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小樓】TAMRON 100-400mm F/4.5-6.3 Di VC USD


summersting wrote:
恭喜入手漂亮白尾鴝...(恕刪)


灰林鴞


小小帝雉與親鳥


黃喉貂


D850 + T100-400mm


summersting wrote:
灰林鴞小小帝雉與親...(恕刪)


~

________________

D7100

自由風0704 wrote:
~________...(恕刪)

有種通透的美感

帝雉(雄)


D500 + T100-400mm

summersting wrote:
有種通透的美感帝雉...(恕刪)

這種平攝的角度真好看~~

沒有T100~400mm,只好亂入。


第一次在暗部拍攝,參數一直調不好,
打了四百多張只有這張還算可以,
裁這樣已經到頂了,再下去就不能看了,
只好來這請教summersting大~
類似這種環境的拍攝有無經驗可分享~
剛入手不久,這支真的是可以拿著到處拍生態的利器!











Daheng99 wrote:
第一次在暗部拍攝,參數一直調不好,
打了四百多張只有這張還算可以,
裁這樣已經到頂了,再下去就不能看了,
只好來這請教summersting大~
類似這種環境的拍攝有無經驗可分享~

報告Daheng99大
在比較陰暗的環境下拍攝時~我的拍攝數據與正常拍攝是一樣的
我自己會注意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儘量不讓ISO值跑到太高
相對的快門速度就會降低
還必須注意鳥的特性與手持的穩定度

D850 + T100-400mm (小翼鶇)

這張小翼鶇的快門速度只有 1/40 秒
ISO 已經跑到 1600 去了

D850 + T100-400mm (八色鳥)

這張的快門速度也是 1/40 秒
ISO 是 2200


拍鳥時
不論您的機身強調可用ISO有多高
那都只是參考

大多的拍鳥人
除非萬不得已
都會盡可能的降低ISO與快門速度來完成拍攝
理由只有一個
就是為了獲得更好更完美的成像(這是事實~也是一種挑戰)

同一隻鳥~同樣場景~同樣的拍攝設定
不同光線便會造就不同的成像表現
當然
如果真的必須在陰暗處拍攝
我也強烈建議~請選擇較清淡的顏色來當背景
如此一來
即便您的ISO過高~也不至於產生過多的雜訊

您的白腰鵲鴝亞成鳥~已經拍得很棒了
如果想要多些拍攝成功的影像
別無法門
就是要多拍~多練習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
拍鳥的數毛照~是靠著精確的準焦來達成的
而不是藉由機身調高"清晰度"與"高對比"來達成的

"清晰度"調得越高
所獲得的高ISO雜訊會越"恐怖"

"對比度"調得越高
鳥毛的過曝可能性越高~而深色鳥羽的顯現會越不容易

這是我拍的小剪尾
也是最好的參考例子(D500 + N200-500mm)(ISO640 , f/5.6 , 1/30 , 500mm , 手持)

如果把"清晰度"與"對比度"都加高
就絕對無法看到小剪尾暗部的毛色(會一團黑)
而亮部的白毛部分~則會因為全部過曝而造成死白

我的拍攝方法~已經將所有缺失降到很低
所以可以拍出小剪尾的另一種模樣

給您參考




ericchang88 wrote:
剛入手不久,這支真的是可以拿著到處拍生態的利器!

歡迎ericchang88大加入喔~

黃羽鸚嘴

D500 + T100-400mm

D500 的對焦也很犀利
即使前方障礙重重~也還是能精確地對準目標


summersting wrote:
我自己會注意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儘量不讓ISO值跑到太高
相對的快門速度就會降低
還必須注意鳥的特性與手持的穩定度...(恕刪)


是的, 另個人認為了解鳥的特性比手持穩定性或ISO要來得重要一點
之前看到不少剛入門的拍攝者喜歡600砲開例如 ISO100+F4.5+慢速快門例如 1/5等
結果對象是拍小滷蛋這種快速好動, 往往1-200張掃完結果只有蒙到1-2張清楚

個人拍攝上建議是不清楚習性的鳥種要一開始快門要略高以因應速度
確認是不會快速移動之後, 才將快門和ISO調低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是的, 另個人認為...(恕刪)

MUS大真是高手~一下子就說出拍鳥該注意的重點了

帝雉(雌)

D500 + T100-400mm

我只能口頭說得天花亂墜
能善用器材拍到美照的您才是高手啦
^^A 請多多指教~
請教您都是在哪裡拍鳥?謝謝。
summersting wrote:
黃羽鸚嘴Nikon ...(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