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防疫期間,不便外出四處走動,所以老狗沒事就在家中搖搖硬碟,已經掉出不少早就沒印象的舊照片來。
即然有這麼長的時間在家也好,就來分享這些舊照片的故事吧!
這篇要分享的是去年5月,因出差而在高雄楠梓住了一夜,利用工作完畢後到附近的楠梓天后宮參拜的照片。
因為步行回旅館的路上見到了楠梓禮拜堂,但禮拜堂不能進入內部參觀,所以把外部的照片外掛在這篇文章中,一併分享!

楠梓天后宮是座相當有歷史的廟宇。由於所在地「楠仔坑」(或稱「南馬坑」),自古以來就是由府城往南的「南路」上的要道,素有因此自清代已來,一直都是鳳山縣城內較為富庶的商業聚落,有「三山歸一坑,前街透後巷」的俗諺作為明證。故在聚落發展之時,信仰中心亦隨之建立,楠梓天后宮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18世紀上半場登上臺灣發展史上的舞臺,但確切的落成年代已不可考。至於天后宮中主祀的媽祖,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有說自大陸湄洲宮分靈而來,也有說是自臺南大天后宮分靈而來。

現今所見的楠梓天后宮建築,是1855(咸豐5)年整修時所底定的規模。整體而言為為兩落帶左右護龍之格局,與現今所見許多廟宇的格局差異甚大。正立面三川殿面寬小,故僅能開中門,左右兩側則另設過水門與護龍相連。三川殿則與正殿相連,在側面形成所謂「雙連山牆」。而左右兩側護龍與正殿後方的後殿,則與三川殿及正殿不相連接,整體上來看近似昔日的合院建築。據「國家文化資產網」內文所述,這種格局是清代19世紀地方廟宇普遍的建築特色,但到現代已經不常見到,所以能保留至今,可說相當難得。

除了現今少見的建築格局外,整座廟宇保留相當大數量的交趾陶燒,可以說是值得參觀的目標之一。在楠梓天后宮的交趾陶燒不僅數量多,還保存了全臺最大型的文字交趾陶—位在後檐的「桃園明聖經」經文,是1858(咸豐8)年的作品。老狗後來在楠梓天后宮官網上查到好幾處交趾陶燒是有故事的,將會一一在這篇分享文中註記。如果想了解更多這座位於昔日交通要衝的媽祖廟,就請繼續往下看吧!

楠梓天后宮的所在位置,就如同其他臺灣傳統聚落中的信仰中心所在位置一樣,位在交通要衝之處,如照片中所見到的,位在路口的頂端。
從正立面就可以發現,楠梓天后宮和臺灣大多數列為古蹟的廟宇都不同,一是做為廟門的三川殿與正殿相連,二是三川殿的正立面算是狹窄的,但兩側多了護龍(廂房),而護龍與三川殿之間多了2座門,也就是過水門。
據說楠梓天后宮前原本是有廟埕的,因為門前馬路拓寬而成為馬路的一部分。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由於廟方在三川殿前加設了遮雨棚,所以不容易近看屋頂上的裝飾,只能從兩側邊各看到一部分的裝飾。雖然無法看到整體的故事,但已經可以感受到三川殿屋頂的熱鬧了。
另外,從這2個角度可以順便看見過水門上方的精緻交趾陶燒裝飾。
虎邊視角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視角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在楠梓天后宮大香爐前朝三川殿看去,會發現廟門就只有中央2扇對開門而已,不像一般廟宇有常見的中門與龍、虎邊門。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仔細看看,會見到兩側的牆堵上方水車堵處,以及兩側的對看堵處,都有交堵陶燒裝飾。
門兩側的牆堵則有螭虎團爐木雕裝飾,上方則立有尺寸不大的廟匾「天后宮」。
虎邊牆堵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上方廟匾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牆堵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兩側水車堵與墀頭,各有精緻的交趾陶燒裝飾。
虎邊墀頭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墀頭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兩側的護龍山牆也有一整列的交趾陶裝飾,不因這個位置是護龍而簡略。
包括屋脊下方的懸魚,以及像是鳥踏的部位,都有美麗的交趾陶燒存在。
至於懸魚,好像是泥塑的,仔細看會見到螭虎出現。
虎邊護龍山牆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虎邊山牆懸魚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山牆懸魚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護龍山牆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有興趣了解廂房山牆鳥踏上的交趾陶燒細節的話,就看這2張照片。
其中虎邊護龍因為在外側有甘蔗一株卡位中,因此不易拍攝特寫。
虎邊鳥踏交趾陶燒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鳥踏交趾陶燒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從龍邊過水門走進天后宮內,繞著三川殿與正殿看了一圈,兩側為「雙連山牆」上,位在鳥踏與懸魚的部位,有著精彩的交趾陶燒與泥塑。而三川殿與正殿之間,即「雙連山牆」交接處有立體泥塑螭吻排水口。

