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是我們在金門四日行程中的最後一個景點。
其實原本還規劃了不少金門東北隅的景點要去踩一踩,
不過因為時間關係,在離開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後,
只夠再到山后民俗文化村逛個1個小時,
然後就得回金城去拿送修的菜刀、買晚餐,最後上飛機回臺灣去了
實在有點可惜呀……
老狗來過這裡好幾遍,每次都看著這麼一大片整齊的閩南式建築而讚嘆不已。
只是每次都受限於可以停留的時間,不能仔細欣賞、拍照…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簡單介紹一下山后民俗文化村的由來。
其實這一大片閩南古厝,原本並非是蓋來給觀光客參觀的,而是一大片民宅。
一般在金門的村落裡,常常見到閩南大厝東一棟、西一棟,彼此之間無任何規律可言。
但這一大片閩南大厝,卻是一次性的計畫性建築,
自1876(光緒2)年起造,至1900(光緒26)年止,歷經24年的興建而完工。
總計有16棟外形相近的二落閩南大厝,外加1棟祠堂與1棟學塾建築。
呈現棋盤式的排列,可說是金門唯一。
這片建築的規劃者為王國珍,年少時東渡至日本發展。
至1876(光緒2)年時事業有成,王國珍攜金返鄉。
見故里親族人口眾多,於是買下現今山后中堡這片土地,
著手興建這16棟縱橫排列有序的閩南大厝,以提供王姓宗親們居住。
老狗第一次造訪此地時,見到這麼多棟外形十分近似的房屋,
開玩笑說這應該是全國最早的「販厝」。
就像是臺灣中南部常見的,由同一建商所蓋的一大片外觀相同的透天厝一樣。
不過人家是給宗親住,臺灣人的「販厝」是要賣錢的…

這16棟大厝的基本建材都是泉州白石和閩南紅磚。
但每一棟建築的裝飾卻都不盡相同。
有的在正立面只見到彩繪,有的有磚雕,有的貴氣一點,還有交趾陶。
除了這16棟之外,還有王氏宗祠與私塾海珠堂在其中,
總共有18棟大厝,所以常被稱為「山后十八間」。

話說回來,「山后十八間」又怎麼會變成觀光景點? 遠因當然還是來自於戰亂。
1937年日本侵華,當年就已經佔領金門。
12年後的1949年,又因為國共內戰,大量國軍轉進金門,還引發了古寧頭戰役。
從此之後金門進入戰地政務。
在長期軍事管理下,金門當地建築常見被軍方徵用,也有不少金門人選擇遠走他鄉。
「山后十八棟」在居民日漸遷出下,缺乏維護而日漸破落。
1980(民國69)年,當年的金門縣政府在司令官同意下,徵收這片古厝並加以維修。
(因戰地政務時期,軍政一元化之故。)
並利用各棟古厝內外部空間,分別設置浯州園、石園、民俗文物館、喜慶館、
生產館、休閒館、禮儀館、武道館、古制官邸等。
於是民宅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全金門第一處觀光景點…

自1980年到現在已經過了42年,
原本設置的那一群XX館,在若干年前就已經被金門國家公園給整修掉了。
現在各棟建築大部分都回歸它原有的功能,僅有海珠堂和王敬祥故居內部還留有展示。
老狗來過山后民俗村好多次,
記得2005年第一次來時還有那麼多個館,而且還要買門票才能參觀。
之後2007年來訪時就不用買票了。
到2016年時員旅來訪就已經沒有那麼多XX館了。
現今早已成為金門國家公園的一部分,
全區除了部分大厝有人居住、部分大厝外包做為民宿外,其他部分開放自由參觀。
走進「山后民俗文化村」那座有歷史的牌坊大門,看到的是這個樣子。
第一排的3棟古厝全是賣店,已經有至少17年的歷史了。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古厝與古厝之間整齊的排列,空出來的空間就像是這樣整齊的通道,這在金門只有此地有。
不過老狗發現下午來大逆光,要換個方向拍照才會有藍天襯古厝…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古厝第一排中鄰近海珠堂的那一棟,作為賣店許多年。
記得就是知名的王阿婆小吃店。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又是一條在古厝間的通道,不過相鄰的另一邊是有著假山庭園的海珠堂,
後方則是王氏宗祠。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 海珠堂 — 滄海明珠、作育英才 ▇▆▅▃

海珠堂是「山后十八間」裡面的私塾,金門人重視教育的程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
昔日金門人外出打拼賺了大筆銀兩後,
不止記得蓋新房改善生活,還記得要提升後代子孫的教育水平,
讓後代有充分的知識可以得到更多改善生活的機會。
「山后十八間」起造人王國珍在這裡請私塾老師教導宗親子弟。
時序進入民國後,1922(民11)年,王氏族人在此地開辦海珠小學,
一直到1937年日軍進入金門才中止。
1945年二戰終了小學復學,至1962年成為安瀾國小山后分班,
直到1980年成立山后民俗文化村,分班才併回安瀾國小本部。
當然,或許那時在地學童已經所剩無幾了吧!

