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真的紛紛撤出中國了嗎?台媒有意無意地給了民眾不完整的信息。

這幾年,不論顏色的台灣媒體,幾乎都是同一種觀點,外資紛紛撤離中國。顛倒是非的綠色媒體我幾乎不看,除了想娛樂的時候。台灣真正的好財經主持是楊世光,他現在好像也過來上海了,非常客觀中立,不會說鬼話的一個人。

偶爾會看看陳文茜的節目,越來越發現她的節目也很狹隘,我認為世界真的在變,而她的觀點都停留在過去的歷史經驗,很多人說她是最聰明的台灣女人,這個不好評說,我只說說她的節目。她也經常說外資紛紛撤出中國,有一期世界週報還說中美貿易戰,中國會步日本90年代的后塵,我很難認同。她應該是比較中立的主持人,但她受台灣產業影響太大了。

沒錯,我身處的東莞,甚至整個珠三角,很多工廠都在外移,方向有兩個:國內經濟落後地區(就算在廣東,也是向粵東西北移動),另一個是移向東南亞。

但請好好分析一下,這種被逼轉移的企業都是什麽類型?幾乎都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低端代工業,低廉的勞動力在珠三角已經不存在了(正常普工工資大約在3000-4000,加班之後拿到5000-6000很正常,還有社保,食宿的支出,這種低利潤的代工廠除了移走,別無它選),而這正是台資企業的大部份,所以這很容易給台灣人,甚至媒體一種錯覺:外資紛紛撤出中國。

看看就在貿易戰時期外資發生了什麽:
7月9日,BASF宣佈向湛江投資100億美金。
9月10日,Exxon Mobil也廣州投資100億美金。
10月10日,寶馬再向華晨寶馬投資30億歐元...

為什麽這些企業卻要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同樣是台灣企業的台積電去年也加大了對大陸的投資。他們和撤到東南亞的企業又有何不同?中國國內的消費市場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美國市場早就到了頂,中國還在上升階段,只要有自己品牌,有實力的企業,哪個不想進來分享這個大蛋糕?失去中國市場,全球市占率還有機會做第一嗎?福斯,豐田,蘋果,三星.....一堆國際品牌都非常清楚。

接著這個話題說說為什麽中國和當年的日本不同(雖然同樣有房地產泡沫)。日本經濟本土人口只有1億多,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不外銷,怎麼能消化那麼多?而當時最大的市場就是美國,當然是美國說一,你就不敢說二了。如今的中國不止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而且還在快速發展,當年的日本和當今的中國會有可比性嗎?

美國為什麽囂張,到處說制裁別人?還不是因為自己的市場大。如果我不需要你的市場,誰還會受你的威脅?說到底,誰有最大的市場,誰就能牛氣,其它的都是嘴炮。中國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貿易戰不可能會讓步,同時全世界也清楚普哥的手法,放狠話先嚇一輪,很多就投降了,還有一些真的不能失去美國市場,如韓國,也早早投降了。普哥用這招對中國完全失算,因為中國不只是最大的製造市場,也是最大的消費市場。普哥既然說出來了,也不可能主動退步,不然面子全失,既然說了明年1月加稅到25%,我真心期待不要只是25%,最好到50%,因為很多產品來源根本沒辦法替代,起碼短時間不能(聽證會的時候,很多美國業界代表也說得很清楚),也就是說,就算加50%稅,也只能從中國進口,比如電子產品,最終買單的是民眾而已,那時就會發現被騙大了。整個產業鏈的構建不是買菜那天簡單,隨時換檔主,生產國的工人水平,法律,產業配套,基礎設施,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建立的。所以川普根本就是一個大騙子,福特因為鋼鋁關稅已經損失了10億美元,因為你美國根本就沒有完整的產品配套。

為什麽美國的經濟現在很好?這種更是騙沒腦的民眾。想一想,如果你是美國消費者,明知要加關稅了,要不要趕緊提前購物?如果你是美國進口商,是不是趕緊提前下單?如果你是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進口商,是不是也會提前下單?有這種刺激,當然經濟在短時期內上升,過後呢?看看明年同期是如何的再說吧。

中國也不是沒有問題,相反問題多得很,至於會不會崩潰,真的不好說,我只是感覺世界真的變了,過去的一些理論可能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世界了。歐日對美國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鐵哥們,難道他們受的氣還不夠嗎?英國世界老大讓人搶了,日本也給美國炸了,還加上現在的川普這種六親不認的自私性格,其實世界討厭美國的人非常多,只是很多媒體不會報導罷了,因為那是民主的神主牌。

