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UL 300V 近期爭議事件分享(追加最新官方聲明)

a110110112 wrote:
附件就只有下面這句話...(恕刪)


這樣的聲明,對原廠,經銷,代理各方的利益損失最少,很不錯的說法
hill2233445566 wrote:
其實新舊都兩年,跟成...(恕刪)

我手上大約有66L, 舊款目前一半以上已經3年,其他為2年,估計再用5-6可以用完,等5-6年後再來分享

最近開始用3年過期的,油溫都很正常


10年前我就有用鐵罐Selenia 放10年機油的經驗,上次是用在機車,這次用我的Golf R 來實驗
hill2233445566 wrote:
其實新舊都兩年,跟成...(恕刪)


根據我跟小何老師通電話,使用的是20W60 的300V ,塑膠瓶,3年油,車為剛改裝完引擎動力的Nissian GTR,換油後油溫變高,跑幾百km後,波斯燒毀,漏出的機油底部一層很黏稠

加機油時沒有注意機油是否有相分離?異味,或混濁。

同一批油,塑膠瓶身外有機油洩漏的痕跡,保管的倉庫聽說很熱
hill2233445566
看起來300v 大概率是全身而退了
人生那道光
倉庫再怎樣熱,了不起就是50度而已,這對機油來說小菜一盤!
最近買批silicone 開封即硬化

看效期還沒過期,拿去銷售商退換

當下當然他們覺得不可能,我立開新品一樣

銷售商有無擔當可見一斑,推拖的就不要往來+放送做功德

現在什麼都要求環保,自動分解,過渡時期人人都是白老鼠
AlfaBrera32 wrote:
根據我跟小何老師通電...(恕刪)


機油pump的機械結構大部分都是這種設計:


只要機油能流入這結構,機油就能被推擠到出油管中,如果溫度很低低到油吸不動,流不入這個結構,那機油pump就難以輸送機油,根據論文內找到的資料,溫度0度(實際數字更低,我要看家裡電腦才知道)30W的機油與0W 機油,發動瞬間建立相同機油壓力的時間是一樣的

兩者即使黏度有差,相同引擎轉速(上面的齒輪轉速相同)每分鐘打出的機油量也相同,所以輸送到曲軸承的機油量也應該相同

再來看看另一個常見的說法,新式引擎,油道太細,高黏度機油會難以流入: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9&t=6748490








以我查VW EA888 三代,曲軸油隙的設計值大約在50um左右,而10W60的機油油膜厚度大約在1.5-2um,油膜厚度其實遠於油隙,也沒有常聽到説10W60這種機油過濃而難以流入油道的問題

確實也不少重改的Golf arc都是用10W60的機油
———-

而近年為了環保省油,機油壓力大,引擎運轉阻力會高,會增加1%左右那種等級的耗油量,所以新款的機油pump 設計成低轉速為一個固定的底油壓,在出油管道上設計一個彈簧,壓力過大就讓部分機油從旁通管路流出,到高轉速需要潤滑更好,才讓機油不會從旁通流掉,這種設計確實用高黏度機油,引擎低轉速時機油流量會變小

不過EA888 原廠設計是引擎前1000-1500km的磨合期因為產生的磨擦熱比較多,電腦程式在此時會設定使機油不會從旁通流走,利用較大的機油流量來幫助磨合期的引擎散熱

我因為改引擎,使用濃度高一點的機油,所以用程式把機油pump設定為一直處於磨合期階段的高機油壓力與流量的模式,都改引擎了,我並不在意油耗多1-2%
AlfaBrera32 wrote:
機油pump的機械結...(恕刪)

機油壓力相同但流速和流量不同啊兄弟~ 而且機油幫浦有旁通閥所以最高油壓是固定的,以我同台車加過的機油來說,最黏是300v 15w50最低是Amsoil 的0w20冷車啟動都是一樣近7kg,但流速大大不同 想像手掌放一些水另一個人放果糖兩手用力一擠,水會噴到臉上果糖可能只到手腕,油壓就是機油在油道裡的阻力同人體的血壓,太高太低都不好,冷車啟動佔引擎磨損的9成,這句已流傳很久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所以依照車主手冊建議黏度較好。引擎重組鍛過就另外了
naru wrote:
機油壓力相同但流速和...(恕刪)

不用叫我兄弟,機油pump 是定量輸送的設定下,機油不容易被壓縮,流速不會因為濃度改變,我個人認知與國外看到的討論是如此

你如果覺得不同可以繼續覺得不同,我則繼續當做相同,改過的引擎應該根據改造差度調整合適的機油,當然你要堅持鍛造才需要改也可以,車是自己的,自己決定就好,而我也會根據我查到的學理與數據做判斷

引擎大部分的磨損發生在啟動瞬間,這句話應該要有一個前提是使用合適,正確的機油下

如果用了錯誤的機油,則可能99%的磨損都是啟動後運轉過程造成的

0W 的機油相對10W 機油,在台灣這種幾乎不會有0度以下氣溫的環境下,啟動磨耗是減少50%, 1%,0.5%? 到底是差異有多大?

