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新富町文化市場,原為落成於1935年的「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成立之初,為販售雞鴨魚肉、蔬果、菸酒、糕餅等的零售市場,成立之初據說有30多個攤商。但市場剛成立不久,日本進入戰爭狀態,隨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殖民政府實施物資配給,以及美軍的轟炸,市場經營大受影響,最後終至停頓。

二戰結束後,國府自大陸帶來大量軍民,民生物質流通需求大增,此時的新富市場內、外攤商雲集,市場營運走向高峰。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許多由中南部北上工作的新移民也聚集在艋舺一帶謀生。生活上的需求,讓攤商日益增加,但市場建築內空間有限,攤商紛紛集中在三水街上營業。最後,市場外的攤商集結成市,形成東三水街市場,並且在1986年取得合法地位,正式和新富市場競爭;而不遠處,1978年就已開張的環南市場早己瓜分不少客源。坐落於小巷內的新富市場,生意日漸走下坡。

時序進入90年代,大型超商、量販店崛起,加以生活習慣的改變,職業婦女在社會上的比例增加,人們漸漸習慣到環境舒適、清潔的量販超商採購生鮮魚肉,也無法在傳統市場營運時間前往消費。於是新富市場的市況如江河日下,最後大部分的攤商被迫結束或遷出,只剩少數攤商還在營運。

但是,這種衰敗的市況,卻變身為市場保留的契機。因為市況衰敗,新富市場老建築反而逃過改建的命運。因為特殊的建築造型,新富市場在2006年正式被指定為市定古蹟,而後,於2013年由臺北市市場處完成空間修復,成為唯一被保留的日治時期公設市場建築中,並保留1930年代衛生標準與建築式樣的珍貴案例。
老狗曾在2013年,新富市場剛修復時來造訪,當時對於其馬蹄型的造型,以及中央天井留下很深的印象。當時即得知修復完成,展出結束後,要交給專業團隊進行改造。2017年12月,參加某項活動時意外再經過此地,發現己改建完成,開放參觀,那時即決定要另找時間深入造訪。4月份的某個星期日下午,帶著兒子出門蹓達,特地預留時間參訪這個不再賣生鮮蔬果,改為展示文化創意的市場。


