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台灣浪費醫療資源,壓榨醫療人員的垃圾民眾


雷小炫 wrote:
進手術房開刀還可以...(恕刪)

鬼扯一通
不懂裝懂
從前我在某醫學中心開手的刀

只有局部麻醉

我換好手術衣後

小護士還牽著我的手進去 (因為不能戴眼鏡 看不清楚)

躺手術台上 小護士叫我唱歌給她聽 (哪時候醫師還沒來)

嘻嘻哈哈聊了半天

醫師終於來了

然後先聽醫師跟小護士哈拉

再來教我怎麼把妹

一個小手術開了三個小時的刀

出來我媽還以為我怎麼了

但我也沒覺得怎樣不專業 反正有弄好就好了

其實個人倒覺得因為有了健保

現在大家已經逐漸可以接受就近到診所看病了

畢竟大醫院人擠人 掛號費也貴

但說真的

醫護人員當然很辛苦 再加上全民健保大家愛看病

但是否因為樣品數多

所以台灣的醫療才能這麼強??

每次醫師上節目

都呼籲大家有病要趕快去醫院 及早治療

結果大家都衝醫院了 醫護人員又過勞了

診所嘛 同樣看感冒

診所要吃一個月的藥

大醫院雖然看一次比較貴但藥開比較多天

而且通常看一次就好了

真的是讓人不想去大醫院也難


YKK104 wrote:
你開刀還能清醒仔細看醫生開刀喔

很多網友留言都不正確,不必大驚小怪,
因為你們不是醫療專業人員.
醫師除了診療醫治病人工作外,
過去還要申報(勞保.公保.民眾)給付,現在是全民健保.
有一個比較麻煩的事---開立醫療診斷書幫病人請領各種醫療保險給付.
病人常往返診間要求醫師更改疾病診斷.
一些比較小型的門診手術比如說拔趾甲,眼翳切除就很難給付.
保險業務員會說請醫師標示手術這二個字才可能有機會給付.
不管是開刀&動刀&手術都有相對應的麻醉(局部麻醉&半身麻醉&全身麻醉)等等,
半身麻醉病人就是清醒的,
蓋上手術消毒過的鋪單,病人是看不到手術畫面,
病人可以全程聽醫護麻三方講黃色笑話提神.
實習醫師跟刀常犯一個錯,就是不知道病人是清醒的,
把手惦在病人身上,開刀病人承受不了就會發聲,
還真是會嚇到人.
沒有完美的制度,必須隨時代不斷調整。

感謝有健保制度,讓患者拿回些尊嚴。但也有些感概使用健保制度,醫病關係緊繃。


小弟才學低淺,吊車尾的學生。

但希望基礎教育,考試的項目調整為生存導向,將基礎醫學知識導入。

比方說,將刷牙(含牙線)列入考試項目,或者說交通規則列入考試等。

說來丟臉,小弟直到滿18歲要考機車駕照時,才得知紅燈是不可以右轉的。

直到要考汽車駕照才會分辨國道、省道系統。

直到牙齦不適,就診才被告知要使用牙線,恍然大悟,就像20年沒洗澡被糾正。

但用了幾次三角函數???

服役時,身旁都是高材生,大學生的我是最低學歷,卻多數人對牙線感到新奇。

依照台灣人的習性,列入考試應該就能有效推廣了吧。



最後,感恩所有曾經拯救、衛教我的醫療人員。
台灣人稍微有點不舒服就跑醫院
根本就是浪費別人的時間
感冒不用看醫生好嗎
除非有流感症狀
我回台灣帶小孩去看小兒科
掛號自費500
為的只是確認疹子是不是惡性的
結果醫生不確定病因還開了一堆藥
沒抹片也沒抽血是要確認個雕
我google一下之後發現
根本是濫用藥物
藥都是事先調好
會吃到一堆不相干的東西
一個一歲半的小孩
你叫我要給他吃那麼多藥?
最後只有觀察發燒溫度
三天後玫瑰疹發出來就好了
那麼愛吃藥
難怪一堆在洗腎
doc92018 wrote:
做不做心導管是個大問題,有些醫師會比較積極做心導管,有些醫師不喜歡做心導管..(恕刪)


有些網友可能沒有看清楚,第二位醫生所看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檢查報告跟第一位醫生看的是相同一份
因為二位醫生之間就診間隔並不久,所以本項檢查沒有需要重做
第二位醫生很仔細的看了同樣的片子後確認:沒有右心室缺氧的狀況

所以這並不是醫生是否積極做不做心導管手術的問題
同樣的片子,是否心室缺氧,診斷會有所不同?
沒有右心室缺氧的問題,為何要做心導管?
心導管是侵入性手術,可能有2%血栓及中風的風險,僅強調低風險?

這是醫德的問題


另一例
同事的小孩約一歲左右,感冒發高燒住院某高雄區域醫院,一週後出院
申請保險時配合保險公司調閱病歷後發現,病歷上記載的病因是腹膜炎
但住院其間醫生從頭到尾表示是感冒發高燒,從來未跟家屬提及罹患腹膜炎
但因不影響我同事本次保險金的申請,所以我同事沒有戳破

但醫生病歷的登載明顯不實
最後醫院及醫生會選擇用腹膜炎還是感冒發燒,來跟健保局申請費用呢?

醫界自己要反省,醫病關係的不信任,單純是民眾沒水準嗎?
還是所謂的"少數"沒醫德的醫生或醫療院所,不像醫界自己想的那麼少數?
醫生的收入其實並不低,只是沒有達到期望罷了
如果這是份爛工作,為何醫生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小孩也是醫生?





franktan1972 wrote:
醫生的收入其實並不低,只是沒有達到期望罷了
如果這是份爛工作,為何醫生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小孩也是醫生?

本日最有內容的留言,
我同學的小孩很多都是醫科,
而且不只一個小孩是多個小孩醫科,
更厲害的還去美國名校深造.
心臟的核醫掃瞄不準是真的,判讀不同也不奇怪,特別是結果不是很明顯的時候。

有些心臟科醫師很愛做導管,應該也是真的。

以成敗論英雄,也很正常… 但這件事是錯的。

醫學難就難在,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個別醫師的行為,就有灰色地帶…

也不可能醫師都是聖人,不在乎賺多少錢…

fque wrote:
一個一歲半的小孩
你叫我要給他吃那麼多藥?...(恕刪)


不拿藥怎麼請款,病人也會覺得掛號費白花了。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囉,其實健保也是台灣社會價值觀很好的寫照。
提一個例子:
同學在某地區醫院當副院長,
某個星期天晚上病房查房時突然倒下(猝死?),
急救不到12個小時就宣布死亡,
沒轉院也沒裝葉克膜,幫健保省了不少錢.
如果今天倒下去的是探病民眾,
死者家屬一定不會和顏悅色的.
醫界跟民眾都要加油.

醫病關係不該對立,應是合作對抗病魔.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