當然如果是在-30 到-20度那種環境是會有明顯差異
hill2233445566
可以參考vw 511認證,vi 值都極高。
AlfaBrera32
新認證不代表潤滑比較好吧? VI高就是好?你可以繼續這觀念, 不過高 VI, 依樣的 HTHS 確實 100C 黏度會比較低
naru wrote:
機油壓力相同但流速和...(恕刪)


https://bobistheoilguy.com/forums/threads/0w-vs-5w-cold-weather.280598/page-2

機油黏度 vs 機油流量的關係可以看這段話:
With a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doing the oil, it shifts the same volume of oil every revolution... with oil in it's pumpable range, it takes the same time to fill the galleries, regardless of "W" rating, largely independent of viscosity.



ook at all the curves I posted above, that's the reason that they flatten out. The above, for a given engine shows full oil pressure at 6 secs for SAE30 at 30F, 6 seconds for 10W30 at 9F, 6 secs for 5W20 at 12 F. Put all of these oils at 60F, and they'll all take 6 seconds, because that's the time that it takes the pump to fill the engine. Drop below the readilyy pumpable range, 10F for the 30, -9F for the 10W30, then the pumpability is starting to creep in. If you are freezing and above, SAE30, or any of the W ratings will get there the same. 0F, vastly different issue, and you need to consider what you need to start.

當然你可以堅持你原本的看法,對錯都是對自己有影響而已,如果錢多,其實這點影響也沒什麼差

根據此資料我解讀如下:
30F=-1.1C, 60F=15.56C, 60F 機油流動良好,建立全油壓需要 6sec,
需時6sec 是機油幫浦充足吸油下,可以推出足夠體積的油來填滿管道而建立油壓,
如果油流動性太差,機油幫浦無法充足吸道油,就會超過6秒才能建立全油壓
此表 30F 6 sec建立全油壓的濃度有 W30單濃度機油, 10W30, 5W20, 也就是氣溫 -1.1 度, W30,W10, W5 的單級機油建立油壓的時間瓶頸都是機油幫浦供油的速度,
而不是機油黏度不同造成的

反過來說,可以6秒建立全油壓的濃度與溫度為 W30 20F, 10W30 9F, 5W20 12F,
分別是-6.67C, -12.78C, -11C ,台灣幾乎沒有0C以下的的低溫,冬天連 30號單級油都夠用
-----
當然原本只是要回覆你機油流量 vs 黏度的關係,當然如果機油從油管噴出後,已經失去機油 pump 定量輸送的因子,之後自然流動,黏度高的當然是慢...

只是這個慢是慢很多? 還是慢很少? 如果是慢不多,有其他的優點更有利,為什麼不用?
AlfaBrera32
上面的說明基本是要說,流速基本沒比較慢,大部分機油都是機油幫補傳輸的,我不知道是英文看不懂嗎?你要注意看那段英文
hill2233445566
低溫看動力黏度,高溫看運動黏度。
AlfaBrera32 wrote:
不用叫我兄弟,機油p...(恕刪)

一般而言0W 等級機油,高溫要有相同黏度,所以是用低溫稀的基礎油,靠更多量或鏈長更長的黏度改善劑來使高溫黏度相同,代價是高里程長鏈被剪力弄斷,所以壽命比較短,而且NOACK 高,台灣其實冷啟動造成的磨磨耗0-30W 差異不大,0 vs 10W 差異更是少,你可以去查一下我說的數據,NOACK, 壽命,英文網站能找到
AlfaBrera32
NOACK我堅持 6~7%, 0W 是否基礎油較好我不清楚,但一定比較稀
hill2233445566
運動黏度不一定,看性狀表來確認。
AlfaBrera32 wrote:
不用叫我兄弟,機油pump...(恕刪)



上表 EOT 應是類似 End oil time 之類的簡寫,代表機油壽命到達時,
可以看到0W40 的機油需要比5W40 有更高的 VI, 添加更多的長碳鍊的黏度改善劑,新油時的 HTHS,黏度確實達 W40的標準,但長里程使用後,長碳鍊被剪力切斷,因此 黏度衰退, HTHS 衰退,都比 5W40嚴重




所以以台灣的氣候,我反而喜歡 10W40.


而 0W的機油從設計原理上來看, NOACK 本來就會比 5W, 10W 高,以台灣的氣候來說 30W 已夠用, 用10W已經超過需求很多,我個人是不會再選 0W,因為換得的缺點更多,優點都用不到

這幾年找油整理的表,相關物理特性與添加劑濃度都盡量搜尋了,你在意 VI 的話也有,我個人喜歡找 VI低的
hill2233445566
你的資料都只有mobil
AlfaBrera32
我以為你之前只知道Mobil 才有0W40, 我誤會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