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 e-tron 55 quattro 中橫公路壯遊|秉持傳統的純電新面貌!

台灣確實是電動車的最佳試賣市場,有高速公路、高低海拔的山路以及走走停停的市區道路,還有慢慢增加的充電網,但要像他牌神車那樣市佔第一應該是不可能,因為不是每個有車的人家裡都有寬敞的平面停車位可以安裝充電樁,我個人認為會像機車一樣,電動車只會佔市場一部分,剩下仍是傳統油車。很棒的試駕路線安排,強調此車的能源回收效率以及兼顧操控感與其他廠的電動車的優勢。
裝載了容量為95kWh的鋰電池以及前後雙馬達後,e-tron 55 quattro的車重較50 quattro的2448公斤高出一截約達2.6噸重,前後雙馬達提供的408ps/67.7kgm最大輸出一點也沒將沈重的車身放在眼裡,不論面對陡坡或超車狀態均十分輕鬆,全力加速也能帶給乘員明顯貼倍感,這股充沛動力在踩下「電門」後可即時湧現並線性地將車輛往高速推進,這也是電動車對比內燃引擎的一大優勢。
電動車百家爭鳴
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
希望充電裝可以快點普及
這個測試結果我的解讀是里程焦慮完全存在甚至比想像的嚴重
因為在這種行程中
你就無法大方地答應繞路多走二三十公里去載親戚朋友
也無法隨性的在上山途中看路邊叉路景點臨時增加行程去尋幽訪勝
甚至在一些家庭出遊的突發狀況比如小孩要上廁所 要拐彎岔出去吃什麼東西 駕駛心裡會有疙瘩
里程焦慮已經非全程而是提前在山頂就會發生
必須盡量把剩餘里程在抵達山頂下坡前多存一些
另外下坡途中不會有突發狀況導致耗電加速嗎? (比如冬天武嶺溫度零下)
純個人認看法


補充一下
現在這種電量
可以讓我比較安心的折衷作法是
車輛或車廠APP提供全路程電量模擬 (非僅模擬目的地)
像導航軟體一樣先顯示到目的地中間幾個關鍵點的模擬剩餘電量
比如
市區路段, 上高速公路XX交流道 剩90%
走完高速公路, 下XX交流道 剩75%
爬山段 武嶺 剩33%
下山段 太魯閣 剩32%
平面段 花蓮市區 剩25%

旅途中隨時都可參考確認這些模擬數值可能會隨著路況溫度及臨時行程而變動
當然也可能有別的爭議
比如這種模擬要夠準確
就像GPS對抵達時間的模擬有的很準 有的品牌超不準
車尾造型+尾燈 不錯~
只是關於車頭水箱護罩的這部分
我覺得
不行

看起來就像一片
沒有造型 毫無心機 沒有氣場 的一片塑膠片(還是很大一片)

內裝倒是沒甚麼問題 看起來依然不錯
價錢略為不親民 容易導致想使用電動車的車主 轉向特斯拉的懷抱。
jetblue wrote:
這個測試結果我的解讀(恕刪)

不可否認,電動車在今日依舊沒有燃油車方便,因為它不像燃油車有更長的續航里程去應對您所提到的各種突發狀況,不過您提到的是極少發生的狀況,可能只有走這樣的長征行程才會有吧。

至於里程焦慮是一定會有的,剛接觸電動車時我也會不自覺地一直觀察電量,不過逐漸熟悉車輛的性能與特性後,里程焦慮其實也會跟著降低。舉例來說,這次長征我後半段很用力開,到了花蓮還剩下21%電力,下次再叫我開e-tron走樣的路程,我就會知道電量其實綽綽有餘,就算碰到什麼突發狀況也能夠應付,這就降低了不少里程焦慮。

重點是,現階段開電動車要稍微改變一下以往的用車方式以及習慣,出遠門時得事先規劃好路程(這也是電動車較不方便的原因之一)。
西進越武嶺抵花蓮所餘電力仍讓人擔心啊...萬一上坡路段遇上塞車呢?會不會到不了武嶺,充電得等候12小時,這不是一般久。不知一車是否搭載滿座乘客?也好奇東進電力消耗...竟然停在花蓮了..
chehung wrote:
西進越武嶺抵花蓮所餘(恕刪)



其實這次我們從埔里上武嶺這段已經是塞車塞整路了....武嶺這陣子遊客、登山客超多,武嶺、松雪樓等停車場都是大爆滿進不去,路邊能停、不能停的地方也都停滿車。另外這次車上連我在內共有三人。
整體就是很前衛的車型,數位虛擬後視鏡竟然是在車內....真是太酷了,
還有那排檔桿...也是!!
看到一款好的電動車作品面市了, 也希望電動車能延續高級車的質感,進入下一波革命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