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潛艦國造動工 困難才開始
04:102020/11/25 中國時報 呂昭隆 、新聞透視


潛艦國造宣布動工,但最困難的部分,現在才開始。過去4年,潛艦是在設計階段,都是電腦製圖,動工就意謂著真刀真槍上陣,能否如期、如質、如預算完成,海軍潛艦小組與台船都信心滿滿,但潛艦建造期程長,政治與技術風險大,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看好。


專案管理 美答應又反悔

潛艦技術門檻非常高,澳洲本來也是想潛艦國造,與美商合作製造傳統潛艦,花了15年時間,最後失敗,最終只得向法國採購,即是一例。我國造潛艦的紅區核心裝備,沒一項自己會做,都受制於人,又有大陸干擾因素,沒有樂觀的理由。

潛艦雖動工,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專案管理誰負責。本來美國政府答應,可以循軍售管道,但據了解,現在美方又說不行,改成商售;潛艦製造複雜,專案管理良窳,攸關成敗,現在卻連誰負責專案管理都還沒到位。

澳洲經驗 花15年仍失敗

再者,澳洲投下大成本,最後承認失敗放棄,是做出來的潛艦,達不到靜音效果;韓國仿照德國做的潛艦,前3艘也達不到靜音標準,最後是在德國技術協助下,才克服問題。台灣的國防工業剛起步,更該步步為營。

一艘500億 豈能裝聾作啞

蔡政府很會做大內宣,潛艦又是機密案,幾個人關起門來,決定一切。外界只要有批評質疑,海軍就會發個新聞稿駁斥,還要媒體自律自重,宣稱保留法律追訴權。造一艘潛艦要500億元,2024年才下水,屆時,蔡總統的第二任期都交棒了,難道這4年都要外界摀住眼睛和耳朵,都不准吭聲,只能跟著大內宣唱和?

根據民進黨在野時出版的《國防藍皮書》指出,潛艦國造的最大障礙不在高雄,不在美國華府特區,而是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總統府。如今,民進黨已執政,蔡英文也宣示沒有回頭路,問題是潛艦國造,沒這麼簡單,如果沒有美方協助,仍是一路難行。昨天在台船高雄廠,總統、國防部長、國安會祕書長與海軍司令等300多位嘉賓高高興興見證動工,但困難就從這一天開始。
X時會跟X天一樣被GG嗎?
CHH230 wrote:
X時會跟X天一樣被GG嗎?


中時這兩天的報導好像在反諷「馬」的無能,凡事皆不為,遇困難就轉彎.....
菜包817 wrote:
潛艦國造動工 困難才開始

錯! 積木設計時難,組合就簡單多了。
不能不明白
菜包817 wrote:
再者,澳洲投下大成本,最後承認失敗放棄,是做出來的潛艦,達不到靜音效果;韓國仿照德國做的潛艦,前3艘也達不到靜音標準,最後是在德國技術協助下,才克服問題。台灣的國防工業剛起步,更該步步為營。


這一段話是很重要的,潛艦要自造,就必須要有一些心理準備,前面幾艘將會有一些瑕疵,這些瑕疵就會造成戰力上缺陷,所以下一艘就要修正前一艘的瑕疵,目前台灣的潛艦戰略是老美海軍訂出來的,造出有瑕疵的潛艦也是學習必走的路,美國海軍事實上是很清楚這個可能,基於台美戰略合作的需求,美國海軍基於美國與中國的防堵戰略思考,這是美國利益,增強中華民國海軍作戰能力會減低美國海軍戰時的損失,美國參眾議員會與海軍共同與政府協商幫助台灣解決這些瑕疵問題,以提升中華民國海軍的作戰能力,共同面對中共在西太平洋上的威脅。我們造潛艦這條路是需要10-15年的學習路程的,不可心急。

如果菜包是藍軍的網軍打手,當政府換人當時,說話角度就立刻轉換了! 同樣,這些綠油油的人,在藍色當政時,是否依然會支持政府建軍? 還是隨民進黨杯葛為反對而反對呢?

