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開箱】Folding Fins初體驗之二:下水前的螢幕(紙上)評比vs經典四線

在下水體驗Folding Fins踢起來最真實的回饋反應前,不如先來看看這雙神奇的折疊蛙鞋在規格上對比我從aow時代至今已經踢了7年將近2000支氣瓶的四線有何不同?

2015買的四線陪我踢過東北角綠島蘭嶼墾丁小琉球澎湖還有馬爾地夫,雖然傷痕累累,蛙鞋帶也換了第四條,踢到的經驗值還有同步率絕對珍貴而且無價,這也是日後不管換踢任何一雙蛙鞋都能迅速而且輕鬆上手的原因。

△俯視看整體設計可以發現兩雙蛙鞋造型大不相同,Folding Fins的腳套突出於三角形蹼面,腳套底板跟蹼面肋骨都採用硬塑膠,導流設計做在肋骨上。四線的腳套融入蛙鞋輪廓,蹼面為紡錘形,腳套底板蹼面肋骨分區塊用塑膠+橡膠熔接製造,水流引導設計以橡膠凹槽做在蹼面上,這也是四線的命名由來。



△我這雙四線R的長度是65公分(不含蛙鞋帶),除了長蛙以外算長的,出國潛水放進常用行李箱還要稍微折彎一下才能拉上拉鍊,所以後來我又買了一雙中古Mantis出國用。


△Folding Fins長度就是剛好的60公分,大多數行李箱都可以輕鬆平放進去,登機箱應該也沒問題。




△蹼面末端的寬度差了將近10公分,踢起來的回饋感受會很不一樣。Folding Fins折疊後的別細長體積作為主打賣點,目前僅此一雙別無分號。


△外型上還有一個必須注意的重點:Folding Fins整隻蛙鞋從腳板到蹼面是平面設計,四線的腳板與蹼面之間特別設計了大約15度的彎折角度,大多數的固定式蛙鞋都有這種彎折設計,據說可以在踢動時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也能省力些。






△四線蛙鞋的正反面造型導流線槽完全不同,似乎是為了自由踢時蛙鞋正面向下壓水更有效率而做的特殊設計,Folding Fins則是完全依賴肋骨上的凹槽(正反面都有)導引水流。




△別被矽膠薄膜式蹼面騙了,Folding Fins的硬塑膠肋骨其實偏硬,在自由踢蛙鞋向下壓水時的彎曲變形量較少,換來明顯的蹼面壓水阻力跟明顯的推進力,同時也需要有紮實的自由踢腿力才好輕鬆駕馭。


△我的四線可能使用多年塑膠已經變質,自由踢壓水的變形量比Folding Fins更大,好處是踢水輕鬆一點,但推進力略遜一籌,水下靈活度也輸一點。



△開箱首篇沒提到的還有:Folding Fins折疊機構以螺絲固定,有想法經驗的潛水員們可以自己改裝升級了


△腳套的可調部位其實有刻度,刻度凹槽沒對正的時候那個螢光插銷可能會插不進去。


Folding Fins開箱體驗的第三篇將用水下影片呈現,好不好踢適合誰看了影片就知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