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33將全面升級為CM34
隨著美軍要求國軍將封存的大量M113裝甲車重新啟封,也檢討了它們原本只有一挺.50機槍的貧弱武裝。

CM33將全面升級為CM34
最新消息是陸軍將把CM33的TS-96遙控槍塔(主要武裝為40mm榴彈機槍)整個搬到M113之上,使它們進化到有一些步兵戰鬥車的能力。

CM33將全面升級為CM34
而先前的CM33則全面加裝30mm鏈砲砲塔而成為CM34,改裝數量將近300輛,加上原先採購305輛,未來會有605輛CM34。
-----------------------------
看來MK44的評價不錯,一次又多了300台,整體步兵火力又提升了,M113因為結構簡單、耐操好用、零件容易取得的關係,各國均持續進行中壽性能提升(MLU)計畫,感覺一部分可以參考新加坡改裝成野戰防空

CM33將全面升級為CM34
新加坡共和國空軍(RSAF)改良版的M113 IFU配備6枚蘇聯Igla地對空導彈與火控雷達,背景則是國人熟悉的鷹式飛彈,負責機場短、中程防空任務。

CM33將全面升級為CM34
丹麥將M113升級至Mk I DK版本配備一門25mm快砲並加裝陶瓷裝甲。

CM33將全面升級為CM34
巴西陸軍M113更換新的底特律6V53T柴油引擎與艾利森TX100-1A變速箱,車長裝甲護盾也更新。
文章關鍵字
裝了30鏈砲的車人員運輸量就小很多,要載運同樣的兵員就要增加車輛數量,啟封M113補足運輸能量,挺合理的。如此才能迅速移動到灘岸邊上對來犯敵軍進行打擊,原先就有一些M113裝的是拖式飛彈,是否會增加拖式飛彈的M113,進行反登陸作戰,也是另一個增強反登陸武力的準備!

不過舊式的CM33底盤設計沒有新的CM34底盤的剛性與可調整式減震筒,對遠方目標的連續射擊精度會有差,CM33底盤無法用升級的方式變成CM34,這個缺點將會對砲擊遠方海上兩棲戰車的準確度有影響。
Charlie2020 wrote:
裝了30鏈砲的車人員運輸量就小很多,要載運同樣的兵員就要增加車輛數量


CM34因為中科院設計的是「吊籃式機砲塔」,下面的吊籃佔去車內的空間,同時因為砲塔需要旋轉,在一定距離內的空間也不能利用,以免造成危險,所以人員運輸量就小很多。




CM33不需要走和CM34一樣的路,應該到往前進一步用30mm遙控機跑結合「反甲飛彈」或者「刺針飛彈」,可反制無人機、直升機、主戰、裝步,一次到位,不要幾百輛的裝步都一樣的配置,這樣風險很高,敵人容易反制,而且,使用遙控機砲塔對車內可利用空間影響較小,人員運輸量不會差太多。

例如,Kongsberg Protector RS6遙控機砲塔,結合標槍飛彈、新一代可射擊AHEAD彈藥反制空中目標 (無人機) 的30機砲,輕巧到連JLTV都可以裝上,

Charlie2020 wrote:
裝了30鏈砲的車人員...(恕刪)

單兵隨便徵用一台機車 馬上作戰半徑增加200km
sun2323dw
步兵摩托化,野戰行軍時,腦袋瓜想的
應該要將任務單純化 將M113大量改裝成只裝載防空飛彈
步兵戰鬥車就交給CM34就好
實際作戰 需要用到步兵戰鬥車時 表示已經快登陸了
要一堆做什麼用??
這種蛋殼即使裝著鐵鎚有意義嗎?
防禦力太低了,這種裝甲車應該用7.62的子彈就可以被穿透了吧?
eclair_lave
查點資料沒很難,實車在各展示時也看的到,別以為用鋁合金就多好打穿,該有的厚度還是有
eclair_lave
另外這類裝甲運兵車不是拿去硬拚硬,只是讓步兵在轉移時有個基本防護,在到戰線或陣地前的某個距離就會下車步行到定位,車載的武器是支援性質的
sincostan wrote:
實際作戰 需要用到步兵戰鬥車時 表示已經快登陸了
要一堆做什麼用??


600輛我覺得還很少說,CM34可以裝3名車組員+6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總數大約5400人大概也就一個旅的人數,你又不知道敵人是會在那邊登陸,北中南各200台,加上每個營區分個幾台根本很快就分光了

步兵戰鬥車主要是提供火力支援,中國登陸的也只會是輕裝備,重裝備根本不會過來,CM34面對敵方步兵和輕裝甲還是很致命的,尤其它能夠行走式攻擊,存活率提高不少
66JOE wrote:
這種蛋殼即使裝著鐵鎚有意義嗎?
防禦力太低了,這種裝甲車應該用7.62的子彈就可以被穿透了吧?


想太多了,一般沒上陶瓷裝甲板的就能扛7.62了

雲豹全車車體基本防護規格為北約STANAG 4569 Level 3標準,可防護小口徑武器(7.62×51mm NATO鎢芯穿甲彈)之射擊,車身正面可抵禦12.7mm破甲燃燒彈的射擊。
車體外側亦可加掛以高硬度陶瓷為裝甲版,安裝上裝甲板後全車防禦達到Level 3標準可抵禦12.7mm穿甲彈直擊與155mm炮彈破片之傷害,車體正面裝甲提升到Level 5水準,可抵禦25mm火砲之遠距離射擊。
jfkcity
想太多了!
M113可能比較老舊,陸軍有相當數量以M113為基礎發展的CM21系列,有些還是新車就封存了,CM-21防護力已較M113強化,可再外掛防護裝甲後繼續服役,覆車接地壓低,地形適應性較高,應該拿一些出來改裝,加裝反甲飛彈或者短程防空飛彈,用遙控武器站裝設,不要再用人力站(蹲)車頂 (如下圖),對士兵來說是很危險的。




關於接地壓,可以比較輪車和覆車的差別,左邊是雲豹 (~22噸),右邊是CM12 (~48.5噸),雖然台灣公路密度高,但是還是不能完全依賴輪車,覆車仍其有存在價值。

alexlin1 wrote:
隨著美軍要求國軍將封(恕刪)


當初引進MK44的方案我就反對
那時是說需求300門
外購一門一億 授權生產一門兩億
軍方選的是前者

而我認為應該選後者趁機升級國防工業
從20機砲升級到30mm (雖然進彈機....之類的精密機械還是要輸入)
而且不只 CM34 需要
還有海軍軍艦兩弦的防砲 海巡的主炮 陸軍防空 (換掉20機砲).....都可以裝配
而且記得MK44可以換掉少量零件就升級40mm

哀....軍方高層只想簡單方便的外購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