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12年的海軍艦隊[實際]想法

Charlie_H wrote:我們知道這樣做...(恕刪)
沱江艦量產型設計今年才剛發包出去,最快明年才有機會開始作船體。在最終定案前之前,還有機會翻案用台版SMATR-S代替蜂眼導海劍二。計劃到2025年作三艘防空型的出來。我不覺得會弄很快,其他的大工程都要花錢。要維持沱江艦建造能量,免得像經國號一樣一下子造完人沒事作跑光光。
不知道海軍和中科院的想法是怎樣子呢?

Charlie_H wrote:
我們知道這樣做是對...(恕刪)


說實話,我實在不喜歡迅海,
高不成低不就
雙體船卻跑不快~~~耐海力也一般

只當應急墊檔還可以,大量造根本浪費
有限資源

海軍實際缺的是輕型巡防艦(二級艦),
可以是OPV,也可以是較強的巡防艦

重點是出勤能力一定強過錦江和迅海
海軍一直拿錦江幹1~2千噸船的工作

不如實際造一批,跟海巡共用船體設計
分輕裝跟重裝,輕裝OPV火力就夠
(40跟20公釐快炮,深水炸彈)
重裝,就錦江現有火力已經夠了
(4枚反艦飛彈,76快跑,深水炸彈等)
動力可以全柴推進,柴油/柴電推進
我是推後者,執行水雷或反潛任務適合。
船殼可以厚實些,怕要玩碰碰船。

airbear wrote:
說實話,我實在不喜...(恕刪)


請問一下所謂1000-2000噸船的主要任務是甚麼?

我所知道的是近海巡邏,過去山字號與陽字號一樣是要護航運補金門馬祖。
如果讓現在的沱江與錦江級座山字號的工作是超過了500-600噸船設計的任務!
問題可能是海軍要多少艘次於巡防艦的船做高低配中更低的配置?

我認知中的外島運補護航任務與一般巡邏任務,它需要多少艘船去執行任務? 目前所有的巡防艦高達22艘,按造值勤,訓練與保養,任何時間都有8艘可以值勤,每次外島任務才派幾艘出去,每次環島巡邏也才派幾艘出去? 這些都有關聯的! 還是要問問一個海軍的軍官,海軍例行公事中船到底夠不夠用?

Charlie_H wrote:
請問一下所謂1000...(恕刪)

濟陽和康定出勤率多少?
都很低,因為妥善率問題
不然海軍沒事搞兩艘派里
進來幹嘛? 濟陽狀況好的沒
幾艘,康定好一點但速度慢

很多任務真的就是打雜任務
這些任務部分跟海巡重疊
不需要先進巡防艦的佔多數
本來海巡造大船(1~3千噸),
可以減少海軍的負擔(護漁)
,偏偏海巡船造了,油錢沒
增加多少,或是剛好是中信
造的,出問題沒法跑。

二級艦要省時省事,其實中
船造的千噸巡護艦(實際排水
近2千噸),就符合需求,航速
24節,當然以此基礎重設計,
更好,基本武裝76快跑搭配2
~4門機炮,防空可以用76快炮
,錢多可以用海劍羚,用柴油
或柴電(高速柴油,跑28~30節)
,巡航柴電(15~18節,省油),
自動化程度夠高,人力跟錦江
差不多,可以參考新加坡的
LMV。
airbear wrote:說實話,我實在不喜歡

Charlie_H wrote:請問一下所謂1000-2000噸船的主要任務是甚麼?

小弟來講講自己對二級巡防艦的想法-
1. 只裝炮的船, 我想海軍以後不會建制, 發炮驅逐和撞撞樂給海巡作就好了. 而且軍艦比海巡艦貴...
2. 我也覺得二級艦在海軍裏是需要的, 有兩個目的--
A.省錢, 花一半的錢可以作一級巡防艦7成的事. 例如反潛, 等級較高的護航
B.人員養成, 可以啣接尉級(沱江以下) 與上校級(一級艦)的艦長訓練.
3. 小弟覺得沱江級還有有她的用處. 光是4艘沱江的ASM載彈量就跟一支艦隊一樣了. 更何況是還會帶著光六出門. 在海上的特遣支隊如果真的把ASM打光了, 沱江群就像彈藥補給船一樣,不用真的補給, 讓一級艦給座標讓沱江射雄風就好了.

