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使用的轉換是依據面對的任務以及當時科技而異。以可攜式光源來說,我一開始是使用手電筒,因生態調查時,夜間需能照到十公尺外樹梢的生物,或是在陰暗的房間巷弄裡找老鼠等。那時的主力燈是MagLite 6D,投射性夠,使用時間也長。然後搭配SureFire 6P做隨身備用。那是白熾燈的時代,鹵素燈的發光效率大約是17~20 lm/W,想要更亮更遠,就只能更換高瓦特的燈泡以及加大/深燈杯的尺寸。近距離的照明(如在配電箱作業),我都是用SureFire的散光罩搭配SureFire 6P,因為無法調光,所以唯一的方式就是採用散光罩來將光斑打得更散以減輕眼睛的不適。那時想維持夜視能力的方法不是更換紅色濾鏡就是用膠帶將整個光杯貼起來,然後用針戳個小洞。白熾燈具有高演色性(100 % CRI),可搭配紅外線濾鏡製造紅外線供夜視鏡使用,提供熱源,無須電路版等優點,所以在強光LED剛問世的那些年,依舊在行動照明界佔有一席之地。
  隨著強光LED的光效能越來越好,現在已完全取代白熾燈,使用白熾燈手電筒的人大多用懷古之幽情來享用。LED光效能高,點光源效率好,所以在光杯設計上也有許多突破,現在SureFire 6P尺寸的手電筒已可榨出一千多流明的輸出,以往只有最多一百多流明亮不到二十分鐘。現在我已無需於夜間觀察動物、查看工廠等需以投射為主的手電筒,反而是以拍照補光、近距離工作的泛光燈為主。所以主要工作燈的演替就從SureFire 6P(更換過幾代的LED模組),HDS systems(EDC以及RaLight系列), Inforce 6VX到現在的Olight S1 mini(越來越小且越輕)。但無論如何更改,頭燈一直不是我的主要選項:我可將手電筒用背夾夾在帽子上便變成頭燈。但隨著輕量化及登山活動的增加,我重新審視了頭燈。
  現役的頭燈都是以「輕量」為最高指導原則。現今電路以及LED效能已很進步,行動電源則成為戶外活動時唯一的供電來源,不像以前需攜帶笨重的一號電池,或是多種/顆電池來增加重量以及體積。頭燈的體積及重量都降至極低,以我目前使用的連頭帶只有33公克!輕到晚上掛脖子上睡覺都沒感覺。以前在戶外晚上起來想整理東西或照明,都須將手電筒放在枕頭邊或是帳篷內的袋子裡,不太方便。自從將它掛在脖子上後,臨時起來也不用撈手電筒,天冷的時候因為頭燈在身上,也可延長鋰電池壽命。
  頭燈也搭配多光源、多模式可選擇,夜間登山可空出雙手,又比手電筒輕,可與水壺結合變成營燈等,十分多工!但如果是打獵用的頭燈,因無法違背物理原則,所以體積還是會較大。我不打獵,所以用的又輕又小,加上頭帶可依需求綁在需要的地方,除了持握性較差、不夠戰術思維外(其實現在手電筒將開關又恢復成側邊開關後,便不再戰術了!),到還滿實用的。現在反而頭燈成為我戶外活動的主力燈了!
  NITECORE NU25配上原廠頭帶是53公克,經自行更換傘繩鞘頭帶後只剩33公克,輕了20公克。以「每輕一公斤要花一萬塊」的經驗法則來說,賺了200元!
  原廠頭帶不錯,只是我用過別牌的如Fxxxx, Zxxxa等,這種彈性頭帶過一陣子就會彈性疲乏變得很雞肋.國外一般都是用彈性繩自製,因為頭燈的重量也輕,所以帶起來也不會不適.我手邊沒有那麼小的彈力繩,但是傘繩倒是一堆,所以變用傘繩鞘做了一個,原本還擔心會不會因為沒彈性帶起來會不舒服/不好調整,沒想到還滿好用的!
頭燈與我 NITECORE NU 25輕量化頭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