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翔雜談(原阿祥雜談)

答 題 瞜 嘿嘿嘿
like5dm wrote:
本日分享的笑話,雖...(恕刪)

like5dm wrote:
本日分享的笑話,雖不...(恕刪)
童年憶往話藺草(四)

最近我大姐因為與弟妹們在LINE上提及童年之事,才發現「藺草」雖曾是維繫全家溫飽的經濟來源,只可惜當年跟本沒有相機拍下相關畫面,導致今日只能靠著回憶寫下一段段的往事,難免有遺珠之憾,但因緣際會的我恰好看到日本節目之報導,急忙錄下來,這對我們而言,這些畫面將是彌足珍貴的參考資料,感謝用心的節目製作,讓我們可以重溫昔日藺草伴隨我們全家生活的一些點滴!

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藺草的種種,也可以光臨苑裡藺草文化館參觀。

註一:
人工剖藺草用的是一隻尖銳的三角形小刀,就像剖竹片一樣,就算有很純熟的技巧,速度還是受限,當年的家父改良成一條鋼絲的座枱式,任何人教過一遍即可上手,而且快速安全,只可惜,當年沒有任何記錄相片,只能空留回憶。

註二:
當年我家的織台,就如日本影片中的古老機台,尤其那隻彎鈎更是我記憶中的一部份,當然父親也身負維修機台的任務。

註三:
收割藺草依長短分成數個等級,太短的或因日晒中遇到雨天,剖好的藺草因為溫度太高,即會變成難看的黃色,就賣不出價錢了。

註四:
任何農家的耕種都是很辛苦的,而藺草的收成更須耗費大量的人力,尤其日晒中一遇下雨,真的只有望天興嘆,有一年放暑假後,勝全同學關心的問我:你是跑去那玩,怎麼晒得像黑人?他應不知我是天天在鹼草田裡除草幹活。

註五:
其實這幾年來,日本從事的農夫已不及全盛期的十分之一,可見再怎麼開發新用途,市場之消退還是很驚人。

童年憶往話藺草三
https://youtu.be/vJ4i5DtGXNI

童年憶往話藺草四
https://youtu.be/3jURe84lBzQ

童年憶往話藺草一
https://youtu.be/TFu4gw3erB0

童年憶往話藺草二
https://youtu.be/PdzEKcBlniw



杯弓蛇影三

某日老李回家,其妻詢之是否喝酒了?

老李答辨後,非常迷惑的問其妻:怎麼了?

其妻說:你的臉紅通通的。

老李看過鏡子後,真的嚇呆了,既沒喝酒,也沒做激烈運動,何來的臉紅?

於是其妻急忙搬出她專用的量血壓機要老李測量,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老李緊盯著血壓錶看,急問太太:這個錶是不是故障了。

其妻緊張靠過來,瞧著瞧著回答:沒有啊,這樣看來你的血壓也很正常,不然再多測幾次看看。

老李不信邪的測過幾次,但出現的數值一切正常。

至此老李更緊張了,太太急道:明天去大醫院檢查看看了。

過了一個極度不安的傍晚後,其剛回國的女兒問道:我的沐浴乳怎麼不見了!

原來生活的一切都是太太和女兒在打點,老李跟本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尤其天冷時女兒為他準備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保養乳液,可是這陣子恰用完,女兒又出差不在,於是他自己就隨手抓了一瓶來用,沒想到用了幾次,整個臉部的皮膚就此過敏紅通起來。

事後據他的說法是:只看得清最後一字是乳,就想絕對錯不了的,那知差點擦出問題來!

聽了這個真實事件後,恰好群組傳來二則相關的訊息,分享如下:

她擋住了我的日出,也給我打開了一個世界
http://geelooessays.blogspot.tw/2018/01/011918.html?m=1

我很用心的看完,再看到另一段賴文:

日本女作家兼商界聞人曾野綾子在八十多歲時,出書 (熟年的才情/天下雜誌出版)論述「如何怡然自得、樂觀奮進的度過晚年?」

她和夫婿三浦朱門同為日本優雅老化的典範。她先不論社福或立法,直接向自己和年長者提出六項挑戰,從「要求自己」做起;
此處以英文字母歸納為wiffar,方便記憶:

1. 工作 (work):

...她沒雇用傭人,家事如買菜、做飯、清潔、洗衣、種花,凡事自己動手做。其實這符合「非運動式活動療法 \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NEAT)」的學理和主張。...

2.獨立(independent)

....自己執行該做又能做的事,少麻煩別人。

3. 通達 (flexible):「恰如其分」的生活,立志不依賴配偶或兒女照顧。....

4.信仰(faith):
.....
5.獨處 (alone):
孤獨是必然的,不當做負面或自憐,反而是感受人生寧靜、喜悅的大好機會。不但可以發現自己,也可以嘗試合情合理的的冒險。

6.面對 (realistic):
老化、孤獨、疾病、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學習開朗而不愁煩的面對現實,從中找尋樂趣或安慰。活著時要將身後事安排妥當,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所以不要以為老來有兒孫照顧是很幸福的事,建議如果自己能做、能動的,就盡量親力而為,才不會像老李在過度的被苛護下,鬧出杯弓蛇影的笑話來!





話說前天提到的文章:
她擋住了我的日出,也給我打開了一個世界

我想起了一個很現實的事件,我套用以上的句子,將之改為:
我擋住了他的視線,他就給我一些錢遊世界

現代人重視行銷,的確,沒有知名度,有時想要成功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而在民國七十年代,因電腦尚未普及,所以當時想要行銷,就只有靠傳統的打廣告,而樹立看板應是最普遍的手法,至於效果如何,真的要看地點了!

