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能的電池會虧損嗎?(不是針對睿能,而是各大要推換電版都有的問題)

特斯拉這個例子在網上也很多人說是因為松下電池的密度高,其他電動汽車的電池密度無法達到
如果單就循環次數,松下18650並非最好
如果可以,請列出可跑里程數對應電池規格的計算公式吧? 你試算看看,看看我拿同樣18650電池的特斯拉的里程數舉例子錯在哪裡,會讓大家更信服(其實我已經知道了)

此外,你有那裡的理論可以支持你說的18650電池永遠不會因為年份衰減嗎?
最後,你一下子說20多年來攤,一下子又說8.4年來攤,但是後面? 數字在哪裡? 賺錢的理由在哪裡?
你說20多年,或是8.4年下來,租金攤提了那些費用阿? 所以為什麼賺錢? 何時可以開始盈利? 不說清楚哪裡知道呢?

你的數字在哪裡呢?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舉這個例子不是打自己臉嗎?
你如果糾結在電池(先期)設置成本,
照這個 Tesla 的數字, 可走 16萬英里, 也就是 25.6萬km,
表示平均壽命達到超過 20年, (以交通部公布汽車平均每日里程約 30km)
循環超過500次, (相當低估, 以 P100D, 1度電走5km 計算)
才衰退了 10%.
電池設置成本的計算如果照這個平均數字用 20 多年來攤會如何?
用完全相同的邏輯,
如果電池有800次循環(低估), 每循環可走50km(嚴重低估), (以交通部公布機車平均每日里程約 13km)
表示電池平均壽命約為 8.4 年,
電池設置成本的計算如果以 8.4年來攤又會如何? <=== 實際上這種估算是不必要的, 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實際總里程了.
請記得, 我完全沒有提出任何有關電池壽命, 盈虧,... 等相關議題 我自己的論述,
我只是把你的論述用正確的白話再講一遍而已.
那當然,你們(嘴砲)比我強多了,我哪比得上阿

tjptw wrote:
對啊,他比我們強多了,我們又比你強多了。
你如果訂特斯拉 60 KWh 的車子,

特斯拉給你的車子實際上是配 75 KWh 的電池!

然後用軟體控制你就只能充到60 KWh!

同時根據報導有6位 全新的Model S 和 Model X車主,他們購買了配備75 kWh電池的車輛,

這些車主發現他們的汽車裝有85千瓦時的電池,而不是他們預期的75千瓦時.

所以特斯拉 (或其他車廠, 及 GOGORO) 都是用此招來延長電池壽命!

所以對 PANASONIC 電池壽命還有疑問嗎?

前面假設的電池很快報廢及成本都完全錯誤.

http://www.thedrive.com/sheetmetal/12820/tesla-is-silently-putting-bigger-battery-packs-in-its-entry-level-model-s

EthanTs wrote:
你如果訂特斯拉 60...(恕刪)

其實Gogoro 的電池也是。
大多數鋰離子電池的最大充電電壓為4.20V,峰值充電電壓每次降低0.10V 可以使循環壽命延長一倍。例如,充電至4.20V 的鋰離子電池通常提供300-500個循環。如果充電至僅為4.10V ,則壽命可延長至600-1,000次循環; 4.0V 應提供1,200-2,000和3.90V 應提供2,400-4,000個循環。較低的峰值充電電壓會降低電池存儲的容量。

好好的控制充放電與溫度, 鋰電池的循環次數是很高的, 這是為何Tesla的電池可以用30萬英里以上: https://insideevs.com/highest-mileage-tesla-now-has-over-420000-miles/

鋰電池最怕過充與過放, 睿能控制充電電壓在4.0V, 要達到1000次循環以上很容易的.
一次循環可以跑60多公里, 即使衰退到85%也還能跑50公里以上, 就以最保守的800次循環乘以50公里, 一套電池能跑4萬公里. 用最多人選的499元300公里來算, 一組電池可以收6萬6千元.

EthanTs wrote:
你如果訂特斯拉 60 KWh 的車子,
特斯拉給你的車子實際上是配 75 KWh 的車子!...(恕刪)

其實大家都玩這一招
因為很簡單就可以延長電池壽命
所增加的成本相對不多

但假使電池容量不多
或者續航力不足
對使用者而言就是一場災難
.....
> 魯拉拉拉: ....請列出可跑里程數對應電池規格的計算公式吧? 你試算看看,看看我拿同樣18650電池的特斯拉的里程數舉例子錯在哪裡,會讓大家更信服(其實我已經知道了)
> ...你有那裡的理論可以支持你說的18650電池永遠不會因為年份衰減嗎?...