海珠堂所在位置佔有「獅子弄球」的風水,
據說站在堂前可以見到太陽或月亮自海平面升起,所以才以此為名。
是不是真的這樣,老狗沒有時間蹲在這裡等。
不過海珠堂的建築真的具有很大的可看性,
因為是「山后十八間」裡最特殊的一棟,
不止裝飾華麗,而且還帶有一些西方色彩,
是唯一一棟中西合壁的建築。
站在建築正前方就可以見到左右兩側櫸頭為二層樓建築,窗上還有帶有洋風的窗楣。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站在堂前可見左右都有假山,據說之前還有八角亭、八角閣各一座。
不過老狗是從來沒看過,只看到現在的這2塊水泥搭出來的,真的很假的「假山」。
中間的半圓形水池應該就是仿泮宮前的泮池吧!
從前來訪時發現裡面一大堆銅板,覺得不倫不類。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走近一點看,左右櫸頭可說是縮小版的洋樓建築,混在閩南式二落建築當中。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海珠堂入口為凹壽形式,左右檐牆上各有一扇圓形螭虎窗。
上方字聯「海為屏、珠照座」意指旭日明月自海面升起,照耀大地。
期望在這裡學習的學子們能以日月為典範,讓習得的知識發光發亮。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上方的門匾「太原」,表示是王家產業。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字聯與螭虎窗之外,對看堵上的水車堵還有交趾陶燒。
下方身堵則是泥塑加彩繪。
左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右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往內走就會見到軒亭軒亭及兩邊的左右「後櫸頭」。
左右兩側的前櫸頭是洋樓形式,有著西式拱門走廊,即三蓋廊形式。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轉個角度看左右前櫸頭會更清楚。疊樓下方都是三蓋廊,上方則有著窗楣的開窗與陽台。
右前櫸頭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左前櫸頭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在軒亭兩側的對看堵則是精緻的磚雕。
右側磚雕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左側磚雕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在軒亭內,現在有由王國珍孫女王昭基女士捐贈的「山后十八間」模型。
在這裡仔細看一看就會發現除了在同一縱軸上的海珠堂與王氏宗祠外,
其他的16間建築造型大都很像,只有少數多了左突歸。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正廳內則是奉祀山后王氏先祖牌位,還有王國珍及姪兒王敬濟塑像。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站在正廳前步口中朝左右兩側看,就會見到在大木結構上精緻的木雕及彩繪。
海珠堂建築中,最精彩的地方就在這裡。
前步口左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前步口右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然後左右後櫸頭及軒亭的木作也相當精彩。
軒亭左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軒亭右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至於正廳左右兩側的偏房中,則有僑鄉文化的海報看板。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 王氏宗祠 — 曾經的禮儀館 ▇▆▅▃

因為時間有限,簡單看過海珠堂後,來到了位在後方的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是十八間裡最晚完成的一棟,因為作為宗祠,當然要蓋的特別精美。。
不過老狗遇上了旅行團,只得待在一旁等他們看完離開才能拍照。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不過看樣子這群團客把人家的「祖厝」門口當作休息的地方,
那老狗只得先拍拍週邊的景物,像是地上這塊大石頭…
不過,這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基本上它是岩脈露頭,為「巨龍出土」地理,
所以,這塊石頭在風水上稱為「龍頭」。
因此,王家才把宗祠蓋在這「龍頭」之上,期盼子孫能像巨龍一樣飛黃騰達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轉個角度來拍這細長的巷道,像這個角度就對了,出現藍天對紅磚。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在宗祠的後方,還是或多或少會見到露出來的花岡岩塊。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更應該相信它是岩脈了。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由於團客久久不散,老狗只得到別的位置,找找藍天與紅磚在那裡。
這個角度是海珠堂的背面,可以看到屋脊上也有不少裝飾。
另一邊是民宅之一,屋脊有燕尾。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團客終於離開,可以看清楚宗祠大門立面。
左右兩側的外牆上各有青斗石雕圓窗,兩側還有博古石刻及彩繪。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王氏宗祠的門匾。週邊的木作雕刻相當精彩。
只是怎麼多了一條電線?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中間凹壽部分的木作有著相當精緻的木雕,像獅座與象座都變形成彩獅與彩象了。
外側的豎材則有精緻的人偶雕刻。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幾乎主要的木構件都有雕刻,連步通上都有浮雕。
由此可見王國珍在蓋「祖厝」時花了多少心力,想讓祖先們住在最華麗的住宅裡。
一方面企盼能庇護子孫飛黃騰達,
另方面也展示自己經商有成,才有財力興建這樣華麗精緻的宗祠。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現在宗祠的內部未開放參觀,所以就繼續看看其他的十六間古厝吧!

