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一下初學者的小提琴選購

好琴爛琴,聲音有差啊,如果樓主毅力堅定,打算一定會練到某個程度,那麼琴別買太爛的,至少弦別買太爛的(便宜的琴不會用好弦,買來先換掉吧),要不然就算自己很努力,耳朵仍然很辛苦

如果怕被騙,還是問問老師的意見吧,初學者,外行人不大容易看出琴的好壞,再怎麼便宜的琴,還是要幾千元

有些便宜琴,非常粗製濫造,用的膠不好,台灣濕度高,沒多久還會骨肉分離,便宜琴弦軸和孔不搭,有的調音都很難調,有的弦尾繩斷了....反正各式各樣壞掉的機率都可能提高,到時候又得花一筆錢啊

如果真的很難決定,要不要問問琴行,能不能用租的? 有些學器行有提供這項服務
先找老師和租琴吧...

等到有一個程度,知道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後再去買琴... 不然被店家或老師坑的人真的還不少... 很多被坑後還在幫老師/店家講話...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我也想請教一個問題....
小女學了4~5年了,學校的老師說得換4/4了,找了琴商來拿了4~5把給小朋友挑
女兒挑了一把音色她聽得覺得比較不錯的,是德國sandner,琴裡也有標,型號沒特別注意,約24k
結果沒想到拉兩三天居然裡面跑出小蟑螂,往裡面仔細看也有蟑螂蛋
雖然琴音色不錯,但小女覺得很噁心,就請琴商到學校來換琴
結果沒想到小女又挑了一個音色算理想的,但帶回來我一看傻眼
看琴本身就有傷痕,不像新琴,琴裡沒標,問小女說價格也一樣
這下我覺得不太對勁了,雖然傾向跟老師熟識的琴商買琴,這為了以後著想,這大家應該都知道^^
但小女還要跟這位琴商買琴嗎?,還是需要指定品牌琴號要求保證書這類的呢?
因為預算有限可能也只能選3~5萬的新琴,二手琴跟古琴就不考慮了,畢竟我們不懂這領域的菱角
還請熟識這方面的音樂同好給個意見,感恩:)

DOStudio wrote:
我也想請教一個問題....(恕刪)


如果你沒有要拿來收藏或投資,就不要管裡面有沒有標籤和誰做的了。聲音好聽最重要... 至於琴上面有傷痕,那就看你想不想要處理了... 我個人是不介意(反正自己用還是會有傷痕 XD),但是要是你介意,就換掉(或花錢去修補)

但是還是有幾點要稍微注意... 你不買二手或古琴沒關係,但是很多新的琴剛開始之所以聲音會好聽是因為把面板削薄... 但是這個對這把琴未來的聲音很傷... 我有遇到過幾把中國琴就是這樣,但是也不能都怪中國人,因為她們也是跟其他人學的~ 20 世紀初期一堆德國琴這樣幹... 所以剛開始新的琴聲音好聽未必是好的,你要先確定是不是這種短期好然後長期爛的技巧去搞的... 只是大多數琴商也不會跟你講就是了 XDDDD

另外,即便是同樣牌子也都要親自試過,因為不同的琴聲音還是有差,即便是 Sandner。我之前去一個琴商那邊試一萬多美金左右的琴,結果琴商把一把 Sandner 混進來... 這把 Sandner(這邊賣兩千美金)我當時把它排為所有琴第二好的... 很明顯的那把 Sandner 聲音比其他同年同款同型的 Sandner 好非常多。不過那把 Sandner 真的是太特殊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他的聲音可以比其他的好這麼多,可能是製造過程中不小心出錯造成聲音這麼成熟...

所以如果只是蟑螂蛋,但是音色真的非常超值,那請琴商處理好就好。很多一兩三百年的琴,哪有可能完全都沒機會有髒東西進駐過... 有些還是死人抱著下葬後拿出來的呢~當然,如果您女兒心理無法接受,那就還是換掉吧。

p.s. 如果你沒有想要花個三十萬台幣,不要想說你的琴可以保值或增值。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感謝雪人兄解惑:)

我知道這價位本來就沒收藏或增值價值,純粹給小女練琴用的
也沒想讓她上音樂班,只是希望她能保持愉悅的心情做她想做的事
她很愛音樂,我不想讓她的喜愛後來變成她的負擔
所以我希望他能找到她喜歡的琴,不管是音色或外觀,當然要我可以負擔的起,
但又不想被琴商當作消舊貨雜貨的對象~_~"
因為這價位是什麼琴我去搜尋一下大概也有底了,
各大廠牌這價位的新琴應該都有型號跟價格可以依據,
你說的大陸琴我也很害怕會挑到,所以才會在乎沒標的是倒底是什麼琴,
總不能琴商說啥琴我們就信了吧?
畢竟我們看不出琴板有沒被削薄^^",跟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因為這次換琴才認為感覺琴商怎麼拿了一堆琴給小孩挑
沒任何書面或口頭跟家長說明,小孩挑好,給張名片就叫家長匯款,
感覺是很草率...我現在也不知該怎樣幫小女注意哪些事,感覺上似乎都沒個依據
所以才想是不是買新琴,且有型號可依據的琴來挑是風險比較小??

