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普森,躲沒有用!! 三陽x中油攻電動機車「恐落後Gogoro」?董事長:走慢比走錯好

魯拉拉拉 wrote:
不然你們認為2035年禁燃油機車,以及未來石油需求大量下降後,中油要幹嘛? 諾大的廠房場地,一大堆員工誰養? 現在預先規劃好,準備轉型做電池,我覺得挺好阿,中油公司本該掌握著以後的動力來源-電池的原料及生產,來因應下一個世代,哪裡錯?
你們為了支持自己的GOGORO所以挺松下挺到底,你們就是眼光短淺的狗迷罷了,你們會關心中油未來的發展嗎? 會關心台灣的未來嗎?

再者,未來等中油開始生產18650/21700電池後,睿能也可以跟中油採購阿,睿能不採購,也會有其他的汽車廠/機車廠,或是不同的產業開始使用中油的電池
而且,說不定未來國家更進一步規定電動機車補助要採用國產電池,到時候睿能也得向中油買電池
我知道,要你們狗迷去替台灣未來思考,可能太遙遠了,因為你們跳不出舊有思維,只想到自己騎的GOGORO


我看到一些狗迷開心的說現在每年有多少月租費進來了,但是無視睿能一直在預先投資兩顆電池和換電站成本根本無法靠月租費收回來,這就是換電系統的罩門

這很像大陸已經垮掉的共享單車阿,當初投資者也看著每個月穩定的押金和租金流口水,卻忽略租金根本無法應付車輛生產及維護成本
別忘記睿能根本不是啥電子業,啥科技業,睿能做的就是實實在在的傳產,賣多少車,要花多少電池費,該搭多少換電站,這根本就是傳產
另外也幸好睿能出了充電組,至少以後睿能倒了還可以在家充電,也不錯啦

魯大不夠認真看文歐,如同#79樓我所講的
,我沒說睿能只能用p家電池,如果有台製國產品可用也是可以用來練兵的(但應該不是殯葬業研發的出來的...),只是後發者要迎頭趕上,不是結盟就是併購,但中油現階段什麼都不是-等於還沒開始,三陽寄希望於海市蜃樓,只能佩服他的勇氣(或是說只是急就章的來廣告已開始耕耘電動車),也相信魯大不會這樣制定公司未來3-5年的規劃吧。
再者睿能也非等同於共享單車,畢竟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或許3-5年內可能還是處於虧損或打平,但過了損易點後,後面就是純收入淨利,且損易點是握在睿能手裡(充電大數據),我相信睿能絕非共享單車之流,營運方式也非傳統車廠(單次買斷)可以類比,且gogoro的衛星廠商至少有70-80%是台灣本地廠商,未來連零件供應商的零件使用壽命應該也有數據可參照(相信魯大知道這數據庫有多大的商用價值),另對就業率和國民收入都是正向循環的,
最後還是希望魯大能堅持住給我們不一樣的思考方向,感謝

魯拉拉拉 wrote:
Mobike造價不低...(恕刪)


就算一台3000好了,每個月收50也只要5年就回本了。
所以是管理問題,沒有系統化管理,單車維修報廢處理成本比造車還花錢。
造一批車出來不管理隨便人租,反正押金爽爽收,造一台車估計可以招十個會員,車壞差不多了就倒一倒,這個模式早就看出來了。
大陸是改實名制不准收押金以後很多業者就不玩了。

台灣u-bike為什麼可以經營,因為系統化管理減少管理成本,有管理才能長久,生意人將本求利成本固定了要收多少可以打平就算得出來。

當然我也不否認電池租金偏低,而且這個論點還是我很早就提出的,所以他們才推出吃到飽方案提高月租金,吃到飽方案優惠是有期限的,原價一千多應該是可以打平成本,優惠價699 799 899應該就要靠賣車補貼。
電動車也可以很耐用emoving里程超過4萬公里
唉,你還真喜歡抬槓,一台mobikek的壽命能到5年? 大數據顯示一個城市的mobike車輛約有3成左右是被破壞GPS組件和鎖頭,被拿來自用,剩下7成在運營,一台車平均每天被租用多久,一年可以收多少租金,平均壽命只有1年多,第一代mobike成本超過台幣一萬,後來的Lite便宜很多,但是也沒便宜到3000,這些網路都有很多數據可查,所以我才說租金都不夠車子的成本了

