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送小孩去對岸唸技職呢?

其實,
兒子的學長就有曾出現過,
術科頂尖,
全國技能競賽第一名,
被德國車廠看上,
送去德國受訓,
拿到“甲級”證照,
目前為原廠一級技師!!
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曉得??
上次懇親會時,
他們班導師說的
新聞有播過不少類似的訊息~

歐美國家對於頂尖人才 都是包吃包住,還給優渥生活費用

全額獎學金 讓頂尖海外學生 無經濟後顧之憂 不花父母一毛錢/學習還能賺優渥薪資

就怕你兒子 還達不到頂尖人才的錄取水準~

特別是德國的師徒制 跟華人濫用師徒制 把學徒當免費勞力使喚/卻私藏技術的情況不同

德國師徒制 徒弟沒教好,無法出師 反而是做老師的丟臉,你不學精通 德國師傅比你更擔心砸招牌

德國還規定 一定要在期限內讓學徒能學到出師的水準 全都是師傅的責任~

跟華人師傅普遍凹學徒, 甚至幾年都讓你只能打雜學不到東西 根本天壤之別

德國的技術品質 能領先世界 不是沒有原因

(本身長期在德商,帶過不少德國來的大學實習生,這些訊息都是德國人當面告知的,完全顛覆華人的傳統概念
看到德國公司 每年讓大學實習生 有免費海外分公司實習機會,公司出機票包住/又給薪
德國對於下一代的培育 遠非錙銖必較的普遍華人公司能比)

kken19 wrote:
術科頂尖,
全國技能競賽第一名,
被德國車廠看上,
送去德國受訓,


中美貿易戰周四開打,一年近4000億美金的中美貿易逆差 習進平要怎樣擺平?? 去庫存的噩夢即將重現

還在大中國夢的 也該醒醒探頭看一下真實世界了~
不管如何啦!
天助人助也得自助!
17歲了,
真的也該面對壓力,
不可能再隨“興趣”過快樂日子,
將來會如何?
不知道!
機會也是只給有努力有準備的人!
千古不變的道理!!
不知道樓主對技職教育的想法是什麼,
早期讀技職就是要提早入社會賺錢,

如果讀技職學校到最後,還是要拼升學,那當初應該要讀普通高中,至少也比較會考試。(台科/北科也收一般高中生)

勉強讀一些學店,畢業後也沒比較好,
周遭一些朋友本來只有高職或專科學歷,在廣設大學後,被逼得去補學歷,畢業後只是學歷比較好看,工作上也沒太大變化。
剛發現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這篇文章居然出現在今日頭條app裡面
我的發言居然也被挑了出來




0926414414 wrote:
剛發現一件不得了的...(恕刪)


能在今日頭條裡出現
恭喜恭喜
loonvan wrote:
www.gatzs....(恕刪)
astkhh wrote:
...(恕刪)

在孩子經過上類的多种管道入學,我想提出個人收集的一些參考資料。
985,211都已過去,現在講雙一流及專業評鑑,好的名校也有差的科系專業,冷門的學校也有全國排前的專業,就看選校還是選系。
然而大陸的高校分多類型:有綜合型,專門型,特殊功能型及專供型等等。
名氣大的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京、武大、中大、川大、上交、廈大等等都屬綜合型。
其它XX理工、工程大學、XX政法大學及XX科技大學都屬專門型。
軍事、國防、技術、科學等大學都屬特殊功能型。
人民、民族、藝術、電力、能源、外語等等都屬專供型。
如果説台生唯一的優勢,就是可以現有的資格,進入比原應錄取級別更高的高校就讀,去年(2017)學測前標就有機會入學全國排名前三十內,甚至前十內的學校。而今年年初更進一步降低至均標,以致吸引更多台生関注。然而相對的也造成許多名校提高要求標準,按今年(2018)各名校已發佈招生公告,幾乎大多提高申請標準為頂標,少數如上海交大還指明只收72級分以上的,所以不見得會輕鬆入學。
奉勸想去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生,除了要注意臺灣教育部承認學歷的128間大學外,對所中意的學校及學科評鑑成績,也是關注的重點,不然選了名校的差系,就悲催了!
順便説下,公立高校傳統文、法、商、理、工等學院專業,一學年學費約5一8K人幣,特殊科系及醫科也有超過10K的,但都比台便宜,因為一年收一次,不似台灣分上下學期收二次。
學生一律住校,從2人間到8人間都有,住宿費也從4K一0.6K/年都有。
生活費根據城市地區消費不同,從不到1K一1.5K/月的都有,然而如果以全部在校生活,食衣住行娛樂,基本校內都足以供給,且費用比同城低很多。
整體來説還是比在台省很多的!
參考囉!
要學修車最快方法讀夜間部高職

白天去修車廠打工三年下來都可以快出師了

我以前是讀夜間機工科白天在機械工廠三年下來都被叫師父

個人還去讀二專夜間部幾年下來技術都比別人強

還有同學是國中讀完去職訓一年住校在讀高職技術更高

台灣在全世界技職技術比賽常拿金牌

汽車板金也有人拿世界金牌

記得還被德國汽車大廠請去大陸教板金

你覺得送去大陸學技職有比較好嗎?

學技術要吃苦

有個同學做機械鏟花當兵回來一個月二十幾萬這是二十年前的價錢

這技術一個月要賺四五十萬也不是問題
前有大大問小弟,
對唸高職的想法是甚麼??
當然是“進可攻,退可守”囉!
小弟本身也是技職體系出來的,
出社會後的前十年,
幹過不少工作,
也做過業務主管,
晃了一大圈,
後面十多年,
還是回到工廠“顧”機台,,
(當然不單只是操作機台的作業員啦!)
靠的還是在技職學校打下的基礎(電機),,
雖然在校時是蠻混的,
一週兩天的實習課程,
還是有差,,,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