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茶討論區,這邊包含 T4U 聽到探討普洱生茶的走向越來越偏向現飲,有綠茶化的現象。我只有喝過十年以上的普洱,新普洱則是比較少接觸到,想說能不能用便宜的價格找到類似我喜歡的中期茶,所以上網路買了個2018年普洱生散茶來試。我是用試茶的方式泡,但是更濃一點。

味道走向跟我接觸的中期普洱很不同,新茶熱水沖下去香氣四逸,喝起來的時候卻不明顯,反而喝完之後香氣又久久不散,香氣很單薄沒有層次,澀感維持的長度跟香氣一樣,澀到刮嘴巴。茶渣很漂亮就是了,嫩芽一堆,一心二葉、三葉這種,但是味道複雜程度卻比不上粗枝的中期普洱。這茶要泡的能喝,估計溫度必須降低,不能用泡普洱的方式100度下去。

不知道這是不是大家討論普洱的綠茶化的現象?

綠茶化的普洱生茶?
綠茶化的普洱生茶?
綠茶化的普洱生茶?
綠茶化的普洱生茶?
文章關鍵字
剛剛拿茶渣來咀嚼,澀味瞬間刮嘴,而且胃馬上緊張了起來。原本我以為嫩芽越多的茶越好,沒想到有這種副作用。
那是你基礎想法不太對
以前的普洱生茶才是綠茶
採下來就殺青了(綠茶就是這樣)
所以這種的特點是保留原來的味道(所以有所謂幾大山系味道走向)
但缺點就是刺激性會苦澀(發酵就是用來調整這樣的狀況的)
中國傳統的綠茶是北方的小葉種
而普洱是雲南的大葉種(大葉種的味道相對小葉種重,所以更會苦澀)
而現在的普耳為了要讓新茶比較不會那樣刺激性重,所以製作上有不同方式的調整(路線不一樣,不是同一種)
例如:採下來略發酵(走廣東烏龍製茶邏輯)後殺菁,也有整形時間拉長(溫度濕度高)、.....等等不同的方式

然後有些基本的觀念是不變的
例如好的茶要養分高、泡出來的物質要多,如果味道淡是因為養分差造成泡出來的東西少,一般不會說那是多好的茶的

生普耳的特點比較在維持原來味道,利用時間的後發酵(非酵素性發酵)來調整刺激性
質薄的不一定是不討喜的味道,但肯定不耐泡和缺乏層次感(目前會說好茶大概分兩個走向,一個是雅致路線、一個則厚重有多變化的層次感)
茶葉普遍來說高價不一定會有好東西,但好的不會太低價
多好多瞭解
想瞭解我會推薦去上茶改場的品鑑課程,這不是商業單位(商家當然說自己賣的茶好),符合國際化科學的觀點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茶不像是「滇綠」,普洱綠茶化反而會比較順口,依您敘述的口感,像是灌木種且年份新,建議快沖快倒!
jha23164 wrote:
這茶不像是「滇綠」,普洱綠茶化反而會比較順口,依您敘述的口感,像是灌木種且年份新,建議快沖快倒!


你說的普洱綠茶化是什麼樣子的東西?我以為新的普洱是綠茶化之後才變得很順口,但是依照 E 大講的,新普洱適口性好是因為製程上有發酵或是其他的改變,所以反而是綠茶化的相反。

這個茶我是用比賽茶的方式下去泡,好壞味道同時都被我泡出來,有點太刺激了。茶湯顏色還是很鮮綠,不知道一般普洱生茶兩年是不是這種顏色。等過幾天我感冒好了再快沖快倒試試看。
另外兩泡,

2020 生茶餅,一樣是比賽茶的泡法 3g, 150cc左右, 5min。
湯看起來已經稍微紅了。





2018 生茶餅,注意餅面那個芽還是金黃色的。兩年生餅茶湯未免也太紅了。





這兩個跟上面散茶比,澀味被壓抑了,一個澀味化的開一點點回甘,另一個澀味化不開,共同點就是茶香完全比不上面那個散茶,然後這兩款算是很新的生普洱,茶湯顏色卻已經稍微紅了,茶渣也不如上面散茶青綠。比較像是 E大解說的狀況。
economic wrote:
那是你基礎想法不太對
以前的普洱生茶才是綠茶
採下來就殺青了(綠茶就是這樣)


謝謝 E大的解說,所以我先前的理解是完全相反的,謝謝您的更正。那要怎麼敘述普洱生茶適口性變好的現象?對於普洱製程的理解我是從一個老外 youtuber 上面看到的,製程是從採收之後的原料作到茶乾,過程挺完整的,他應該是嫁給雲南茶農的老外,從老外口中去了解茶,是一件很新鮮的事情,少了點玄妙跟茶商的水分。

flyingf wrote:
你說的普洱綠茶化是什(恕刪)

所謂普洱綠茶化~指現代使用高溫烘青或炒青綠茶原料製成的普洱茶。當初是為了迎合台灣人喝高山茶的喜好,把茶香氣提升,但口感卻薄了許多。
flyingf wrote:
另外兩泡,2020 (恕刪)

新茶的茶湯偏紅,是否是採用最近流行的新工藝~渥黃!
jha23164 wrote:
新茶的茶湯偏紅,是否(恕刪)


有些是

這個是黃茶的工序
黃茶也是綠茶為底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