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Lin0423 wrote:
其實減少 悶蒸時間 與 萃取時間
也可以減少 苦澀 感

若不考慮沖煮手法,請問大家聊到的澀味,是否就是鹹味?
我有時烘到一爆密集尾下豆,有時會有明顯鹹味,但只要烘到一爆結束,就改善很多。
或跟我味覺有關,一直喝不到澀味,鹹味倒是很容易察覺。
S.A.G. wrote:
若不考慮沖煮手法,請(恕刪)



我覺得不是耶
據我看過的文章(書?)
鹹味主要來自咖啡豆裡面所含的礦物質
澀味,尤其是我們要避免的澀味,其源頭應該是有機酸

而,我個人認為,能夠保留明顯的鹹味(如果這咖啡豆有的話)
烘焙成功指標
否則,時間拉長,咖啡豆的特殊風味都烘掉了
那就買商業豆把它烘深就好了呀

至於澀味
我覺得酸中帶澀的咖啡,拿給朋友喝,提醒他們,會酸中帶澀喔
有些人說,還好呀,像水果茶
有些人說,太酸,有些人說,太澀甚至沒熟
口味的問題很難說(有些人認為咖啡就是要苦苦有厚度的,明亮的酸他也無法接受。。。。扯遠了)

其實我有種感覺不知對不對
比較深焙的苦味,除了類黑素的產生外,有一部份也是澀味轉過去的
不過這只是味覺的感受,我沒有實際證據
網上有人介紹用氣炸煱烘豆
大家有試過嗎?
S.A.G. wrote:
若不考慮沖煮手法,請

或跟我味覺有關,一直喝不到澀味,鹹味倒是很容易察覺。
(恕刪)


我個人認為的澀感
去大賣場買最便宜的茶葉,要綠茶,綠茶粉也行
泡開水浸5分鐘喝喝看
讓你覺得牙齒潤呼度降低想反胃的話,那就是(當然也帶苦)
S.A.G. wrote:
若不考慮沖煮手法,請問大家聊到的澀味,是否就是鹹味?...(恕刪)

酸、甜、苦、鹹、鮮屬於味覺;辣及澀屬於觸覺,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澀味是口腔的上皮細胞產生的一種感覺。這些細胞遇到一些澀味的觸發物,比如紅酒中的茶多酚、酒精等物質物質後,產生的猶如受到「皺縮」、「拉扯」等等基礎感覺的複合感覺。

在人類的口水中有一種名為「唾澀蛋白群」的蛋白家族會與澀味觸發物產生化學反應,從而形成澀味。就拿茶與紅酒中的茶多酚這種物質來說,當唾澀蛋白群與茶多酚接觸之後,會反應生成一種不溶於水的沉澱物質,這些物質會依附在舌頭與口腔中,從而讓口腔中的口水失去濕潤的感覺,使口腔神經產生了「阻滯」與「拉扯」的感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澀味」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9368xb.html)
以香氣與濃烈風味而言
買貴森森的藍標藝伎
不如去買 衣索比亞 阿朵斯
厭氧發酵真的不是白做工

不過,藍標藝伎 真的不苦不澀
只是風味比厭氧發酵淡多了(或許有人說乾淨吧)
KCLin0423 wrote:
藍標藝伎 真的不苦不澀
只是風味比厭氧發酵淡多了...(恕刪)

我還是比較喜歡藝伎風味乾淨但層次豐富的口感,
相較之下,厭氧發酵及蜜處理都已經退出我的購買清單了。
實在是不愛發酵的味道

話說,4/1愚人節當天回去找烘豆老師私房傳授二小時後,已經克服酸澀及苦澀的問題了。
原來是我烘的太保守,然後調整方向又往更保守的方向修正,難怪一直無法解決問題。

前天烘一鍋淺焙的翡翠莊園藍標藝伎,一爆183℃/6分15秒,下豆187℃/7分50秒,本來以為烘太淺可能會帶點青澀味,剛剛試沖一壺,香氣及層次變化明顯、口感溫潤、毫無澀感及草味,連只愛中深焙的老婆大人都說順口好喝,頓時信心爆錶


Daniel WYS wrote:
話說,4/1愚人節當天回去找烘豆老師私房傳授二小時後,已經克服酸澀及苦澀的問題了。
原來是我烘的太保守,然後調整方向又往更保守的方向修正,難怪一直無法解決問題。


恭喜你
我就說Discovery是好貨吧!


KCLin0423 wrote:
鹹味主要來自咖啡豆裡面所含的礦物質
澀味,尤其是我們要避免的澀味,其源頭應該是有機酸


澀的來源有很多
有些有機酸會帶澀感
有些鹽類會增強酸的感受,造成澀感變強
同時鹽類也帶來舌面上的粗糙感
(所以兩者都會複合產生,在感官上會彼此增強)
在烘豆時其實會儘量將鹽類降解
所以Ted Lingle寫的杯測手冊中,把澀感歸類到鹽類降解不足
因此,在杯測時喝到鹹味,其實會歸類到澀
前述的某些有機酸帶澀,例如綠原酸就有帶草味的澀感
在烘豆時都是要與鹽類一併降解掉的
而,理解了這個事情,才會進一步知道烘豆時應該怎樣調整
Daniel WYS wrote:
我還是比較喜歡藝伎風(
實在是不愛發酵的味道
恕刪)


我還有一大堆的醉夢耶
剛開始喝還不錯
喝到最後 像醬油

關於藍標藝伎
您的一爆時間跟我的差不多(我可能長一點點)
但 我 45 秒就下了

如果您能克服 苦澀味
可以試試 日曬 鑽石山
記得沒錯的話,跟 藍標 藝妓 同一個莊園
我認為,味道奔放更勝 藍標藝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