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Windows XP時代就建立了龐大的品牌,諸如提款機、加油站、工廠機台等等幾乎所有人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使用微軟的系統

可是到了電容式觸控螢幕問世,觸控方式不再僅僅是單點按壓了,人們可以用手指滑來滑去的方式來操作電子產品,此時蘋果跟安卓系統都迅速發展,但微軟卻出了個動態磚介面的Win8跟Windows Phone,整個做不起來,沒辦法發揮電容式螢幕能滑來滑去的趣味,最後Win8跟Windows Phone黯然退場

以前ASUS跟ACER都曾出過所謂的「變形筆電」,可以把螢幕拆下來變平板來玩,其實是很好的概念,這樣就可以直接在Word上寫筆記了,只是當年的變形筆電大多CPU較低階且RAM很小所以很容易卡頓,後來這些變形筆電都停產了,現在只剩Surface,但Surface如果要維修例如想換電池都不知道要去哪裡修,所以大多數人都只用iPad了

但學術界和工商界的文書軟體幾乎都還是以Word為主,檔案管理上也都比較習慣以微軟的「我的電腦」來建立各種資料夾分門別類整理資料,用iPad寫筆記想整理進電腦會比較麻煩,如果能直接用觸控螢幕寫進Word不是很好嗎,但現在就必須外接繪圖板,當年微軟沒把電容式觸控發展起來感覺頗可惜的
文章關鍵字
所以現在PDF當道,不論你是用哪種程式製作,只要轉檔後就能在各種設備上開啟的"通用性",當初Windows Phone上的LINE問題多,管你能不能文書製作只要東西無法及時交流那就自然會被淘汰
PDF的問題就是很難編輯,例如想修正內容、修正錯字之類的

例如在iPad上寫的筆記,轉成PDF在電腦上看時卻發現有寫錯,想擦都擦不掉,如果能跨平台編輯就好了

像是Word檔,在ASUS電腦打的Word檔,拿到ACER的電腦上去看時,發現有錯字可以直接編輯並且存檔,這種不綁設備都能編輯的概念就超棒

這也就是微軟最大的好處 -- 可以跨品牌去編輯,當初智慧型手機觸控螢幕蓬勃發展時,微軟如果把他們的XP介面直接加上觸控就很不錯了,這樣Word也可以變成手寫電子紙,要跨設備編輯或輸出列印都方便

只是不知道為何當年微軟卻發展成動態磚,大部分人看不習慣,導致微軟在觸控市場錯失了先機,後來到了Win10、Win11動態磚也黯然退場,最後還是回歸「類XP」的「桌面、程式集、我的電腦、視窗應用程式」的操作模式了
像懶覺一樣 微軟
不會啊

很多工業應用軟體的控制HMI軟體也都是WINDOWS系統也都是觸控的啊
iPad最簡單好用的筆記軟體其實就是內建的備忘錄,寫起來可以把手掌平放在螢幕上,也可以直接區別是手指在滑動頁面還是筆在寫筆跡(有些軟體如果沒去按關閉手寫的話,手指一滑也會跟著出現一條筆跡),整個就跟在紙上寫字一樣自然

只是iPad的備忘錄無法摳到電腦裡存檔,匯出也會變成圖片無法編輯,如果寫的內容太多那匯出的圖片解析度放大之後無法看清字體,所以如果要用備忘錄當主力筆記就只能購買icloud來儲存(但存在雲端的東西總覺得不安心,怕哪天廠商更改方案,就像之前google學術無限雲端那樣說刪就刪)

而如果用Onenote,寫完會變成一大張PDF,無法分成一頁一頁的A4紙來列印

所以微軟如果也能做到像iPad那樣把Word拿來手寫,寫完可以分成一頁一頁的A4紙來列印,也可以存成可編輯的docx檔,換設備也能直接編輯就太好了
問題很簡單,觸控滑順度,軟體在平台的支援度,價格,然後,沒有了.
大概也是因為Windows只要鍵盤滑鼠就能應付了,大部分人不會用到觸控

但就像我上面說的,如果能用觸控的方式在Word上寫筆記應該蠻方便的

只不過市場上的觸控Windows不是太低階會頓,就是超貴

像以前雙A出過很多變形筆電,概念是好的,但CPU是比較低階款的,RAM也不能擴充,要運行Windows有點吃力(可能是因為傳統筆電的主體在鍵盤底座,而"變形筆電"的主體卻只能做在螢幕裡面,空間有限,散熱也是個問題,所以效能不及傳統筆電,如果要讓變形筆電跟傳統筆電一樣強,技術上應該可以,但成本會變貴)

而Surface,如果要維修都不知道要去哪裡修,大多數人會想說有實體專賣店服務中心比較安心,像Apple就到處都有店面,所以手寫筆記方面大多數人就會選iPad了
觸控螢幕還蠻期待的⋯
幾年前的ASUS或ACER的變形筆電其實還蠻好玩的,就一塊板子裡面就是台完整的電腦了

只是這些早期產品的RAM只有4G甚至只有2G,CPU也不是i5,隨意滑一滑玩玩還蠻好玩,但真的要工作的話會蠻吃力的

現在如果真的要當工作機大概要去買當代的Surface,但台灣Surface的實體服務據點都不知道在哪裡,有問題要維修例如想換電池都不知道要去哪裡修,反觀iPad到處都有店面,也有一堆坊間的維修站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