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28–75mm f.28 A036 發表之時,差不多剛好是我把原廠的 24–70mm f2.8 GM 賣掉的時候,
在先前的文章中也提過我之所以把 24–70mm f2.8 GM 賣掉,並不是因為它的表現不好,
而是對於 A7 系列的機身來說,真的太大一顆,無論是重量或是體積,都會讓我在拍攝上覺得有些卡,
尤其是右手的中指會卡到鏡頭,拍攝了兩個月後,買了原廠的電池手把來輔助這顆鏡頭,
終於在配重上得到了平衡,但反之說好的輕巧呢?

於是在短時間的掙扎後,趁著購入 A73,身邊的配置變成雙機身,
捨棄了 24–70mm f2.8 GM,改投入全定焦的懷抱。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每當網路上吵著 sony 沒有適當體積的變焦鏡,最常被推上火線的就是原廠的 24–70 f4 za,
作為用來代表「sony 也是有輕便的變焦鏡」,24–70 f4 常常承受了許多責難,
當然,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光圈上。

我自己覺得在旅遊上,以現在 A73 的性能,以及高 ISO 的表現,f4 的光圈還算堪用,
我自己手邊也有一顆 70–200mm f4 G 的變焦鏡,當天氣光線良好,
或是在拍攝樂團,有強烈光源時,運用起來也是很合襯。

「f4 不錯啦,但這個焦段不就應該是 f2.8嗎?」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是我們長久以來的慣性,我自己也不例外,最好鏡頭的體積很小,
畫質還是要好,光圈則是越大越好。

接著 Tamron 28–75mm f2.8 發表,一直都有傳言體積上變得親切許多,
也不意外地會有人提到在廣角端少了 4mm。由於我高中聯考物理只有五分,
我實在很難斷言省掉了這 4mm ,是不是就是能夠大幅的縮小體積,
或是讓製作成本下降,但以結果論而言,我對於 Tamron 省掉了這 4mm 換來的成果,
感到十分的滿意。

關於鏡頭的外觀,跟一些基本的性能資料,
我非常推薦 「平價大光圈的救贖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A036)開箱/評測」這篇文章,
出自「巷子裡的生活」。由於 Furch 桑已經將它的外觀拍得如此完整,
我就不再做同樣的事情,這篇文章完全就把重點放在實拍的作品上。


就鏡頭本身的部分,我覺得搭配 A7 系列的相機,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雖然是外變焦,但如果有看 Furch 的文章就知道,鏡頭伸出來的長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當然外變焦的劣勢就是,如果到一些風沙大的地方拍攝,可能還是存在著入塵的風險。
而體積上,比起 24–70mm f2.8 GM 小了一圈,最明顯的就是我右手的中指不再會卡到鏡身,
不需要裝上電池手把,也可以很自在的拍攝。另外鏡身的質感做的不錯,
一掃過去 Tamron 的鏡頭有一種廉價感,隨著 Sigma art 系列大幅修正外觀後,
很高興可以看到 Tamron 在外觀上也有新的設計。我是認真的,鏡頭的外觀也是很重要,
這也是我自己為什麼會迷戀 Batis 系列的原因之一。

以下藉由不同題材的作品,來談談我對這顆鏡頭的看法。

畫質表現

在畫質的帳面數據上,這顆鏡頭的表現可以說是可圈可點,
銳利度略遜於原廠的 24–70mm f2.8,但在我的要求下是沒有太明顯的差異,
唯一特別要提到的是在沒有數位修正邊角失光時,廣角端的暗角相當明顯,
除非喜歡暗角帶來的漸層效果,不然還是必須要進行修正。

前幾在在富士山腳的樹海,是的就是傳說中的那個樹海,
拍攝了 Capsia Lili 禮服的樣品,濃密的樹林遮蓋的大部分的天空,
只有少量的光線沒有被貪婪的群樹佔據,落到了地面,投射在白紗上,
像是一部影片,隨著風搖曳而閃動著畫面。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因為我手邊沒有 A7r3,不太確定對於那樣高畫素的相機來說,
28–75mm f2.8 能夠提供的解像力是否足夠,
但如果是 A73 或是 A9,我認為是相當足夠的。

我大多的照片都是光圈全開的,我喜歡大光圈帶來的效果,
有點沒那麼清晰,同時可以讓我用更高速的快門來凝結畫面,
所以挑選鏡頭上,我比較傾向光圈全開畫質不要差太多的鏡頭,
因為我總是會下意識地把光圈開到最大。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無論順光或是逆光,28–75mm 都有很好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抗耀光的性能很好,
尤其是這趟在日本的拍攝,很多時候都直接面對強烈的逆光,但沒有太明顯耀光產生,
相信這點運用在許多商品、建築或是風景的拍攝上,也會是很大的優勢。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對焦性能