喔? 我根本不知道你何時說的,我很早就說換電系統是做不下去的


cbeck wrote:
就算一台3000好了,每個月收50也只要5年就回本了。
所以是管理問題,沒有系統化管理,單車維修報廢處理成本比造車還花錢。
造一批車出來不管理隨便人租,反正押金爽爽收,造一台車估計可以招十個會員,車壞差不多了就倒一倒,這個模式早就看出來了。
大陸是改實名制不准收押金以後很多業者就不玩了。
台灣u-bike為什麼可以經營,因為系統化管理減少管理成本,有管理才能長久,生意人將本求利成本固定了要收多少可以打平就算得出來。
當然我也不否認電池租金偏低,而且這個論點還是我很早就提出的,所以他們才推出吃到飽方案提高月租金,吃到飽方案優惠是有期限的,原價一千多應該是可以打平成本,優惠價699 799 899應該就要靠賣車補貼。
魯拉拉拉 wrote:
哦? 你喊每顆11000? 這是我看到的電池成本新低點 大笑大笑
你這樣對得起其他狗迷心中松下電池的崇高地位嗎?

其他的算法就懶地回了,我自己都回N次了,自己爬文吧...(恕刪)


你真的無可救藥了呢,

基本上我可以100%確定你壓根沒算過成本,
你的成本來自於別人餵食的資訊。

wiki 可查到G電池使用120顆18650,
根據容量換算應為使用2900mAh,
每顆18650"進貨"成本可低於NTD80,
120X80=?
機殼成本為塑殼,量產後可壓低至NTD1000
電子成本有量可議價,總成本NTD 1000已算高。

魯大,需要我教您怎麼按計算機嗎?


如果我是廠商,不可能提供BOM cost,一定是提供市價,至少為BOM cost的兩倍。

基本上我就是從事電子業,
不曉得您在做什麼的?
看起來跟電子業應該毫不相干。

電動車就是集機械與電子於一身的新產業,
也難怪你不懂。

想開一點兒 wrote:
所以三陽、山葉都很...(恕刪)


不,只有山葉.(如果你真的不想把第四名之後的看入眼簾的話)
三陽不比光陽聰明.說真的.更蠢!

基本上.
光陽是死定了!
三陽是死透了!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基本上.
光陽是死定了!
三陽是死透了!


幫你備份一下 就讓大家看看到底是兩陽蠢還是你蠢



魯拉拉拉 wrote:
大數據顯示一個城市的mobike車輛約有3成左右是被破壞GPS組件和鎖頭,被拿來自用,剩下7成在運營,一台車平均每天被租用多久,一年可以收多少租金,平均壽命只有1年多

很明顯的管理出問題才會一台車只能用一年多。


魯拉拉拉 wrote:
第一代mobike成本超過台幣一萬,後來的Lite便宜很多,但是也沒便宜到3000,這些網路都有很多數據可查,所以我才說租金都不夠車

你不是常說大陸東西便宜台灣東西貴,怎麼一台腳踏車成本超過一萬你會信,不過我沒看過mobike也許品質真的不錯,我只見過台灣有推出的obike感覺成本就和押金差不多。


魯拉拉拉 wrote:
喔? 我根本不知道你何時說的,我很早就說換電系統是做不下去的

一系列出沒多久,很多人不接受月租費的時候。
電動車也可以很耐用emoving里程超過4萬公里
你先自己去爬一下:
1.當初睿能的電池不當使用要賠5萬元時,有多少狗迷跳出來說睿能的電池有多貴
2.後來許多人說睿能電池成本才多少多少時,有多少狗迷跳出來說睿能的電池哪可能這麼便宜
3.後來我一直說換電系統是做不下去的,又越來越多狗迷說其實睿能的電池成本才巴拉巴拉的..有多便宜
你們狗迷可以統一好口徑嗎? 到底是怎樣? 不會覺得臉很腫嗎?
我很早就在質疑睿能的電池成本哪可能這麼貴-->請自行爬文

