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不決的時候該怎麼辦?看你是小兵還是司令官思維

面臨猶豫不決的情形時,你該怎麼辦?

這時候,就看你把自己當做小兵還是司令官。

先跟各位講一段國共內戰的故事。

紅軍有個經典的逃脫戰役叫做「飛奪瀘定橋」。

當時兩萬五千里長征,紅軍一路撤退到中國四川邊境的安順場。

此時前方面臨大渡河的湍急水流,後又有國軍追擊,紅軍勢必得過河才有後路可逃。

但是國軍早以命人將船隻集中銷毀,根本不讓紅軍有渡河逃脫的機會。

紅軍不得不想辦法聯繫當地人,運用有限的船隻載運軍隊渡過滾滾的大河。

可是紅軍人數眾多,好不容易才載運一個軍團的人到對岸去就已經花了好一段時間,如果要全數過河,勢必得花上十幾天的時間。

但是國軍追擊到此處的路程已經沒剩幾天了,根本沒時間蹉跎下去。

紅軍立即召開高層會議,最後鎖定了位於安順場北方的瀘定橋,只要部隊抵達此處,就能用最短的時間全數過河。

但是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要前往瀘定橋勢必得走過一百多公里的崎嶇山路,這必須花上三天的時間。

更危險的是,

如果國軍搶先在大部隊抵達瀘定橋以前就先行派遣軍隊鎮守在那裡,甚至將橋毀掉,紅軍就會被迫面臨殲滅危機。

紅軍根本無法承受這種風險。

在無技可施的情況下,紅軍的指揮官下令,派遣先遣部隊急速趕往瀘定橋,必須在一天半以內的時間抵達,掩護後續的大部隊通過大渡河。

當時先遣部隊的指揮官由林彪擔任,他完整接收司令官的命令,一路馬不停蹄的趕往瀘定橋。

當許多的士兵無法忍受路途的艱難而掉隊,或是嚴重的體力消耗導致再也馱不動重武器時,

指揮官只能無情的下令,捨棄掉隊的弟兄,並且丟棄這些重型火力裝備換取機動性。

最後,終於在一天半的時間內抵達了瀘定橋,並且用寥寥的兵力死守此地。

三天的時間一到,大部隊果然如期到達,用最短的時間通過瀘定橋,順利的化險為夷。

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

我們的人生在多數的情況,不也是面臨如此的險境而不得不另謀出路嗎?

但是在許多的機會出現在自己眼前時,我們該如何做決定?

我在開篇的標題就詢問了一個問題:

你是自己的小兵還是司令官?

故事中,司令官不得不考慮全盤,艱難的做出一個危機十足的決定。

造就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

當然是事情成功了以後,所能帶來的新境域。

不但能逃脫國軍的追捕,更能運用良好的地勢為自己開創更好的未來。

這份值得期待的未來,就是整個決策需要考量的機會成本。

但是如果你只是個士兵呢?

身為先遣部隊的你需要擔心的事情當然也很多。

如果體力沒辦法承受山路的艱辛呢?

如果抵達瀘定橋卻承受不住國軍的攻勢呢?

如果大部隊根本來不及在三天的時間趕到此處呢?

這就是大決策背後接著浮現的無數問題。

萬一司令官把這些小問題都通通考慮進去,他還能果斷做出飛奪瀘定橋的決定嗎?

當考慮的事情一多,自然瞻前顧後,做什麼決定都游移不定。

但是相對於整件事情的大方向,這些小問題是否值得司令官絞盡腦汁的考慮?

當然不用。

對他來說,只要部隊成功渡過大渡河,就是一切的勝利,根本不需要在意是否會在途中出什麼意外。

所以,當你必須為人生做出抉擇的時候,

你把自己當做士兵還是司令官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