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前輩!我們來討論一個企業管理的課程

板上前輩!我們來討論一個企業管理的課程,若是你是奧迪分區總經理,或奧迪台灣區總經理,你會先做什麼事?切勿筆戰,就近期發生的問題來討論
所你是為了要去哪接任總經理而煩惱嗎??要先做什麼事??就是先把酒量練好
ming052930 wrote:
所你是為了要去哪接任總經理而煩惱嗎??要先做什麼事??...(恕刪)


應該是版主打算修理他底下的台灣區總經理, 找材料而已

acom66 wrote:
應該是版主打算修理...(恕刪)
我不過就是個在黃昏市場賣雞肉的
很明顯這些老外都是來做官的,不是來賣車的,才會把好好一個奧迪賣成這個破樣子.

不過想想,依台灣的市場現況,派過來的也只能是些拐瓜劣棗.
有句台灣俗諺「狗吠火車」

用詞可能不是那麼高雅
但很能表現出:民眾心中......深沈的「無力感」

以上純屬本土俗諺的分享,跟車商無關、跟本文無關


原PO樓主在黃昏市場買雞肉,能賣到牽一台 A4
也算是人中龍鳳,了不起
傳統市場裡臥虎藏龍
能開得起賓士S或米漿大七的
大有人在
kamba wrote:
很明顯這些老外都是來做官的,不是來賣車的,才會把好好一個奧迪賣成這個破樣子....(恕刪)


前任總裁蠻糟糕的
第一步不是先把SWOT圖畫出來嗎?
第二步就準備看看下一站是去哪個國家嗎?
r0915413908 wrote:
板上前輩!我們來討論...(恕刪)
U-CAR這裡有一篇新聞,
https://news.u-car.com.tw/article/33312

擷取裡面部分資訊給您參考,

臺灣市場競爭激烈遠超過Audi原廠以及大昌行的預期,而Audi Taiwan的通路發展布局策略上亦出現失衡狀況,在大臺北地區原本已經有奧迪北區以及台北合迪的狀況下,還在2013年還進一步新增了第3家采迪汽車,期望以重兵集中在豪華車最大戰場的大臺北地區,取得更好的市場份額。

但此前2家經銷商的經營已十分吃緊,在第3家經銷商加入之後,經營狀況更是每況愈下。3家經銷商均呈現虧損狀況。甫加入的采迪汽車,在經營不滿半年之時,就已開始尋求買家,最後由太古汽車以低價接手現有展示中心、維修廠等硬體,原始團隊則是認列虧損退出經營。而在3家經銷商中唯一投入重金擁有二座Audi Terminal等級展示中心的台北合迪汽車,攤提項目原本已遠高於其他經銷商,虧損狀況自是更為嚴重。

臺灣汽車市場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消費者對於產品品質與配備的要求,均已進入成熟市場,並已有在地的市場規則,成功品牌的經營者更是歷經多次市場循環的洗禮,擁有豐富而成熟的經營智慧。而豪華車市場,前3大品牌更是個個根基穩固,Mercedes-Benz、BMW在臺灣都有超過40年的持續耕耘,不管是銷售或是維修保養,均有建立起完善的網路,對於客層亦有深入的了解。而Lexus雖然歷史較短,但背後是Toyota品牌數十年在地經營的以及3成市佔率的強大基礎,實力更是渾厚。

在此情勢之下,不論是原廠將中國規格產品及價格硬加在臺灣市場,或是僅信任中國經驗而沒有徹底了解臺灣市場,踏實進行基礎建設,其結果自不在話下。舉凡Land Rover、Volvo,在重新進入臺灣時,其實都有這樣的問題,都碰到了相當的長的阻礙,一直到原廠認知到其錯誤時,務實與臺灣市場接軌,銷售量與市場口碑才得以穩定成長。

Audi Taiwan在臺灣碰到的問題亦是相同。初期團隊以及原廠均過份依賴中國經驗,在產品價格及設定上並未能接合市場需求,在基礎建設上都著重於展示中心,維修服務量能的建立進度緩慢。在市場3強的夾擊之下,發展腳步其實一直不如原廠及團隊預期。在基礎建設上只重視亮麗的展示中心門面問題,對經銷商而言最重要的維修量能一直未能及時擴展,經銷商無力開源,是造成經銷商無法轉虧為盈的關鍵

經銷通路的整併,則能讓通路秩序更易於穩定,經銷商亦可能因而轉虧為盈,進入正向循環,進而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服務。不過,由數據佔比來看,U-CAR也不得不指出,若太古汽車最終也如合迪汽車全面退出經銷體系,那代表佔有Audi品牌銷售量超過60%以上的臺灣北部市場,將全數由一家經銷商所獨攬,經銷商銷售佔比的強勢化已然不可免,原廠如何有效落實與主導經銷管理制度,也絕對是Audi Taiwan未來負責經銷商管理的高階主管,所必須面對的難題。

可以推論經此次經銷體系的重大變動,Audi品牌短期在往後的路肯定不輕鬆,但Audi原廠能否就此記取教訓,審視經營臺灣市場的策略布局,並落實接軌臺灣市場的「在地化」 經營思維,推出更貼近臺灣消費者的產品與價格設定,以德國Audi原廠於全球的品牌形象與產品競爭力,相信仍有機會在臺灣開創新局。


r0915413908 wrote:
板上前輩!我們來討論...(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