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港 風神廟 接官亭石坊 全台灣唯一主祀風神的廟宇

「風神廟」位於老台南人口中常稱的「府城」(中西區) 「五條港」中的「南河港」,是全台灣現存唯一一間主祀風神的廟宇,並配祀火神 (祝融) 、水神 (共工)、雷公與電母。一座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 台灣知府蔣元樞重修風神廟時,特建的接官亭石坊則坐落於廟埕。



浮雲蒼狗、滄海桑田,清朝時期台江內海已日漸淤積,台南府城的郊商,為了運送貨物,於陸浮的陸地開鑿了五條人工水道,由北到南分別是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與安海港,被稱為五條港。五條港的繁盛到完全消失大約只有百年的時間,如今雖已看不出當年河港模樣,但仍能從當地廟宇、歷史建築的位置或遺跡,探索當年商港繁華的生活樣貌。



清朝時期,來台官員自廈門出發,歷經風浪險惡的黑水溝 (台灣海峽) 後,身心俱疲地抵達台江內海,然後轉搭小船進抵府城,為讓履新官員抵台後能接風洗塵,卸任準備離台之官員,有一等候船隻的歇腳亭,據說乾隆四年 (1739) 台灣道鄂善乃興建接官亭於府城大西門外安瀾橋旁的南河港右側,初建有四進 (一屋一天井為一進),分別為大門、官廳、風神廟與大士殿。



乾隆四十二年 (1777) 台灣知府蔣元樞重修風神廟,因接官亭地處府城門戶,故特建一石坊於風神廟前,以壯觀瞻。接官亭石坊為三間四柱二樓式花崗石造,頂端採歇山重檐式,高 8.19公尺,寬 8.66公尺,其構造之複雜居於台灣之首。其南面橫額題「鯤維永奠」,石柱上對聯「疊嶂重洋鞏內外千年鎖鑰,揆文奮武壯東南半壁金湯」。北面橫額題「鰲柱擎天」,石柱上對聯「萬年聖烈奠南天牛女躔分舜野,一路福星迎北極風雲會際堯衢」,兩幅對聯皆出自蔣元樞手筆。



原風神廟後方所有殿舍及公館,於日治時期的大正七年 (1918) 拆毀,大正十三年 (1924) 經當地士紳集資重建而成今日之風神廟,也是全台灣現存唯一主祀風神的廟宇。風神廟主祀風神,風神濃眉長鬚,右手持如意,左手持風葫蘆 (風壺),傳說風葫蘆裡裝著天地間各種不同的風,今天颳什麼風?颳多大的風?都由風神掌控。風神前方兩側配祀紅色皮膚的火神 (祝融) 與藍色皮膚的水神 (共工),是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體現。



雷公腳踩風鼓,手拿斧頭鑿子,有著鳥嘴鳥爪,作打雷的姿態。



電母面容端莊,手持明鏡,象徵閃光與明亮。傳說電母生前是一位孝順的媳婦,有一次婆婆患病想吃肉,但因家裡貧困無錢購買,因此媳婦割下自己的肉煮給婆婆吃,但人肉口感不佳,婆婆大失所望,叫媳婦把肉倒掉,剛好被路過的雷神看見了,以為她糟蹋糧食,用雷將她劈死。玉皇大帝查明後,賜封這位無辜的媳婦為「電母」,並與雷神結為夫妻,在打雷前電母會先用明鏡照亮大地,以免誤傷無辜。



風神廟 & 接官亭石坊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 143巷 8號

本文同步發表於:南河港 風神廟 接官亭石坊 全台灣唯一主祀風神的廟宇
台南住好久東歐不知道有這個特別的風神廟,改天去敬拜追思這處五條港的遺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