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20年的大漲到春節後的“跌跌不休”,基金成了最受輿論關註的話題之一。野生基金“大神”也應運而生。他們出現在各個社交平臺,指點股市行情,點評基金經理,聚集粉絲,推銷基金,建收費群,賣課……這些“大神”不少是90後,沒系統學習過專業金融知識,甚至沒有領略過熊市,卻受到了新手基民的追捧。這是一群韭菜收割另一群韭菜的故事。

文 |李曉芳

編輯 |王珊

“封神”

當身邊的朋友幾乎都在討論基金時,一位95後上班族慌了,生怕自己是那個唯一錯失機會的蠢蛋。他連基金是什麽都沒完全弄懂,就在一支名氣響亮的白酒基金上投了2萬元。匆忙上車後,才想到要補補相關的財經知識,幾乎是下意識地在社交平臺裏搜索“基金”,野生基金“大神”們依次出現在他的屏幕裏。

新晉基金博主王一鳴就在其中。他認為,想要完全避開這股熱潮,很難,“有句話是這麽說的,踏空比虧錢更難受。”

王一鳴不得不承認,這股帶點非理性的投資熱潮成就了他。僅看履歷,或許很少人會相信,他是一個擁有20萬粉絲的基金理財博主——26歲,長居意大利,從事服務行業,所學的專業跟金融投資一點不沾邊,過往的理財經歷甚至可以用“貧乏”來形容,只以每月5000元的額度定投過幾支基金,因為需要用錢,很快就賣出了。

2020年9月,王一鳴又開始投資基金,理由很簡單,“有閑錢了。”只是這一次,他把自己的基金定投計劃發到了社交平臺上,表示想看看“定投三年能有多少收益”,竟然獲得了出人意料的關註度,閱讀量達到7萬多,一周內就為王一鳴積累了一千多名粉絲。

和王一鳴類似,大多數基金博主在2020年10月出現,更早一點的是在去年7月左右分享了第一條基金內容。博主們的湧現並非毫無來由,數據顯示,2020年7月新基金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出現了7只募集超百億的爆款基金。在經歷了行情略微下跌的9月,10月基金市場又迎來一個小高峰,有人開始摩拳擦掌,“牛(市)”真要來了。

這些博主許多是90後,甚至95後,沒系統學習過專業金融知識,最推薦的是《窮爸爸富爸爸》《小狗理財》等入門啟蒙書籍。有些人的投資經歷開始於2020年,還沒領略過熊市,已經在教導粉絲,哪支基金最值得買入。也有此前分享美妝、穿搭的博主,開始發布理財視頻,“我如何靠基金一年賺39萬”。因為年輕、半路出家、投資經驗不足,人們帶點調侃意味地稱呼他們為野生基金“大神”。

“大神”陳益達說,他們都是“看天吃飯”,和農民依靠時令侍弄莊稼沒有什麽不同,“行情好大家都會跟著去持有,行情不好,那大家都是韭菜。”

27歲的陳益達從2020年7月開始分享基金理財知識,他自稱2016年第一次投資基金,那時他還是大三學生,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學,只投入了一兩萬,小賺了一筆。那之後,他一直斷斷續續地在買入基金和股票。他從來不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持倉數和每日實操,發布的內容大多是“基金入門術語”“理財入門書籍”“優質港股基金匯總表”等資料梳理內容。他稱自己的風格與別人不同,但後來也承認,他的持倉金額在基金博主中不占優勢。

在這股熱潮中,漲粉最快的是自稱持倉百萬甚至千萬的博主,對於許多新入場的年輕人來說,投資金額越高的博主,他的觀點似乎越值得信任。一位25歲的博主只花了一個月就積累了5萬多粉絲,他的第一支視頻標題是“自投近千萬,一年盈利309萬”。投資6萬多的王一鳴就曾被人嫌棄持倉數太低,進而質疑他發布的理財教程。

每天分享實盤和調倉情況的博主同樣最受歡迎,有人在自己的平臺分享頁上做出保證,“交易日必在下午兩點半前更新,三點前回復疑問”,因為下午三點以後,當天無法再買賣基金。

王一鳴覺得這群人受歡迎的原因很簡單——“抄作業”總是最省時省力的。他的20萬粉絲裏,每天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今天可以買嗎?買什麽?買多少?“他們其實不太願意去更多地學習和了解,可能只是想找一個博主,直接告訴他今天能不能買、買多少。他們都處於只想聽別人告訴他該怎麽做的狀態。”

“大神”們的90後身份、非專業背景也帶給粉絲一個幻象:如果他可以,那麽我也可以。

2020年在大盤創年內新高的喜氣中迎來滿意結尾,隨之而來的2021年迎面就是開門紅,出圈的“坤坤”不是流量明星蔡徐坤,而是首位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經理張坤。財富帶來的熱情延續到春節前,夢幻而熱烈的氣氛在一個個新基民身上傳導。

倉促進場的新人太多了,那個時候,發布的內容裏只要帶有“新人必看”“保姆級教程”“小白入門”等關鍵詞,點贊動輒上萬。

王一鳴的粉絲曾經在一周內增長了5萬,大部分是95後,對基金一無所知。他為此專門寫了幾篇最基礎的操作指南,第一步就是告訴新人們,打開支付寶,點擊最下排“我的”,點擊“總資產”,點擊“基金”,然後指出這就是基金界面。再從頭開始解釋,什麽叫買入,什麽叫建倉,什麽叫加倉。

一位21歲的大學生基金博主認為自己的工作和大學教授沒有什麽不同,都是“傳道授業解惑”。大多數粉絲也確實對博主表現出絕對的信任和崇拜,相信博主推薦的每一支基金,佩服“大神”們能在繁雜的股票市場裏做出預判,堅定地表示,“跟著你,相信你!”