DOStudio wrote:
各大廠牌這價位的新琴應該都有型號跟價格可以依據,
你說的大陸琴我也很害怕會挑到,所以才會在乎沒標的是倒底是什麼琴,


反向思考一下...
有些琴就是沒標才會撿到便宜

例如張沙拉用來表演的這把琴:http://www.youtube.com/watch?v=n50-c7uU5kE
就是一把不知道誰做的德國琴,是她爸爸在二手店便宜買的,只是花了比較多錢做調教而已。

其實我個人不太清楚台灣的購琴環境是不是有辦法在這種地方撿到便宜... 但是事實上,有些琴就是非常適合你女兒可是不適合其他人... 所以買 "有品牌" 的提琴未必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有時候這種怪琴,琴商想要便宜清出,你女兒就撿到寶了... 所以我覺得與其想太多,還不如就只專注在 "提琴聲音" 本身,不該限制古琴二手琴等等... 畢竟以那個價位來講,賣二手出來肯定價格都會掉很多... 所以你現在買的三~五萬二手琴,新品原價加上通貨膨脹八九成會超過三~五萬。

所以我才覺得不要限制古琴二手琴... 而且選琴不是你上網看的資料就好...
至於如何選這類的琴(其實包括選新琴也是),最基本的一定要有兩個人,而你的 case 可能是三到四個。拉奏者(你女兒),常聽現場演奏但未必會拉小提琴的人(你,或多帶一位常去聽現場音樂會的人),以及跟琴商無關很會拉小提琴的人(有可能是你女兒的老師。跟琴商無關的意思是事後不會跟琴商拿佣金的人)。琴商的意見有時也是好的,但是他們講的話只是 "參考用"。跟琴商講這個價位後,把所有這個價位的琴拿出來放在桌上一個一個試。先由你女兒拉琴,其他人站在離你女兒至少三公尺以外聽。拉完後把你們所有人包括你女兒一致通過覺得一定要拿掉的琴放回。這時改由很會拉小提琴的人拉剩下幾把琴,你女兒和你在三公尺外聽。拉完後就要開始討論。討論的重點在於:哪一把是你女兒拉你們其他人最喜歡,再來是哪一把是那位很會拉小提琴的人拉你女兒喜歡,把綜合意見集合後是不是你女兒自己拉的時候也最愛的提琴。最後你們所有人選出兩把最適合你女兒的琴,然後借琴出去。(通常都可以借一~二個禮拜)在不同的地方聽聲音(越多人的意見越好),包括琴房(聲音普遍都很爛),家裡練習的地方(看你家的情況),家裡的廁所(小空間回音),戶外(聲音一下子就擴散掉),演奏廳(大空間回音),全部都有布包起來的空間(聲音被吸走但是不像戶外擴散掉)等等... 結束前再把錢和落選的那把提琴拿給琴商。

會要這麼多人去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是:琴在表演者耳中(貼著琴)以及三公尺外是完全不同的聲音... 買一把只有你女兒愛其他人不愛的琴只是自 high 而已,未來表演你女兒不會了解為什麼她覺得很棒的聲音其他人覺得很普通。而買一把其他人愛但是你女兒不愛的琴她也沒有練下去的動力...

p.s. 另外要記得的是,要是有 "品牌" 或琴商宣傳 "誰做" 的琴,一定要有證書!你的價位證書最基本也要是你買的店家能用 "書面" 證明這把琴是誰的,且說如果最後能由原廠或國外提琴鑑定證明不是該品牌或該作者製的琴,琴商願用原價買回,且註名原價多少錢(這也是如果要幫提琴保險的人一定要拿到的數字)。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感謝雪人兄花時間解惑,
雪人兄所說的挑琴方式真的很不錯^^

DOStudio wrote:
感謝雪人兄花時間解惑...(恕刪)


其實是從拍賣會學來的... 在拍賣會中地雷的機率更大...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轉載)華人製琴師 國際嶄露頭角

中國琴曾經是「彆腳琴」的代名詞,但現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過去一直是義大利及其他西方人天下的提琴製作,今非昔比,華人製琴師近年在國際比賽場合,與西方人一較高下,異軍突起。

