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要先正確。距離是桿頭速度跟擊球精準度綜合下的結果,而不是揮桿的力道。打高爾夫除了距離多少要追求外,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最大化你的距離才是該思考的。身體越想發力,肌肉也就會越僵硬。肌肉越僵硬,揮桿就越不流暢。揮桿不流暢的結果是實際上會阻礙桿頭達到它最快的潛在速度,所以你反而達不到你身體素質能讓你達到的最高桿速。

先找你下桿時能夠最好發力的起始點(我這裡是指腰跟核心肌肉群的發力,帶動身體旋轉,讓手臂能流暢甩過身體的那一個定格點),我的話是大約兩手下來到比右肩低一點點的地方。之後揮桿練習就把桿子慢慢的上到那一點,身體也要跟著一起旋緊,到達後定格,然後準備開始用核心肌肉從那一個定格點開始下桿。練了一陣子後你應該就能熟悉並掌握正確的核心發力,有比較能夠達到你應有的桿速了。
進擊的矮人 wrote:
7鐵約在82-83m...(恕刪)


距離穩定又遠,厲害👍
有個打職業的朋友有說過
鐵桿不是要打遠, 是要打準打穩打的精細

他說仔細看大部分職業選手, 很多都只用3/4的力量在打鐵桿, 因為比起全力,3/4的力量更可以去控制精細度

而遠近就用不同桿號去調整

至於全力揮桿打遠,用木桿就好.

每次看他練鐵桿時, 同一號桿幾乎所有球落點都在同一位置, 真的覺得很猛
我也差不多是這樣
我覺得我自己應該是提升體能的時候 藉此再提升一些些距離 我就很滿意了
我換過兩套新的鐵桿 其實相差不大
肯定是我自己的問題
發力動作也比我初學的時候進步不少 的確穩定度/距離都有提升
我之前也是跟你一樣,也問了同樣的問題,哈哈.


本來也跟你一樣會去注意上桿頂點的位置...
而現在會專注的反而是在上桿開始動作的引桿過程,保持肩膀與手臂構成的三角平面

下桿擊球後已經不太再意7鐵的距離了
比較會在意擊球時的回饋感覺還有聲音。
請問 JPX900 的套桿 大哥買多少錢
當初我沒做好功課就去買 感覺被坑了 一套65K 左右 (2018年)
雖然有加一號木與小雞腿

進擊的矮人 wrote:
34度的7鐵(Mizuno...(恕刪)
FCR wrote:
請問 JPX900 ...(恕刪)

呃⋯ 我是17年底買的900 tour 3-PW 8隻,配modus 105鐵桿身。在澳洲本地買當時大約$1300澳幣,用匯率算的話當時大概1:23吧。所以台幣應該是3萬左右。

感覺,大大您被坑很大⋯
我是碳纖維桿身 ......... 最多再加一萬 真是遇到黑店
這價錢 現在可以買 Team Yoshimura 整組套桿了
泣 .............

進擊的矮人 wrote:
呃⋯ 我是17年底買(恕刪)
放開那黑狗 wrote:
謝謝大大您的詳細解說...(恕刪)


大大目前的30度七鐵130碼一定是過短,一般正常男生標準大約落在150碼(34度),30度很容易打到170碼…

但你目前也先別著急,因為你還沒辦法感受如何增加桿頭速度與穩定擊中甜蜜點,甚至可能你都還只是用手打球而不是用腰跟旋轉打球,所以就算讓你偶爾打到170也是沒用,倒不如先維持方向穩定,慢慢的距離自然會增加。

你常去練習場就會發現很多人不見得都是在練距離,有時候是在刻意打點,所以你覺得別人也只能打130碼,那是不一定的。
高爾夫最重要要準,距離短剛開始對初學者都不是問題,但是要進步到80出頭,7字頭的水準,你不遠就很難有機會。只是那對你目前來說都還是很遠的事。

高爾夫是很漫長的過程,別太急!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