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他所擁有的40mm是一個很奇妙的焦段。

就科學上來說,最接近人眼視角的焦段其實是43mm
但在現行的鏡頭來看,也只有Pentax 43mm唯一一顆是完全設計在43mm的
大多數都是50mm/35mm(也就是大家所知的標準鏡)
另一個現行的40mm是Canon的40 STM F/2.8(光圈更小了)



也有人說過,就是因為如此所以40/43mm這個焦段拍出來的照片特別無聊
因為幾乎就是"你看到什麼樣子,拍出來就是什麼樣子"。
缺少了85mm或更長焦所帶來的壓縮感、缺少了24mm帶來的廣角張力
再加上"只有"光圈F2,以定焦鏡來說不大不小的設計、散景因為小光圈跟短焦段的關係,這份無聊就看來更加明顯了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但是這個『無聊』的特質,其實如果轉念一下,那就是一個可進可退的彈性。
是一個手往前一伸就變成50、往後一退就變成28的視角。
如果你還有85mm可以用,在各種拍攝的運用上(婚禮、婚紗、一般活動等等)變得更加靈活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但Zeiss Batis 40mm這個與人眼相近的視角,就是我喜歡的"真實"。
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彈性、以及它的Close Focus功能(官方的定義是近拍,並非微距)
最後是Zeiss Batis 40mm與Zeiss Batis 85mm二者之間的配合
完整了我在超廣角以外的所有可能性,就工作上來說這是我挑選他的最大理由。



當然一顆接近標準鏡焦段的鏡頭,光圈又只有F2
卻賣上了1299USD的價位,這其中我自己認為是有一些決定性的因素的




一:優異的邊角畫質
用照片說明最直接,邊角可以參考這張照片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在邊角的畫質來說,除了有些微的變形之外
銳利度跟中央幾乎感受不到差異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變形測試、二線性測試等等可以參考以上二張,但這是我今年在攝影器材展隨手拍的
並非很嚴謹的測試
(其實是我個人不愛測試照,但我拍了想說還是分享一下)




二:色彩/畫質的階調豐富

另外一個我覺得吸引人的特點,也同時是Batis這一系列鏡頭的特色(我同時擁有Batis 85),是那個景深到內景深外畫質的平滑柔順。
說簡單一點,就是從畫面清楚到模糊的這一段,畫質跟顏色都是非常滑順的。
如果你同時有用過Canon鏡頭跟Sigma鏡頭的人應該可以理解這樣的感受。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以前總聽人家說Canon在白色的演譯上就是比別人漂亮,自己在使用Canon的那幾年沒有時候特別有感、沒得比較的情況下也就這麼用了幾年,但對他的白色的確是滿印象深刻的。後來我換了Nikon D4s,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大家都推的Sigma ART鏡頭。唯一留著的Nikon鏡是便宜的85/1.8。



過了三年後Sony A9/A7Riii推出,黑科技加上輕量化的吸引力讓我心中一橫,馬上全系統換過去!
換了Sony A9後,第一個看上的是Batis 85/1.8。當然在這之前也使用過Sony FE85/1.8。
但實際使用過後、比較之後才回想起這幾年來的那些『不理解』 - 那些對於有些顏色、有些層次就是拍不出來的不理解 -,原來不是光線、也不是機身、也不是修圖的問題。這次在用了Batis 85以及Batis 40之後更明確的認知到,雖然大家都會說數位時代機身遠比鏡頭來得重要多了,但是一開始鏡頭中沒擷取到的細節,CMOS再強大也顯示不出來。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用一個比喻應該可以更明確表示
假設從白色到死白(完全爆掉)可以分成10個等級/層次,從1~10這樣,每一個數字都代表了一個顏色(當然在真實的數位上可能是100階)。

以我們135FF認知中最高級的Leica鏡頭,如果能夠完整的表現出這10階的話,那麼我使用過的Canon L鏡大概也能表現出其中的8~9階。
再以Canon L鏡做標準去看,我自己的經驗是Sigma ART大概只有6階、Nikon 24-70II這樣等級的鏡頭大概也是6、7階左右。

回頭來說Batis的話,我個人的感受是他也是接近9階的。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這件事說起來很有趣,因為大部份人其實不在意、或是說在拍攝量/看過的照片數量太少的情況下其實也沒有一個比較基準,所以就更不在意了。
剛好我這幾年一直在換器材(這就是攝影師窮的原因),加上工作需求,對這樣的感受就更明確了。

