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能的電池會虧損嗎?(不是針對睿能,而是各大要推換電版都有的問題)

小客5509 wrote:
你是沒看懂在講啥?造電池系統平台跟投入電池材料開發可等量其觀?...(恕刪)


確實不能等量齊觀。電池材料技術資金門檻要求要高得多了,你覺得材料製造商沒有順便做電池組嗎?前面說台塑沒做,跟你說轉投資有做,你卻開始鬼扯了。
> 小客5509: ...全世界搞煉製油品甚至座擁加油站等的油品企業巨擘好像還沒聽過去搞電池開發及系統平台相關的...

許多煉油石化業者的確有很差勁的名聲,
但是也有些煉油石化業者也早看出趨勢已經早有行動了.
隨便 google 可找到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5-22/bp-invests-in-tech-to-charge-cars-as-quickly-as-filling-gas-tank
(快充也算平台吧~)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sonnen-batteries-funding/german-solar-battery-maker-sonnen-secures-shell-cash-to-expand-idUSKCN1IO0DO
Shell 另外也有投資汽車快充的報導.


> 298305漳泉: ...把廠商補助的數量從年600台,提高到3萬,甚至5萬以上才能申請,這樣電動機車馬上變戰國時代...

這我沒意見, 本版許多人大概也沒意見, 但是~
你真的這樣主張的話, 反彈的力量恐怕比推公規還要更強很多的~
反彈的力量不會是來自你明講的那群人.
過去10幾年和4年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 銷量不是用補助硬塞可以賣的起來的.
補助是給買車的人, 是買車的人為了便宜想買, 爛車再便宜他也不會買; 補助不是給廠商,
廠商不會為了拿補助(他根本也拿不到) 而想辦法賣很多車的.


回到本樓主題
會虧損嗎?
沒有通天眼或可以看到財務報表誰會知道?
當然都是亂算~
前面魯大已經粗略算過,
假設電池一組2顆成本算4萬元,
如果可使用4~6年可以打平.
如果連反對者算出來的數字都可以打平,
(真的有興趣要精算的話, G 社時不時都會公布全體會員里程數, 耗電量,... 等資訊可以算)
那看起來可以賺錢是可以期待的.

其他數字參考..
. 電池占主要成本, 其他占一小部分. 換電站中的電池數是車上電池數的一小部分 (約 1/10).
. 採購越大量成本越便宜. 電池成本一年比一年更便宜 (2018年 "預估" 可達 每度電池100美金)
例如有人估一組2顆成本未來可以低到3萬元.
. 退役的電池殘值不會很高但也不是0.
魯拉拉拉 wrote:
一下子亂舉反壟斷,現...(恕刪)

是你的等級太低了。
連背信罪的定義都不知道!
ftogt wrote:
記得特斯拉已經開始裁...(恕刪)

Tesla 裁員是因為為之前衝產能雇了太多人,現在效率上來了,就不需那麼多人了。
連BMW的董事都發言說BMW應該要和Tesla合作,因為Tesla掌握了電池優勢,因為BMW落後很多。
BMW先前也才跟TOYOTA合作做新車

BMW應該是要跟豐田學一些油電技術
而豐田要學一些BMW的底盤.引擎技術

這些都是互惠互利的方式

而未來BMW拿一些造車技術
跟特斯拉換電池技術確實是有可能的

但以上這些跟特斯拉持續虧損
車子品質不穩定.並裁員的話題似乎關係不大.....
特斯拉現行的經營狀況不佳是確定的

*還有特斯拉的產能效率有提升嗎??
ftogt wrote:
記得特斯拉已經開始裁...(恕刪)

誰說特斯拉的妥善率不好,你有他妥善率百分比的資料嗎?幾年來特斯拉滿意度都是前段班。只有沒車的你才敢說妥善率不好。




特斯拉掌握的是技術,對於電動汽車的涉獵最深,最久,這些技術是可以暫時領先其他汽車廠的
睿能掌握的是勇氣,換電根本沒有技術可言,只要有勇氣,人人都可以是睿能

這兩者差太遠了吧...


tjptw wrote:
誰說特斯拉的妥善率不好,你有他妥善率百分比的資料嗎?幾年來特斯拉滿意度都是前段班。只有沒車的你才敢說妥善率不好。
換電沒技術, 充電也沒技術,

馬達沒技術, 引擎也沒技術.

==

沒技術,沒前景的會吸引一堆外資?

這些外資怎不投資光陽, 三陽和中華?

原來要沒技術,沒前景的才會吸引錢太多的投資人來投資.
BigMac4Diet wrote:
確實不能等量齊觀。...(恕刪)


不知道是誰在鬼扯

從那篇回文開始我就講造電池, 就是整顆總成甚至整套車電分離系統平台搭配, 誰在一開始講電池"材料"?

你要扯出台塑有投資電池材料=讓人以為等同電池? 這說法有如戴謙一開始帶風向, 早先戴謙言必自豪從工研院技轉的鈦酸鋰多棒, 對電池的壽命有幫助可承擔快充等等, 順便帶出電動機車未來是主攻客群, 一副讓人以為材料納入電池裡用在電動機車鐵萬無一失感, 三不五時拿這當亮點宣傳, 實體東西從沒看過, 沒幾個月再來後面放出自家材料用於電池預期只適合大型固定儲能還有公運車輛, 電動機車電池希望找其他合作夥伴如松下看可否簽mou消息

投資電池材料就等於造電池喔? 這樣好康甚至資格來論造電池甚至整套系統搭配的, 以換電來看根本輪不到睿能, 松下才該下海自己打造整套系統, 因松下最了解自家電池芯還有使用材料特性, 但現實松下不幹這檔事

你要繼續抓著投資電池材料如同造電池般, 請便, 懶得奉陪, 反正你也講不出台塑電池用在交通載具叫什犘牌子來著

===
台塑家用儲能
....
目前規劃在明年第一季之前於台塑嘉義新港廠裝設一個40呎貨櫃的ESS系統,王文潮說,「講實在現在友裝這個的人也不多,我們企業內先實驗,未來消費者、工廠要用的時候,我們提供客戶完整的SOLUTION。」、「以後我自己家裡也要裝一個。」...



小客5509 wrote:
不知道是誰在鬼扯從...(恕刪)


繼續鬼扯吧,你大概不知道台塑也有轉投資製造電池組的公司吧? 回你文是你舉台塑只專注"本業",打你臉是告訴你,商業領域沒什麼事是叫"專注本業"。其他的版友也打臉一缸子石油公司跨足電動車充電事業。 你還在硬凹。

王永慶在還沒有HTC/iphone手機年代,還規劃過超商/加油站的電動機車快速換電商業模式,只不過最後沒有實現,因為架構的系統核心是當年被寄予重望的一次性鋅空氣電池,並沒有成功商業化。不只是鋰電池,台塑也涉足燃料電池。不然石油挖光了後他們要做啥?

甚麼叫專注本業?這些集團包山包海,要維持運作的本身就有各種龐大資源。石化業本身就是化學,材料科學只是基礎。台塑自己的運輸課獨立出來就是一家物流公司,旗下的電動化需求足以支撐動力電池研發,塑膠射出與機構有南亞。開IC自己有半導體設計公司。軟體除了獨立出去的軟體服務公司,自己企業內部的資訊人員就超過200人。你覺得他們是不做還是做了只是你沒看到?

資源整合和擴張本來就是企業發展的一部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