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vivo 應該算是目前相當敢挑戰新技術的廠商之一了,每年初定番的 apex 概念機幾乎就可當作是年度黑科技的風向球;在今年則是主打將類似三軸穩定器的「微雲台」導入至中、高階的 X50 系列裡,並首度將 X 系列推向旗艦 SoC 的分支。雖說台灣僅引入 X50 與 X50 Pro 兩款機型;除了是自家中高階第一批上 5G 的系列外,也要趁此篇看看 X50 Pro 的微雲台到底有何吸引人的地方。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開箱與外型
相機
實拍
功能
小結

開箱與外型

雙機外盒都是以深藍搭配斜紋的外盒,並搭配隱約的 X 光紋;字體設計也是以基本的產品型號為主。
外盒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外盒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移除上蓋後映入眼簾的自然是手機本體,一旁也有產品型號;X50 Pro 下方還有特別強調要「重新定義攝影」的英文字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底層則是包含保護殼、說明文件、充電器以及實體耳機等配件層。將配件層直接放在一個地方;而不是常見的再用一個紙殼包裹這點自己是蠻喜歡的。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除去充電器的配件共包含保護殼、說明資訊文件、USB-C 線材,以及 3.5mm 耳機和轉接座,畢竟 X50 雙機這次已經移除耳機孔了。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雙機皆搭載 6.56 吋、FHD+ 解析度螢幕,差別在 X50 Pro 採用佔比 92.6% 的三星 E3 AMOLED 曲面螢幕、1,300nits 峰值亮度、DCI-P3 100% 色域、90Hz 更新率、6,000,000:1 對比度以及 HDR10+ 等規格;X50 大部分規格都是相同的,只是 NTSC 色域為 105%,以及是 AMOLED 的「平面」螢幕。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換個角度看就可以明顯發現雙機平面與曲面的差別,裸機握持時手感差異蠻大的。如果喜歡扎實感那麼平面的 X50 會比較有「填滿」手掌的感覺;但自己對曲面螢幕沒那麼抗拒,而且加上保護殼的話,其實兩款握感的差異性會比較少些。
螢幕差異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螢幕差異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螢幕相關設定基本上也是目前 Android 10 作業系統的主流功能了,下面會挑一些相對重要的做介紹。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兩款機型都具備基本的護眼、色彩模式以及 90Hz 更新率的調整。
護眼模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色彩模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更新率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深色模式這邊相信不用多說,另外要提的是 X50 Pro 的螢幕顏色,會比起 X50 稍稍偏藍一些。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雙機都支援 HDR10+ 標準,這邊也以 Youtube 支援 HDR 的影片做比對,雙機說真的差異幾乎是沒有。比較無關的是 X50 Pro 因為曲面螢幕的關係,整體視野率會比起 X50 來的好一些。
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桌面也同樣有佈局、抽屜模式的切換之餘,因應 AMOLED 也具備 AoD 機能,導覽手勢相信就不用多說了.....
桌面設定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AoD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導覽手勢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這邊有個「快速切換應用程式」,其實跟 OPPO / realme 的智慧側邊欄作用類似,但需要滑動並停留一陣子才會開啟。 


有別於中國的三色版本,X50 Pro 在台灣僅有「阿爾法灰」一款,對比顏色應該就是陸版的「引力」,採用類似灰色的霧面設計、機身尺寸為 158.46 x 72.8 x 8.04mm,重 181.5g。X50 台灣則有霜花藍與釉光黑雙色,這邊開箱的是霜花藍,有點點偏粉藍的感覺,機身尺寸則是 159.54 x 75.39 x 7.49mm,重量 174.5g。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雙機都是採取霧面的機背設定,光紋則是以兩側邊緣最為明顯。如果受到光照時,X50 Pro 會有偏白大面積的漸層光感,X50 也是類似設計,只是炫光會變為黃綠色調。相比之下 X50 Pro 可說是低調許多.....
阿爾法灰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霜花藍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兩機的中框設計幾乎一樣,這邊就以文字闡述 X50 Pro,機頂設有一只 mic,並有 5G 以及專業相機的英文字樣、機底有 mic、退卡槽以及揚聲孔;音量與電源啟閉鍵則都是設於右側。
機頂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機底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左側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右側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機頂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機底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左側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右側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兩款機型都是採用雙 nanoSim 卡槽設計,只是樣式不太一樣;X50 Pro 是雙面設計,X50 則為單層。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連接機能上雙機皆有 4CA,詳細的頻段這邊就以官網的規格表做說明。
X50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ro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隨盒附上的透明保護殼基本上沒什麼太大差別,唯一有個小地方自己覺得 X50 Pro 有點缺憾.....就是在 USB-C 連接埠上,僅 X50 具備保護機制。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相機