由美國提琴協會(Violin Society of America)主辦的第十七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11 月 6 日至 12 日在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舉行。華人製琴師大放異彩,共有八名華人獲得 11 個獎項,為歷屆較多得獎人的一次。來自中國廣州的朱明江獲得代表最高榮譽的小提琴金獎和中提琴工藝獎,這是他繼 1994 年獲小提琴金獎後,再度掄元。現居密西根州安娜堡(A n Arbor)的江峰,在這次比賽中,一舉奪得小提琴工藝、聲音與中提琴工藝獎三個獎項,為華人參賽者最大贏家,上屆他更奪得小提琴金獎。他在北京的哥哥江山,這次獲小提琴聲音獎。

據指出,在國際提琴製作比賽方面,最重要的比賽有義大利克雷蒙娜(Cremona)三年一次的「史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以及美國提琴協會兩年一屆的「 VSA 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相對而言,製琴師更重視義大利史特拉第瓦里製琴比賽,因為這是提琴真正的傳統發源地。

美國提琴協會成立於七○年代,由美國一班提琴製作專家和愛好者發起組成,會員是國際性的,各國愛好者只要繳會費都可以加入。每兩年一次舉辦國際提琴製作比賽,參賽者必須是會員,每屆比賽地點在美國各城市輪流舉行。美國各地的琴行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會積極爭取做東道主,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舉辦比賽,就像申辦奧運會一樣。

該會兩年一度的國際性提琴製作大賽,旨在藉著比賽推動各地製琴水平的發展,選拔可供演奏家使用的好琴。歷屆比賽造就多名優秀製琴師,也讓一些默默耕耘的人有機會展現自己的作品,提升自我。這次參賽大中小提琴共 353 件,琴弓 62 枝,其中華人共有 63 件樂器參賽。

其他大大小小的製琴比賽,還有法國四年一度的國際製琴比賽、德國的斯波爾國際比賽、波蘭的維尼亞夫斯基提琴製作比賽及捷克的「凡契夫蒙特卡」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等。

華人製琴師近年在國際賽事中接連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例如 1987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鄭荃獲得義大利第一屆全國提琴製作比賽小提琴金獎;在第六屆義大利史特拉第瓦里國際製琴比賽中,中國的曹笛取得小提琴作品第三名;第十屆史特拉第瓦里國際製琴比賽,張安獲中提琴第三名(第一名從缺);第十一屆史特拉第瓦里國際製琴比賽,趙世全獲中提琴優秀獎。2003 年義大利國際提琴製作比賽,名列前茅的 20 名選手中,有六名是中央音樂學院提琴製作專業的畢業生。

而在美國的比賽中,華人製琴師斬獲更多。資料顯示,1980 年,陳錦農獲第四屆美國提琴製作比賽的小提琴音色金獎;1982 年,徐弗贏得第五屆小提琴工藝、音色雙優異獎;蔡生獲小提琴工藝優異獎。1986 年,鄭荃、朱明江、林海德獲小提琴工藝優異獎。1988 年朱明江、林海德獲小提琴工藝優異獎;1990 年,林海德獲工藝、音色雙獎;1994 年,朱明江獲小提琴金獎;1998 年,丁李秀獲大提琴銀獎,朱明江小獲提琴工藝獎,洗保康獲小提琴音色優異獎。2000 年,江峰、朱明江獲小提琴工藝銀獎,盛中興獲小提琴音色銀獎。

2004 年,台灣製琴師、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老師陳國華獲大提琴工藝獎,成為台灣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得主。

●江峰:生正逢時 「無」貨可居

現居密西根州安娜堡的江峰,在美國這次比賽中,一舉奪得小提琴工藝、聲音與中提琴工藝優異獎三個獎項,他的哥哥江山獲小提琴聲音獎,可謂一門雙傑。江峰指出,雖然這次眾多華人製琴師得獎,但不以成敗論英雄,目前還不能說已超越歐美,嶄露頭角則是有目共睹的。

他指出,中國過去閉關鎖國,八○年代改革開放,近年中國不僅成為世界上最大樂器出口國,而且建立不少知名品牌,身為華人應覺得驕傲。

江峰祖籍東北,生在安徽,長在北京,他說自己也弄不清是哪裡人了?江峰的父親從事提琴製作,江峰與哥哥江山,從小就在父親身邊轉悠,耳濡目染,受父親影響,兄弟倆也走上提琴製作的道路。所不同的是江峰學的是專業,學建築的江山是業餘性質。父親與他們亦師亦友,經常切磋提琴製作技藝。

江峰說,提琴製作是一門易學難精的學問,一旦著迷就會全副身心投入。他是 1989 年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創建提琴製作專業時,第一批在國內招收的四名學生之一,加上五名外國留學生,全班共九名同學。當時提琴製作在中國仍是新鮮事物,對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尚屬比較冷門的專業。

