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20150518更新][廟會]西港刈香壬辰香科(新增乙未香科資訊)

月前 wrote:
會去會去~~第一次參加唷!!
請問燒王船大概是什麼時間?


janssen_su wrote:
今日水果日報有相關報導.請問知道的大大.上面時間都正確嗎?

有些錯誤
請參閱西港慶安宮壬辰香科活動日期及路關表
5/4-5/6早上六點是王轎起駕的時間,
王轎起駕之前,先鋒陣會先進入廟裏(此時慶安宮被布置成瘟王王府)請旨領令
再者王轎是押後,所以陣頭出發的時間會比王轎起駕時間還早
由於出發的時間太早,
因此大部分的人會晚一點出門再到遶境路線所行經的廟前等待陣頭來到,
當陣頭抵達各廟行完禮之後,如果時間足夠.通常會在廟埕表演
上面連結的路關表是王轎抵達的預定時間,如果要看陣頭表演一定要再更早前到

另外,5/7八點是王船從慶安宮出發的時間,不是燒王船的時間,但根據我找到的資料顯示
燒王船儀式通常會在上午完成

由於我也是第一次要去看西港仔香,上面的資訊都是我在網路上搜尋的
若有錯誤煩請指正

tymxyz001 wrote:
是的.我是當地的居民...(恕刪)

感謝提供資訊
對我這個外地人來說,對西港不熟,也不知道該吃些甚麼
下次就來試試這幾家店

123nelson wrote:
有些錯誤請參閱西港慶...(恕刪)
啥米,,,燒王船是白天喔.還是上午?!
跟想像中有落差~
不過真的是早上??
確定了!就去實踐!~~成長是進化的原動力!!!

123nelson wrote:
有些錯誤請參閱西港慶...(恕刪)
還有外地人去.跟拍沒機車實在不方便.單車跟拍這主意如何~
確定了!就去實踐!~~成長是進化的原動力!!!
hz9721 wrote:
感謝回覆,我家拜的是馬鳴山分靈的王爺,北部大多也都是稱五年千歲,較少聽到十二瘟王!!

不客氣
因在新竹唸書工作多年
自從兩年前的中元節看過新竹都城隍遶境之後就開始對廟會產生一點興趣

janssen_su wrote:
啥米,,,燒王船是白天喔.還是上午?!
跟想像中有落差~
不過真的是早上??

可以確定西港慶安宮是上午燒王船,不同於東港東隆宮晚上燒

janssen_su wrote:
還有外地人去.跟拍沒機車實在不方便.單車跟拍這主意如何~

抱歉,我也是第一次去的外地人,所以無法給你適當的建議
或許你可以問問tymxyz001,
他是西港當地居民,或許比較知道實際的遶境情況
janssen_su wrote:
還有外地人去.跟拍沒機車實在不方便.單車跟拍這主意如何~...(恕刪)


騎機車跟單車跟拍是沒差.不過這種熱天氣騎單車保証會熱昏.
還有跟陣頭出巡遊庄大都是一整天.不過吃的方面你倒不用擔心.
各個庄頭都會準備一些熟食.點心.涼水讓陣頭食用.一般人也可以食用
(臉皮要夠厚....衛生方面就soso)
五月七日是送王俗稱燒王船.王船早上八點起駕.那天不管天氣多熱.燒王船當下
都會下雨(大與小的差別)這就是神蹟.每科刈香從沒有失準過....(題外話)
5月4日為第一日香歡迎各地遊客到此一遊

還有開車來的朋友.西港所有的停車都是免費的.如有需要停車收費的那就是詐騙.
慶安宮前面道路為管制區.汽機車禁止進入





三年一次的噩夢要來了= =

今年好像更誇張~前幾個禮拜的六日早上七八點就砲聲隆隆....假日想補眠都不得安寧
唉~剩下這幾天了~~~撐一下就過去了
雖然已經結束快三個星期,
但在虛實之間彷彿還能聽到遠處傳來咚咚的鑼鼓聲和陣頭的齊聲吆喝。