先看龍邊的「雙連山牆」上的交趾陶燒與泥塑。這裡的交趾陶燒應該都有傳說故事,只是無從查起,不知其意。
三川殿鳥踏與懸魚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螭吻排水口與正殿外牆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側門上交趾陶燒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正殿懸魚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但在「楠梓天后宮」宮方FB上找到這一處交趾陶燒的故事說明,在這裡簡單分享。
此處為「媽祖十六歲觀井得符」。傳說中有一古井澄清如鏡,默娘小姐年方二八,與眾少女在此映照面容梳妝打扮,忽有一仙人手持銅符自井中而出,默娘鎮定跪地拜之,仙人遂贈銅符。數年後,瘟疫肆虐復大旱,百姓痛苦不堪,默娘悟銅符後化為「御符」,煎成湯水飲用即可治病解渴,復依「御符」指示掘得清泉,百姓盛讚。
老狗亂亂寫,大家亂亂看就好!
有興趣看真正的說明內容的朋友,請按這裡:
楠梓天后宮FB粉絲頁上的「媽祖十六歲觀井得符」說明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正殿的後檐則是據說全臺灣最大型的文字交趾陶燒,內容為關聖帝君寶訓,即「桃園明聖經」經文,為西元1858(咸豐8)年之交趾陶作品。在上方還有一列交趾陶燒。
右視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左視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虎邊的「雙連山牆」上的交趾陶燒與泥塑。仔細看會發現正殿的屋脊下方,懸魚之上有一位好似濟公的人物。
正殿懸魚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虎邊側門上交趾陶燒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螭吻排水口與正殿外牆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三川殿鳥踏與懸魚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從側門走進三川殿與正殿中,會見到以木隔屏作成的神龕,明間神龕主祀天上聖母,神龕前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將,次間神龕分別供奉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正殿的建築是採用名列古蹟廟宇建築中少見的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在兩側的牆面上會見到「檩」架於牆上。
虎邊正殿牆面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正殿牆面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因為正殿與三川殿的室內空間不大,因此匾額懸掛的相當擁擠。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神龕上方為「神昭海表」匾,是廟裡歷史最悠久之古物,落款為1790(乾隆55)年。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在較前方的三川殿兩側牆上,則是龍、虎的泥塑。
其中的虎眉和虎鬚外形,個人覺得十分有趣。
虎邊泥塑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虎眉與虎鬚特寫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泥塑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回頭看看廟門,會發現兩扇門上未見門神,而是出現了昇龍(左)與降龍(右)。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走出三川殿與正殿,來到後殿的正前方。
站在這裡可以看到正殿的屋脊上,有著雙龍護塔的裝飾。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後殿為馬背三開間,明間開門,次間外裙堵為石灰岩砌,牆身為斗子砌(箱形砌磚)。
左視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右視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在側邊可見屋頂為金形馬背。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屋脊下方山牆上有簡單的懸魚泥塑。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兩側明間牆面開圓窗,圓窗外有竹節窗櫺,在屋簷下方的水車堵,還有交趾陶裝飾。
由於虎邊有辦公室與後殿相接,因此交趾陶裝飾少了一段。
虎邊圓窗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虎邊水車堵特寫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水車堵特寫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圓窗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老狗在楠梓天后宮的FB粉絲頁上,找到龍邊水車堵裡的一小段故事。
這一段是「媽祖怒海救親」的故事。
傳說中,默娘16歲那年的秋天某日,父親和哥哥駕船出海,遇上狂風惡浪。
默娘當時正在織布,於是神遊救親,但只救得父親,哥哥溺斃。
之後默娘陪著母親駕船前去大海裏尋找,在水神命水族相助下找到哥哥的屍體。
故事的詳情,楠梓天后宮的小編寫的比老狗來的詳細。
有興趣看故事的話,請按這裡:
楠梓天后宮FB粉絲頁上的「媽祖怒海救親」說明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後殿門口,龍、虎邊對看牆有一對交趾陶燒,以及南極仙翁與何仙姑彩繪立體灰泥塑像。
龍邊—南極仙翁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虎邊—何仙姑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後殿的屋架是常見的三通五瓜結構,為九架楹,左右寬,縱深淺。
虎邊屋架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屋架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後殿中央供奉佛祖、觀音菩薩、彌勒佛像。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中央虎邊另祀奉月老公。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龍邊祀奉至聖先師孔子牌位。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虎邊祀奉積慶衍澤公、夫人及宣講牌位。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在龍邊的護龍,則是祀奉太歲星君。
建築本體為面寬三開間,中央開門,明間亦同為斗子砌。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兩側對看堵各有花瓶交趾陶燒。
左側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右側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在虎邊的護龍是祀奉文昌帝君。另外,兩側的對看堵為精緻的磚雕,可惜因文創商品販賣機的設置而阻擋了一側,只能見到左側的磚雕而已。
右視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左視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參拜完了楠梓天后宮,順著廟前的楠梓路走回旅館去,在路旁遇見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為高雄地區現存最早之基督長老教會堂,創建於1929(昭和4)年。建築立面屬於流行於西元1900-1920年代之新古典主義樣式(Neo-Classicism),融合現代與西洋古希臘、羅馬、埃及古典美學等特徵。