1997 年江峰來美國尋求事業發展,發現美國充滿機會,只要有才幹,就有可能大展身手。 1999 年,他獲安娜堡一家著名琴行聘請,老闆是一位知名提琴製作商,對他毫無保留,傾囊相授製琴技術,他取了不少「西經」。工作五年後,2004 年自立門戶,做自己想做的琴。

他離開打工的美國琴行時,已製作了 82 把提琴。成為「單幹戶」後,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迄今製作的提琴已編號到 103,並都刻有金屬做的火印(個人標簽)「 FJ 」(江峰英文名字的縮寫)。他認為提琴製作不僅是工匠,「還要帶一點藝術成分」。

比較在琴行打工及單幹的好處,江峰說在琴行拿的是工資,心情截然不同。凡事有利有弊,做老闆有好有不好。好的是第一次有「當家作主」的感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好的是事情無論大小,做老闆的都要「一腳踢」,什麼都要管,有的事情非常瑣碎。單幹的人自律性要強,做事要有規劃,保持良好的狀況,「太懶散則做不成事,把東西做好是我努力的目標」。

1998 年他第一次參加在猶他州鹽湖城舉行的美國國際提琴製作比賽,沒有得獎,他當作是「熱身」;2000 年參加在辛辛那提舉行的美國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獲小提琴工藝銀牌獎(那一年金牌獎從缺);2002 年參賽沒有得獎;2004 年獲代表最高榮譽的小提琴金牌獎。得獎的小提琴,被華人評審之一、上海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手李偉剛購藏。自己心愛的作品獲名家青睞,有了理想歸宿,令他頗覺欣慰。

他說,比賽十分公平,參加比賽的琴是不具名的,在名次揭曉前沒有人知道是誰的琴。李偉剛在評審江峰的作品時,並不知道這把令他愛不釋手的小提琴出自何人之手,更不知道是自己的同胞製作,直到比賽結果揭曉後,才知是江峰所製,非常驚喜。

江峰說自己之所以熱中比賽,不僅是為了得獎,而是取經,「在展場上現場觀摩各家的作品,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2004 年是江峰最難忘的一年,他四喜臨門,不但得了金獎,還自立門戶成為獨立製琴人,買了房子,生了孩子,安居樂業。

他說,中國是一個很有實力的國家,但他不希望動不動就提升到「國家高度」看問題。從個人來說,假以時日,華人製琴師超越歐美,「一點問題都沒有」。中國的廣州和北京,近年已形成南北兩個製琴中心,大多以個體戶形式出現,人材輩出。但也有人以廉價的機器製造大批生產提琴供應市場,這種提琴只是供給初學者使用的第一塊敲門磚。製琴師用手工做的琴,才真正值得購藏。

他在美國已生活九年,過去 20 年,美國琴行以修琴為主,靠製琴維生的人不多,現在製琴業蓬勃興旺,宛如進入文藝復興時代。他慶幸自己生正逢時,可以在美國靠製琴養家活口。

由於江峰的提琴是手工製作,不可能批量生產,只能以零售方式出售。跟他訂做提琴的人很多,目前已排到三年半後,急也急不來,「慢工出細活,每年只能做八把琴,價碼大概是 2 萬美元左右」,訂做琴的人有專業演奏家,也有玩票性質的醫生、律師等。「大路貨」的提琴售價大約是三、四千美元,工藝琴七、八千美元。雖然名琴有價,他幽默地說,別人是「奇貨可居」,自己卻是「無貨可居」。

●趙世全:「琴頭之王」實至名歸

有「琴頭之王」美譽的趙世全,最近雙喜臨門;2006 義大利史特拉第瓦里國際提琴製作比賽 10 月 5 日宣布比賽結果,小提琴、中提琴第一名從缺,現居美國加州長堤市的華人製琴師趙世全中提琴入圍前四名,獲得優秀獎。

義大利史特拉第瓦里國際提琴製作比賽每三年舉行一次,今年共有450 件作品報名參賽,經過篩選,150 件作品獲得參賽資格,其中包括中國製琴師送交的 20 餘件作品。由於這次比賽組織委員會聘請的評委,大多來自美國和德國,因此在評選標準上傾向於德美提琴製作風格,使中國選手作品受到影響,趙世全是唯一入圍的華人製琴師。義大利本國的參賽提琴也大打折扣,獲獎數量比上屆減少。

11 月 12 日,趙世全在巴爾的摩舉行的 VSA 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中,連續兩屆獲小提琴工藝獎。

