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新北青潭堰游泳溺水 6旬男子送醫不治 (7/18)

參考:[疫情警戒] 水域遊憩活動的禁止?

表示一點看法。從溺水事件發生、新聞見報到工程圍籬堵住下溪的出入口,這一切都發生的很快。對於開放水域遊憩(主要是游泳)有興趣的朋友,請不妨參考。

新聞表示這是外地遊客,年齡約在60歲出頭。我想會閱讀到這篇文章的,大概不會是這個年齡層,但有些在開放水域嘗試遊憩活動(游泳)都要注意的基本事項,原則是相通的。

台灣北部的內河水域,能相對安全游泳的地點並不多。有些地點夏天很多人去,有些是全年都有人。有些則是三兩人自己玩耍,更有些是理論上可以游泳,但實際上你會不敢下去。青潭堰這地方比較特別,它就是在青潭堰的正下遊處,而且新店溪水量穩定。這地點是北部很多人運動訓練、夏日水域遊憩的首選。地點相對方便,就在主要道路(台9甲)旁的叉路下切。每到夏日就成為熱門景點,各種年齡階層,各色人種都有。

不過對於本次溺水事件的60多歲男子來說,應該是忘了幾件事情。

問:什麼是安全的下水點?

答:大哉問啊。我先簡單回答青潭堰的部分,真實狀況要到現場才會知道。雖然新店溪水量穩定,但青潭堰會放水。大雨前後一定不要去,放水前後也會廣播。這些都要留意。

問:他會什麼會溺斃?

答:不在現場也不知道原因。但有幾個可能,開放水域和游泳池差異非常大,台灣並沒有比較好和針對開放水域學習自保的安全體系,所以很多人都是用自己有限的想像去學習。我們不太可能請60歲的男子去參加救生員的訓練,學習自救的方法。在學校參加過游泳課的小朋友,搞不好還更有自救漂浮的經驗。整體來說,這方面的知識傳承是非常封閉的,而且網路上不容易找到繁體中文的訊息。

溺斃通常最大的遠因是泳技不足以應付,近因是抽筋(溫度劇烈變化),或是上游放水水流速度,讓你無法回到原本下岸點,或是只是安全的保持頭部在水面上也不可得。

問:你可不可以針對溫度劇烈變化說明?

答:青潭堰水域的溫度,短短百米,根據水深和位置不同,差異可能達到五度。從水面到水深3米左右,溫度會有明顯的差異。河水的水溫本來就比環境溫度低很多,這點要有心理準備。從昨天的天候來看,這個地點氣溫是33度,河流的水溫根據過去經驗,這個季節大概只有24-25度左右。24度比一般溫水游泳池低(28度),如果只是把腳泡進去,已經會讓很多人吱吱叫感覺爽快無比。更何況是整個人下水游泳?此外,河水溫度變化很大,河道是立體的,水溫會如何變化,也沒有人能算的清楚。可能下水到了河中間,一股冷流突然襲來只有22度。不熟悉這狀況的,再加上游泳效率不佳,很容易發生抽筋或是促成心理的驚恐反應。

問:那麼,青潭堰這裡是安全的嗎?

答:對於很有經驗的人而言,這個點是開放水域裡數一數二的安全和無聊。但對沒有經驗但會游泳的朋友來說,這裡安不安全就要看現場狀況。簡單來說下水前要熱身,一定要帶「標準」的浮具。浮具最好是能拖曳的魚雷標或是 life buoy(像是一顆充氣球可以拖在身後)。請注意,單純玩水我們不談,就談游泳。

另外,無論如何都要讓第三人知道你在這裡游泳,現場要有同伴或是岸上有其他人。這邊岸上通常會有很多老手,下午時刻會群聚在上面打打羽球,三不五時就跳下去泡水游泳。但目前是三級疫情警戒期間,有執法單位會不定期來巡邏和「趕人」。這可能是這次明明是假日的下午,但岸上確好像沒有人伸出援手的背景原因(我沒辦法確定)。而且這個點有很多救生用的浮具可以用,我想這位男子的朋友(另外一位60多歲的女性)也沒有相關知識,自然沒辦法把浮具拋到可以讓此男子抓住的距離。

上游要放水,水流你在岸上看起來很慢,但只要水流超過每秒一米的流速,9成號稱在游泳池會游泳的人,大概會原地「游不動」也游不上來。青潭堰的下游就是青潭,從堰體往下游不到300米就是低灘區,長度超過50米。會游泳的人就算慢慢被沖到下游,到了這個區域也會被河道突然變淺的各種小石頭卡住。所以這位60歲的先生溺水,應該是完全不會游泳。對不會游泳的朋友而言,60公分的水深就可以造成溺水了。

在絕對安全和絕對危險之間還有很多光譜,風險評估要自己學。

問:那麼這個地點是合法的嗎?

答:這就回到台灣內河水域和遊憩管理的罩門了。對一般遊客而言,簡單來說在「不對的時間」不要白目,在台灣社會生存,應該都會有這樣的認識。我不贊同這樣急急忙忙全部封起來的管制作法,但各位和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要自己想想。

至於對於這邊水域安全的改善,我有很具體的想法,我們改日再聊。

==
原出處 https://level3athome.wordpress.com/2021/07/19/open-water-swimming-and-safety/
文章關鍵字
青潭堰游過幾次, 也在此做過救生員實習, 無奈實習前一天就有人溺斃(酒後獨自下水). 老救生員跟我說這裡常出事, 大多是臨時想到就下水的人, 想必這些人對於開放水域安全一事應該是沒觀念.

青潭堰水在夏季有溫有冷, 常常前半身游進冷水, 後半身還在溫水區. 水溫有明顯的(界線), 因此肌肉很容易受到突然的"冰敷"導致抽筋.

我每次游都會拖著魚雷浮標, 雖然常常踢到繩很礙腳, 但安全還是自己掌控.

若上面的水壩只有溢流, 還能逆流而上. 若放水一般人頂多原地停留或往後退, 這時候最好往岸邊游就好.

青潭堰下游處的水面下有石頭平台可站立, 只是常年泡在水底, 石頭表面長苔非常的滑, 再加上水不深, 在這邊滑倒容易撞到頭部, 要特別注意.

再來這邊釣客很多, 所以斷線的魚鉤也很多, 常有泳客腳勾到生鏽的魚鉤. 這是沒辦法防備的, 因為根本看不見魚鉤在哪. 被勾到了就去找救生員做拔除跟消毒, 再去醫院打破傷風針.
魚線和魚鉤是比較大的問題沒錯,所以我基本上完全避開青潭堰。

這邊水域(我昨天才過去)往下游的石頭還好,在這種底質很多淺石就不能完全依賴雙腳的力量作為固定基礎。保持警戒的姿態還比較安全(手會划)。真要休息就往兩側游去,一邊是公車站,一邊是淺灘,其實蠻安全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