一位“大神”的分享內容

割韭菜

飆升的粉絲數量和一片紅的收益共同刺激著基金博主們。1993年出生的王鋼蛋曾一度以為自己要紅了,“幻想著未來能作為網絡紅人掙錢養活自己。”

王鋼蛋自述是一個很有憂患意識的人。他不喜歡風險過高的理財方式,比如他關註股市行情,但不炒股,一度紅火的P2P他從來沒碰過。在他的觀念裏,每年能保持10%的收益率已經很了不得,他偏好那些相對而言更穩健的理財方式,比如他從2014年還在上大學時開始投資基金,畢業後開始買黃金。2016年燕郊房價大漲,他趕上末班車,入手一套商品房,想的是房子是最穩妥的資產投資,當然他沒料到燕郊房價在後來連續下跌。

基金博主的身份似乎帶來了另一個可靠的開源方式。他記不清具體是什麽時候,開始有證券公司找上門,想跟他進行廣告合作,推廣新基金,“平均每天就有三五家來問的。”

但王鋼蛋說自己基本都拒絕了。新發行的大部分基金不符合他保守投資的風格,“一是新基金申購費用高,一般是1.5%的手續費,老基金是0.15%。二來之前市場行情這麽好,新基金進來肯定是給老基金擡轎的。”更實際的原因,王鋼蛋說怕被粉絲罵,“你掙幾千塊,人家到時跌的可不止幾千,不罵你罵誰呢?”

市場大熱的背景下,各個基金公司都在抓緊推廣,即便粉絲數量剛破千,證券公司發來的合作私信就能擠滿信息欄。陳益達覺得接廣告是很正常又自然而然的動作,“博主們要恰飯嘛。”他的粉絲數量接近6萬,還稱不上大V,但也算是財經領域的KOL了,他接了幾個廣告,推薦了幾支新基金,小賺了幾萬。

當你看到一篇推文的標題是“新基金怎麽選”,那絕對是廣告。當一位博主突然介紹起某位基金經理,十有八九也是廣告。更有自信的博主還有其他的一些變現方式,比如和證券公司合作提供開戶服務,通過博主的專屬二維碼開戶,可享有數額不等的低傭金福利。

“大神”們推出的名目繁多的基金課程也在過去幾個月一茬茬冒出來。22歲的林凱是一名大四學生,編導專業,自稱投資經歷可從初中溯源。他的父親是一位職業股民,從小帶著他看K線圖,盯大盤。18歲以前,他不能開戶,天天在模擬炒股軟件上練手。2017年高考一結束,他就拿著5000塊壓歲錢開戶炒股。

林凱熱衷於嘗試各種能掙錢的機會,進入大學後,他開始做自媒體,開公號,在知乎上作為知識博主分享視頻,掙了十幾萬。他也做過電商,賣些雜物。投資了6萬和朋友開了一家密室逃脫遊戲店。

2020年7月,各式基金博主在小紅書、B站、微博等社交平臺湧現,他看了一些分享內容,覺得“如果他們能做,那我也能做”。他發了第一條博文,曬出自己的持倉金額,8萬多。10月開始,粉絲飛漲,一個月漲粉近三萬。基金市場最火熱的1月和2月,他的粉絲數量逐漸積累到35萬。

他針對新手小白推出了兩門基金課程,一門為“一小時講透價值投資”,標價99元,數據顯示有281次觀看。另一門是“一聽就會的基金課”,標價199元,有784人訂閱。他的持倉金額也從最開始的8萬多,不斷增加到20多萬。

他的公眾號上還提供基金跟投服務,這項服務需要跳轉至一個名為“頭號理財”的公號上完成,公號背後的認證企業是上海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林凱在評論中回復粉絲,這一服務意味著還是大四學生的他已經成了基金經理,粉絲只需要買入,決定買多少,“調倉我來做”。

有不少人在他的各個平臺上留言,指責其“迫不及待地割韭菜”。林凱笑了一下,反駁道,“我發現都是那些沒加入圈子的人說我割韭菜,圈子裏的人,認同我投資邏輯的人從來沒覺得我割韭菜。”

24歲的新人小許有時候會感到恐懼。她在去年12月進入基金市場,跟著另一位擁有10萬粉絲,聲稱自己的收益率達到30%多的“大神”學習。她懶得一一細看各種專業名詞,直接照抄“大神”的每日實盤操作。那位“大神”也推銷新基金,和證券公司合作推廣開戶,她能接受這些行為,“我就不投,也不開戶,割韭菜也沒割到我身上。”可是偶爾,她會生出懷疑:“大神”講的其他內容就一定不是廣告嗎?