趙世全指出,義大利史特拉第瓦里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以及美國 VSA國際提琴製作比賽都是公認的規模最大、最有權威的國際兩大比賽。相對而言,製琴師更重視義大利史特拉第瓦里製琴比賽,因為這是真正的傳統發源地。而義大利的製琴師又以在美國獲獎為榮,因為它是全世界兩個規模最大的國際比賽之一。

現居洛杉磯的小提琴家洪風說,事實上,提琴製作確實一直是義大利及其他西方人的天下,中國琴曾經是「彆腳琴」的代名詞,但是現在中國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華人中傑出的製琴師已經能與洋人一較高低,他將製琴與體育運動相提並論,華人曾有東亞病夫之稱,但現在在奧運會上,華人也開始得到金牌了。

洪風指出,近年嶄露頭角的趙世全,是經過十多年的屢敗屢戰,流汗兼流淚,舔著傷口,屢仆屢起,最近才漸入佳境,箇中酸辛實不足為外人道,也更值得拍手喝采。

對華人製琴師了如指掌的洪風說,趙世全贏得「琴頭王」的美譽,源自 2004 年 5 月 2 日在捷克納欠特城(Nachod)舉行的第二屆「凡契夫蒙特卡」(Venceslav Metelka)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他贏得最佳工藝優異獎、最佳(現場)琴頭雕刻獎以及小提琴製作銀獎三個獎項,其得獎琴頭將永久保存在納欠特城市博物館,與「凡契夫蒙特卡」得獎作品並列展覽。

洪風說,捷克的比賽規模雖然不及美國和義大利,然而是唯一要參賽者在現場表演琴頭雕刻絕活的國際比賽,參賽者包括來自義大利、法國、捷克等歷史悠久傳統的歐洲製琴師。那次比賽趙世全獨占鰲頭,令與會者大感意外,「琴頭之王」(The King of the Scroll)的美名不脛而走,傳遍了納欠特城這個以傳統製琴自豪的歐洲小城。

趙世全在天津出生,從小就對雕塑產生濃厚興趣,常去觀摩天津著名民間藝人「泥人張」的泥塑作品。可是泥人張的手藝不外傳,便把趙世全介紹到天津市少年宮去學雕塑,他因此有機會打下素描及雕刻的堅實基礎。

1984 年,趙世全進入天津提琴廠學習提琴製作,三年多的學徒生涯,趙世全專注學藝,為日後的發展奠定過硬功底。1987 年 12 月,趙世全自製兩個大提琴作品參加中國第二屆全國提琴製作比賽,贏得大提琴音色獎第三和第五名。

1988 年,趙世全在報上看到被國際提琴製作協會授予「國際提琴製作大師」的鄭荃在義大利多次獲獎後,回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開辦提琴製作專業的消息,決心辭去工作,再求深造。1989 年經過考試,成為中央音樂學院提琴製作專業第一屆學生,同班同學有江峰等四人。

趙世全在四年求學生涯中,總共做了 10 把小提琴(其中一把鑲花琴留在中央音樂學院展覽)、一把中提琴、兩把大提琴。同時努力學習理論,以義大利重要製琴世家「阿瑪蒂家族音孔的美學特徵」為畢業論文,被評為「最有見地的畢業論文」。

很多人認為趙世全有「琴頭王」的美譽,「一定是手工做得好」。「誇多了我反而有點不高興,因為手工好充其量只是個『工匠』,琴要做得好,不僅要手工好,還要有人文歷史知識等一些內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能依樣畫葫蘆,要有學識、修養、美學意念的內涵和手眼功底的全面審閱。」

他說,在這方面,他尤其感激恩師鄭荃的指導啟示,「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我在中央音樂樂院就讀期間,有次鄭老師偷偷把我叫到辦公室,說我的琴每個角度都做得很美,但能不能想辦法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當時我有點困惑,後來才領會到老師的意思,他是要我不光是把琴做得四平八穩,那樣的琴做出來只會匠氣十足;他希望我的作品要富於藝術性,有生命活力。」

趙世全說,這次談話是他從一個工匠過渡到製琴藝術家的飛躍。鄭荃對他的啟迪,終生受用不盡。鄭荃是從更高層次,教導學生們從義大利樂器發展史的源流上,了解提琴這樂器形態的聲學及美學原理,一窺藝術殿堂的奧妙。

畢業後,趙世全留校擔任提琴製作專業的助教,成為鄭荃的得力助手,各方面表現出色。


1995 年,是趙世全人生旅途一個重大轉捩點。他獲得台灣高雄一個民間基金會的獎學金,其在美國休斯頓的聯繫人問他是否有意願來美深造。他欣喜若狂,他一直希望看看外面的世界,沒想到夢想成真。「雖然我當時英文還不過關,口語更是一竅不通,但這麼好的機會,當然要把握。」