X50 Pro 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類似「三筒」造型的主相機中,所搭載的「微雲台」結構了。這邊先介紹相機規格,主相機配置訂製的 Sony IMX598 48MP 感光元件微雲台 f/1.6 標準鏡頭 / 13MP 等效等效 50mm f/2.46 人像鏡頭 / 8MP 5x 光學(數位 60x) f/3.4 潛望式長焦鏡頭 + 8MP f/2.2 120 度廣角(校正為 108 度) 2.5cm 微距鏡頭。先不管畫素其實也算一個天涯拍透透的組合了。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先前在技術展示會時,已經有針對微雲台結構做一分析,下面也會稍微做個複習。想知道詳細資訊的朋友可以參考《vivo微雲台機構小試用 時間雖短但很有感》這篇文章。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微雲台最簡單的原理,其實就像多軸穩定器「以動制動」的方式。構造上以異形結構磁動框架搭配雙滾珠懸架、限位機構做出 X,Y,Z 三軸。在排線也以堆疊設計讓整體厚度僅來到 0.07mm。另外,相較一般 OIS 光學防手震的正負 0.7 度補償,微雲台這邊因應雙滾珠懸架,可來到正負 3 度,換算約可提供多三倍的防震機能。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則是類似的相機架構,但主鏡頭沒有微雲台機構,而是「一般」的光學防手震。另外不同的地方是,潛望式鏡頭也改為 5MP f.2,48 1.5cm 微距鏡頭,實際輸出為 2MP。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兩機前鏡頭皆是 32MP f/2.45 的規格,最近中、高階機種慢慢把 16MP 前鏡頭升級成 32MP,這點也要給肯定.....部分機型甚至拍起來比主鏡頭還利了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相機 UI 設計基本上與先前測試過的幾台 vivo 沒什麼大變化,這邊可以看到中央有兩圈加上一點的東西,稍後會解釋.....同時因應 8x 潛望鏡頭等,X50 Pro 也有以算法為主的超級月亮功能等。 
主鏡頭介面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鏡頭選擇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拍攝模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專業模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人像模式則是可分成「風格」、「美顏」以及景深幾個選項,風格其實就跟濾鏡沒什麼不同,但其實上方還有一個濾鏡可選,雖說功能多是好事,只是能好好整合的話,應該在操作上會更為直覺吧?
人像模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風格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風格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雙機在主鏡頭就提供特徵自定義的選項,而且可選的東西超級多只是先前的美體取消,需要上網看範例姿勢的功能也存在。
美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美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美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美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剛剛提到的第二個濾鏡,以及 vivo 用戶都不陌生的人像光效也存在。這邊還是不免撈叨一下,這樣的功能跟人像模式基本上是完全重疊,如果真的能好好做個整合,相信不會讓人有種霧颯颯的感覺吧?

當然最簡單的方式還是能透過相簿方式做後製,X50 雙機相簿後製的功能跟以往的一樣強大,舉凡景深、美顏,甚至加上人像光效等都不是問題。
濾鏡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人像風格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前鏡頭的人像模式風格又會在變一個不同的名稱與可選濾鏡。同時也有以往就存在的「美妝」與姿勢等功能。
前鏡頭人像風格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前鏡頭人像風格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前鏡頭人像風格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主鏡頭夜景在亮度極暗的狀態下,也會觸發類似 OPPO / realme 的極夜模式。同時主鏡頭也有「專屬」濾鏡可選;前鏡頭對夜景的支援性相信也不需多說了。
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夜景風格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前鏡頭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錄影模式雙機都可支援最高 4K 60fps 的拍攝性能,但 X50 Pro 4K 60fps 下不支援美顏,需要在 FHD 30fps 才有得用;而 X50 更是僅有 HD 畫質才能使用美顏。更有趣的是,拍照移除的美體功能反而出現在錄影上.....是官方覺得錄影比較用得到?
錄影模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美顏支援(ProFHD一般HD)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美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人像光效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美體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雙機多了一個「電影運鏡」模式,使用時會切換成廣角鏡頭。原理有點像 ZenFone 7 的追蹤對焦功能,在畫面中點擊需要的物體,就會有一個框體慢慢往主體逼近並開始變焦。來營造出類似電影感的運鏡效果。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相機設定上雙機大同小異,但因應 X50 Pro 微雲台的關係,設定會多出穩定器校正與防抖助手兩個功能;另外,專業模式也支援 RAW 無損格式以及直方圖。
設定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設定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專業模式RAW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運動定焦這邊其實可以當成眼控對焦的設定欄位,這邊不僅能選左、右眼偵測,對於側面的人像焦距來說其實相對受用;另外,還有將對焦框圖案做替換的功能。
運動定焦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定焦特效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實際以截圖給大家看看,在相機抓到眼睛後,就會在上方出現對焦框點。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防抖助手基本上就是剛剛截圖介紹的中央區域物體,主要是一個穩定的輔助工具,白點維持在中央就是最穩定的狀態,因此在拍攝或是錄影時,就能當作維持穩定度的參考。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實拍

