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下令:出資2億元建口罩工廠,【可躍居全球口罩生產第2大國】

okbt wrote:
不要在騙騙騙


對岸10天搞出新機台 我們23天弄出60條口罩生產線 跟這一台比 有贏很多嗎?
新聞出處




要是真有產能 那搞什麼超商取貨 (物流費是嗎?)

民眾只是要能跟之前一樣 不用排隊 買到便宜且量夠的口罩
而不是"口罩實名制 ?.? " 讓民眾一直買不到需要的量
謠言止於智者 造謠始於腦殘 其實 我只想當個「反腦殘 不反綠」 無奈腦殘多
慢火奶茶 wrote:
對岸10天搞出新機台(恕刪)


這高速機做出來的只是半成品,後面還要6個人拿塑膠袋承接
都在塑膠袋內的口罩凌亂不堪,還要人力整理再送到另外的機台加工
還有如果供料設備跟不上, 經常要停機補充材料,一下子補充第一層一下有補充第二層,這樣效率反會受到影響
我想這只是半條樣機生產線還需後續改良
ebola01 wrote:
醫療整備官羅一鈞說明,目前台灣醫用口罩產能持續上升,上週平均產能預估每天生產820萬片,實際生產量為851萬;本週每天可生產920萬片,下週更預計可達每天1000萬片的產能。
終於快要達到1000萬片的產能,
離院長說要日產1000萬片口罩大約6個星期,
可是當初院長說的是3個星期要達成...
6個星期達成還是很厲害,也比較合理。
光是採購機器就要花很多時間,
更別說機器還需要調教。
當初聽到說要3個星期達成就覺得太難了,
不知道當初是誰幫忙評估的?
lkk77 wrote:
這高速機做出來的只是(恕刪)


看不出來是試機中嗎?
Dwing wrote:
看不出來是試機中嗎?(恕刪)

一看就看出來了
還不是商品化的機器
台灣2020口罩之戰:總人口2300萬日產量挑戰1000萬
李宗憲 BBC中文 發自嘉義

2020年 3月 5日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全球先後出現搶購口罩的浪潮,隨後中國、日本、印度、台灣等地的廠商積極增加口罩產能,因疫情掀起的一場「口罩戰爭」已在各地上演。

台灣政府1月底禁止口罩出口,但產量仍不及需求,因此強制徵用口罩工廠,並投入大批資金及人力生產口罩,同時隨疫情調整相關措施,政府宣佈要努力在3月中成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產地。

BBC中文通過梳理台灣口罩政策,以及通過口罩廠商的說法,解析口罩荒如何發生?人口僅有2300多萬的台灣,口罩產量又將如何做到全球第二。
政府「徵收」口罩

「接到經濟部的電話說要徵收工廠時,我還以為是詐騙集團呢!」製作醫療用耗材、位於台灣嘉義的昭惠公司董事長黃惠豐對BBC中文表示,得知政府要徵收口罩時,還以為是詐騙,所以趕緊問有沒有公文,隔天政府官員就拿著公文來了。

新冠狀肺炎疫情爆發時,台灣經濟部1月24日宣佈暫停口罩出口,優先供應台灣內部的需求,約一周後,1月31宣佈徵用所有口罩工廠,統一管理口罩的分配及產量,當時每片口罩賣台幣6元(人民幣1.3元)、每人限購3片,引發搶購潮。

2月6日開始,購買口罩必須憑證件,實行實名制購買。口罩價錢降至一片新台幣5元(人民幣1.1元)且僅限在藥局販售,逐漸降低民怨。
得知政府徵收口罩,黃惠豐鬆了一口氣,因為徵收口罩減少了很多困擾。他向BBC中文表示,疫情剛爆發時,就有許多中間商增加訂購量,甚至有人租賃大卡車要來載貨,但他的產能並沒有那麼多。

另外還有很多親戚、朋友會有購買需求,「政府徵收口罩,讓我不用面對這些人情壓力。」

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台灣口罩生產商幾乎都對政府「徵收口罩」政策表示滿意。BBC記者了解到,目前台灣口罩市場的行情大致是,一片醫療口罩生產成本大約是1元新台幣(約人民幣0.2元),賣給中盤商的價格約新台幣1.5元(約人民幣0.34元),政府是以新台幣2.5元(約人民幣0.58元)徵收。

口罩利潤薄弱,台灣的口罩產業此前多移至中國,至今台灣有高達9成的口罩都是依賴進口。

但也有部分工廠對政府採取的徵收政策表示不滿,認為徵收壓縮利潤,雖不至於虧本但利潤很少。隨著台灣政府宣佈徵收口罩延至4月底,也有口罩廠商表達不滿。華新醫材集團專員徐志遠向媒體表示,卡在國內出不去的訂單已累積達千萬片,若政府繼續徵用,除無法對現有訂單廠商交代,也不敢接新的訂單。

雖有廠商抱怨,但黃惠豐向BBC中文認為,少數想借著疫情漲價的廠商可能有反彈聲音,但他強調大部分業者都對政府政策「表示滿意」。
台灣的口罩文化

從事口罩相關產業約30年的黃惠豐表示,台灣需求最大的口罩是以保暖為主的棉制口罩,通常在冬天時需求量較多,騎機車面對空氣污染也會使用,至於工業用口罩則是作業員為防塵使用。

回朔台灣的口罩史,能發現日治時期台灣人就已建立基礎醫療知識。像是1920年代台灣流行性腦膜炎,當時的公衛宣傳單中,警示「因為台南地區正在流行,請注意」。顯示當時使用口罩已是重要的防疫觀念。當時的報章媒體,也曾出現多篇有關配戴口罩的投書、報導,甚至還有漫畫。
圖片版權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2月6日開始,台灣購買口罩必須憑證件,採實名制購買。

2003年爆發SARS疫情時,台灣人一度搶買口罩,醫療口罩在這時候需求量才開始大增。這一次面對新冠病毒,台灣再次出現恐慌式搶購。

業者預估,過去同一時段每天台灣約有200萬至300萬人會戴口罩,現在每天則至少超過1000萬人,是平時的3倍多。
誰在漲價?