三個多月來,“大神”買哪支基金,小許就用等比例減少的金額照著買。到現在,小許發現自己依舊弄不懂有關基金的大部分基礎知識。很多時候她分辨不出“大神”講的內容是對還是錯,行情好的時候,她的基金自然漲了,如今行情不好,所有基金都在跌,“大神”的理財水平似乎掩蓋在大環境中。所幸她只投入了3000多元,是她能承受的金額。基金連跌幾天後,她卸載了軟件,不再刷“大神”每日發布的內容,“感覺自己好像冷靜多了。”


等下一陣風

2月22日,春節後的第一個周一,白酒股大跳水,茅臺直接跌掉一成,3000億元市值瞬間蒸發。下跌的大趨勢在此後一個月內沒有扭轉,基金直接跌上了熱搜,有年輕人猶豫著想清倉退出,猶豫了兩天,幾千塊的收益直接跌沒了,還開始跌本金,氣得直接卸載了支付寶,“眼不見心不煩。”

比起新手小白,“大神”們的承受心理還是要稍微強些。不管是跌是漲,都能成為創作素材。自稱投入近千萬的25歲理財博主發了一條視頻,打出的標題是“玩基金7天虧117萬,下周如何應對”,視頻播放量達到13萬。不少粉絲評論,“突然感覺好受了”“看來我虧的2000塊根本不算什麽”。

王鋼蛋說,小白的心理相差無幾,“我第一次買基金也很緊張,稍微跌一點就感覺要不行了。但你經歷過一輪完整的牛熊轉換周期之後,你的心態會好很多,起碼是一棵長得更高的韭菜了。”王鋼蛋經歷過兩輪牛熊轉換,第一次是2014年剛投資基金時,他趕上了牛市的末班車,2015年緊接著就迎來了一場資本寒冬,“那時沒錢投得少,感觸不深。”第二次是2018年的股市暴跌,“那年市場情緒就是到了冰點,每個人都在罵,跟現在是一樣的。”


微博上關於基金的熱搜

對於“大神”們來說,更要緊的問題或許是停滯增長的粉絲數量——它和商務推廣價格成正比,一條大致的規則是,兩者是10:1的關系,即每獲得1萬粉,博主們能多增加1000元推廣價格。粉絲意味著流量,流量意味著財富。而春節後,粉絲不僅不增長,還有大批離場的趨勢。“確實是看天吃飯。”王鋼蛋總結。

和暴跌的財富一同到來的,還有各種爭議、批評和禁令。幾個月前獲得大批擁護者的基金博主成了“不合規”的存在,有媒體報道指出大部分人沒有證券從業資格證,投資能力成疑。

平臺對基金博主的審核也在加強,B站在2月表示投資類視頻被列為風險行業,會視情況對這類視頻限制投放。小紅書則在基金頁面上加了“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的提醒。

種種因素下,“大神”們大多降低了自己的更新頻率。更多的博主在視頻中加上了“避險語”,“我所說的一切不構成投資意見。”

實際上,野生基金“大神”的出現和基金小白蜂擁入場沒有什麽不同,金錢遊戲中,最不缺的就是投機心理。王鋼蛋說,現在是短視頻的時代,“好多人都在玩抖音、快手,想當網紅。”當這股風在2020年吹到基金理財領域,一個他能進入的領域,他想,“那我也就試試吧。”

大多數基金博主對這份副業沒有太長遠的規劃,他們恰好站在了風口,被吹起來了,賺了數額不等的廣告費。風停後,大多數人也自然重重跌回地面。

林凱保持著定期更新的習慣,只是將發布內容的陣地轉移到了微信公號上。從他開始做分享時,就有人質疑為什麽一個大四學生能充當理財導師?有人在評論裏表示,他講解的某個專業知識點是錯漏百出的。林凱說自己不在意質疑,“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他幾次表示“歡迎媒體都來采訪我”,建議這句話一定要寫進文章裏。他笑得很開心,“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寫了我,發了之後,我當天漲粉5000,給我樂壞了。黑紅也是紅,對不對?”

或許是察覺到目前不太有爆紅的機會了,王鋼蛋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轉移回工作和生活上,還有那套“煩人”的燕郊房產。

在基金下跌的一個多月裏,王一鳴的粉絲問得最多的問題是,“要跑嗎?還會漲回來嗎?”隔著屏幕,他都能感受到焦慮撲面而來。王一鳴堅信只要能長期投資,基金的整體態勢是一定向上走的,“你可能要花90%的時間去布局,然後等待最後10%的時間,甚至是5%的時間收獲。你不可能有95%的時間都在收獲。”

和其他“大神”一樣,王一鳴給粉絲提供的方案是:躺下,臥倒不動。等風來。

(文中人物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於搜狐享有,未經搜狐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基金有啥韭菜好割
版上的都是養雞 每月收蛋
直接殺雞母的不多.....

割韭菜還是股票比較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