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能的電池會虧損嗎?(不是針對睿能,而是各大要推換電版都有的問題)


魯拉拉拉 wrote:
睿能掌握的是勇氣,換電根本沒有技術可言,只要有勇氣,人人都可以是睿能...(恕刪)


原來只要有勇氣就能拿下電動機車8成以上的市占率
這麼說來, K公司號稱要拿下50%, 實際上只有3%市占率, 不就是沒技術也沒勇氣
倒是有錢買101廣告和到處開演唱會
K本來就在看風向,伺機而動,反正他們有油車生意
K的ionex可以變身成換電站,大量的放換電站,跟睿能拚,然後兩家來拚方案,這也是一條路,但是K沒這麼走
所以K,你可以說他沒勇氣也是對啦

wahiko wrote:
原來只要有勇氣就能拿下電動機車8成以上的市占率
這麼說來, K公司號稱要拿下50%, 實際上只有3%市占率, 不就是沒技術也沒勇氣
倒是有錢買101廣告和到處開演唱會
魯拉拉拉 wrote:
特斯拉掌握的是技術,...(恕刪)

 換電沒有技術?睿能拿了一百多個專利設下了路障,你說沒有技術?ionex的假換電有什麼技術?目前那一家的換電技術能跟睿能拼的?只有在外行人的眼裡,睿能換電才會沒技術。
freedan wrote:
現行月租費遠遠不及電...(恕刪)

請問你的虧損結論是從哪裡來的數據做判斷?

魯拉拉拉 wrote:
K本來就在看風向,...(恕刪)


K的目標在大陸, 如果目標是台灣的話絕對不會賣這麼慘還沒關係...
我覺得GGR賣車的車價.應該有把車上的那兩顆電池成本算進去了
但是賣一台車可能真的賺不多(因為包含最高的電池成本)
如果賣10萬輛車.車主已經幫GGR吸收20萬顆電池了(這樣GGR壓力就沒這麼大了)
就如同GGR的光頭佬說的.他們是賣能源.不是賣車(賣車是不得已.沒大廠願意合作.才自行生產車的)

其餘的換電站電池才是GGR多出來的電池成本
但是這些成本.通常一台車平均電池月租499的話
應該2-3年就可以攤提電池成本


neochen_01 wrote:
我覺得GGR賣車的...(恕刪)


那些月租費用來維持電站運作中, 還有要付給提供設點地主的每月租金, 不見得都歸睿能, 攤提平衡時間或許沒那樣快
neochen_01 wrote:
我覺得GGR賣車的車價.應該有把車上的那兩顆電池成本算進去了
但是賣一台車可能真的賺不多(因為包含最高的電池成本)...(恕刪)


你的說法似乎有些問題:

1. GGR的銷售合約來看,電池並不屬於銷售標的,而是租賃物,所以車價含的並不是"電池",而是2年的有限制使用權。2年後的電池仍然屬於睿能,並不是車主。

2. 要計算真實成本並不容易,因為睿能的租賃和製造並未分拆,財報上(GGR為了募資,早一點的財報上網可以找的到,2017年的資訊有限,僅有營業額與虧損數)無法直接看出來,但就已公布財報來看,這家公司把電池被直接費用化,沒有攤提折舊,這是虧損的一個主因。2年後車主要重簽租賃合約。而續簽電池的財報才能推測這真正的電池資賃營運成本。

3.所以認為GGR賣電動會虧錢的,在GGR達到營運規模後可能會對它的獲利能力嚇一跳。而目前帳面虧損,我認為有一部分是運用財務技巧扭曲呈現而已。
1.只是睿能左口袋和右口袋的差別
2.我不認為你說的對,虧損的主因是因為賣車的利潤和月租金收入都還補不上先期購置電池/布站的成本,而且你說的電池被直接費用化,我認為睿能並沒有把"全部"的電池費用都認列,如果都認列的話,財報會很慘;車主的租賃合約本來就是算在收入裡面,不管有沒有續簽,都已經算在睿能的收入內

3.睿能在2017年的確比2016年收入成長多很多,但是伴隨著收入增加,也同時代表要先期負擔更多電池成本,這就是個死穴,賣多少台車,就要準備多少電池,就要擴大多少電池站,一分也跑不掉,面對帳面虧損,我認為睿能運用財務技巧,讓帳面沒有虧損那麼多罷了


BigMac4Diet wrote:
你的說法似乎有些問題:
1. GGR的銷售合約來看,電池並不屬於銷售標的,而是租賃物,所以車價含的並不是"電池",而是2年的有限制使用權。2年後的電池仍然屬於睿能,並不是車主。
2. 要計算真實成本並不容易,因為睿能的租賃和製造並未分拆,財報上(GGR為了募資,早一點的財報上網可以找的到,2017年的資訊有限,僅有營業額與虧損數)無法直接看出來,但就已公布財報來看,這家公司把電池被直接費用化,沒有攤提折舊,這是虧損的一個主因。2年後車主要重簽租賃合約。而續簽電池的財報才能推測這真正的電池資賃營運成本。
3.所以認為GGR賣電動會虧錢的,在GGR達到營運規模後可能會對它的獲利能力嚇一跳。而目前帳面虧損,我認為有一部分是運用財務技巧扭曲呈現而已。
魯拉拉拉 wrote:
1.只是睿能左口袋...睿能運用財務技巧,讓帳面沒有虧損那麼多罷了(恕刪)


就數字來看,睿能的操作是讓帳面虧損數字更大。就我看過的財報,沒有什麼部分電池費用化,全部包括充電站都費用化了。所謂費用化就是一次攤提完畢,後面幾年都沒有沒折舊問題,可以說這家公司財報揭露方式極為保守。有折舊的話,課目會保留在資產,在會計上就不會被記入當期製造或銷售費用,而會被遞延,獲利數字才會好看。(不過2017年財報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把虧損遮掩起來對未上市公司有什麼好處?發展期本來就會燒錢,這個時期的投資者很清楚不是看營收,而睿能目前是個現金充裕的公司,財報好不好看不影響公司營運,也不會影響核心管理團隊的位子。

要讓財報很好看的需求會是在上市那一輪,到時再讓EPS極大化追求最大溢價,但那還要再等2輪。

從這家公司幾輪增資操作,睿能的財務操作能力的精彩程度不輸給它的造車工藝。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