台灣政府徵收口罩並控制口罩價格,但仍有人在網路上以兩倍價錢販售口罩,黃惠豐認為漲價的應該是中下游廠商。

他解釋,一次性醫療口罩的主要原料為三層不織布,包括最外層的防潑水層、中間過濾病毒的的熔噴不織布及吸汗水的最內層。「因為台灣中小企業龐大,生產這些不織布的工廠多,貨源充足,他們也沒有在疫情期間漲價,因此他推估漲價的應該是中下游。」

台灣「熔噴技術不織布」的最大供應商是位於桃園的敏成股份有限公司,從1月30日開工後就24小時不停機,平均每日製造5噸不織布濾材,可提供醫用口罩工廠每日產出500萬片口罩,並稱婉拒外國口罩廠包產線。

台灣政府強調,相關口罩材料台灣都有生產,至6月應供應無虞。

不過,中國大陸方面情況則有所不同,口罩漲價的原因是製作口罩的成本增加,因此廠商其實不賺錢。據當地媒體報道,隨著口罩成為必須品後,口罩機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從過年前一台10萬人民幣漲價至一台50萬, 加上返工的工人因為特殊階段返工,工資也比平常要高,導致口罩的生產成本比原來高出幾倍。
買機器、增產線

台灣當局斥資1.8億台幣採購60台製造口罩的機器,結合產業界陸續派出上百位專業人力,到工廠協助。經濟部預估,60多條新加開的生產線加上既有產能,台灣的口罩日產量可望超過1000萬片,這一目標一旦實現,台灣將躍升為全球第2大口罩產地,僅次於中國。

位於嘉義的口罩工廠的作業員忙碌不已,不斷地將機台上的口罩放到盒子內排好、裝箱。目前擁有一條生產線以及三個機台的昭惠公司,派出三個作業員,一天輪兩個班次、共16個小時不斷作業,確保產量充足。

黃惠豐並說:「已經緊急招聘作業員,趕快訓練可以上工。」並稱,政府將提供一個機台,還有派出軍人和人力協助,過去一個月能生產100萬個口罩,增加一條生產線後未來一個月能生產300萬個。
圖片版權 YASCO
Image caption 台灣政府派出軍人協助製作口罩,力拼3月中產能達到全球第二。

台灣政府與廠商約定,每台機器至少須生產500萬片口罩給政府,120萬片是無償提供,其餘380萬片,政府以每片2.5元收購,達到此標凖後,機台就會免費贈送給廠商。

除了台灣,各政府也都積極增加口罩產能。作為全球最大的口罩供應地,中國大陸目前口罩日產能已經突破1億個,就連蘋果代工廠富士康也投入生產口罩,台灣鴻海集團向媒體表示,深圳龍華的廠房已開始生產口罩,累計已經生產、交付400萬個。

根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正在擴大口罩產能,預計3月的口罩月產量將超過6億個。日本經濟產業省向媒體表示,日本國內販售口罩中,只有3成是日本製造,另外7成是在中國製造再進口到日本。

另外,法國總統馬克龍3月3日在推特發文宣佈,政府開始徵收所有現有庫存和未來生產的口罩,以確保把口罩留給病患和醫護人員使用。
生產過剩的疑慮

因為新冠疫情,過去乏人問津的口罩產業一夕爆紅,需求量大增,但若疫情未來緩和,如此龐大的產量和新增的口罩機器又該何去何從?

從事醫療耗材約30多年的黃惠豐回憶,2003年SARS爆發時,台灣許多口罩工廠大力增加產線,後來疫情突然緩和,導致一堆口罩工廠產能過剩,產品賣不出去,最終倒閉,並說:「口罩廠商應該都有吸取當年SARS的經驗了!」

黃惠豐解釋,這次的口罩工廠,若單純只做內需,疫情緩和可能會受到影響收入。但若有外銷就可以繼續生產。

他強調:「增加的機器是由政府贈送,若疫情緩和,頂多就是不生產,不會因此虧損。」

口罩生產商似成為這波疫情的「受惠者」,但黃惠豐仍希望疫情趕快減緩,他透露,醫療用紗布的原物料都在中國大陸,若產業停擺對全球影響會非常大,「無法想像」。
慢火奶茶 wrote:
對岸10天搞出新機台(恕刪)


搞不懂 台灣口罩 工廠 為什都不戴 手套 ,
常看到工作人員,國軍弟兄沒戴手套在那邊 數 口罩 分裝,

就算是 幾年前 介紹 口罩 工廠 影片,
留言區 也是在質疑 沒戴手套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