他來到美國鹽湖城國際提琴學校,校長讓他試做了一個琴,馬上問他是否願意到他的工作室工作?他頗覺躊躇,當初填表申請來美留學時,不是說不能工作的嗎?校長說:「我讓你工作你就可以工作,我們會幫你辦好手續的。」

趙世全覺得來美是為了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不是為了賺錢,如果過早放棄學習,有違當初來美的目的。他徵詢洛杉磯友人的意見,友人建議他在做出決定前,先走訪洛杉磯幾個知名的美國琴行了解情況。

趙世全於是參觀了洛杉磯五家知名琴行,對方看了他的製琴技術,都有意聘請他。他覺得做人要有始有終,不能不辭而別,否則對不起幫助他來美的台灣捐款贊助人和鹽湖城提琴學校校長。他重返鹽湖城跟校長說明情況,校長為了挽留他,當即表示願意免費為他提供住宿,並給他薪水。校長的愛才若渴令他感動,他坦言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學東西」,如果他留下來能否學到一點東西?校長倒是非常坦白,答說「這裡所有畢業的學生都沒有你做的琴好」。這一來,趙世全終於明白了何去何從。

他跟休斯頓的聯繫人說明情況,問如果他離開鹽湖城提琴學校,會否辜負了他們的美意。對方回答說:「我們提供這筆錢,是為了讓你發展,不一定非要讀書,所以你不必有其他顧慮,只需考慮什麼才最適合你的發展,然後做選擇。」他為捐款人的氣度深為感動。

趙世全後來了解到,他在台灣高雄的洪姓捐款人是開麵包店的,並不很富有,卻充分發揮同胞愛,無條件資助他來美發展。他覺得做人要飲水思源,不能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幫助。當他有能力時,除了在鹽湖城學習期間的費用,他償還了其餘捐款。「別人對我好,我也要對別人好。」

他說,他非常感激跟他素昧平生的洪姓捐款人,曾問過對方如何報答其恩情?對方說,只要他日後也能夠幫助別人,便是對他最好的回報。「這位洪先生真是修養高!」他感嘆。

洛杉磯的五家琴行都願意聘請趙世全,他最終選擇了一家歷史悠久、家族式傳承經營的百年老店莫利斯 (Moreys Music )。「因為我需要學習傳統的製琴技術。」

趙世全跟莫利斯唯一的要求是不要讓他修學生琴,而是修藝術演奏家的琴。而莫利斯正苦於店內無人會修藝術琴,過去接下的活都要拿到外面另請高明,因此一直希望物色一位像趙世全這樣的人。雙方不謀而合。

莫利斯讓趙世全試工一星期,並讓他製作了一個低音樑,拍照寄到芝加哥請專人評鑑,對方的評分是「頂級」。莫利斯讓他給提琴補油漆,然後請已退居幕後的父親鑑定,也獲通過。

老闆問他要多少錢月薪?他心中無數,就比照鹽湖城校長開給他的每月工資 1500 元,沒想到老闆說:「我怕你 1500 元不夠花,先給你2500 元吧。」到了年底,老闆主動將他的薪水加到 3500 元。

一轉眼,趙世全已在這家店待了 10 年,賓主合作愉快,老闆年長他三歲,兩人相處像朋友。如今,他的薪水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由於老闆對他十分禮遇,他是個知恩圖報、知足常樂的人,所以沒有想到自立門戶。老闆也十分「識做」,為他在店面設了一個展示專櫃,將他在捷克舉行的第二屆「凡契夫蒙特卡」國際提琴製作比賽奪得的最佳(現場)琴頭雕刻獎獎盃陳列在內。

趙世全解釋,雖然他在各個相關專業比賽中多次得獎,但從沒有一個獎像捷克的比賽要在現場當眾表演雕刻琴頭,而琴頭是表現製作風格的象徵,「行內人都知道這個獎的分量」。

莫利斯對趙世全的器重,還體現在店內的錄音留言電話上。當別人打電話無人接聽時,電話錄音的開頭一段是專門介紹趙世全的。最初,趙世全剛進莫利斯琴行時,由於還未打開知名度,一些拿琴來修復的人,都特別跟老闆打招呼「不要讓那個中國人修我的琴」。漸漸地,趙世全憑精湛的技術折服了客戶。現在,別人拿琴來修復,反而指定要「那個中國人」。

趙世全說現在最苦惱的是隨著知名度的增加,反而沒有太多時間做參加比賽的琴。他不為參加比賽而比賽,堅持自己的風格。他發現現代的新琴不如傳統的老琴,奧妙之處可能在於油漆工藝,但好幾次參賽,都是由於他的油漆滲透方法不被評審接受而失分不少,但他堅持自己的油漆著色方法是對的,不想為迎合評審愛好而改變。最近,他修復一把古琴,把琴頭鋸下來時,發現其油漆滲透方法,正是「 1760年之前的方法」,更堅定了他學習傳統方法的決心。「我不為評審而活」。

