼用!!你先把User Interface給我做好再來!!
 
終於!A7SIII大改了選單!原本根本難以理解的大項分類與沒邏輯的12345小分類,現在他們會使用圖樣與顏色,再搭配文字輔助,以及層疊式的排列,讓數百項的選單看起來輕鬆易懂;然後,觸控操作加入,也可以在選單裡滑動。我不會在這部分給Sony稱讚因為這些都是早就該做的事,早就!但至少,我在A7SIII看到了一個真正可以找到功能的選單。它不是完美,但好用。如果連我這個選單一找不到功能就會抓狂的人都能接受,那我想你一定也可以。Sony的選單邏輯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
 
 
EVF細緻到像在看電腦螢幕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拿到這台相機的第二大衝擊,是那個超誇張精細的電子觀景窗,368萬點你可能覺得不錯、576萬點你可能覺得很好,但944萬點是個完全不同的世界。2048 x 1536在那個觀景窗裡,看起來的感覺就像是你在看電腦螢幕一樣。
 
我覺得0.9x的尺寸感覺不明顯,你可以感覺到畫面「好像」有稍微大一點,但畫面的精細度差別非常大,每次從螢幕換電子觀景窗來看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喔原來這裡還有這麼多細節!」
 
然後我個人認為,Sony如果在A7RIV或者是A7R的其他系列放這個超高解析度的電子觀景窗,其實很合理。但對於A7S這個多數人是買來錄影的機器來說,好像他們用的多半是螢幕對吧?甚至有很多人是要拿來外接HDMI出去監看螢幕用的,那個螢幕根本是蓋起來不用的狀態。然後你在A7SIII上把電子觀景窗的規格衝到頂,這好像不太對吧?
 
但別誤會,我超愛這片電子觀景窗,我真心希望每台相機的EVF都可以有這樣的表現。但我好奇如果A7SIII配的是Sony常用的368萬點EVF,不知道這個在台灣很佛心的售價94,980,可以再更便宜到什麼程度?
 
 
可靠性比高規格更重要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Canon EOS R5的8K 30P錄影創造了超高的話題性,吸引了極大的目光,但我也不禁好奇,到底誰的電腦可以剪得動8K影片?
 
相較來說原本我們期待許久,睽違五年的A7SIII也會突破4K解析度,至少前進到5K甚至是6K的規格,但Sony採取的策略令人意外的穩扎穩打,他們透過大量的使用者回饋,得到「消費者目前多數依然是以拍攝4K影片為主」的需求作為根基,不刻意去追高畫素,打算把4K的畫質做到最好。所以他們給了4K 60P All Intra幀內壓縮,也給了4:2:2 10bit,然後把S-Log 3做到超過15級的動態範圍,目標是呈現給影片創作者最好的4K品質,我覺得這樣的思維是值得肯定的。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新增的[錄影強調指示]功能,讓原本左下角的一個紅點,變成畫面四周全部用紅線覆蓋,超明顯的錄影指示可減少沒忘了按錄影鍵的失誤。
 
把原有的功能做到最好還不夠,同時在機身的按鍵操作性上A7SIII更新到A7RIV的水準,所有的按鍵都加深、加入小搖桿、加入了超明顯的機頂獨立錄影鍵、使用更好用的HDMI Type A、換成Z電池、選單的邏輯大幅更新、加入[錄影強調指示]讓正在錄影的畫面更清楚。然後還有被Sony磨到發亮的拍照跟錄影自動對焦。每一項小功能可能都不是A7SIII率先使用,絕大多數都是Sony A7/A9系列經過這五年在消費者使用經驗下的回饋,但這些多不勝數的小細節組合起來,卻也成就了有史以來操作性最佳的A7系列機種,就是這些小細節才能夠建立起你在規格表上看不到的「信賴感」與「操作流暢度」。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所以如果你不追求5K/6K/8K的超高畫素,團隊的預算可能也扛不起電影機的水準,或者比起大滑軌或crane,你更偏好Run and Gun邊走邊拍的風格(甚至是你的對焦技術不夠好的話,它的眼部自動對焦應該可以成熟到幫你一把)。A7SIII在這個價格所帶來的表現,我覺得是物超所值的。如果你還不太確定,那就請先去租來試用看看吧!它絕對跟A7SII很不一樣,經過適當的調教我想你會對它的表現感到驚艷。
 
 
 
Sony A7SIII表現不錯的地方:
  • 側翻式螢幕,翻轉角度比以往的上掀式更自由
  • 944萬點電子觀景窗,細緻度遠勝目前市面上所有的EVF
  • 新增[錄影強調顯示],讓正在錄影的指示變得超級明顯
  • 錄影時也有超級流暢的臉部/眼部自動對焦,所有設定皆可使用,陰暗環境亦可
  • 錄影對焦速度與靈敏度皆可自由調整
  • S-Log3動態範圍超過15級
  • S-Log3色彩與FX9完全相同
  • S-Log3最低感光度可達ISO160
  • S-Log3在ISO12800時雜訊會大幅減少
  • A7系列首度搭載All Intra幀內壓縮技術
  • A7系列首度搭載H.265編碼
  • 4K 120P也同時搭載了4:2:2 10bit規格
  • RAW影片可透過Atmos Ninja V外錄
  • HDMI使用Type-A更安全
  • USB支援PD快充
  • 可以使用5G做FTP傳輸
 