每當要測試鏡頭實拍上的能力,最合適的場合莫過於是在 life house 裡面拍攝樂團,
在今年 8/8 street voice 舉辦的的活屋十講系列中,幫 Sweet John 與呱吉的對談拍攝了一些畫面,
當天主要是利用 28–75 以及 70–200 兩個焦段交替的拍攝,
實際測試後,我認為 28–75 在對焦上的性能跟原廠的 24–70mm f2.8 GM 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後來看到 Furch 文章才發現,因為我都是用 AF-c 在拍攝,而在他的嘗試下發現 AF-s 似乎較為弱勢。)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這場表演的場地是在台北華山的 legacy,如果有在聽樂團的朋友,
應該不難想像這樣的活動在拍攝上,相機的對焦性能跟反應速度會明顯地影響到拍攝的效果,
不過這部分完全沒有被 28–75mm f2.8 給拖到,依然能夠保持很好的水準,
當然,在對焦時還是要盡量選擇適合相機判斷的線條,例如臉部或是衣服上的線條。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由於我在拍攝婚紗時,時常會讓新人散步,然後我繞著新人一邊跑一邊拍攝,
在自動選取對焦點的對焦上,對焦速度也非常的快,可以讓我不需要停頓的連續拍攝。

而許多人提到的眼控對焦也沒有問題,功能上也都是正常,
看到有不少網友擔心這個部分,在這個月的拍攝上,這部分都沒有什麼問題。

前幾天在築地市場,遇到了一個紫色鬍子的老爹,熱情的跟觀光客招手,
然後開著圓盤車快速地穿越市場內,順手拉起了相機盲拍,
在臉部辨識的加持下,順利的拍到了這個瞬間。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不只是在拍攝樂團,或是街拍,當我在拍攝婚禮紀錄時,
我也需要很精準並且快速的對焦,拿到鏡頭時剛好適逢民俗月,
手邊婚禮的案子就只有兩場,這兩場就完全使用這顆鏡頭來做拍攝,
而成果也是讓我滿意的,像下面這張畫面,新娘下車的瞬間,
因為剛好遇到中午,頂光穿過米篩成為無數的光點落在新娘的頭紗上,
大概只維持了兩秒的時間,新娘往前踏一步後就進入到屋簷的陰影下,
這些光點就瞬間消失,而在那兩秒的時間內,我一共拍下了五張照片,
利用變焦鏡的優勢,先是透過變焦拍下了頭兩張照片,接著我退了一步,
拍下我最喜歡,也就是下面主要的那張黑白照。
最後一張可以看到新娘頭紗前半已經沒有光線了,很快的他們進入了陰影下。

短短這幾張照片在一瞬間內一口氣拍完,
需要的除了攝影師的反應外,相機與鏡頭的性能可以幫上不少忙。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散景

散景是這顆鏡頭在許多評測上,認為相對來說最為弱勢的一環,
我想它畢竟背負著主要對手是注重散景表現的 24–70mm f2.8 GM 這個原罪。

當初 Sony 原廠借了我幾顆鏡頭試用時,就已經強烈的感受過 GM 鏡頭散景的「柔順感」,
雖然說散景好不好看,其實蠻帶有主觀意識的,
而如果要拿 24–70mm f2.8 對比 Tamron 28–75mm f2.8 ,我會說我還是比較喜歡原廠 GM 的散景。

雖然這樣講好像有點沒有說服力,但我也不覺得 Tamron 這顆鏡頭的表現就真的很差,
其實也不至於會太過於生硬。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放大倍率

在拿到鏡頭之前,就有聽到不少網友評價這顆鏡頭的放大倍率不錯,
於是刻意拿這顆鏡頭拍了幾張食物的照片。

經過實拍,以及仔細看過規格,28–75 在廣角端的放大倍率是比較大的,
來到 1:2.9,雖然稱不上微距鏡,但在日常生活拍攝小物會有不錯的效果,
想要減少一點變形,可以考慮將焦段控制在接近 50mm 前後。
而在望遠端的放大倍率較小一點,只有 1:4,表現算是中規中矩。
在旅遊的途中,想拍攝餐桌上的食物是足夠的,而且對焦的速度很快,
如果沒有需要更高的放大倍率,運用性肯定是會比帶著微距鏡方便許多。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焦段

28–75mm 這個焦段,像是回到了十年前,我剛開始玩攝影的時候,
那時還是 Canon 的用戶,時常幻想自己有機會可以買一顆 28–70mm f2.8 L ,
由於當時 24–70 mm f2.8 剛推出,雖然可以撿到便宜的 28–70,
但要價都還是要三萬以上,在學生時期,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果很執著在帳面數字上,的確 28mm 跟 24mm 就有物理上的不可跨越之壁,
在怎麼樣都有那 4mm 的差異。但我自己是覺得還好,4mm 大概是一步就可以彌補的差距,
如果你說 35mm 跟 24mm的差距,當然是明顯的,但就我自己,
我覺得 28mm 已經算是相當泛用的廣角。更何況對我來說,
使用望遠端的機會比廣角端更多,這部分並沒有造成什麼困擾。

