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sumo wrote:
LVMH確實感覺得出...(恕刪)


鐘錶網站的討論人數,對應的是品牌知名度而已,裡面很多是商業操作。

勞本身是有很高的地位在,炒家也多,當然討論的人就多。

Montblanc 是歷峰旗下的啦,不是 LVMH ...

其實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歷峰要拿 Montblanc 打 Omega,然後行銷操作上又不怎麼到位。

Minerva 是非常強的機芯廠,但是出給 Montblanc 的款式都有個通病,就是又厚又肥。放在玻璃櫃裡面看非常精美,但是戴手腕上卻是另一回事。

R200 系列的 Nicolas Rieussec 錶款看上去很威,但是戴在手上實在不舒服,而且錶盤排列太亂,不實用。LL100 系列動輒 15mm 的厚度更是要命,也是戴在手上很不舒服的款式,

自製機芯以下的款式則是用 ETA,可是設計沒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然後那個定價,稍微加點錢就能買 IWC 的魔改 ETA,誰還會買 Montblanc?


sadsumo wrote:
LVMH確實感覺得出非常大力在捧Montblanc....可是...他還是出奇的冷啊
或者是小弟常逛的Forun(watchuseek)上Montblanc就是不被見待?...(恕刪)

對 Montblanc 討論最多的應該是這裡:
http://montblanc.watchprosite.com/?show=watch.cool.home.forum&fi=1006
連 watchuseek 的 Montblanc 版上幾個較常出現的人(包括版主),
有時都會在 PuristSPRO 貼文,因為參與的人多,互動性不錯。

也因為 PuristSPRO 的 Montblanc 版是目前網路世界上最熱鬧的,所以原廠也給予相當多的支持,一些第一手消息或技術性資料,只有在 PuristSPRO 看得到。

該版的 Moderator 我認識,一位新加坡華人,年輕專業人士,才入錶海不到三年,手中錶款(各品牌皆有)的質與量已令人稱羨。
airsama wrote:
其實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歷峰要拿 Montblanc 打 Omega,然後行銷操作上又不怎麼到位。...(恕刪)

我也覺得要用 Montblanc 打 OMEGA,短期內真的很困難,而且策略上不大成功。其實用 IWC 打 OMEGA,已經綽綽有餘了,不是嗎?

其實歷峰對 Montblanc 是很有企圖心的,先是收購 Minerva 交給 Montblanc 獨家使用,今年七月又把原 JLC 的 CEO Jerome Lambert 調去 Montblanc。就品牌定位而言,這算 "降調",但也由此看出歷峰對 Montblanc 的期待。

我對 Montblanc 在製錶上的努力與精進是肯定的,只是在同集團的品牌定位上,既不能上打 JLC,也不能衝到 IWC,不知要擺哪裡?在產品個性上,也沒有 JLC、IWC、Panerai 等鮮明的形象。光是靠著要成為 Gentlemen's Brand,想要一網打盡筆、日用配件和腕錶等部門,實有其侷限。吸引到的可能是原本對 Montblanc 有好感的人,而不是肯定其製錶進步的人。

最後,想想也有趣,我們在這邊談天說地,各品牌在那邊打來打去,
有人想追 OMEGA,而 OMEGA 怕被別人追上,
然後 SWATCH GROUP 又想拿 OMEGA 打 ROLEX,
結果回頭一看,ROLEX 還是老神在在、穩如泰山。
突然之間就明白了,勞力士的地位還是很難撼動的。
CC1024
據我了解勞力士沒什麼難撼動的吧在20多年前omega跟勞算打得難分難捨 甚至歐有時還會壓勞一頭勞也是到近七八年才有那噁心的炒價吧 不然在那之前價格帶因該是跟歐滿相近的有誤還請指正

6RG wrote:
我也覺得要用 Mon...(恕刪)


小弟感覺 Swatch Group 其實沒有打算拿 Omega 打 Rolex,貌似這是勞迷和歐迷自己想像出來的情況。Rolex 在瑞士錶業裡面,比較像是神話般的存在,不太有錶廠會吃飽撐著去挑戰這種連煉鋼都自己來的大魔王。

Swatch 這幾年一直試圖把 Omega 的地位往上拉,希望能把 Omega 拉到 GO 那一級。然後集團策略就是頂級雙B,接下來那層就由 Omega 和 GO 扛住,HW 和 JD 負責打游擊兼技術展示。而 Omega 「升級」以後,原本的位置就由浪琴來接,所以才安排 ETA 給浪琴開一條專屬的線。

歷峰很有針對性的朝 Swatch 猛打,這方面大家都看的出來。不過 Swatch 倒是對歷峰沒有那麼強的針對性,或許因為手上有 ETA 這張王牌,所以比較目中無人。

其實未來會愈來愈有看頭,我不相信 LVMH 會完全放過鐘錶這塊不發力,加上開雲也蠢蠢欲動,ETA 死線又少了一年,所以整個市場的變化很值得觀察。

我個人有這種感覺的確是從007來的,

皇家夜總會在高鐵上的段落,

Eva Green 看著Danial Craig的手錶問

"Rolex?"

