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的問題.一直再發生.
我們應該考慮.減少外食.

如果自己能夠.處理三餐.
飲食方面.才會安全無慮.

記得以前.家母很注重煮食.
採用新鮮材料.少用加工品.

同時煮的分量.剛剛好夠吃.
每餐都能夠吃完.不留剩菜.

因此.沒有剩飯剩菜的問題.
萬一有剩一些.家母全吃掉.

因此家母勤儉持家.節約有度.
不留剩菜.造成身材有點超標.

所以.家中的父母親都很長壽.
家父活到101歲.家母活到90歲.

[初稿].

家父的紀念照分享:

外食中毒死亡事件檢討.
文章關鍵字
不留剩菜剩飯以現代家庭來講真的很難,

就算煮得少,

未煮的食材也會剩下來,

這次的毒物好像就是在未煮食材的保存上出問題,

自己煮也需要留意食材的保存~


老何boss wrote:
食安的問題.一直再發...(恕刪)
相關新聞資訊分享參考如下:

隔夜菜加熱「1關鍵」不少人沒注意!醫:都放太久了 尤其這3種食物要特別小心.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4年3月29日 週五 上午10:40

61歲鄭女士,有糖尿病的慢性病在服藥控制中,日前因為嚴重的上吐下瀉合併高燒不退兩天至醫院急診,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均高,且合併有急性腎衰竭和電解質不平衡,後續糞便和血液培養均長出沙門氏菌。醫師一問之下,原來鄭女士在發病前吃了放在室溫已經兩天的肉粽。

感染沙門氏菌 症狀與急性腸胃炎相同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沙門氏菌為一種細菌,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常是因為吃到受到污染的食物進而感染,尤其易好發在天氣炎熱的時節。感染者一般臨床症狀為急性腸胃炎,會有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腹瀉、高燒不退等症狀產生,且糞便中常夾雜著黏液和血絲。

王宿鴻說明,一般病情輕微者,發燒會在兩三天內退燒,腹瀉則會在一星期內逐漸改善。但若是嬰兒、老年人或是有其他慢性疾病造成免疫低下者,則要小心症狀會比其他人來得嚴重,甚至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如脫水、敗血症、休克、腸出血、壞死性腸炎等。

食物調理要注意 室溫超過35℃易變質

由於沙門氏菌常是因為吃到受到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因此在食物的選擇跟調理上需要特別注意。王宿鴻指出,最常受到細菌污染的食物,例如:生雞蛋、奶製品、肉製品等,因此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食物要完全煮熟、牛奶和奶製品需經過滅菌過程;在調理食物的時候,生食和熟食需要分開、使用安全的飲用水或自來水處理食物、蔬果類需清洗乾淨。

另外,若吃不完的食物一定要用保鮮膜包裹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再加熱煮熟;臺灣的夏天尤其炎熱和潮濕,沙門氏菌又最喜歡生活在室溫35℃左右的環境,因此食物若放在室溫太久會大大增加受到污染的風險。

延伸閱讀: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超可怕...之前很常把午餐便當放在桌上好幾個小時,有時還會帶回家當晚餐
但自從看到新聞就不敢了...真的要更新既定的傳統食安觀念,該丟的廚餘還是得丟
不然等到身體老了哪天食物中毒可能就飛天了..
老何boss wrote:
相關新聞資訊分享參考...(恕刪)


35度其實已經太寬鬆,變質需要時間和溫度呈反比,光是30度C環境腐敗時間就已經比28度快得多,但食物種類、食物含水量、溫度、環境濕度、持續時間都是影響條件。

有時也不見得是食材問題,有很多人衛生觀念並沒有跟著醫療進步而進化,即使有水源也未必落實餐前洗手,所以各位會發現即使衛生不好的店家也是會有客人。

食物中毒的風險不是只有來自食材保存條件不佳,還有包括自身手部帶菌用餐,冰箱沒有落實生熟分層,導致食材交叉污染。

對一般家庭來說,罩門尤其特別容易出現在對食材交叉污染的風險意識偏低,各位可以去看看自家的長輩或自己冰箱食材都是怎麼放的。
我也覺得要減少外食甚至不要吃外食
不得已要吃外食只吃原形食物(水果之類)

而且食品安全衛生健康有很多方面
但很多人輕忽廚具的材質和廚具的清洗
不知不覺可能會吃掉很多重金屬和化學物質
這方面商家很少關心,一般消費者也很難追蹤
自己健康只能自己來把控,不可大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