日拍與自拍

以規格的相似度來說,X50 / X50 Pro 標準鏡頭實拍的表現應該是一致的。從第一組來看也正是如此,不管發色、畫質幾乎都是在伯仲之間,就連 8MP 的廣角畫質顏色也是相同;且這次似乎將 vivo 偏綠的狀況有做修正。只是第一組 X50 標準鏡頭就有點手震.....小編的手真的很容易抖啊;另外,放大檢視可以發現髮絲有些銳化感,在暗部的表現還不錯;尤其雙機開啟 HDR 後有明顯變銳利。
X50p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第二組整體的表現也是類同的,同時可以發現 HDR 的觸發機制似乎相對被動一些,針對陽光灑落的左邊牛仔短褲部分幾乎沒有修正亮度;但以一般模式來看也沒有過曝到一定得修的程度就是了。
X50p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有了前兩組的範例後,這邊就直接單純檢視 X50 Pro 的細節。挑了一個亮度相對低的迴廊,過曝的地方是在右上方的天空,可發現 HDR 還是沒有作動。畫質部分從髮絲跟臉孔檢視起,相較前兩組光線相對充足的地方,這邊就有些許鬆散的狀況,不過髮絲細節還是可接受的。
X50p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人像模式可以 2x 或是 1x 的焦距拍攝,可看到模擬散景的效果蠻不錯的;在手臂中央的空隙失誤也沒有發生。真的要說瑕疵的話可能部分邊緣會些許失誤,以及邊緣過渡處理的問題;但縮圖來看是頗為亮眼,尤其是美顏模式自己覺得實力已經可以跟 OPPO / realme 一拼。
1x人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2x人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自拍部分雙機規格幾乎相同,這邊一樣以 X50 Pro 作為示範。可以看到景深畢竟沒有人像鏡頭加持,就有蠻明顯的失誤了。但得於 32MP 高畫素與美顏的加持,只要對焦有成功,加上充足的光線,銳利度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一般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人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一般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一般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夜拍

夜拍這邊光看縮圖,也可知道雙機風格基本上相同。重點是在於有著微雲台加持的 X50 Pro,跟一班光學防手震的 X50 相比成功率有多高?除去沒有防手震的廣角鏡頭,這組 X50 從一般、HDR 到夜景放大看幾乎都有些許手震的狀況,反之 X50 Pro 表現就滿不錯的;暗部樹葉的細節也頗為清晰。至於 8MP 廣角,以先前那麼多款中階機測試的結果,老話一句直接用夜景模式拍就能張縮圖不錯的作品。
X50p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這組則是在剛剛拍攝介面時相當晃的吊橋上所拍攝,從橋上右方水岸的樹木做為目標。X50 Pro 一樣從標準、HDR 到夜景都能大致看出樹葉輪廓與細節,X50 三個模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手震現象。廣角這邊到了更暗的場景,夜景模式基本上也有點神仙難救的感受.....畢竟 8MP 的天花板就是那麼高
X50p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廣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HDR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最後直接以夜景模式來檢視,這組兩機的差距就沒有那麼大了。畢竟有微雲台補助不代表就一定不會晃,還是要看自己的雙手撐不撐得住(?)但以簡單幾個夜景來看,微雲台光拍照就有相當大程度的成果。
X50p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廣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廣夜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錄影部分這邊採雙機放在同一個腳架上錄影,且都沒有開超級防手震,直接以微雲台補償的方式來看看效果。首先小編一樣請寶珶往我這邊走來,而我是以倒退走的方式錄影看看效果。可以看到在沒有開啟超級防手震狀態下,X50 Pro 的表現就已經十足好了。
vivo X50 Pro 防手震示範(走路)
vivo X50 防手震示範(走路)
換成更為激烈、速度更快的跑步。這表示我在錄製時,也需要同步以倒退跑的方式進行,可以發現 X50 Pro 比起走路有多了一些晃動,但要注意這是「沒有」開啟超級防手震的方式,換成僅有一般光學防手震的 X50,這個晃動程度就明顯不少了。
vivo X50 Pro 防手震示範(跑步)
vivo X50 防手震示範(跑步)
這邊也附上一些以雙機拍攝的照片給大家參考。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功能