Tesla 電池的問題不是已經回了嗎? Tesla 和 GGR 電池的負載差到2倍多快到3倍了, 而且, 耗費同樣的電量, GGR 可以跑 Tesla 4,5 倍以上的距離. (算出來~ 疑~ 真那麼巧 接近8千*5/13/365 === 剛剛好也約等於 8.4 年後衰退 10%, 它社可是設定衰退 30% 喔~)
你的論述手法在邏輯上是非常低級的稻草人手法.
我前面的文章從來沒有提到我主張什麼, 都是用你的數字,
更沒有說過 "電池永遠不會因為年份衰減".
那都是你說的:
用完了3萬顆電池的所有循環 <=== 那不在這3萬顆之中的其他20幾萬顆電池呢? 用了幾循環?
在被打臉之後, 你改口說,
平均分攤不過是延後時程, 有什麼不一樣? <=== 這也是你說的.
我用了一個極度誇張低估的數據方便你估給你 "延後時程" 8.4 年,
(你如果平均月租算 500, 那每天平均里程不該算 10km 嗎? 會有很多人比500月租里程限制300km再多騎很多呢?
我還優待你算交通部的 13km 耶~
網路上你隨便找一下一堆試算的, 還有人說平均月租 700多的, 700多才會符合每天平均里程 13km).
真照這些所有數字都極度優待你而嚴重低估的數據算, 8.4年 每客戶可收月租 5萬多,
而一組電池成本, 照你說, 是4萬 (網路上我看過最低的是8,9千元, 那應該是只算顆粒的近期最新報價 每度 100美金, 我猜 G社拿不到這種行情, 但我也很可能猜錯).
你一定會扯說不能只算車上電池成本, 還要算換電站中的電池, 換電站中的電池還要再多算有退役的,
那也可以, 8.4年是指一組電池完全都不替換的平均壽命, 因為有換電站中多的電池輪替,
所以 "平均" 電池壽命又會比 8.4 年更延長. 照比例延長, 電池數/成本也照比例增加, 也不必真去精算.
如果有 "自然衰退" 那就不會按比例了,
但你管理電池會讓因為沒有使用而造成 "自然衰退" 發生嗎?

前面你扯說 "替換電池" "感覺" 壽命沒有2倍,
最重要原因是一般人 "替換電池" 的 "沒有使用" (閒置) 時間太長了;
反觀換電系統中的電池通常不會有很長的閒置時間 (不會比自充+替換的閒置時間更長).
你的論述? 你的論述在哪裡?
你的論述就是攻擊別人的論述

一開始我就以看的到的資訊來做試算,就最簡單的租金收入,和電池損耗以及車上的電池成本
誰知道你硬要扯說電池要算折舊的固定資產,好啊,你要這樣算,那你就把睿能的財報都分享出來啊

我想你現階段就算知道財報也不敢分享,現階段虧個半死,我從國發會的網站也查過,那你能不能估出幾年後會賺大錢呢?
如果你沒有財報,也沒能力對睿能的未來幾年去估算
那你和其他的狗粉是一樣等級的

我當然可以繼續說睿能會倒,因為在5年內都不可能有營利,我想有點高估你了
有疑問的話,歡迎反駁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Tesla 電池的問題不是已經回了嗎? Tesla 和 GGR 電池的負載差到2倍多快到3倍了, 而且, 耗費同樣的電量, GGR 可以跑 Tesla 4,5 倍以上的距離. (算出來~ 疑~ 真那麼巧 接近8千*5/13/365 === 剛剛好也約等於 8.4 年後衰退 10%, 它社可是設定衰退 30% 喔~)
你的論述手法在邏輯上是非常低級的稻草人手法.
我前面的文章從來沒有提到我主張什麼, 都是用你的數字,
更沒有說過 "電池永遠不會因為年份衰減".
那都是你說的:
用完了3萬顆電池的所有循環 <=== 那不在這3萬顆之中的其他20幾萬顆電池呢? 用了幾循環?
在被打臉之後, 你改口說,
平均分攤不過是延後時程, 有什麼不一樣? <=== 這也是你說的.
我用了一個極度誇張低估的數據方便你估給你 "延後時程" 8.4 年,
(你如果平均月租算 500, 那每天平均里程不該算 10km 嗎? 會有很多人比500月租里程限制300km再多騎很多呢?
我還優待你算交通部的 13km 耶~
網路上你隨便找一下一堆試算的, 還有人說平均月租 700多的, 700多才會符合每天平均里程 13km).
真照這些所有數字都極度優待你而嚴重低估的數據算, 8.4年 每客戶可收月租 5萬多,
而一組電池成本, 照你說, 是4萬 (網路上我看過最低的是8,9千元, 那應該是只算顆粒的近期最新報價 每度 100美金, 我猜 G社拿不到這種行情, 但我也很可能猜錯).
你一定會扯說不能只算車上電池成本, 還要算換電站中的電池, 換電站中的電池還要再多算有退役的,
那也可以, 8.4年是指一組電池完全都不替換的平均壽命, 因為有換電站中多的電池輪替,
所以 "平均" 電池壽命又會比 8.4 年更延長. 照比例延長, 電池數/成本也照比例增加, 也不必真去精算.
如果有 "自然衰退" 那就不會按比例了,
但你管理電池會讓因為沒有使用而造成 "自然衰退" 發生嗎?
前面你扯說 "替換電池" "感覺" 壽命沒有2倍,
最重要原因是一般人 "替換電池" 的 "沒有使用" (閒置) 時間太長了;
反觀換電系統中的電池通常不會有很長的閒置時間 (不會比自充+替換的閒置時間更長).