▃▅▆▇ 大夫第 — 王敬祥故居 ▇▆▅▃

在古厝間穿梭,發現這棟的門匾比較不一樣,因為有「大夫第」三字。
而且凹壽部位的泥塑相當精緻,查了一下才知道是王國珍的嗣子王敬祥的居所。
王敬祥原為王國珍的姪子,但過繼予王國珍,接掌王國珍在日本的事業。
因此長期擔任日本華僑總商會會長,對於國民革命出力甚鉅。
這棟大厝在過往做為喜慶館,內部展出不少金門在地婚禮與慶典的相關事物。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先從建築外觀看起,最吸引目光的應該還是上方的「大夫第」門匾,以及凹壽內的彩繪泥塑。但王敬祥本人並未取得功名,為何門匾掛「大夫第」,不得而知。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往左右兩側看,就會見到水車堵上的交趾陶燒。
左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右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走進屋內,第一眼見到的就是大花轎。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還有第一落後方的這4扇木雕花窗。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第二落檐牆上也有許多精彩的交趾陶燒。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裡面則是展示傳統婚禮會用到的器具。
像是掛在兩側牆上的喜幛,又稱母舅聯,現在大概很少見了。
從前舅舅除了準備母舅聯外,有的還會把禮金別在上面,夠氣派吧!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位在偏房內的大灶與菜櫥。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新房內的紅眠床。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這棟大厝是有突歸的,而且突歸還加建了二層,因此有樓梯可以上樓。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另一個房間,布幔後方為解手之處。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 其他的古厝 ▇▆▅▃

其他的十六間古厝造型近似,大致上可分成無突歸的9棟,以及有左突歸的6棟。
部分的古厝較欠缺保養,彩繪或交趾陶燒已經褪色。
但紅磚外表還是很漂亮。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這棟有比較妥善的保養,彩繪及外牆可能近期才又上色。
只是外牆為什麼是黑色的?不懂。
難道是被後世子孫做為「祖厝」之用嗎?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整面的石牆,看石塊的大小相當一致,就知道當年作工的精緻。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紅屋瓦對藍天,這是金門的顏色!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某戶的門匾「太原世第」,王家為太原衍派,所以掛上這樣的門匾。
兩側檐牆上是螭虎團爐圖,可惜褪色了。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另兩棟的石牆與紅磚山牆。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各棟之間橫向的隘門,是拍照的好場景。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老狗每次來到山后民俗村,都喜歡拍這種門中有門的照片,充滿了通透感!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至於相鄰相對的燕尾,則更是金門藍天的最佳寫照。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另一棟的門面,全是平面彩繪。
其實這16棟裡面,沒有那2棟的細節是完全一樣的,各有各的風采。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換個方向拍隘門,門中同樣要有門,然後無限輪迴……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牆上的這種花瓦是種防盜措施。
盜匪入侵時爬上這種瓦片堆疊而成的牆,瓦破人摔落,發出聲響。
住戶就知道有人入侵。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走著走著,走到了位在最左側的一棟古厝裡。
一進門發現滿滿的酒,這是怎麼回事呀?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有密集恐懼症的千萬不要看過來。
還好金門很少地震,不然像臺灣這樣動不動就搖個幾下,這一大面牆大概要全毀了。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這一片全是不同年份的高粱,不過老狗對這些飲料可說是無感。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門口放置的小玩具。
老狗想起來十多年前,老爸老媽去大陸玩,也帶這種玩具回來騙小朋友…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最後又走回第一排,看看各棟的門面裝飾。
這棟也是有突歸的那種形式。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著名的王阿婆小吃店。
老狗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裡,第一次吃到石蚵麵線,立馬覺得發現了世間美味。
經過了這麼多年,這一味是否還在,就有待各位去探索。
我們一家中中午在高坑牛肉吃牛肉餐,吃太飽了!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離開之前,看一看金門國家公園所立的說明牌。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最後再看一看1980年由金門縣政府所立的牌坊大門。
在那個年代有鐵門與圍牆與外界相隔,因為要收門票...
不過,也所幸在戰地政務時期就把這些大厝整修保留,
我們現在才有這麼完整的計畫性聚落可以參觀!
山后民俗文化村 — 盛夏金門四日行 金沙篇 第4部

山后民俗文化村的位置在那裡?
如果有安排去獅山砲陣地的話,可以安排在同一路線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