X50 / X50 Pro 作業系統皆是搭載基於 Android 10 的 Funtouch OS 10.5 作業系統,基本上可選的功能除去 5G 等特殊規格外,基本上可選的輔助與主要設定都與舊款的相似。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Wi-Fi 這邊雙機都是 Wi-Fi 5,不是目前最新的 6 有些可惜,基本的 NFC 與感應付款也是必備的了。
Wi-Fi設定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NFC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感應付款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雙 Sim 卡這邊支援 5G+4G 雙卡雙待,同步支援 Wi-Fi 通話、VoLTE 以及內建的通話錄音機能。 
行動網路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通話功能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通話錄音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兩款機型皆具備螢幕指紋以及臉部辨識,操作上其實差異不大。如果求快的朋友這邊會建議開啟臉部與指紋協同作業的功能,當然臉部辨識解鎖是相對方便且迅速的。
安全性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指紋辨識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臉部辨識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以輔助功能為主的「捷徑與輔助」基本上與 vivo 先前的機種並無太多差別,同時間就算移除 3.5mm 耳機孔,機身還是支援 Hi-Fi 音質的。
捷徑與輔助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智慧體感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快捷啟動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Hi-Fi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遊戲魔盒介面差異不大,但多了幾項不同的功能。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多出的功能有電競、掛機、針對畫面做優化的鷹眼以及環繞音效等。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功能都是需要該遊戲支援才能獲得。
電競模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掛機模式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鷹眼顯示強化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遊戲環繞音效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遊戲內的側邊工作欄基本上設計也是差不多的。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鷹眼開與關其實截圖看不出來,但實際觀看亮度、鮮豔感都會有明顯的增強。
鷹眼關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鷹眼開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這邊也以《笑傲江湖m》搭配精細畫質與開啟高幀率做測試,起始的 CPU 與電池溫度各為 33.6 / 29.6 度,過 30 分後提升為 52.4 / 30 度。雖然 CPU 的溫度上升蠻多,但遊戲玩起來並沒有很明顯的卡頓感。
起始溫度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30分後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上述相同的條件下,以紅外線感熱儀檢視機背的表面溫度。起始溫度為 30 度,過了 30 分後提升至 36.9 度。這樣的溫度其實不算太高,握持其實就溫溫的而已。
起始溫度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30分後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雙機核心規格皆是高通 S765G 5G 處理器,記憶體皆為 8GB LPDDR4X;而 X50 Pro 的容量是比較高的 256GB,X50 為 128GB,都是採 UFS 2.1 規格。安兔兔與 3DMark 跑分的成績基本上是沒什麼差別的.....至少在效能上可以說雙機表現是一致的。
X50Pro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Pro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雙機都支援最高 11V 3A,33W 的快充。電量部分 X50 為 4,200mAh、X50 Pro 為 4,315mAh。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電池設定這邊除了三種電力模式之餘,也有針對電量消耗較高的 5G 網路做自動切換來節省電力。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續航部分,以螢幕亮度 50%、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定位做 PCMark 的測試。X50 Pro 得出 13 時 4 分;X50 則是幾乎相同的 13 時 6 分。
X50Pro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以相同的條件將電量消耗至 10% 後,以原廠充電器進行速度測試。X50 Pro 約花 20 分充到 51%,滿電則花了 1 時 5 分;基本上跟其他接近 30W 的功率結果差異不大。X50 因為時間關係還沒測試,後續再補上(自己先猜時間應該差不多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小結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X50 / X50 Pro 就五千的價差,兩機差異最大的地方,其實是螢幕曲面與否,以及微雲台兩點,當然在沒有 microSD 卡槽的狀況下 X50 Pro 256GB 相對來說就有些優勢;但以效能跑分與實拍發色、畫質來檢視,雙機的相似度可說相當之高!