這些有顏色的網軍是否真正的支持建軍,愛國? 還是隨顏色起舞?
當年國民黨政府辛苦的籌備,在美國技術的支持下,
製造 IDF 戰鬥機,反對黨有些人士的酸言酸語,讓人印象深刻。
製造完成之際,我們也買到了 幻象,F-16

現在的政府,在美國協助下,進行自製潛艦,
反對人士的惡言相向與阻撓手段,證諸歷史,並不讓人意外。
好奇的是,
未來在完成之際,我們又會有外購潛艦的機會嗎?
菜包817 wrote:
潛艦雖動工,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專案管理誰負責。本來美國政府答應,可以循軍售管道,但據了解,現在美方又說不行,改成商售;潛艦製造複雜,專案管理良窳,攸關成敗,現在卻連誰負責專案管理都還沒到位。

澳洲經驗 花15年仍失敗

再者,澳洲投下大成本,最後承認失敗放棄,是做出來的潛艦,達不到靜音效果;韓國仿照德國做的潛艦,前3艘也達不到靜音標準,最後是在德國技術協助下,才克服問題。台灣的國防工業剛起步,更該步步為營。


我一向當烏鴉不想當歌功頌德的九官鳥 這裡面講了很多重點 美國海軍為何不敢用軍售

或許不是因為對岸的問題 反而是怕被國會給了買柴潛的壓力 只好用商售以廠商為主辦

潛艦的專案管理超級難 要不然為何會有那麼多國家踩到這個爛泥巴坑之內

當年各國可都是風風光光啟動造艦 只是到最後的結果是怎麼樣? 隨便上網去看就好了

基本上人家還沒有政治上的問題就很慘烈了 更何況我們的問題不是只有技術而已

當然 我們可以去找現有的方案來改 要不然幹嘛這樣躲起來做 連個最後的構型也在猜

即便有現有的方案也沒有辦法買到人家原來的裝備 戰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除了澳洲的柯林斯改裝的是洛馬整合的戰系外 其他的方案都是用其他的系統

另外我們的潛艦要用的鋰電池而非鉛酸電池 效能高但是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澳洲的柯林斯被馬到狗血淋頭 也就兩個原因 噪音與戰系不優 其他都是一級棒

噪音的問題竟是一位資深航太專家根本是外部人員聽說潛艦有噪音過大的問題

自行研究有了心得 經過模擬確認問題的所在 幾經波折才被延攬進到潛艦改進小組

最後建議用玻璃纖維做成擾流板外殼 附加於潛艦外殼改變流場而解決這個問題

只是這艘潛艦已經"正式"服役好幾年了 至於戰系的問題又拖了幾年才解決

我對這些搞政治的不解? 才剛開工就一副萬國歡騰好像問題都解決了??

潛艦的問題這時候才正式開始 複雜的拼圖才要開始 更難的是拚完圖之後

到底是不是跟當初設計的一樣好 萬一不是(肯定不是) 要如何改這才是最難的
澳洲的柯林斯級潛艇是「美國」幫忙解決的,連螺旋槳推進器、柴油機都還送到美國去調整,不是德國,這篇導不知為何寫成「德國」?

一如西班牙的S80,也是在美國的協助下才解決問題,老美對於擦屁股很有經驗,繳學費是一定要的,所以原型艦一定要先生出來。

沒有一個計劃是完全沒有風險,直接外購,原裝進口也會遇到水土不服的風險,這種「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的陳腔濫調正是國家不能進步的障礙,不只是在國防領域,任何地方都一樣,台灣這種言論太多,才是真正的風險。

套句廣告詞「just do it」,P.D.C.A.
什麼都不看!我只看外殼(艦體),到時再看做壓力容器的是要跑路還是要死給全國看!
玩超臨界這幾年,國內就沒幾個能做高壓容真的抬得上檯面技術的,光焊道工幾個能符合標準.還有鋼鐵材質.
等著看這一家到時要怎麼收尾.
除非這一台只想浮潛就不需要考慮壓力耐壓.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