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粉碗尺寸流速的困扰

把電話或相機架好,兩只粉碗水平面同高的情況拍一兩張微距照,放大算一算孔徑差異多少。
粉碗的孔徑與「總開孔面積/粉碗面積」比值可能不同
我數了一下大約是583孔
如果以IMS B602Th25的規格來看是581孔,58mm最多則是715孔,孔徑同樣是0.3mm
則51mm的「總開孔面積/粉碗面積」是大於58mm的
表示在相同粉餅厚度與粗細的情況下,51mm的流速會稍快
但相差不大就是

樓主這個51mm粉碗的孔徑差異似乎很大
但是即使加上樓主的粉碗孔徑可能有很多大於0.3mm這個因素
差異應該也不會大到同粉量同粗細,51mm粉餅厚的多,流速還能大於58mm
所以我還是覺得預浸的壓力上升曲線影響較大

從流速曲線可以看到58和51可能在預浸上有些不同
51的曲線,即使是最後一張圖,一開始的流量上升也是較平緩
而58的曲線,幾乎都是一開始就有一條短直線衝上去
可能是在預浸後壓力升的較快,所以一下就把咖啡液擠出來

預浸影響流速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流出咖啡液
而是在開始升壓到流出咖啡液的升壓速度要慢
流出咖啡液時的壓力越小,表示升壓控制得越好(不代表會比較好喝)
王梓轩 wrote:
最后一点也是让我最想不通的,最后一张图就是51粉碗基本直接9bar,51粉碗流量还是很大,大于有预浸15秒 58mm 粉碗流速

是這張嗎?

所以這幾張都是流速/時間(咖啡色)曲線, 非壓力/時間(紅色)曲線. 誤解了, 抱歉

王梓轩 wrote:
两台机器我都是做的3-4bar左右的预浸,大概15秒,预浸过程都有滴液,截图也有显示,粉碗中应该是灌满水?

所以 XBar/坦克蛋進行3bar預浸, 15sec, 這時約有0.5ml/sec的流速持續...Mmmm...預浸可能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或許只能猜測xbar的某些水倉->粉餅的機構(eg:單向閥,省氣塊)影響了流速? 拆到像Rossa PG那樣水倉直接就接觸粉餅的設計應是最單純的狀況. @.@

真的蠻難接受其他狀況相同下, 51mm流速會大於58mm的.
(萃取溫度的差異若不大, 應也不會對流速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兩者咖啡液溫度應相近吧?)
bakafish wrote:
粉碗的孔径与“总开孔...(恕刪)

我的意图是大流量浸湿然后暂停 blooming,整体15s,意图让粉尽快接触水,然后预浸,试图达到更均匀的预浸,但这也仅仅是想法。

两者的预浸过程确实有差,坦克炮虽然也换了气瓶,但是对比变量确实有些多。粉碗差异和粉饼headspace差异应该不是主因,因为58我测试了两种粉碗,51也测试了两种,粉碗间差异很大,但是结果和上述的情况是吻合的,所以猜测是在坦克炮和xbar的差异上。




58两种粉碗




51两周粉碗

准备买来坦克炮58套件同机上测试下。
chan.chenhao wrote:
是这张吗?所以这几张...(恕刪)

温度差别应该也不大,都用的蒸汽预热的高温水,应该是那里存在差异~而且我测试都还下垫滤纸,上垫了烧结片哈哈,难懂
王梓轩 wrote:
我的意图是大流量浸湿然后暂停 blooming,整体15s,意图让粉尽快接触水,然后预浸,试图达到更均匀的预浸

以我用11C的經驗,有兩個地方在操作上有不確定性
一是氣閥打開時,不確定開到什麼程度才有空氣放出(我想這點在Xbar上已改進)
二是機身上的壓力表指針上升時,是否代表粉碗裡已充滿水,還是只是開啟單向閥
這兩個不確定性都會影響到預浸

後來我把單向閥擰鬆,不會漏水即可
印象中有做過一次實驗,氣閥打開時,壓力表未動就有水流出
但我沒有測流速,不知道需要幾秒,粉碗才會充滿水
等我拿到Xbar再來玩玩

以大流量盡快讓粉碗上充滿水是好做法
但要注意的是,必需適時把氣閥關小
以免在粉碗headspace充滿水後,粉餅在無壓狀態下還沒吸到多少水,壓力就上升
這樣粉餅的密度會變大,萃取流速就會變慢

如果能確定單向閥出水時壓力指針是不會動的
那麼只要一看到壓力指針動了,就是關小氣閥的最佳時機點
這時以慢速升壓幫助水進入粉餅,在壓力1 bar左右即能浸透粉餅開始滴出咖啡液
開始滴出咖啡液的壓力越小,在9 bar萃取時的流速就會越快
在 Xbar 上测试,大气瓶由于有减压阀,和直连 8g 气蛋升压过程差异还是非常大的,预浸后快速减压可能是造成流速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之后测试下气瓶和气蛋在xbar上同克重和研磨,流速是否会相差很多



附上视频,气泵→气瓶→气蛋测试盲碗升压差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