至於明顯的差別,首先螢幕曲面與否就端看自己手感適不適應,小編裝上保護殼後,基本上差異並不會太大,這點有顧慮的朋友可以去體驗看看再做決定。這裡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會有如此價差,最大的功能點就是在「微雲台」了。

vivo X50 Pro 體驗 攝錄「穩」出新高度

以靜態照片來說,夜景甚至比較暗處的地方,其實就能看出微雲台的優勢在;更別說是錄影了。這樣也不是要貶低 X50,畢竟人家起跑線其實跟競品一樣,都是具備光學防手震。只是微雲台的效果真的相對顯著,錄影我甚至沒開超級防手震,不要在太激烈的運動場合中,說真的效果跟手機相比可說是好上不少。

如果是喜歡拍影片的朋友,這五千的價差說真的值不值得?等到重播影片發現晃到一個不行,看到就有「我 Der 胃~~~~」感受的朋友,建議就直上 X50 Pro 了;而對自己的握持相當有信心,可以自稱人肉穩定器,影片也比較少拍的話,其實 X50 是相對實惠的。

只是微雲台這個概念放在中、高階機種上,這個領域在價格競爭就已經夠強烈,加入如此規格,相機感光元件可能也沒辦法像火力展示的旗艦機般,直接起手就是 IMX686 或是更頂級的款式;也不是說 X50 雙機不好,或是一定要跟人家走「性價比」;但就是有種「微雲台」落入平凡人家的感受,或許也是一個實驗的感覺,效果如此的話,感覺之後的 NEX 旗艦勢必不放也不行了。

當然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以印象來說 X50 畫質在競品中應是有不錯競爭力的,之後也會來安排一下同規 5G 中階機種的捉對廝殺!

情境拍攝:Jim
拍攝協助:Bryan、Kimin
MD:正準備創業賣花生的王寶珶(有點跳 Tone
X50 Pro 大部分規格都是相同的,只是 NTSC 色域為 105%,以及是 AMOLED 的「平面」螢幕。
up2u wrote:
X50 Pro 大部...(恕刪)

這麼挺、卻包那麼緊!可惜
一般版的X50很可惜,4G及5G頻段支援性都有缺漏 (尤其是5G少了n1/n28... XD
看過影片了,有微雲臺又怎樣,還是會晃,不是指乳搖,而是背景的晃動情形跟一般的OIS沒什麼差別。
建議Mobile01站方測試錄影功能時,是測試者或走或跑地測試,像鍾文澤那樣,因為這才是Vivo當初設計微雲臺的目的;至於乳搖,不是不要,而是當作吸引觀眾的附屬品就好。
magi378 wrote:
看過影片了,有微雲臺(恕刪)
這影片比較明確
Martin wrote:

情境拍攝:Jim


感謝測試

尤其是X50的評測很難找

您包進來一起看,真好

另外我有一點很好奇

VIVO的網路連接設定

可以直接關掉5G嗎?

也就是 LTE ONLY

或者是

2G/3G/4G Auto

未來幾點,5G開起來真的只是浪費電啊
奇怪, 就照片來說, 我看不出 X50 Pro和X50的差異耶(眼力不好)
可不可以幫我提示某一張哪裡有比較明顯的區別?

或者可以這樣說嗎?如果不注重錄影的話, 選X50就好了?
magi378 wrote:
看過影片了,有微雲臺(恕刪)

嗨這邊我是同步倒退跟著MD跑或走的喔....如果我靜止拍攝應該MD很快就消失在遠方了吧
微雲台讓拍照總和感光提升了快40 %,中國內地華為粉絲做的p40pro跟 x 50 pro 比較,看了就覺得好笑跟抹黑,以內地的手機價格差10000元台幣,不敢用實拍一般照片比較,x50 Pro到60倍變焦,用60倍變焦照片跟華為p40 pro50倍變焦照片比較, 20倍變焦前兩隻手機看不出差異,做結論說差異性很大不值得買,拿一個照片放大50倍的跟照片放大60倍的做比較一定會有差,根本是抹黑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