我在遶境第二日一早七點搭高鐵第一班車從新竹往台南飛奔而來,
但西港那邊的陣頭與神轎早在四五點之際就在慶安宮前集結,
向千歲爺請令領旨繞境去了。

圖:西港仔香的遶境是採「入庄步行 出庄車行」的方式,每天遶境距離皆有40-50公里之遙,三天香科期間要繞完96個村落。


不同於大部分的廟會多在人聲鼎沸交通方便的市區巡境,
西港仔香的香路不少是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田庄間往來。
為了方便,抵達台南後,
接受朋友的建議租了一部摩托車開始第一次在田間穿梭追廟會的新鮮體驗。



到了西港後,按照今天王轎預定繞行的路線反向去追陣頭。最後在慶善宮前終於看到期待中喧鬧的廟會場景。

圖:慶善宮前的燈篙。作醮期間各宮廟皆會豎起燈篙,邀請附近的好兄弟一起參加盛宴。

慶善宮屬於竹橋七十二份這一帶的庄廟。
平時只有三五老人和神明作伴的廟埕,
這時候鞭炮鑼鼓聲震天價響,吸引許多的庄民前來觀看陣頭表演,
廟外則聚集了一些攤販,
不遠處的人家也在露天開辦宴席同歡。
此刻小型的嘉年華會就在這個普羅大眾未曾聽聞的村落中熱鬧的上演著。

圖:慶善宮前的神將


除了信仰,庄廟也肩負著社會教化、庄民間情感交流、訊息傳遞以及農暇時的娛樂場所等眾多功能。
庄頭陣也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在廟埕前發展起來。

圖:慶善宮前八份姑媽宮宋江陣表演。


因此庄廟對早期庄稼人的重要性
不亞於現在都市新人類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網路。
不同的是,
出世的神明將個人帶入群體,
入世的網路卻將個人鎖在房間裏。

圖:吉善堂八家將

西港香科的遶境是採「陣轎分離」的方式,陣頭群先行,眾神轎在後。隨著陣頭表演告一段落,接著而來的是參加這次香科的各家宮廟的神轎。廟埕前自然又是一陣熱鬧。

圖:參與香科的各宮廟神轎到慶善宮參香


終於,最後一班神轎離開了。
但,王轎呢?
問了一下。
原來王轎還在隔壁庄頭。
不一會,
廟方牽來馬隊,把寫有廟裏眾神名號的王令安放在馬背上,
準備出發到庄外迎接王轎。

圖:慶善宮王馬


圖:慶善宮王馬隊出發迎接王轎


不曉得又過了多久,遠方炮聲大作,
馬隊終於將王轎迎來了。
馬隊在前,王轎在後,
循著地上預先畫好的香路,
引領千歲爺在村落裏徹底的巡視一遍,
將不好的東西都帶走。



王轎最後在廟埕前稍事休息,吸引很多庄民前來膜拜。
當王轎再度起程離開時,
許多鄉民一路尾隨,用人間最誠摯的待人禮數陪祂走上一程,直到庄外之後才散去。



遶境日的第三天,我又循著昨天的模式,騎著車在田庄間找陣頭。
最後在檨仔林的鳳安宮駐足觀看。
中午過後回慶安宮,
被廟埕前正在表演的陣頭吸引,
所以又湊上前一路看下去。

圖:檨仔林鳳安宮前金獅陣演出


說到庄頭陣,
我總要不厭其煩的再強調一下。
所謂的庄頭陣是由各庄自組陣頭,
陣頭的成員平時可能是學生、職員,或是開業的老闆,
是台灣早期廟會陣頭表演的主要形態,
與現今台灣大部分廟會多為職業陣頭演出的方式大不相同。

