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已入手一款USB3.1 GEN2外接盒-凡達克NWXSTAR 3.1,盒上的接口是micro B,電腦端接口是Type A。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前兩日又收了一款伽利略的USB3.1 GEN2外接盒,盒上的接口是Type C,電腦端接口是Type A。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兩款U3.1外接盒的接口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剛好手上有幾顆SSD固態硬碟,想說就來試試看U3.1 GEN2外接盒是否真的很夠力。

安裝平台:
CPU:Intel Core i5 6600K @3.5GHz
RAM:KINGSTON HyperX DDR4 2400 8GBX2+2133 8GBX2
MB:MSI Z170A GAMING PRO
VGA:MSI GTX1070 X 8G SLI
HD:PLEXTOR M8PeG 516GB(NVME)
POWER:Cougar CMX 1000W
作業系統:WIN10 X64
測試軟體:AS SSD Benchmark(我只有灌這一個軟體...)


----------------------------------------------------------------------------------------

先來看一下內接的PLEXTOR M8PeG 516GB(NVME)效能,這邊有把裝置管理員的那個快取緩衝區排清打勾,不然原始分數也不是這樣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貌似還不錯,比我GS63VR筆電的三星256GB Pcie M.2 Nvme互有高下。也是有把裝置管理員的那個快取緩衝區排清打勾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另再看一顆內接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240GB,看SATS3直連的效能,跟產品廣告宣傳的相去不遠。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接下來,是用一顆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的固態碟,分別安裝上述兩款U3.1 GEN2外接盒,電腦端則當然接在MSI Z170A GAMING PRO的U3.1 GEN2接口上。

在測試U3.1外接盒之前,我先把這顆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裝在另外一組伽利略U3 GEN1外接盒,當作U3跟U3.1的比較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1.這是凡達克U3.1外接盒(Micro B)+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的AS SSD跑分結果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2.這是伽利略U3.1外接盒(Type C)+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的AS SSD跑分結果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可以看的出來,U3.1的效能真的有U3的一倍左右

3.因為這兩個外接盒所附的線,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符合U3.1 GEN2線材的標準,還是掛3.1實為3.0(GEN1)? 所以特別買了一條貴桑桑的AMBER U3.1 Type C轉Type B 雙頭GEN2傳輸線來試試,因為是Type C,所以只能用伽利略U3.1外接盒(Type C)來跑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跑出來的結果....AMBER U3.1 Type C轉Type B 雙頭GEN2傳輸線跟外接盒原廠所附的線好像分數差不多....更...線白買了...


接下來的測試,就有點讓非電腦專科出身的在下有點搞不懂了。我把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的固態碟,分別安裝上述兩款U3.1外接盒,電腦端則接在MSI Z170A GAMING PRO的U3.0接口上。

4.凡達克U3.1外接盒(Micro B)+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插在主機板U3的接孔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5.伽利略U3.1外接盒(Type C)+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插在主機板U3的接孔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妙了...兩個U3.1外接盒插U3接孔跑出來的結果,竟然跟插在U3.1接孔的結果差不多,甚至在4K-64Thrd的項目上還超過.....

這樣的測試,我也用GS63VR筆電再做過。

6.伽利略U3.1外接盒(Type C)+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插在GS63VR U3.1 GEN2 Type C的接孔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7.伽利略U3.1外接盒(Type C)+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插在GS63VR U3.0 GEN1 Type A的接孔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這結果...U3.1 GEN2外接盒插在U3.1 GEN2的跑分還輸給插在U3.0 GEN1?? 莫非這是UASP發功的結果?
這樣的意思難道是說,因為SSD SATA3的傳輸上限,用U3.1 GEN2的外接盒,其實如果主板U3 GEN1有支援UASP,那就夠了,不需要有GEN2接口...????

→→但還是需要U3.1 GEN2外接盒,因為前面有測試過如果是用U3.0外接盒,效能只剩一半


再來,補充一個測試。因為一般U3.1接孔都做在主機後面,所以我用了條1米的U3.0延長線,來看看減損有多大

8.凡達克U3.1外接盒(Micro B)+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透過延長線插在主機的U3.1 GEN2接孔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9.凡達克U3.1外接盒(Micro B)+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透過延長線插在主機的U3.0 GEN1接孔

兩款U3.1外接盒簡單測試

結果是,插在U3.1 GEN2接口,用延長線比不用來的更差,
但是插在U3.0 GEN1接口,有沒有用延長線(1米)結果是差不多的。

以上就是幾個交叉測試....
我本以為以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這顆硬碟,產品宣傳號稱速度讀寫都超過500MB/s,
所以特地用U3.1 GEN2外接盒去配合主機板的U3.1 GEN2接口,希望能完全發揮GEN2 10Gbps的傳輸效能,但實際跑出來的結果,是都沒有達到,且接U3 GEN1(支援UASP)還比接U3.1 GEN2來的更好。

但索幸的是,U3.1 GEN2外接盒還是有必要的,沒有浪費到。

這USB 3.1 Gen2,到底要怎麼搭配,才能充分表現出他該有的樣子呢???
1. 主機板上的Intel Native USB 3.0本來4K讀寫就比Asm1142強些,因此
您看到的數據也就真實呈現.

