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要聊的是
修行或者是靈性成長上
我們比較容易混淆觀念
這個觀念,有一個專有名詞
稱為「前超謬誤」

這個名詞
是由超個人心理學Ken Wilber大師
所提出來的一個觀念
我覺得講得非常好

內容在講
修行觀念上常掉進去的陷阱
那導致了我們在修行上
會產生一些阻礙或者倒退的狀態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支援攝影器材
歡迎來我的部落格討論 http://shantam.pixnet.net/blog
文章關鍵字
不小心重複,故刪
歡迎來我的部落格討論 http://shantam.pixnet.net/blog
【修行上容易混淆的觀念】

這次我們喜樂來開講要來聊修行或靈性成長上比較容易混淆的一個觀念。

這個觀念有一個專有名詞稱為「前超謬誤」。是由超個人心理學Ken Wilber大師所提出來的一個觀念,講得非常非常的好。

他內容在講,我們修行上一個常常掉進去的陷阱,導致我們在修行上會產生一些阻礙甚至是一種倒退的狀態。

Ken Wilber把人的靈性成長分成3個階段。第一個叫做「前個人期」,第二個叫做「個人理性期」,第三個稱為「超個人期」。

「前個人期」是什麼呢?在我們還沒有產生自我意識之前,也就是幼兒的心理狀態。這在講什麼呢?

如果各位有養過小孩就會知道,小孩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所謂的自我意識,他就是一個小野獸。想哭就哭、想叫就叫,餓了就要吃。以自我為中心,處於一個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戀」的狀態,全世界就以他為中心的狀態。

開始有自我意識是什麼?開始用「我」來自稱自己的時候,他就有自我意識了。

等到能夠省視自己,能夠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反照、反省的時候,才產生自我意識。也就是說,我們知道自己在幹嘛,我知道我自己在看書,我知道我自己在玩。我知道我會生氣,而不是生氣就生氣,然後就哭鬧,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如果你仔細觀察小孩,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分壘。既然他開始有自我意識,發現自己做的事情的時候,就開始會反省。

會發現原來父母也沒那麼偉大,也是有限的,也只能做到某些事。他自己也不可能是無限的,別人不一定聽我的嘛!我就要跟別人協調溝通,我也要去配合別人,這就是個人理性的狀態。如果我們只有我們自己,無法意識到對方的需求的時候,談判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理性在過程當中被訓練出來。我們發現原來理性很好用,我們不會完全被慾望控制,我們也不自我中心了。開始運用思考,發現我們無法干涉物質,但是我們可以找出物質的規律。

利用物質的規律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進而產生了科學。我們使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完成事情。我們運用思維、邏輯、策略、思想,思考前因後果來處理事情,就進到了所謂的「個人理性期」。

到「個人理性期」的時候,宗教通常是會被擺到一邊的。也就是他開始不太相信宗教,因為他覺得萬事可以找出道理,只要我們符合這些道理,我們就可以完成我們要做的事。

再來所謂「超個人期」是什麼?我們發現在很多宗教的修持上,很多的狀況都是超個人的狀態。這個狀態遠遠不是理性可以揣測,也不是我們原來的感性,或者是原慾的、情緒的狀態。它超越這兩者,也就是所謂的修行超越個人。

「前理性期」和「前個人期」是宗教,那「超個人期」是什麼?它就不是宗教,而是一種靈性修持。

Ken Wilber就把我們的靈性成長分成這三大段,各大段有更細部的分法,我們就不講那麼多,因為那太細了。

什麼叫「前超謬誤」呢?就是把「前個人期」、「前理性期」的狀態,以為是「超個人期」的體會。

這是什麼意思呢?譬如「超個人期」說:「我與萬物合一了。」,我們常常會聽到我們跟萬物合一,我們跟這個宇宙跟這個自然無二無別。

但我們事實上沒有這個體會,所以,我們會去揣想或者去揣測這個體會到底是什麼。

那我們最容易找到的相似體會是什麼?是我們的自戀期的狀態。

什麼叫自戀期狀態?自戀期狀態就是,一切都是我,我是這個宇宙的中心。尤其在母胎裡面,連呼吸都不用。我們在裡面的意識狀態其實是沒有邊界的,無邊無際。

所以這個無邊無際的狀態跟我們「超個人」的無邊無際,會有某種程度的類似,所以常常就會產生混淆。

我們以為我們只要回到小孩子天真無邪的狀態就是修行。

靈性上修持都會說:「修行就是要恢復我們原始的天真、原始的本質,回到無邊無際、無限的力量、全能的感覺裡面。」

可是,其實這是一種謬誤。因為「前個人期」這樣無邊無際的狀態,其實是一種絕對的自我中心。因為這個世界只是我,只有我,一切都是我顯化的。

可是問題來了,「超個人期」是超脫個人、超脫自戀的狀態。超脫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也是我們的精神文明的一個高峰。