Danial Craig回答

"Omega"

應該是有點挑戰跟行銷的意味

silvanus wrote:
我個人有這種感覺的確...(恕刪)


當初看這部感覺這段行銷意味濃厚
6RG wrote:
我也覺得要用 Montblanc 打 OMEGA,短期內真的很困難,而且策略上不大成功。其實用 IWC 打 OMEGA,已經綽綽有餘了,不是嗎?


小弟的想法原本跟大大差不多,用什麼不直接拿IWC來打Omega
卻要重頭開始扶植一個沒有什麼製錶輝煌歷史Montblanc呢?

小弟查了些資料後,發覺IWC在2013只賣出十萬支手錶
我不太清楚這算多算少...但是比我想像中少很多
畢竟連沛納海這種玩限量操作的都可以賣出七萬支
而Omega,Rolex跟Cartier都賣出六七十萬支
這也遙遙領先第四名的百年齡(十六七萬支)
查資料前我一直以為IWC的賣出量會是Omega或Cartier的一半以上
但即使如此他也算在奢侈品手錶中排名第五

6RG wrote:
我對 Montblanc 在製錶上的努力與精進是肯定的,只是在同集團的品牌定位上,既不能上打 JLC,也不能衝到 IWC,不知要擺哪裡?在產品個性上,也沒有 JLC、IWC、Panerai 等鮮明的形象。光是靠著要成為 Gentlemen's Brand,想要一網打盡筆、日用配件和腕錶等部門,實有其侷限。吸引到的可能是原本對 Montblanc 有好感的人,而不是肯定其製錶進步的人。


我也覺得除非本身就很喜歡Montblanc這品牌,不然不太會考慮他的錶
可是我就不清楚,在Cartier上得到的經驗卻似乎又不太相同
或者是歷峰想複製Cartier在手錶上的成功,把Montblanc變成男生的Cartier?
可是男生跟女生的購物想法本來就不太一樣

airsama wrote:
歷峰很有針對性的朝 Swatch 猛打,這方面大家都看的出來。不過 Swatch 倒是對歷峰沒有那麼強的針對性,或許因為手上有 ETA 這張王牌,所以比較目中無人。
其實未來會愈來愈有看頭,我不相信 LVMH 會完全放過鐘錶這塊不發力,加上開雲也蠢蠢欲動,ETA 死線又少了一年,所以整個市場的變化很值得觀察。


其實歷峰手錶等級大概就從swatch集團的Omega那一級開始
但swatch集團中的浪琴,天梭跟swatch,其實仍然幫集團賺了蠻多錢的
不過歷峰好像是奢侈品集團中賺錢最厲害的公司


6RG wrote:
結果回頭一看,ROLEX 還是老神在在、穩如泰山。
突然之間就明白了,勞力士的地位還是很難撼動的。


小弟自己目前仍然無法領悟勞的魅力...因為真的就看了不喜歡不想買也不想戴
可能是經驗太少閱歷太差吧...或者只是太窮...所以連踏進去的慾望都沒有
小弟認識的勞迷錶友,一部份是一開始踏進去後就再也沒出來過
另一部份是在踏進去前也到處走走玩玩過最後還是回到勞的懷抱
小弟我目前還在勞的圈子外走走玩玩而已,不知道有沒有一天會踏進去
在這邊比較好與壞 不如一支支的入手在自己慢慢來比較應該會更好~
airsama wrote:
LVMH 對手錶方面目前看起來比較像是放牛吃草,旗下幾個品牌貌似都沒有投放太大宣傳力度。(其中那個靠行銷起家的牌子不算)...(恕刪)

我想 Jean Claude Biver 對 Hublot 的偏心是大家都看得出來。不過他一手把這個牌子經營到今天這個程度,如同從小拉拔到大的孩子一般,這種感情是很正常的,其實我也很佩服他。

LVMH 集團中,Tag Heuer 最近比較動盪一些。Tag Heuer 這些年一直力爭上游,但 LVMH 卻希望它不要往上打到 ZENITH,乖乖負責集團入門腕錶的區塊就好,最近更是要發展電子手錶。前陣子,在 Tag Heuer 待了二十多年的 CEO 辭職,一般視為他對集團品牌發展策略的不滿。

倒是 Zenith 未來幾年可以觀察一下,雖然一手救回並成功重建 ZENITH 的 Jean-Frédéric Dufour 出乎眾人意外的閃電跳槽接掌 ROLEX CEO(這位子可能無人能抗拒...),但JCB 找來算得上是他子弟兵的 Aldo Magada 接掌 ZENITH,以此君之前在 Breitling 主導產品、策略與行銷的經驗,應有所為。

至此,LVMH 旗下的腕錶品牌策略大致明朗,由高至低:HUBLOT, ZENITH, Tag Heuer。至於 Bulgari 和 Chaumet,雖然很努力也有所成,但短期內恐怕還是難脫精品錶的形象。

相較之下,在 Swatch Group 中,OMEGA 真的可說是集團著力甚深的品牌。
gackt0727 wrote:
在這邊比較好與壞 不如一支支的入手在自己慢慢來比較應該會更好~

真的,多接觸不同品牌、型號的錶,實際把玩、操作、佩戴、相處、感受,最後才會慢慢知道自己要什麼。但這過程中間,付出的學費也不少啊!

當然,學習的東西也不少。更重要的是,透過玩錶,對自己的生活、價值觀等等做了一個全面的省思,這收獲是無價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