綜合以上的想法, 小弟理想中的二級艦比較像日本朝日級. 但為了省錢, 再減掉東西--
1. 3000 噸 等級, 需要承受六級以上海象. 柴油主機 x1+燃氣渦輪 x1 (要跟上一級艦時用), 單舵單漿;
2. SMART-S旋轉盾 + SPS-49 L頻雷達, 1組 8MK41(可擴充到2組), 裝16枚海劍二&8枚雄風
3. 中頻艦首聲納 SQS-56, SQR-18 拖曳聲納. 帶4枚ASROC,+ 2組三聯式的MK-46魚雷;
4. 最好可以搭載一台 S70C.(優先考量)
5. 建 9艘, 戰時專責艦隊反潛, 週圍四處跑四處掃. 有時還可以陪海巡作升級護航.

想像中的未來特遣支隊的規模會是--
2艘主力艦(含基隆級) + 3艘一級巡防艦 (防空) + 3艘二級巡防艦(反潛通用) + 6架反潛直升機
有直升機母艦的話, 可以升級到10台反潛直升機.
會有 144枚 160 Km+ 防空彈 + 304枚 40 Km+ 海劍二 和 64發的ASM.
三支特遣艦隊, 在台灣南北的海峽各放一支和第三支防衛東海岸領空.
個人覺得南邊巴士海峽的艦隊要優先配有 DDH 和 新主力艦.
不像宮古海峽和東部. 南邊只有我們自己在顧而已.

airbear wrote:濟陽和康定出勤率多少?都很低...很多任務真的就是打雜任務, 這些任務部分跟海巡重疊. 偏偏海巡船造了,油錢沒增加多少,或是剛好是中信造的,出問題沒法跑。(恕刪)
Airbear大, 日頭赤炎炎大家自己顧生命... 叫海軍用力釘海巡署就好了, 不然弄個海巡署不作事來分錢的嗎??? 海軍在未來十幾年, 戲份吃重不能鄉愿呀.
老大, 是我們太一廂情願了~

海巡當初對於接裝40快砲,就是一100個不情願 只想用便宜/好保養的國產20機砲

然後跟空勤總隊的直升機搭配,海巡也是搞到讓人無言~

現在給海巡預算造船了,卻又沒有足夠油錢


imshi47 wrote:
Airbear大, 日頭赤炎炎大家自己顧生命... 叫海軍用力釘海巡署就好了

cche1079 wrote:
老大, 是我們太一...(恕刪)



海巡的主事者,對預算的規劃做
的不夠,當初是前任政府撥一筆錢
給海巡造大船,可是錢怎麼分配,
確是學問,海軍也有類似問題,只
是沒有海巡這麼扯。

政府經常編列預算,缺乏壽期成本
的概念,只編造艦預算,沒編後續
維護訓練備料等花費

我覺得以前軍購過度依賴美國
因為美國賣都是整個配套完整的銷售
(也不學學人家怎麼建案規劃的)
所以常看外國軍購貴或跟美國買貴
卻沒去分析人家的採購內容
同樣採購F16不同國家採購內容就會
差很多,影響因素影響極多,看外國
的採購再看國內,感覺台灣不止軍購,
很多預算都亂,難怪一堆閒置無用的
公共建設支出