●朱明江: 國際比賽常勝將軍

被美國提琴協會譽為「當今世上最出色的少數製琴家」之一的朱明江,自 1994 年獲得美國提琴協會主辦的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第一面金牌和中提琴工藝優異獎之後,相隔 12 年,今年又第二次贏得金牌獎及中提琴工藝優異獎。巧合的是,兩次得的都是同兩個獎項。

朱明江來自中國廣州,近年在國際製琴比賽中名聲鵲起,得到歐美知名製琴大師及演奏家的青睞。1986 年,他首次參加美國第七屆國際提琴製作大賽,獲小提琴工藝優異獎。當時任裁判的美國鹽湖城提琴學校校長彼德.柏勒驚呼:「中國人正一步一步趕上世界最高水準,三五年後必有更出色的表現。」

此後朱明江在國際上屢奪獎項,1994 年一舉奪得國際提琴製作比賽小提琴金獎和中提琴工藝優異獎,這是中國人在此項代表世界水平的大賽中獲得的最高榮譽。從 1986 年到 2006 年 20 年間,朱明江已經在各大小國際比賽中獲得十多個獎項,包括金牌、銀牌各兩個和12 項優秀獎,成為獲獎最多的華人製琴師之一。可說是比賽場中的「常勝將軍」。

他說,作為最高榮譽的小提琴金牌獎,得之不易。他每次參賽的目的,都是為了交出自己的作品供人評議,自己又可以觀摩他人的作品,從中獲取眾家之長,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朱明江表示,一把上好的提琴,要達到線條流暢,左右對稱,提琴上鑲的線要均勻。材料的選擇舉足輕重,不但關係到琴的外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它的音質。因此,每次做琴,朱明江都會選擇最上等的材料。提琴的面板用的是松木,通常他會選擇北歐高緯度北面向陽坡中生長的年老的木材,並且必須在寒冷的冬季時砍伐。這樣的松木才會具備輕盈而又堅韌的特點。這些進口的材質價格不菲,通常是國產木材的 10 倍左右。背板、側板和琴頭他喜用那種有花紋的楓木。

朱明江一直在研製最佳油漆配方,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漆是最考究功夫和耐心的,同時也是世界上所有製琴師的共同難題。他解釋,單純油漆就占了一把好琴 30% 的質量,包括琴的外表和音質。它的困難在於必須同時顧及和確保提琴的著色、透明度、音質和不褪色度。上漆靠的還有耐性,比如塗酒精漆必須塗上近 60 次,而且,為了防止上之前的一層油漆被新的所溶解,每一層都必須做到最薄和最輕,直到提琴的表面變成琥珀一樣的剔透金紅色。

「琴癡」洪風收藏數把朱明江製作的名琴,包括 1990 年在比賽中獲優異獎的小提琴和 199 年獲優異獎的中提琴等,對他的製作風格知之甚詳。

洪風指出,朱明江的提琴特作特色是以史特拉第瓦里製於 1716 年命名為「 Salabue 」的提琴為範本,這是史特拉第瓦里現存作品中最完美、完善的作品之一。由於年代變遷、木材產地等不同因素,朱明江根據所用木料質地的相異、面板和背板弧度厚薄作出適當調整。連當時製作空氣的乾濕度,也是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因此他做出來的琴,工藝精緻,聲音宏亮,音韻柔美。

朱明江跟洪風有感而發說,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出口國,生產的卻是廉價品劣的提琴。不少華人製琴師為了經濟效益,都在從事中下檔次的批量生產和銷售,年產量跟他這種「慢工出細活」、精益求益的做法不能相提並論。只有隨著更多的中國人在國際性的製琴比
賽中獲獎,才能提升中國提琴的聲譽。

他做琴的數量少之又少,每年平均只能製作 10 把提琴左右,參賽的琴,更要花費超過一年的時間完成。但他決心不計較金錢利益,在製琴藝術上鍥而不捨攀登高峰,讓他親手製作的提琴受人珍愛,一如當今最偉大的製琴大師一樣,提琴作品動輒數百萬美元一把。他有一種堅定的信念:要造出中國品牌的世界名琴。

●洪風 自稱琴癡樂當推手

300 多年來,義大利的史特拉第瓦里家族的小提琴,以其圓潤柔美的琴聲、表現力強且做工精湛,成為最高品質小提琴的代名詞,收藏家趨之若鶩。相比之下,中國只有短短幾十年的製琴史。由於以前的閉關鎖國政策,直到八○年代初仍未起步。