我不想發文章在其它版面,因為我覺得這個版面的人還相對理性一些。我說的可能很多人不會認同,但希望有一個理性的空間,至於那些中國人如何垃圾,台灣人如何垃圾的觀點就不要進來了。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做到個個都是良民,那是不可能的。素質差的人哪裡都有,把這些點無限放大,變成盲人摸象,讓自己失去了真正認識一個地方的機會。

我在台資企業工作過,對於想過來大陸發展的台灣年輕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要受你們前輩影響太多,他們太有經驗,而這些“經驗”恰恰是他們在大陸難以繼續發展的絆腳石。大陸的大中城市是一個變化非常快,而且節奏也非常快的地方,成功的機會多,失敗的機會更多,別只看到好的,沒看到不好的,更關鍵的一點,如果在大陸工作和生活,儘量融入當地的生活,別只呆在台灣人的小圈子,我幾個混得不錯的台灣朋友都是這種方式。

在東莞或者準備來的朋友,想要了解多一點本地的東西,可以PM我。

祝大家工作順利!

低端產業撤出, 那麼原本低端產業的就業人口能夠自行升級? 確定不是去吃土?
海峡上空 wrote:
這幾年,不論顏色的台...(恕刪)

地球是圓的,風向也時時在改變,
身家大的企業,底子好, 比較不用擔心,
身家小的企業,最好多注意氣象局!
LaplaceTrans wrote:
低端產業撤出, 那...(恕刪)


台灣和香港同樣經常過這樣的時期,請問他們有沒有去吃土?

你可以看看珠三角工廠裡面的人口比例:80后有一定比例,90后比例十分低,工廠人員構成大部份是60-70后,所以現在工廠很難招到年輕人,環境和管理都不受年輕人歡迎,這也是低端工廠采撤離的原因之一。

那這批60-70后在工廠撤離之後哪裡去了呢?有一部份選擇半退休狀態(不是真的完全不工作,只是有適合的就做,畢竟很多都是爺爺奶奶年紀了),還有一部份70-80后返鄉工作。因為其它落後地區現在還在發展階段,很多在大城市的本土老闆都回老家開廠了,因為各方面都便宜。我有好幾個在東莞開廠的朋友,都回老家江西和廣西那邊開加工廠了,東莞只是保留一個辦公室或者組裝線。

海峡上空 wrote:
台灣真正的好財經主持是楊世光,他現在好像也過來上海了,非常客觀中立,不會說鬼話的一個人。...(恕刪)


楊世光早期主持金錢爆時,講話確實比較中立。我也常看。
但到後面幾年,已經很明顯有為前進大陸鋪路的打算。
一昧的吹捧大陸的種種好,黑的都說成白的....
節目根本看不下去.....

事後證明,果然是為到大陸發展預做準備
海峡上空 wrote:
這幾年,不論顏色的台...(恕刪)

如果看到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出超數字
就知道沒了美國市場
那些東西估計只能填海
金額數量之龐大
世界上根本沒有國家可吸收的了
IceLunar wrote:
如果看到中國對美國...(恕刪)


中國沒了美國市場——傷
美國沒了中國市場——傷

美國沒了中國製造——短時間內傷,民眾生活完全受影響,長時間不好說。
中國沒了美國製造——像芯片,短時間同樣傷,但不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中美對碰的關鍵,我從來沒說中國能贏,就算能贏也是慘勝,同樣美國也別想贏多少,最直接的結果是:雙輪。美國要圍堵中國不是不可能,只是時機已經過了,如果在2000年左右圍堵,中國幾乎無反擊能力,但當時的美國也為了自己拉經濟,全球分工對美國自己的經濟也有很大的幫助。


當年的日本沒了美國市場——重傷
當年的美國沒了日本市場——幾乎無差。

美國在這個地球上真正的對手只有兩三個:

一個發展中的中國,

或者能發展好的印度(但真心不看好,印象的種族和政治都複雜,很難齊心做大事,而且國土不夠大,資源也受影響),

一個團結反美的歐盟(如果有可能的話)。美國也不斷分化歐盟,英國已經被騙出去了,英國N年之後肯定會覺得被表哥玩了,其它的不堪一擊,俄羅斯的經濟太弱,目前只是繼承了前蘇的軍事,所以在烏克蘭,美國,甚至NATO也不敢在軍事上直接對抗(別把美國的軍事想得太無敵,它真正厲害的是USD,是經濟)

房市小牛 wrote:
楊世光早期主持金錢...(恕刪)


他到上海之後的我也很少看了,不過相比綠媒,還是要客觀不少的。
海峡上空 wrote:
這幾年,不論顏色的台...(恕刪)


五毛現在觸角延伸到到這版
海峡上空 wrote:


台灣和香港同樣經...(恕刪)
這個敘述是在行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