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終於有時間,把以前在youtube上看到很夯的黑白靜置型焦酚顯影調配,實際做了一次對比

[分享] 焦酚顯影劑的測試結果

長久以來,市售顯影劑的成分多數是MQ或HQ配方(Metol負責暗部/Hydroquinone負責亮部)
而這類配方必須在20°C的環境下才能維持特性曲線保持直線的斜率
沖洗流程還要不斷的搖晃,才能讓藥水可以持續的與藥膜層作用
但是這類配方就是最好的嗎?

要脫離當代MQ/PQ配方系統,就得回頭去挖掘濕版時期就已經被用來顯影的配方
這個趨勢起源於環保法規愈來越嚴格,MQ配方也越來越貴,如何運用取得容易的藥品來配置出品質超越市售藥劑

靜置型沖法也跟傳統手法不同,如果你很懶,真的可以顯影藥水倒進去,前1分鐘搖一搖,丟著時間到再回來做完後續程序,但要避免氣泡停留在藥膜表面造成局部顯影不均
因為主劑不是複合配方,不須嚴格控溫在20度C才能獲得高品質
即便是室溫,你也可以獲得斜率平滑的特性曲線,而不是中間骨折的樣子

其次是顯影所需時間長,通常都是10分鐘以上,高稀釋比還可以拉長到1小時
正因為靜置,讓影像的邊緣銳利度提升,時間越久效果越明顯
所以控制影像效果的關鍵會落在挑選的稀釋比例上

你也會發現底片不是純黑白的狀態,主劑成分會造成染色,染色會增加底片的濃度,使用當代MQ/PQ配方所沖出的最大濃度值可能只有2.2~2.4,而採用焦酚主劑沖出的濃度值是可以超越,我曾試出DMAX 3.2的紀錄,這在製作白金照片上是不錯的利器

當然這類顯影配方不是沒有缺點,就是不能用在藥膜太爛的底片上,泡太久會脫膜的就不適合
其次是缺乏數據,要自己慢慢摸索,對於愛換不同底片的人來說可能是苦差事

說了這麼多,還是看照片吧,底片是同一款,批號一樣,曝光條件也完全一樣,相機是同一台,用2個片匣替換

[分享] 焦酚顯影劑的測試結果
[分享] 焦酚顯影劑的測試結果
[分享] 焦酚顯影劑的測試結果
[分享] 焦酚顯影劑的測試結果

你看到什麼,那就是了,傳統銀鹽好玩就在這裡
就算我用最差的相機,我沖出來的東西還是能輾壓高檔器材的
喔喔 Pyro 的配方
個人不太建議 Pyro

Pyro 是強力致癌物 (其實不是考慮重點)
主要是因為 Pyro 很貴 雖然不難買 但是買一次的量都不少 而且不能分裝
分裝後很快就氧化 / 受潮 (心痛啊~~~~)

個人比較喜歡 Edward Weston 的 Amidol 水浴配方 (也是強力致癌物 )
簡單 好配
最大的問題是要在暗房裡呆坐很久 沖一次片大概要 2-3 小時
而且發生水漬 / 氣泡痕的機會很大

另 不論 Pyro 或是 Amidol
最好是能搭配傳統藥膜 (非 T-grain 底片) 效果會更棒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暗房教父 wrote:
喔喔 Pyro (恕刪)


不是喔,前面引言有強調發明者因為環保法規的關係,其配方是不含Pyro的
為了保存期限,基質也不是用水
原始配方距今也有10多年,沿用這個配方再添加一些成分當成個人偏方的也不少

任何靜置型顯影配方,都有氣泡引起顯影不均的問題,只要知道怎麼克服就不是問題
反而是不明原因的顯影污染才比較頭痛

這些配方的愛好者倒是真的比較喜歡傳統乳劑軟片
不過我自己是用TMAX習慣了,沒打算改別的,數據自己好用就好
先前我們只討論顯影主劑,這次我們要來談顯影輔劑

顯影輔劑其實很單純,就是用來調整顯影液的PH值,當PH值越高,化學活性越強,可以產生較高反差,片基霧化增加,顆粒變粗
而PH值偏低,將導致反差降低,感光度下降,以及不可預期的顯影污染

一般反差所需要的藥劑比例大約是5%,可用的範圍在3%~15%,15%可以獲得如同印刷稿件的非黑即白程度,低於3%有可能導致底片過薄甚至無法顯影的情況

我們所提供的藥品成分為碳酸鹽,其濃縮液比例是20%,可依照你所需要效果的先稀釋輔劑,再添加顯影主劑

在此舉個實例

假設我要調配1:300(300ml)的焦酚顯影工作液,輔劑成分為5%

首先取顯影輔劑濃縮液7.5ml,倒入清水200ml後攪拌
再取顯影主劑濃縮液1ml倒入混合液攪拌,之後加水到300ml

有個簡單的換算方式,若輔劑設定為5%的話
所需工作液的總量除以40,便是輔劑濃縮液的取用劑量

這樣,你的計算是否更加直覺也不易搞錯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