Sony A7SIII需要改進的地方:
  • 選單內翻譯有些讓看不懂,例如[AF攝體調移敏度]、[AF變換速度]
  • 側翻螢幕容易被連接線擋住
 
 

● 實拍影片/照片

 
 

 
 

 

 

上面這則影片是使用4K 120P所拍攝。
 

 

 

 

 

 
 

 

 

 

 
 
 
照片的部分我發現使用Adobe Bridge給星號並且移動照片之後,我們網站的伺服器會無法完整辨識相片的EXIF資訊,快門速度顯示不出來。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44mm ISO80 f/5.6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2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2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16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4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43mm ISO8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61mm ISO80 f/3.5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80 f/6.3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80 f/6.3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16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24mm ISO80 f/4.5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55mm ISO80 f/9.0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24mm ISO80 f/7.1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80 f/7.1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24mm ISO80 f/5.0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61mm ISO16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47mm ISO80 f/5.6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59mm ISO80 f/5.6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24mm ISO80 f/5.6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31mm ISO80 f/5.6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80 f/4.0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12800 f/3.5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68mm ISO8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37mm ISO160 f/4.5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8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58mm ISO8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36mm ISO400 f/7.1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67mm ISO80 f/4.5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125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24mm ISO800 f/7.1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187mm ISO1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142mm ISO8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162mm ISO32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20mm ISO500 f/1.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61mm ISO16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43mm ISO10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43mm ISO10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30mm ISO64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29mm ISO8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59mm ISO2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55mm ISO32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70mm ISO2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61mm ISO16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61mm ISO10000 f/2.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85mm ISO20000 f/1.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85mm ISO1250 f/1.8
 
Sony A7SIII 不只頂尖畫質 影像劃世代之作
ILCE-7SM3 20mm ISO8000 f/1.8
 
 
 
 
---------------------特別感謝---------------------
 
晚上的人像照片都是在寶藏巖拍攝的,他們最近正在進行[寶藏巖光節]的展覽,以「共生」概念為出發點,集合了知名藝術家的創作,其中有不少是關於光線的裝置藝術,適合大家一同同前往欣賞。展出時間到11/8(日)截止。
我是被麻豆迷人的雙眼騙進來的!
小編辛苦嘞~

A7siii 功能豐富強大
這才是真正A7四代機的樣子

希望之後能夠補充
關於 HEIF 與 gyro 陀螺儀防手震的內容

各pp dual iso 轉換點的不同
基本上就是最低iso
加 4EV iso 最糟
再上去變乾淨 (經指正修改)

最近看到不少國內UP主都率續收到開箱了

不過我自己是少拍影片 已經敗了R5了XDD
進來看妹的
喜歡眼睛漂亮^^
有幸拜讀,可以文字間感受到KI_MIN對於A7SIII進步的暢快感受。

真希望這新選單可以透過更新給舊機上,不過我想非常有難度就是XDDD
實在太精彩了
還沒看完就想來按讚!
內容豐富,有趣的資訊太多了~
Kim大辛苦了,給您拍拍手!
ki_min wrote:
不只頂尖畫質


看試拍總感覺有層霧在,不過那一片944萬點EVF確實當得起頂尖畫質
byrianshih wrote:
加 4EV iso 最糟
第 5EV 變乾淨


應該是4EV+ 就換檔

解析度那邊sony有點呼嚨
雖然色彩表現有提升
但是解析度不及6K超採的A73是事實
更不用講對比R5/R6

紫色雜訊變輕微很多 但仍然存在
色彩沒辦法完全匹配FX9
DSLR VIDEO SHOOTER
PHOTOKINA
的影片都有提到
panosonic的顏色表現還是比較好

實際樣片覺得最舒服的部分是rolling shutter真的減輕很多
感謝樓主詳盡的介紹 每次都可以從中學到新東西!

Sony這台相機真的非常吸引人!! 我看了很多國內外的視頻,全部都讚不絕口!! 尤其Sony官方那些宣傳影片,要不是當時還沒上市,可能已經抱回家了。

原本上個月拿Canon R6時也順便幫朋友訂了一台A7Siii,但 我們討論過後還是放棄了,幾個原因: 如同文章提到相片設定檔選項太豐富了,要發揮全部實力應該用S-Log3,可是對我們這種普通用戶來說大量的後製太麻煩,即使需要升級電腦也OK,但沒那個時間搞,就可惜了這台的強大功能。再來問題還是1200萬的畫素拍照真的太低,畢竟普通人使用的比率還是拍照為主錄影為輔,基於幾個原因冷靜考慮後,還是選擇了目前對普通人來說,規格功能相對齊全的入門款EOS R6....
等哪天自己越來越懂剪輯後製視頻影片時,再來買一台A7Siii玩玩。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