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在許多掙扎中最後還是選擇了這台。
在尋找資料的時候發現大多都沒有真的開箱文,主要都還是媒體廣告的文章為主。

雖然我其實已經拿出來驗過了,不過因為剛好是新工作的開始,
覺得適合紀錄一下這個里程碑。
就把他再放回去XD,重新開箱拍照在這邊簡單分享一下!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考量這台的主因是
1.CPU夠強,不是低電壓版本。
2.SSD+2T HD,可以得到一個反應迅速的系統以及可以容納虛擬機器的區域。
3.最重要還有一個原因是只有低配版具備Ethernet RJ45 port.
在工作場合忽然需要網路的時候沒帶轉接頭會非常尷尬。
所以最後決定犧牲厚度,選擇低配版(基本款比高階款稍微厚2~3mm)
4.雷蛇感覺很帥(?)工作上還是習慣使用windows,所以只能捨棄MACBOOK

開箱~ 外箱很樸素,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開了看到這個才確定應該沒買錯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用很堅固防震材包住另外一個精裝的盒子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這盒子真的非常精美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從這邊開始有感覺到這是很fancy的雷蛇了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這個絨布真的有點誇張,質感相當好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開啟了! 之前已經把自己的貼紙貼上去了,大家買到的是全黑不用擔心...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這台標榜很輕,但是實際上拿起來還是很重。還是有一點點期待過高。
不過這麼大台又是效能機種,就不要太苛刻了。建議可以去實際拿看看,比我想像的重了一些。

拿起來底下會有一盒說明書跟卡片們,有印CEO很嗆的一段話,可以看出他們對此產品的信心,很棒。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這裡面的說明其實還是很陽春zzz,還有一些貼紙。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另外一盒就是簡單的電源線變壓器而已,配件極簡。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機身其實還是很薄,方方正正又薄,高配版應該更美~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另外一側的IO,就是因為這個ethernet多了一些厚度,但是我想應該也是有必要才出這個規格。
好險好險。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變壓器大小還算可以接受,薄的比較好放進包包,這邊也有看到產品設計的思考。
束線帶也挺認真的,蠻長的。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只是有點不知道要把這個這麼長的線收在哪好...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底部有處理一些散熱的東西,不過以自動風扇控制來說,還蠻常會全速運轉。
基本上這麼強的硬體在這麼小的機身裡面,有點燙或是有點吵應該都很正常。
但是真的還是會蠻大聲的,很在意的人要多注意。(有工具可以調整轉速,但是調小了導置硬體過熱好像也不好)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鍵盤算是很淺,打起來雖然逼近 macbook air 2011年版本 的手感,但是還是有差一點點點點。
但是已經可以接受。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有內建軟體可以設定這些顏色,不過拿來上班的我應該是只能關掉XD
高階配備版還可以分區,基本款只能全區設定一個顏色。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觸控板真的很不錯,彷彿再使用mac的觸控板。
對於常常會沒空拿出滑鼠來控制的場合,真的很棒。
Razer BLADE 15 (2018版) 入門機型 SSD+2TB 簡易開箱

大概就是這樣。

不過有個很傷感的事情,就是這台打開螢幕就有兩個亮點,大約是在九宮格3和9的位置各一點。
官網我沒有查到關於亮暗點保固的細節,就盡量忽略他好了。

因為退貨再換也不確定能否換到都沒有的(我還換過一次回來亮暗點更多XD)

希望他可以穩定一點,感覺接下來前方是戰場!
希望有幫忙到正在猶豫的人。
本來我也要買這款不過最後還是買了macbook pro

好摄之人 wrote:
本來我也要買這款不...(恕刪)


哈哈很掙扎,穩定性來說MAC應該還是勝出,
但是macbook pro現在沒有傳統usb頭真的在工作上會很不方便
謝謝分享,很稀有的機種,小弟也很有興趣購入這款,請問:

1. 請問PageUp/PageDown/Home/End這幾個按鍵要怎麼叫出來?
2. 按鍵鍵程大約多少,覺得好按嗎?
3. 一般辦公上網使用充一次電可以使用幾小時?
4. 原廠配的256GB+2TB視哪家的硬碟? 推薦選擇Blade 2018 128GB+1TB機種再自己安裝系統嗎? 最入門價格$53900,感覺自己買一顆PCI-e SDD都划算?
5. 請問原廠充電器多重?

Thanks.

leonliang wrote:
謝謝分享,很稀有的...(恕刪)


1. 我查了一下似乎是fn+上下左右鍵,實際按了似乎有效果,並沒有印在鍵盤上就是。
2. 按鍵行程我覺得和Macbook air差不多,但是說真的打起字來的手感跟回饋度還是air比較好。
3. 上面顯示電池大概是三四小時,實際上用來一般使用上網回信等等還沒超過四小時不確定。
不過電池掉的速度還是比Mac來得快一點(純感覺)
4. 要不要自己改裝我就不知道了,畢竟保固內不確定能不能換這些東西...
如果不是重度對容量有需求,應該1T的版本就足夠。
5. 我家沒有秤重的東西,不過跟以往拿過的adapter來說,沒有比較輕,頂多比較薄好帶...
整體還是一台蠻有重量的電腦...

如果非工作需要,或是周邊連線(USB port)考量,目前的感覺還是MAC比較細膩一些。
不過感覺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最接近macbook pro的windows 產品

觸控板很努力了,但是畢竟windows內建的觸控板使用方式還是不同,還是覺得MAC好一點。
(比方說MAC可以用三指拖曳,windows要點一下再拖,造成失誤的機率更高...)

個人感受,不一定百分百正確,但給你參考看看喔!
請問大大
我看HDD硬碟是5400轉的
假如把遊戲放在HDD裡 遊戲的順暢度如何?
因為之前有另一台筆電放在HDD裡 遊戲的順暢度很差

據說我很矮 wrote:
請問大大我看HDD...(恕刪)


因為我沒有玩遊戲,不過其實答案應該很明確就是會慢XD
遊戲肯定還是得裝在SSD,所以容量可能就得好好思考了
想問一下樓主這台用到現在目前有遇到什麼問題嗎
使用兩年半,電池膨脹第二次了。
之前大約一年半已經換過一顆~
現在又開始漲了...

使用都很正常 加上我其實都很珍惜使用沒有讓他長時間跑什麼遊戲。
大多數時間都頂多拿來看看影片...

真的是頗不OK。
售後服務也幾乎是沒有,在台灣找不到什麼人要幫你售後服務。
三創的專賣店也會叫你自己送修。

好險捷元在內湖,第一次是抱去那邊修。
現在又開始漲了,可能要DIY了...

要購買的請三思 不然外型實在是蠻好看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