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好像不少人有豆漿機,可能知道的較多,因此來請教一下。

豆漿要煮沸才安全:生豆漿中含有皂甙、胰蛋白酶抑制物和維生素A抑制物。皂甙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刺激性,可引起充血、腫脹和出血性炎症,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症狀,還可抑制蛋白酶致甲狀腺腫等毒作用;胰蛋白酶抑制物本身是一種蛋白質,它能選擇性地與胰蛋白酶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從而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致使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的過程中受到抑制,妨礙膳食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降低豆漿的營養價值;而維生素A抑制物又能氧化並破壞胡蘿蔔素。

但我發現超市買的瓶裝豆漿似乎有生豆漿的一些特性,跟豆漿店買的熟豆漿不同,覺得很奇怪,不知是否有人能指正:

首先我是發現,在作植物的液肥發酵時,用超市買的豆漿會冒泡到暴漿,20公升的瓶子只裝1公升也會冒泡冒到溢出來。用豆漿店煮熟的豆漿則不會有暴漿的狀況。聽說生豆漿會暴漿,煮熟後就不會。如果超市的豆漿是煮熟的,為何會爆漿?

還是因為超市豆漿有其他加料所以容易冒泡嗎?傳聞中很多豆漿有加增稠劑、消泡劑之類的,不知是真是假,因此也不確定液肥發酵時超市豆漿跟生豆漿一樣冒那麼多泡,是因為未煮沸,還是因為有那些額外的化學藥劑。(我用來實驗的超市豆漿,成份上完全沒有寫任何加料。)

另外我也將超市瓶裝豆漿煮沸作實驗,果然超市豆漿在煮沸前有極大量冒泡的現象,如同生豆漿的假沸現象。而理論上已煮沸過的豆漿不會有假沸現象。我無法斷定是否是因為瓶裝豆漿是生的,還是因為加料的關係?

這裏有些人有自製豆漿,或許對這些的經驗比我多得多,也請指正我是否有認知錯誤的地方。謝謝!!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文章關鍵字
讚啦..版大問得好詳細阿~~

我也好想知道其中的原理~~

幫推~~~
今天我爸買了瓶,因此就作了實驗,目前尚無結論:

煮沸時的確發生大量冒泡的現象。但是等涼了後(此時應該豆漿已熟了),再次煮沸,卻又再次發生大量冒泡的現象。因此有可能大量冒泡現象是由豆漿的添加物所造成,而不見得是由於豆漿是生的所造成。

以前我買的都是在「原料」處沒有標示有非豆漿添加物的豆漿。今天看了一下,我爸買的這瓶的副原料有:「水、碳酸鈣、食鹽、鹿角菜膠(海藻膠)」,這瓶有可能是鹿角菜膠造成會大量冒泡的狀況。

起碼這個廠商有誠實告知有添加物... 下次買瓶號稱沒有添加物的來實驗看看...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應該是熟的...

樓主你也說了,生豆漿有毒性,所以,如果真的是生豆漿,應該會有不少人吃出問題才對。
tagang wrote:
這邊好像不少人有豆漿(恕刪)


10年了,好像還沒有人給出確切的答案...........
jacky703 wrote:
10年了,好像還沒有(恕刪)


哈哈,對啊,我自己後來也忘了買瓶成份列表上沒有添加物的豆漿再作實驗了...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請問樓主「生的」跟「熟的」是想用哪個原則定義……像食品衛生管理法還是農委會的食材管理辦法(政府各個管理單位對生的跟熟的的定義並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喔…像老影院前的醃螺或鹹蜆,其實只要用五、六十度水溫醃漬就算熟了說,其他像泡菜、醃覆菜甚至只有規定時間沒有限制溫度),用後者只要當食材醃澤物用根本沒有溫度限制,至於您所說的皂素等物都可用化工藥劑消除……就算消除不完全也沒關係,頂多輕微微腹瀉而已(除非極少數特定疾症患者……若對方沒有醫藥化工基本背景申訴也不會成立),要看廠商公司登記才知道它適用哪個法規餒~當然是不會出事的法規不然花錢養律師顧問是為甚啊!

另外「豆漿」與「植物奶」真的會區分嗎?
呆丸人喝一輩子茶飲加工飲料確不會分辨的超過99.7%(剩的就是知道的死人與經辦人),還外銷出徑連鎖飲料真神奇。
Ye-Kin-233 wrote:
呆丸人喝一輩子茶飲加工飲料不會分辨的超過99.7%(剩的就是知道的死人與經辦人),還外銷出徑連鎖飲料真神奇。


神奇的可不止這呢,
有些呆丸人不必做市場調查就可以寫出99.7%呢,
能外銷表示該食品飲料通過該國食品管理相關法,
以及進出口食品管理相關標準與辦法,
那些呆丸人連這都不知道,
才有辦法混01呢。

只會Google的人路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