所以
一開始提到的『平順滑潤』,其實就是在講那些你能表現出來的層次、階調。
又尤其是景深外的細節,才是成就一張照片層次的重點。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三:24cm的Close Focus

如果你是想要找一顆純微距鏡,那我覺得你可能會對它失望
因為他的CF並非微距,而是Close Focus - 近拍 -

若要以微距鏡來相比較,Batis 40mm的Close Focus其實不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特色,但卻是一個加分題
24cm的近拍距離不是一個非常近的距離
以Sony E mount來說,Sony 90 macro的最近對焦距離其實也才28cm,相較之下24cm好像並不特別
Sony 50mm/F2.8 macro最近都有16cm的對焦距離(當然這二顆的畫質並不在同一個等級)

但就如我所說,他不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但卻是一個加分題
因為本身定義就非微距,但24cm其實對一般生活甚或是拍攝活動及婚禮來說都非常夠用了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整體來說,我自己非常喜歡這顆鏡頭
其實我在展場把玩時我馬上就決定要下定了

拍攝時我有一種跟高階老鏡相似的感覺,不像現在的數位鏡頭有很明確的『數位感』
這顆鏡頭本身的階調平順滑潤、較濃但不過度豔麗媚俗的發色
這都是在規格中無法表達的

但就在拍攝之後感受的到那一些些的不同、手感的柔順以及跟Batis 85的相互配合、加分題的Close Focus功能,完整了我在標準到望遠的大部份需求,而這成為了我現在不管是工作上或是生活中最常帶出門的一顆鏡頭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原文同步發表在 淬戀影像:Zeiss Batis 40mm F2 CF – 貴在真實的感動 –
另外也可以參考我對Sony A9的感想: 
  1. 科技進步所帶來的自由感受: Sony A9 對焦性能帶來不同的構圖思維
  2. 科技進步所帶來的自由感受: Sony A9 的全新拍攝體驗
http://QuenchWedding.com
文章關鍵字
!!! 搶的到頭香嘛?

照片真的很不錯,最近也在看這顆鏡頭
可惜沒搶到頭香~~
對這顆也超有興趣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yunghao
skiseiju wrote:
Zeiss B...(恕刪)

很舒服的色調跟氛圍
惜口袋深度還不夠

二:色彩/畫質的階調豐富
假設從白色到死白(完全爆掉)可以分成10個等級/層次,從1~10這樣,每一個數字都代表了一個顏色(當然在真實的數位上可能是100階)。

以我們135FF認知中最高級的Leica鏡頭,如果能夠完整的表現出這10階的話,那麼我使用過的Canon L鏡大概也能表現出其中的8~9階。
再以Canon L鏡做標準去看,我自己的經驗是Sigma ART大概只有6階、Nikon 24-70II這樣等級的鏡頭大概也是6、7階左右。

回頭來說Batis的話,我個人的感受是他也是接近9階的。


拍攝時我有一種跟高階老鏡相似的感覺,不像現在的數位鏡頭有很明確的『數位感』
這顆鏡頭本身的階調平順滑潤、較濃但不過度豔麗媚俗的發色
這都是在規格中無法表達的


文案寫得很厲害
但是放出來的每張照片都是經過大幅修色
加入噪點雜訊,調成黑白,一些也是失焦的照片
其實看不出來這顆鏡頭強大的地方
如果可以跟mobile01小編測評一樣放原始拍出來的樣貌會更有參考性
請問你的鏡頭在對焦的時候,光圈會改變嗎?我是說連自動對焦的時候都會喔!其實我之前就測完了,可是發現這個問題,就先送回去,等對方確認之後再決定。

ki_min wrote:
請問你的鏡頭在對焦...(恕刪)


As per Zeiss, it's by design for the close focus capability - e.g. the aperture will stop down once you are within a certain minimum focus distance. There is also eye AF challenge with this lens as well - both which Zeiss has acknowledged in the below blog.

https://30daysofbatis.com/blog/

ki_min wrote:
請問你的鏡頭在對焦...(恕刪)


希望有跟SIGMA 40 的對比測試
對這顆蠻有興趣的,但後製後的照片顏色都有些結塊,實在是感受不出樓主所說的細膩層次,建議分享原圖給大家參考

raynor wrote:
對這顆蠻有興趣的,但...(恕刪)


可以告訴我是什麼地方覺得結塊嗎
對"結塊"這個形容滿好奇的~~
http://QuenchWedding.com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