圖:竹港麻豆寮德安宮金獅陣


圖:溪南寮興安宮金獅陣


西港刈香開始前幾個月,
各庄陣頭成員利用閒暇聚集在一起,
行過"入館"的儀式之後便正式開始訓練。
訓練完成之後到慶安宮"開館"表演,
在神明面前驗收訓練成果。

圖:檨仔林鳳安宮前金獅陣演出


每個陣頭依據其血緣關係或陣頭技藝承自何師
而繫上不同顏色的腳巾(腰帶)。
待刈香活動正式展開後,
眾家陣頭將隨著千歲爺一庄行過一庄,
一廟拜過一廟參與遶境。

圖:高蹺陣


在台灣,
一兩百年以上的建築或遺跡已不多見,
但西港仔香不少的庄頭陣成立歷史已有一兩百年之久。
陣頭表演的內容有些是描寫農村生活趣事如牛犁歌陣,水牛陣,
或是神話傳說如水族陣
甚至四百多年前明朝戚繼光當年抵禦倭寇所用的藤牌與大刀
也在傳統信仰的庇護下,
以宋江陣、金獅陣及白鶴陣的廟會陣頭形式傳承下來。

竹港麻豆寮德安宮金獅陣


猶記得在慶安宮前看表演時,
有個阿婆突然冒出來,
在我旁邊說,
她很喜歡看白鶴陣表演,從年輕看到老。
雖然已經是煮飯時間,她還是忍不住跑出來看。
看著看著,她忽然指著前面這位小女孩說道,
小女孩的姐姐這次也有參加表演,
本來爸媽覺得她年紀太小,不准她參加這次陣頭表演,
小女孩竟為此大哭,最後爸媽終於答應讓她參加。
然後又指著現在下場這位是教頭...

圖:慶安宮前樹仔腳寶安宮開基白鶴陣演出

透過阿婆的解說,
眼前這些陣頭表演者突然鮮活了起來,
就像是我們身邊認識的鄰居或熟人。

圖:南勢九龍殿宋江陣


事實上,
這兩天就不時聽到有人說現在表演的是某某人的孫子,
或是有人跑過問說某某村的陣頭表演過了沒。

圖:管寮聖安宮金獅陣


對庄民來說,
眼前表演的人可能是他們的熟識或是親人。
有能力的上場表演,
其餘的就當作觀眾在場邊賣力的加油歡呼。
大家一起熱熱鬧鬧辦起這場廟會。





經過三天地毯式的遶境
將信仰的熱情一村接著一村逐一引燃後,
最後眾人的焦點共同聚集到祭典最重要的一刻---送王,
也就是俗稱的燒王船。

圖:慶安宮王轎期間王府前紙紮的神將。在送王這一天先運往王船地,隨後將和王船一併燒化。


圖:王船從王船廠啟程前往王船地。


將千歲爺請到王船之後,
王船從慶安宮旁的王船廠啟程前往王船地。
一路上,王船上的執事們會不斷灑紙錢下來,
原意是要向沿路的好兄弟借路通行,
但民眾常會在紙錢落地前搶回家保平安。
有些經驗比較老到的甚至會準備斗笠、雨傘
盛接從天而降的金紙。
當大家搶成一團,
我也拍得很高興時,
幾張金紙無意間飄到我的身上。
相信我也受到千歲爺的庇佑吧。











當一切準備就緒,
擲茭獲得千歲爺的同意之後,火苗立時從王船中竄起。
神像、祭物以及人間不好的事物等種種具體的形象與不具體的意象皆逐一分解,消逝,
轉化為一股雲煙升上天際,離開人間。







送走了千歲爺,
也送走了人們無法以凡間的方法所能解決的煩惱與不愉快。
而西港終究還是要回到平靜,
再度成為台灣西南沿海眾多看似平凡的鄉鎮中的一部分。
但西港仔香已成為這一帶人們的共同印記,
三年之後他們將再度重燃信仰的虔敬與熱情,
一如228年前祖先在曾文溪畔初遇王船時那樣。
提供一張朋友送給我的相片:壬辰科送王船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