魯拉拉拉 wrote:
你的論述? 你的論...(恕刪)


不用太激動啦~

無論你說了什麼,年後我身邊的親戚已經3個去訂車了

不管這套系統好或壞,公司健康或秒倒

讓我們這些車主去承擔就好

畢竟我也沒在路上排廢氣給你吸

也沒去加油站跟你搶油槍

怎樣都沒侵犯到你的權益

你在這爭贏了,我的車還不是在路上跑
魯拉拉拉 wrote:
你的論述? 你的論述在哪裡?
你的論述就是攻擊別人的論述
一開始我就以看的到的資訊來做試算,就最簡單的租金收入,和電池損耗以及車上的電池成本
誰知道你硬要扯說電池要算折舊的固定資產...(恕刪)

我說了很多遍了,
我只是把你的論述用 "正確的白話" 再說一遍,
如果你認為有錯,
那表示你認為自己有錯.
我從來也沒說他到底賺還是虧, 會倒還是不會倒.
根據你的計算他是大賺.

從這句話 "最簡單的租金收入,和電池損耗以及車上的電池成本" 來看,
(你計算中的 "租金" 和 "損耗" 這些數據根本也不匹配~ 這就先不論了~)
就可看出你自己最大的錯誤:
要嘛你不是把電池看成石頭或垃圾去計算; <=== 這也不對, 如果把電池看成石頭或垃圾, 為什麼 "損耗" 又要算進成本?
不然就是你只看的到 "集中" 損耗, 看不到 "分攤" 損耗;
再不然就是你認為不但電池實體要算一次錢, 靈魂也要另外再算一次錢.
成本當然不可以算成 "電池損耗" 以及 "車上的電池成本", 這是基本常識,
不然你為什麼潛意識一直不斷的選擇不回答
"3.5年用完了3萬顆電池的所有循環, 那剩下的24萬顆共用了幾個循環" 這個問題?

我已經盡量用最淺顯讓小學生也能懂的白話來講了, 也用好幾個能幫助你了解的問題問你給你很多提示了,
不過我從你過去長年來的發言來推斷你應該還是不懂自己問題在哪?
我好心再免費送你一課, 這應該夠簡單連小學生一定都能理解問題在哪裡的..

完全照你的邏輯~
假想有一群固定數量的客戶參加換電系統, 在車上和換電站中部署足夠的電池,
給定購買開始第一輪的所有電池的成本為 K (以12萬客戶, 3萬顆備用電池, 1顆2萬元為例, K 即為 27萬x2萬元 = 54億元).
如果換電系統非常理想, 可以完美分攤平均所有電池的循環, 剛好在5年後所有電池都同時用完了所有的循環,
所以5年後電池有 K 的損耗.
照你的說法也就是開業5年後付出了 K(成本) + K(損耗).
這個系統要繼續營業下去, 所以再付出成本 K 去買第2輪的電池給客戶和換電站,
開業10年後, 第2輪電池也同時全被操爆了.
照你的說法也就是開業10年後要付出 K(成本1) + K(損耗1) + K(成本2) + K(損耗2);
同理, 開業 15年後, 第3輪電池也同時全被操爆了,
照你的說法也就是開業15年後要付出 K(成本1) + K(損耗1) + K(成本2) + K(損耗2) + K(成本3) + K(損耗3);
...

你能開始慢慢看出來哪裡不對了嗎? 還看不出嗎?
才開業 15 年, 買了 **3輪** 電池 (價值才 3 * K), 為什麼算成本是 6 * K ???

你還是看不懂? 想要扯 G社實際客戶不是固定的?
換電系統也不是理想的? 多一個客戶多一座換電站就要實際多付出電池成本?... 什麼拉里拉渣的...
這都和成本如何計算完全無關, 和財報也無關,
這簡單的例子只是淺顯的告訴你你的 "成本計算" 是完全錯誤的.


正確的成本計算是, 看你用什麼方法導向~
可以是..
K(成本1) + K(成本2) + K(成本3) + ... 這方法不要去算損耗 (因為在 "成本" 中已經先 "預支" "損耗" 了);
或是
K(損耗1) + K(損耗2) + K(損耗3) + ... 這方法認為電池是資產.
如果你堅持初期成本一定要算進去, 那就變成
K(成本1) + K(損耗1) + K(損耗2) + K(損耗3) + ...
如果選最後這個,
收支為
-K(成本1) + 租金1 - K(損耗1) + 租金2 - K(損耗2) + 租金3 - K(損耗3) + ...
我們從你前面文章的計算可以知道
每期的 租金N > K(損耗N),
所以就算選最後最不利的這個式子, N 夠大, 根據你的計算, 還是一定會賺錢~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