軍購缺乏整體長期規劃,一案一編

也沒有建立和維持軍備生產和
技術能力的長期政策

我原先理想的艦隊編制

18艘主力戰艦(3支艦隊)
6~9艘輕巡防艦/OPV
24艘飛彈快艇(包含6艘迅海級別,
18艘2~3百噸級)
2艘快速油彈支援艦
4艘兩棲支援艦(8千噸,兼外島
運補, 自帶LCVP,有車輛
甲板,RORO能力,取代
中和級)
1~2艘船塢登陸艦(1.4~1.6萬噸級)
潛艇6艘

主力艦分成3種,每種約10年建造測試
3艘大型防空艦,9艘主力巡防艦,6艘
反潛/通用艦,輪流造;(按急迫與優先序)

假設先造是輕反潛通用艦,急迫性高,
但開始引進新一代裝備,主要是戰系,
造6艘搭新戰系和現役裝備,可搭部分
新武器與感測系統,以能較快速形成
戰力考量,假設設計規劃2~3年(成熟
快速方案),首艦開工到服役約5年(含
至少一年海試),第二艘海試時開工,
之後每半年至一年交艦一艘,到6艘
全數交艦約4~5年,剛好10年過去,
首艘已經操作5~6年, 足以將戰系大致
改到成熟,建造後期,啟動9艘主力巡
防艦,團隊開始規劃設計(原先規劃人
第一型細部設計完成,即可開始做第
二款的規劃,第一型後續艦開建,細
部設計人力可以開始轉移做第二款),

第二批引進較多新概念技術和裝備,
進一步將戰系成熟,並與新裝備整合,
預計設計規劃,到建造完成約15年,
扣除兩案重疊時間,合計20年。

第三批另一款主力艦,直接用改進
成熟的新裝備跟技術,集大成,約
10年,設計規劃五年,建造3艘五
年。

第二批計畫進行時可以用部分技術
,先改進現役艦,做期中壽期改良,
因為建造新船數量有限,船台空檔,
做壽期改良,順便開始測試新系統
和裝備。

18艘戰艦,30年一代,中間期中壽
期改進,技術翻新不中斷,設計團隊
和船廠一直有事做。

類似方式,很多國家一直這樣做。

期中壽期改良的新裝備,新艦可以直
接沿用繼承,一個裝備承接兩代船。

我的飛彈快艇部隊主要是快速反應打擊,
所以船速至少35~40節,配中口徑快跑
和飛彈,完全不考慮反潛或長期出海,
迅海級別的最多設計一周的海上自持力,
主要是飛彈快艇領艦兼保鏢(較好的偵
蒐和自衛能力),沒啥任務就擔任軍港
的港巡艇。






Charlie_H wrote:說的有道理! 某些人是很反對航艦的! 不過海軍丟出這新聞當方向球這一陣子,似乎反對聲浪並不明顯!

Charlie大. 直升機空母和空軍的加油機一樣. 需要有人一直出來說明建案理由. 把說帖拿出來, 戰術設計講清楚才有建案成功的可能. 不然有些政治人物的反對意見, 跟五毛差不多而且一樣一直倒帶. 講得清楚了尚且如此, 沒有說帖只有被炮到死的份.
cche1079 wrote:老大, 是我們太一廂情願了~(恕刪)

airbear wrote:海巡的主事者,對預算的規劃做的不夠,當初是前任政府撥一筆錢給海巡造大船,可是錢怎麼分配,確是學問,海軍也有類似問題,只是沒有海巡這麼扯。

小弟想, 最初的海巡主事者只是想快點生兵出來. 什麼艦都要, 什麼案子都吃.
應該不是沒有考慮到油錢預算, 這是人性.
另外, 小弟剛剛查了一下. 從2000開始有海巡署, 歷任署長都是警察出身~.
到了 2016第三次政黨輪替後, 才有第一個海軍出身的署長 - 李仲威

往事已矣~ 現在就是要去監督海巡, 讓海巡把自己該作的事作好.
另外, 我也貼一篇官版的未來20年造艦計劃供大家參考查閱.
http://mdc.idv.tw/mdc/navy/rocnavy/futureplan.htm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