如果有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
我自己手邊主要工作的鏡頭分別是 28mm f2, 55mm f1.8 以及 85mm f1.8。
也許是因為習慣了這樣的焦段,我這個月在使用這顆鏡頭拍照時,
也很自然的都差不多在用這三個焦段拍攝。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便利性的代價當然,很明顯地跟我平時習慣的幾顆鏡頭來比,
光圈都小了一到兩級,但如果懶得換鏡頭,出門喜歡一鏡到底,這顆鏡頭還是有其不可取代的地方。



綜合結論

我想在談論 Tamron 28–75mm f2.8 這顆鏡頭的時候,
勢必不能忽略掉它的價格,普遍在網路上的價格大約落在 26000 左右,幾乎不用考慮,
這顆鏡頭勢必會成為伴隨著 Sony A7 系列蓬勃發展下的贏家,
尤其在 A73 打出了平價入門全幅的此刻,勢必會讓許多入門,
甚至跳家的攝影師選擇這顆鏡頭當作第一顆鏡頭,與其說威脅到了 Sony 24–70mm f2.8 GM,
不如說甚至可能會擠壓到了原本要把 55mm f1.8 當做第一顆鏡頭的群眾。

還記得我前一次談論 Tamron 的鏡頭,是很多年前購買的 A16,
用在 APS 機身上的 17–50mm f2.8,當年時常被拿出來跟 Sigma 同焦段鏡頭捉對廝殺,
而至今我還記得他那高頻率尖銳的對焦聲。

回過神已經好幾年過去,而在 A036 上看到的進步是無庸置疑的,
雖然我不喜歡他對焦環的位置,雖然沒有手動/自動對焦鈕可以切換,
但在價格以及光學品質上,我認為如果接下來 Tamron 發表的鏡頭都保持著這樣的水準,
在 Sony E 接環的系統下,將會是最有潛力的副廠鏡頭。
雖然 Sigma 的 Art 系列在價格跟品質上都達到了很棒的水準,
但被戲稱為 Bigma 的鏡頭,在面臨相機小型化的這個時代,
進入了我覺得有些尷尬的狀況,對於 Canon/Sony 兩棲的用戶,
透過 MC-11 的轉接效能,我相信可以留住舊客戶的心,
但對於手上沒有鏡頭包袱的玩家,近期推出改版 for E 接環的鏡頭,
同樣的問題都是太過於巨大了。

總之,我給這顆鏡頭的評價,是第一顆針對相機輕量化後,
性能/體積/價格達到最佳平衡的鏡頭,也是除了 Sony 55 f1.8 ZA 以外,
最推薦入門者購買的鏡頭,同時對於職業使用者,如果不追求散景的表現,
這也是一顆非常方便值得購買的鏡頭。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體積與性能平衡之作 tamron 28–75mm f2.8
好文筆加美照片,五分奉上請笑納

我覺得配A7系列,Tamron這管還是太大了,真希望Sony快出Zeiss24-70F4二代,改善畫質,拿掉OIS保持現在的體積/減輕重量,我一定馬上敗。

pooldodo wrote:
28–75mm f...(恕刪)
我是覺得 f4 的光圈在很多場合還是有點不太夠用
體積跟光圈真的是很難平衡的一件事 QQ
只有一點我不認同,廣角的部分不是說退一步就可以解決的;應該是說24mm我可以比28mm多前進幾步。
T 28-75/2.8 也在小弟的名單之內
要說缺點 就是 還在缺貨中....
這幾年用慣手動鏡轉接拍小孩,Tamron T 28-75這支是我唯一考慮的變焦鏡
我的能耐大約就是 600g以內了...


話說破渡大大拍得真是美,我好喜歡米篩那系列 ~ 那個真的非常難拍好 學習了

pooldodo wrote:
28–75mm f...(恕刪)

pooldodo wrote:
28–75mm f...(恕刪)


感謝破渡的分享!有呱吉有推!
感謝破渡的心得分享 非常受用的鏡頭使用心得
好棒的照片!
雖然我不是Sony用戶
但是看到這樣子的重量搭配,還有畫質,真是讓人心動
pooldodo wrote:
28–75mm f....(恕刪)


GM我買了之後裝上去,拍個兩張就包回去退貨了,體積跟重量真的太大太重了
幸好六月初趕緊預購2875,六月底拿到,使用到現在真的很滿意,現在出門只帶2875跟85f1.8,出遊變得很輕鬆
講的真的太好了
這管真的不會對2470GM有太大的影響
而是影響到55F1.8
我本來要買55F1.8了
看到這管就先收手了
不過這管目前排到10月去了
等有現貨再說
說不定Photokina會有更多的鏡頭出現
不急著訂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