新富町文化市場的位置,以現在的道路分布來說,還挺隱密的,難怪最後會市況衰敗。
要找到新富町文化市場,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東三水街市場走過去。
照片中是北側大門。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整座市場平面呈馬蹄型,從北邊的出入口走進市場內,會見到中央的"凸起",上頭還有2排氣窗。
這個凸起就是市場中央的天井。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老狗和兒子先從右邊的通道,開始逛"菜市場"。
通道右邊的空間變成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會議室與辦公室。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照片中的攤子是肉舖和雜貨舖。
他們曾經在北側出入口旁,可能是最後遷離的攤商,現在只剩模型來紀念他們。
這個模型鑲在右邊的牆面內。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這模型做的擬真度頗高,放2張特寫照片來欣賞。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這個保險箱是市場時期的遺物,一併保存在這裡。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屋頂上整建時換下的日本瓦。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市場建築本體及附屬建築的介紹與模型,也鑲在牆面中。
左邊是市場建築,最特別的是北側天花板的樑呈現放射型分布。
右邊是管理員宿舍及事務所,一棟不大的日式建築,但同時具有2種功能,而且出入動線是分開的。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照片中兒子所在的小門走進去就是小型會議室-餐桌學堂,可以進行烹飪教學。
左邊的矮門可以走進中央天井。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繼續往後半段走,會看到鑲在牆上的這個半組市場模型。在牆上的平面圖,可以告訴我們市場內部原本的配置;而立體模型則說明市場內的立體配置,比較特別的是地面上設置寬15cm的排水淺溝。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還有新富市場的歷史。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右側通道走到底,會看到這個很像階梯的裝潢。往上走會走到半樓仔,現在作為展演空間。
但是在眼前的辦公室模型比較吸引我們的注意。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另一側是服務櫃台,大約在原本設計的製冰室位置。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在牆面上有新富町文化市場的簡介。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往半樓仔走,現在有個看不太懂,比較專業的建築展覽。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兒子樓梯爬到一半,繼續研究這個沿階梯佈設的模型。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半樓仔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空間利用的夾層。因為新富市場建築樓高頗高,可以做出夾層來。
下層是辦公室空間,上層以「半樓仔」為名,做為會議室或展演會場使用。
由半樓仔的邊緣,從上往下看,這些辦公室模型挺有趣的。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現在在半樓仔的展覽內容和建築有關,但老狗真的看不懂這個展的目的在那裡?
可能太專業,非建築界人士看不懂。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走到半樓仔的盡頭,隔著玻璃窗往下看,可以看到餐桌學堂,視野挺不錯的~~~
左邊好像是抽油煙機,下方是?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換個角度看一下。原來在餐桌學堂裡還有爐具,真的是個烹飪教室!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離開半樓仔,往市場裡走,會看到另一個大空間,展示過去市場內攤商的舖位。
照片中就是記憶中攤販的舖位印象,如果是肉攤,在舖位上還會掛著豬肉。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換個角度看一看,上方木造,下方水泥造的攤位。
是不是把兒時對市場內的攤位印象找回來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地面上,在現在墊高的地板之間留一大片空間,上面舖上玻璃,展示市場時期的原始地板。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在這個空間外有個門,是市場南側大門。
走到南側大門外,會見到這個凸出區塊。從平面圖上得知這個凸出區域是冷藏室。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市場南側外牆,造型簡潔,具水平凸起線條之現代主義風格裝飾。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市場西側外牆,和南側外牆造型相同。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在市場西側外圍,可以看到在市場外的附屬建築,即管理員的辦公及宿舍空間。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市場南側的出入大門,門上一片雨遮板,沒有太多裝飾,風格非常簡潔。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走回市場內,這是位在市場內部最大的會議空間,稱為「巷仔內教室」。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這是從北側大門走進市場內後在左邊的通道。
「巷仔內教室」在照片右側的牆中。
左邊同樣有個小門,可以走進中央天井中。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在這面牆上有一些當年尚未整建時的舊照片展示。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以及市場內的相關知識。
可以認真看一看,做為日後買菜時判斷食材是否新鮮,或者是否物超所值的參考。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走回北側大門附近,看到從前的攤商留下的攤位隔間。
這種隔間的存在,讓部分攤商成為市場內的小店面。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現在的輕食供應區,就是從前某個攤商的位置。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市場建築中最富藝術之美的,就是這處天花板。站在圓弧的頂點,觀看放射狀的樑,吊在半空中的發光蒸籠頗有畫龍點睛之效。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從小門走到中央天井。天井內側空間雖然不大,但內牆外觀和外牆還是相同,都有水平凸起線條裝飾。照片中是南側內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轉個方向,北側內牆則和外牆相同,都是圓弧形。巧遇幾個妹子在拍照,看來這個位置要成為IG打卡點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算好角度,來拍個左右對稱的弧形牆面照片。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直拍氣勢不足,橫拍更有氣勢。下次找個妹子在中間當Model好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市場內的部分空間,在忠泰基金會的用心經營下,感覺很有文青氣息。照片中的沙發對椅就有這種感覺。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從市場北側出口走出去,抬頭望見這個標記。
這是第一代臺北市市徽,是1916年臺北廳公開徵選時,自五千多件民眾投稿中選出的獲勝作品,為高木義幸設計,結合小篆體「北」和松葉形象,於1920年臺北正式設市時啟用,到1981年為止。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從市場北側出口走出去的目的,就是要看看這棟好不容易留到今天的附屬建築—事務所與宿舍。
這棟建築中作為事務所的部分,是切妻造白色山牆的區域;
而做為宿舍的部分,大門朝向三水街,以目前的狀況,開門大概就碰壁了;
照片中看到的是小門,就是炊事場(廚房)旁的那個門。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事務所區域的切妻造屋頂及山牆上的通風口。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由於做為宿舍區域的大門已經不能通行,因此可以進出這棟建築的大門就只有事務所的門了。
現在這棟建築做為米菓子料亭,名喚「合興八十八亭」。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雖然如此,事務所的木窗還是很美的~~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這個角度,是這座附屬建物中宿舍部分的緣側,打開木窗板,應該就會見到長廊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這小子對於市場外牆上裝飾用水平長條有興趣的樣子~~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在市場北側,是有弧度的外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在市場建築東西側,則是在一層凸起後,轉變為完全直線的外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在市場西側的出入口,原本的規劃是次要出入口,但現在這個出入口臨巷道,所以反而成為主要出入口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出入口旁兩側的門柱造型。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市場的冷藏室與整修時「蓋回來」的洗手間。。說是「蓋回來」,只是位置相近而已。
不過洗手間的外形應該不是復舊,因為當時不流行清水模外觀。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最後,看看新富町文化市場的西側立面,這也是唯一可以見到這個老市場全貌的地方。
現在臺灣留下的日治時期市場建築真的已不多了,有機會應該去看看!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5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營業時間: 10:30 ~ 18:30
我沒去過耶
有空要去一下。

老狗5550 wrote:
新富町文化市場,原...(恕刪)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文章分享
景點說明
  •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5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營業時間: 10:30 ~ 18:30
    電話: 02-2308-1092
    無線網路: 尚未提供
    網站: 立即前往
景點體驗評分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名稱: 臺北市 萬華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 - 上市場、看建築、學文化、當文青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體驗評分: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