也就是說,我們超脫個人、超脫自我、超脫原欲與原始自戀。

原始自戀在佛教來講,就是「俱生我執」,我們一生出來就會緊抓著自己的身心,會愛護自己的身心,緊緊地執著這個身心。

可是「超個人」的話,已經超脫身心,不會再執著。

所以其實是不一樣的。可是常常有人以為我只要進到無邊無際的狀態,感受不到自我邊界就是修行。所以修行往這裡去,你只是退化成小孩的狀態,一個絕對自戀的狀態而已。那裡面有一個「俱生我執」,緊緊地抓著這個狀態。

可是「超個人」的狀態會嗎?不會啊!

它不會因為自己個人的得失榮辱而產生任何的情緒波動。可是小孩自戀狀態就會。

常常很多人打坐,他其實不是「超個人」的體會,他是退回母胎的狀態、原始自戀的狀態。這個並不是「超個人」的體會。

把修行當作回到小孩的狀態,不要用頭腦去思考,我們要完全解放所有的制約。這些話聽起來都非常的美妙。

可是,當你把所有頭腦都丟掉的時候,你可以隨地大小便嗎?如果我們變成混淆、混沌而沒有理性的狀態,這樣是真的修行嗎?

很多人以為把自己所有的頭腦、思考、個人,自我完全丟掉,完全揚棄、完全毀滅,回到一個小孩的天真狀態才是好的。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他就變成什麼?「前超謬誤」。他以為退回小孩任性自戀的狀態就是修行

這個時候帶來什麼樣的狀態?人格上會出現一些問題。

如果一個人修行越修越任性,越不在乎別人,越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責任感都是社會的制約,他都不要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就會變成一個令人無法忍受的人。

只有小孩的任性,小孩的自戀,不願意負責任,也不願意去體察別人。他只要他自己,絕對的自私。這個狀態其實就是一種退化。

當一個人越修越退化的時候,他覺得他越來越可以不顧世俗的規矩,不會被世俗的規矩所捆綁,想要幹嘛就幹嘛。那為什麼不當街大便呢?當街小便呢?不是想要幹嘛就幹嗎?不是對這些規矩都可以無視嗎?可是這樣是對的嗎?

我們可以不用遵守交通規則嗎?不管車子來不來,我就是要過,車子全部都要讓我。這樣是對的嗎?

顯然是不對的。

如果一個人的修行變成這樣,他其實是在朝退化的方向邁進。

有許多通靈的人也是一樣,他們長期通靈,長期自我邊界薄弱,他們會越來越退化,越來越喜怒無常,就跟小孩子一樣喜怒無常。
他們記憶力降低,自己都忘記之前做過的事情。他們時間順序混亂,記不住事情,沒辦法給承諾,失去責任感等等。越來越不在乎社會制約,越來越從這些制約中解放。
這些狀況如果都出現,他還沾沾自喜以為這叫做修行的話,其實是有問題的。

真正的「超個人」狀態是,我不在個人的制約當中。但是,我也不會因為這樣就去影響別人讓別人痛苦。

他是有慈悲的,他會感受到跟他相處人的需求。所以他會尊重別人的需求,但是又不會被這個需求所綑綁。因為他超出了這樣二元對立的狀態。

而不是變成一個撒潑無賴的任性小孩,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有一些New Age或者是奧修門徒真的是走錯路了。他們走到一個不太正確的方向去了。因為他們誤解奧修大師或者是New Age裡面教導的意思。

「超個人」跟「前個人」還是不一樣的,不要一直往潛意識、情緒的部分鑽進去。其實很容易越來越退化。
歡迎來我的部落格討論 http://shantam.pixnet.net/blo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