2. asm1142的循序讀寫是有比Intel USB 3.0略高些,但也快不了太多,真的
要比快,可能要等asm1242 USB 3.1 Gen2大量問市去跟TB3比較時才能看
得出來.

3. 即使Host端再快,Device端(外接盒)上的USB 3.1 Bridge晶片若沒有更
新韌體,也是會有一定程度的耗損,要達到USB 3.1 Gen2 10Gb/s的速率,
是要採用ASM1352R RAID0才較有可能達到, ASM1352單碟效能也差不多
如您所測值或再高一點而已.

以上供參...


macrohardfish wrote:
早前已入手一款USB...(恕刪)
最近要買外接盒翻到這篇,
樓主辛苦了,
還這麼用心測試各種組合,
5分奉上!!
空有善 無惡 有智慧 有原則 心是空
macrohardfish wrote:
可以看的出來,U3.1的效能真的有U3的一倍左右

伽利略U3.0外接盒只有2xxMB/s
是因為Bridge IC不支援SATA6Gb/s,降速成SATA3Gb/s下去跑
當然發揮不了SATA3的頻寬,就算有支援UASP...Seq也突破不了300MB/s

跟USB3.1 Gen1(USB3.0)、USB3.1 Gen2沒關係


再來從ASMT 2105來推斷...應該是ASM1053/ASM1153沒有E字的系列

macrohardfish wrote:
這結果...U3.1 GEN2外接盒插在U3.1 GEN2的跑分還輸給插在U3.0 GEN1?? 莫非這是UASP發功的結果?

因為你的USB3.1 Gen2是以BOT協定下去跑,而不是UASP協定
速度當然會受限...比USB3.0走UASP還難看



AS SSD評分項目有很大的比重在4K-64Thrid
你走BOT就是注定跑分難看,這要在啟用UASP後才能發揮


macrohardfish wrote:
這樣的意思難道是說,因為SSD SATA3的傳輸上限,用U3.1 GEN2的外接盒,其實如果主板U3 GEN1有支援UASP,那就夠了,不需要有GEN2接口...????

單顆SATA3 SSD轉非原生USB3.1 Gen1(走UASP) Seq速度可上3xxMB/s
單顆SATA3 SSD轉原生USB3.1 Gen1(走UASP) Seq速度可上4xxMB/s
單顆SATA3 SSD轉USB3.1 Gen2(走UASP) Seq速度可上5xxMB/s


很顯然的...你測出的USB3.1 Gen2是走BOT,速度當然上不去
若要解決這問題 應該得從Driver、f/w、Bridge IC的f/w下手



其時只接單顆SATA3 SSD的話
USB3.1 Gen1/3.1 Gen2明顯差距就在Seq速度而已(一個4百多、一個5百多)
但是你的USB3.1 Gen2並沒啟用UASP,所以看不到這種結果

macrohardfish wrote:

以上就是幾個交叉測試....
我本以為以kingston hyperX savage 480GB這顆硬碟,產品宣傳號稱速度讀寫都超過500MB/s,
所以特地用U3.1 GEN2外接盒去配合主機板的U3.1 GEN2接口,希望能完全發揮GEN2 10Gbps的傳輸效能,但實際跑出來的結果,是都沒有達到,且接U3 GEN1(支援UASP)還比接U3.1 GEN2來的更好。

1. 接單顆SATA3 SSD絕對不可能完全發揮10Gbps...你要知道SATA3理論只有6Gb/s,不RAID或改用m.2&PCIe SSD哪有可能上的去
2. 速度難看是因為你的USB 3.1 Gen2沒啟用UASP,否則ASM1142會比Intel原生USB3.0還更強
◎傳輸介面中 以最慢的介面為整體傳輸的最大頻寬

◎電腦U3.1 - 線材U3.1 - 外接盒U3.1 - 外接盒內吃SATA III - SATA III SSD

接了SATA III SSD就是算U3.1 GEN2 頂多跑SATA III的理論頻寬600MB/s
SATA III SSD全速跑 約540MB/s

◎電腦U3.1 - 線材U3.1轉U3.0 - 外接盒U3.0 - 外接盒內吃SATA III - SATA III SSD
U3.0 500MB/s
SATA III SSD全速跑 約450MB/s

◎U3.1 GEN2 要達到全頻寬最速 是要接內吃PCIE介面的SSD
像是內吃M.2. SSD的U3.1外接盒
但是 M.2. SSD內接主機可以跑到 讀2GB/s 寫1GB/s
裝在U3.1外接盒有點浪費 因為U3.1 10Gbps=1GB/s
實際跑M.2. SSD可能只有讀寫900MB/s


540(樓主測的頂多這樣 就是SATAIII極速 理論值600MB/s)
450(U3.0極速 理論值500MB/s)
900(U3.1極速 理論值1GB/s)
讀2000寫1000(M.2.未達極速)(理論值4GB/s 極速約為 3.6GB/s)

---------

這是介面頻寬說明 大致上如果每項裝置都是最高速使用 會大至如我所回的內容

但實際上還有樓上說的 外接盒有沒有到其標示能力的晶片這類問題
這類問題通常在新介面初期很容易碰上 或是買到較舊(介面推廣初期)的產品而沒有支援
                              彈幕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