中央的十字架為全立面最為醒目的特色,下方有象徵長老教會「焚而不毀」的標誌,以及環繞16顆五芒星與數顆小圓珠。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正立面的二層樓高立柱為多立克柱式(Doric),柱頭為常見仿埃及風格的棕櫚葉柱頭。
楠梓天后宮 — 擁有「全臺灣最大文字交趾陶」及諸多有故事的交趾陶燒的近300年歷史老廟,外掛楠梓禮拜堂

楠梓天后宮在那裡? 很好找的,就在楠梓市區當中。


歷史有300年
但是看起來挺新的
我的老家就在這媽祖廟後面,廟旁邊海產餐廳旁的小路進去,這條路叫舊街,是楠梓第一條路,跟廟最初同時開拓而成,我祖母說以前舊街會有馬車經過,這條舊街在清朝時期就有,路進去兩側紅瓦老房,是平房,走到中段有條經填平約三層樓高的橋,這是楠梓仙溪的流域,橋邊有十多座清朝的石碑,紀錄下開懇跟建橋造路的事蹟!廟的前面的路叫楠梓中街,也是很古老的路在五十年前這條街兩側都是紅瓦平房店面,後段就是那天主堂,在過去右測路口是楠梓派出所,現在是楠梓分局,分局旁以前有非常日本式的楠梓國小老師宿舍區,是很美的日本式木頭建築房舍!,中街到底是楠梓國中小學校區,旁邊有外省眷村-四維一村,再過去就是往橋頭糖廠了!
我是小西瓜
媽祖廟後面是鹹瓜仔巷
老狗5550 wrote:
防疫期間,不便外出四(恕刪)

好看的廟宇
清朝只管西部不管東部
正門的紅綠燈政府應考慮移除
老狗5550 wrote:
防疫期間,不便外出四(恕刪)


楠梓天后宮是一間很有特色的古蹟,再補充一下
1.三川殿與正殿屋頂的滴水瓦當都是交趾陶燒製,目前還有保留幾塊咸豐年間的滴水瓦當在屋頂上有興趣可以找看看,交趾陶的滴水瓦當在寺廟古蹟中很罕見。

2.天后宮還保存很多咸豐年間的交趾陶,三川殿的交趾陶對看堵落款為咸豐七年並有交趾陶作者的名字及彩繪書法殘跡,同時期的交趾陶都已經收藏在文物館中頤養天年,天后宮的交趾陶還在"服役"真的很難得。

3.後殿室內的斗子砌磚每塊面磚都有咸豐年間製磚工人留下的指印非常特別應該在台灣獨一無二的歷史痕跡。

交趾陶為低溫陶容易風化,保存相當不易,楠梓天后宮的交趾陶因為後來整修的師傅不懂,因此被塗上好幾層的油漆,因為這個美麗的錯誤使得交趾陶能夠逃過歲月的摧殘,直到修復時將油漆清除後才驚覺這是咸豐年間的佳作。


參與修復工程的人 留
廟宇老工藝快失傳了
加油!


eric7890 wrote:
參與修復工程的人 留

我是在楠梓出生、長大的老楠仔坑人,小時候就分別住過天后宮後面有間做棺材的店 ( 現已不存 ) 附近的巷子中以及天主堂附近。小時候便是唸楠梓國小以及國中,不過國中畢業後已經搬離楠梓幾十年左右了。

老狗5550 wrote:
據說楠梓天后宮前原本是有廟埕的,因為門前馬路拓寬而成為馬路的一部分。

在我小時候,天后宮的確前原本是有個小廟埕,廟前旁邊的建楠路車道只有目前的一半。廟前的那條路,老楠仔坑人會稱為中街,旁邊的楠梓東街會稱為後街,比較靠近楠梓派出所那邊有個傳統市場。現今楠梓的街道跟以前已經不太一樣了 -- 變寬又變多了。