小提琴家洪風原籍上海,1980 年移居香港,1988 年來美定居加州洛杉磯。他形容自己自幼就是「琴癡」,「終身愛之入骨」。雖然無錢買好琴,但「總是希望自己的琴發出最好的聲音」。基於對小提琴的熱愛和對中國製琴業發展的關注,移居美國後,他樂當推手,那裡有比賽,就往那裡去,自稱是個搖旗吶喊的「啦啦隊」。

考慮到近年世界各國提琴製作的主要大國,包括義大利、法國、美國、德國、英國等都有整理研究本國歷代提琴製作師的書籍出版,而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的資料非常缺乏。洪風認為,盡早編纂一本詳細的中國製琴師名冊,「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價值」,他與大多數製琴師都有交情和友情,在搜集資料方面得天獨厚。為了推動華人製琴業,他與另一位有心人林伯亨合作,編撰出版《世界華人提琴製作師製弓師及商號名冊》。收錄在內的華人,大多已有一定「江湖地位」和建樹。

西方樂器製作比賽過去一直是「洋人」獨霸天下,為何華人製琴師近年有後來居上之勢?洪風說,其實,此比賽至今已 17 屆,華人得獎是近年才多了幾次,以 17 屆計,每屆參賽樂器三百多件,總計得六千件樂器,華人製琴師迄今總共獲得約 50 個獎項,並不算得多。在朱明江第十一屆(1994 年)得金牌之前,華人參賽者並不很多,得獎者更少;第十二屆( 1996 年)華人得獎較多,受此鼓舞,第十三、十四屆(1998 年、2000 年)華人製琴師參賽者眾,然除了朱明江
獨得優秀獎,其他華人製琴者全軍盡墨,鍛羽而歸。今年則是豐收年。

洪風指出,從司徒夢岩做出第一把中國人製作的小提琴至今不到一百年,中國的提琴產量已居於世界首位。事實上,直到上個世紀五○年代前的中國,提琴製作也只是少數個人的愛好。近 50 年的發展,卻令人為之咋舌。

洪風認為,近年華人製琴師在國際比賽場合屢屢得獎,中央音樂學院提琴專業教授鄭荃和廣州提琴製作學校的創辦人梁國輝等前輩製琴師功不可沒。梁國輝等人創辦了中國南方第一個樂器研究所,以及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提琴製作學校。現時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華人製琴師,都是該校第一屆學生。

朱明江的師兄林海德也是一位重要推手。林海德 1985 年移民美國柏克萊,在一家著名琴行製琴、修琴,他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及資訊帶回中國。朱明江最難忘懷的是,在他送琴參賽的前夕,為了防止遠道而來的提琴「水土不服」,盡快適應美國的氣候和空氣的乾濕度,林海德通宵達旦地協助他反覆試驗調校音色,朱明江最終以此琴奪得金獎。一如中國大陸媒體報導,「僅有短短造琴歷史的中國,現在終於可以聲稱已經擁有媲美經典義大利史特拉第瓦里提琴的現代版本」。


美國提琴協會第17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

華人得獎資料:
八名華人獲11個獎項:
朱明江:小提琴金獎、中提琴工藝獎

吳祖亮:小提琴聲音銀獎

江 峰:小提琴工藝獎、小提琴聲音獎、中提琴工藝獎

江 山:小提琴聲音獎

趙世全:小提琴工藝獎

胡雪平:小提琴聲音獎

楊 偉:中提琴聲音獎

陳龍根:大提琴弓獎

(北美世界日報《世界周刊》日期:2006/12/17)

P.S江峰在今年美國製琴協會第20屆大賽又得了個金獎

屋上提琴手 wrote:
(轉載)華人製琴師 國際嶄露頭角


你寫了很多,但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願意用原作者寫的價位 "三~五萬台幣" 賣江峰親手打造的琴給我嗎?要有江峰的證書喔 ,因為我要報保險用的... 不過三~五萬其實也不太需要什麼保險...

好啦~不要說我欺負你,我加碼原作者預算的一倍(六~十萬台幣)跟妳買 2003 年以後江峰的琴~ 我拉過幾把他的琴,知道他的琴的特性~雖然並不是偏向我喜歡的,但是真的,六~十萬台幣我絕對可以接受

p.s. 我是認真的。如果你有 2003 年以後江峰的琴賣 25 萬台幣以內,沒有大修過(有證明和維修記錄),請照一些照片上來讓我參考看看,如果看起來不錯我正在存錢的弓可以先延後。我知道江峰的新琴遠遠不只這個價錢,且還有幾年的等待名單,但是這是我對他的琴在沒聽到該把聲音外會有可能出的最高價格了。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