再來,好,既然有人說一萬一,那我們就拿一萬一來算吧,一台車兩顆電池2萬2,買車的時候睿能就要先負擔2萬2,假設選499方案,要繳3.5年才回本,我就假設現有12萬車主都繳499的月租費吧(假設共掛牌12萬台吧)

那麼來看換電站上的電池吧,網站公布平均每日交換量77195次,我想這次數應是換兩顆是一次吧? 再假設這裏面的電池有5成是耗到里程將至才去交換,那麼每天有77195/2*50%=19298次完整的電池充放,所以3.5年,會有24653195次電池完整充放一次,假設壽命是800次充放(網路上說500次以後開始衰退,就算800次吧)那麼3.5年要耗掉3.08萬顆電池

12萬個車主,經營3.5年,要耗掉3.08萬顆電池,加上車上的2顆,共27萬顆電池,以每顆1萬1元算,成本要29.7億
這時候12萬車主繳費499x12x3.5x12萬人,3.5年共繳了25.1億的月租費
(我就當作12萬名車主就再也沒增長過,就這樣經營3.5年)

我都只算車上和架上的電池,我還沒算換電站,以及其他運營成本!!!,月租費就已經抵不上電池的消耗
而且更糟的是,睿能的生意是實實在在的資本生意,有幾台車,就要準備多少電池,準備多少換電站,頂多把管理做好罷了
-------------
PS:
1.尚有許多吃到飽的客戶,繳1199吃到飽,但是里程絕對是超過1,2千公里在操
2.用5成來抓耗到里程將至才交換電池是極為保守的算法,個人認為實際應該在8-9成
3.僅能以網站上公布的電池交換次數來推估電池的消耗情況
4.網頁上交換了29304198次,總里程568863176km,代表每次交換平均只騎20km,個人認為里程數應有誤

我不知道目前最新的掛牌數,有興趣的就自己試算下,甚至可以算到30萬輛,那麼,你覺得只做換電站會不會倒?

我的工作喔? 他們不是一直叫我特助嗎?



jonson0409 wrote:
你真的無可救藥了呢,
基本上我可以100%確定你壓根沒算過成本,
你的成本來自於別人餵食的資訊。
wiki 可查到G電池使用120顆18650,
根據容量換算應為使用2900mAh,
每顆18650"進貨"成本可低於NTD80,
120X80=?
機殼成本為塑殼,量產後可壓低至NTD1000
電子成本有量可議價,總成本NTD 1000已算高。
魯大,需要我教您怎麼按計算機嗎?
如果我是廠商,不可能提供BOM cost,一定是提供市價,至少為BOM cost的兩倍。
基本上我就是從事電子業,
不曉得您在做什麼的?
看起來跟電子業應該毫不相干。
電動車就是集機械與電子於一身的新產業,
也難怪你不懂。
我覺得你拿youbike來比喻其實不是很洽當,youbike是要定點還車,與mobike隨便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隨便丟的時候,最難管理的是人心

因為我以前的台幹朋友公司就在接mobike的單阿,我自己也很無聊的分析過mobike,別忘了上面還有GPS定位模組呢


cbeck wrote:
很明顯的管理出問題才會一台車只能用一年多。
你不是常說大陸東西便宜台灣東西貴,怎麼一台腳踏車成本超過一萬你會信,不過我沒看過mobike也許品質真的不錯,我只見過台灣有推出的obike感覺成本就和押金差不多。
一系列出沒多久,很多人不接受月租費的時候。
這真的是
光陽的獲利真的很好,所以它敢先弄個ionex試試看,我猜它們內部已經推演過,ionex垮了也不會影響本業

想開一點兒 wrote:
所以三陽、山葉都很聰明,只有光陽中標,一頭熱自製硬上,只能說有錢就是狂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