廟前旁的宛真照相館以及楠和餐廳是從我可以 papa 走時,就存在的老店。楠和餐廳在我小時候就有外送服務了 ( 因為我們家有叫過外送 ) ,就像下圖那種,不過印象中是比較像「甘」字形那個樣子、比較直深些,而不是比較寬的樣式。過一段時間,店家會過來把餐具收回去。



鳳楠路與建楠路交叉口以前有一棵很大的榕樹,天后宮後面的做棺材店旁的楠梓溪河堤上也曾有一棵很大棵的榕樹... 現在都只存在於過去的時空以及老楠仔坑人的記憶而已了。

從側門走進三川殿與正殿中,會見到以木隔屏作成的神龕,明間神龕主祀天上聖母,神龕前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將,次間神龕分別供奉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印象中,小時候 ( 民國 60 幾年時 ) 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是分別置放廟門內側的左右兩邊、互相對望而不是在神龕前左右,而且當時是綠臉以及紅臉,如今卻也被香火燻成黑臉了。

後殿中央供奉佛祖、觀音菩薩、彌勒佛像。


天后宮 ( 印象中當地人都稱「媽祖廟」或「媽祖宮」 ) 可能是台灣民間信仰的多元最佳範例之一了,不分佛道的神祇都在同一間廟寺中。

台參拜完了楠梓天后宮,順著廟前的楠梓路走回旅館去,在路旁遇見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楠梓禮拜堂,為高雄地區現存最早之基督長老教會堂,創建於1929(昭和4)年。...

還沒上小學前,我唸的第一間幼稚園便是那間禮拜堂。但是我對那間禮拜堂卻有不太美好的回憶甚至是心理陰影,因為我沒上小學前是不會 ( 或者只會一點點 ) 聽或講國語 ( 因為家人只會講台語或者很差的台灣國語 )。印象中老師在說什麼是聽不太懂 ( 也有可能是調皮 ) 而因此常常被罵或者體罰,甚至在放學後被老師獨自關到放打掃器具、教堂旁樓梯下的黑暗小房間中好幾次,我哭喊著跟老師求饒也沒用...

呵~ 也可能是因這樣子,從小就對教會有著莫名的排斥與厭惡感。

真是好令人懷念,感謝分享,實在是勾起我太多小時候的記憶了,五分奉上。
張松岡 wrote:
我的老家就在這媽祖廟後面,廟旁邊海產餐廳旁的小路進去,這條路叫舊街,是楠梓第一條路,跟廟最初同時開拓而成......

看樣子你也是老楠仔坑人,我們小時候說不定是鄰居...

走到中段有條經填平約三層樓高的橋,這是楠梓仙溪的流域,橋邊有十多座清朝的石碑

是的,我老家就住在那橋的旁邊附近而已,舊街橋旁就有家做棺材的店,橋旁有棵附生在橋墩旁、枝葉可以整個蓋住整個橋的大榕樹 ( 或者有兩株 ? )。那橋小小的並不大,而且比路高、突出些、有點像「八」字形,現今開車經過可能會有問題。小時候曾想這橋為什麼蓋那麼高,後來才知道颱風下大雨時,水位甚至會高到快淹過橋面。不過印象中從來沒淹過橋面就是了。

有沒有石碑倒是沒印象,因為小時候不會去注意這個。

媽祖廟後面那裡還有條巷子叫 " 鹹瓜仔巷 " 哩,大概只有老楠仔坑人才會知道了。

過去右測路口是楠梓派出所...

我的出生地便是在派出所正對面的附近,不過現在已經被拆掉、變馬路了。

印象中派出所的牆壁還有不少射孔、正對面的公車站牌旁還有一個水泥碉堡呢。以前的消防隊是在派出所旁,後來才搬到楠梓國中附近。楠梓國中往橋仔頭 ( 橋頭 ) 過去是一片亂葬崗 ( 應該是現在消防隊的位置 ) 以及一望無際的甘蔗田,路旁則是一整排又高又大的椰子樹。

後街往大社的建楠路上剛開始也是一整片的甘蔗田,只有東門公祖的小廟在路旁。

印象中,楠梓早期比較熱鬧的區域就是以天后宮為中心附近的區域,另就是靠近火車站、楠都市場 ( 有夜市 ) 那裡而已。

楠梓這二、三十年來的變化,對於在那土生土長的我來說,已經是一個既熟悉卻也快陌生的地方了。
老狗5550 wrote:
防疫期間,不便外出四(恕刪)

家住附近,農曆過年都會過去參拜,廟雖不大但很有特色~
另外看到留言是一些老楠仔坑人對於早期楠梓地區的描述...對於孩提時不是在楠梓生長的我....原來以前是這樣啊~現今都蓋一堆房子囉!!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