當年我在大城市的公司上班,與隔壁店家的老闆是釣魚的同好,而我跟他的三位小兒子更是麻吉的遊伴,所以我才知悉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因老闆家位處火車站前方,他們家的牆壁又足足高人好幾樓,下了火車往市中心走的遊人,想不看到這面牆幾稀也!

就因這樣的好條件,廣告商自動找上門,並且預付了二年的租金,很快的就樹立起一面看板了!

但好景不常,我們公司的店東很快的就嗅到這個商機,很詳盡的問了公司經理相關的資訊後,我以為他會直接去找隔壁老闆談條件,但我真的錯了,事情不是我贛人想的那樣,我也才知道原來有些事跟本不必主動出擊,就可以見真章的!

隔了幾天,我們公司店東運來一些巨大的竹子,並請來一些工人,迅速的架起一面足足可以擋住隔鄰那面醒目廣告招牌的遮障物,結果,不戰而屈人之兵,正如以下這則對聯所述:

門對千竿竹
家藏萬卷書

當種竹的主人不甘自家的竹子成為書生的門聯題材後,立馬叫僕人把超過圍牆的竹子砍短,但書生硬是拿起筆再添上二字成為:

門對千竿竹短
家藏萬卷書香

即便最後種竹的主人再把竹子全剷平,書生還是能有發揮的餘地(再添無、有二字),而這個真實事件的結尾也如此上演,留給我的啟示,也是永遠難忘的!

附註:最近拍的這張相片,這面牆真的不在車水馬龍的黃金地段,也不在正對馬路的視力範圍內,所以我非常佩服主人絕不放棄的堅強意志,但畢竟條件輸人一等,能否順利出租,只有拭目以待了!








早安

前天看到一則報導:
Google 將摩斯密碼帶到 Gboard 上
https://chinese.engadget.com/2018/05/09/google-brings-morse-code-to-gboard/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去看看,並且依說明可以加入測試,因我的電腦使用 win10 所以不適用,如要用安卓作業系統的手機,那種小小的畫面,對我這種老眼昏花的人是一種折磨,所以暫時我是不會去試試它的功能!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笑話,有二家鞋廠分別派出調查員去非州,結果傳回二種䢛然不同的結果,悲觀的說:這裡不適合前來行銷設廠,因為這裡的人從不穿鞋。

但樂觀的說:這裡絕對是開發市場的大好機會,因他們都還未買鞋穿。

所謂的摩斯密碼,有很長的故事可寫,而當科技的進步,它不得不向時代的腳步投降,大多數的人都遺忘了它,碩果僅存的是一些業餘無線電人員還會執著、念舊的在回味使用著,故相當佩服 Google 公司,能占在弱勢人士的立場來開發它,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賺錢的行頭,但絕對是一個暖心的善舉。

其實最近一個月來,我陸續在抽空溫習摩斯密碼,並忙著開發我的用途,若能成功,我預計會寫上一系列的文字和成果,但沒想到被 Google 搶先了一步,不過,我們要走的路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我還是很欣慰,在這個世上有人跟我所見略同,只是他們人才濟濟,而我是勢單力薄,再加上財力、能力等因素,我只有慢慢來,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我再度想到這段我最欣賞的名言:

夢想 雖然還未實現
但每天做一個
總有一個會成真
我們因希望而前進
也因前進而有希望

BV5DM / ALPSB 阿祥 寫於 2018/05/12 晚









早安

有時候我們會有某種機緣,才得以接觸一個之前我們從不曾聽聞的世界!

前幾天為了創作的元素,我上網查資料,但躍出畫面的是一首 佛樂 ,本想立即點按離開,但聽到音樂的瞬間我整個被吸引住了,我不禁想起老殘遊記中描述聽歌的情節,只可惜我沒有那份文筆可以寫出我的感受,但我覺得那簡簡單單的六字 佛樂聖號,竟然比起千言萬語的佛曰、佛言更能引起我的共鳴,短短六字看似很短,其實是蘊含了無窮佛學真理,短短一首歌,卻有浩瀚無垠的繚繞迴音,也似是集多少千古佛經濃縮的菁華,聽似有聲卻又看似無語,讓人彷彿沈禁在無邊無際的人生苦海中,找到一葉扁舟依靠,又彷彿在漫漫長夜中,一盞綻放無比光明的燈光,它指引著我這個迷航的遊子,趕快回歸它溫暖的懷抱,它猶如慈母聲聲呼喚的聲音,讓我回歸生命最初的起點,它使我的心靈徹徹底底的洗滌了一次又一次,它使我很久未曾如此定下心來,一遍、一遍的聆聽下去,我沈浸在這種感動得無法自己的音樂裡,我也方才知道什麼叫佛樂的真髓!

記得讀過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學琴,鍥而不舍,學習一首琴曲,不單會彈,還要深入到更深的層次里。縱然師襄子說可以了,要進一步教夫子別的,但對夫子而言,還不算真正學會。於是,夫子不斷深入,從會彈,到掌握技巧,又進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進而,再去領會曲子所描述的人物。看到夫子如此專心一致、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與那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時,真令我們深受感動。

於是我也誠心一探是怎樣的因緣牽引,讓主唱者願拋開一切盾入空門,又是怎樣的創作因素讓她能有如此的藝術曲風呈現,於是上網搜得以下:

每當旭日在天際劃出一線紅,李娜即“聞雞起舞”,對著朝霞天風,練啊,唱啊,那嗓音衝破雲層,衝出峽谷,與霞光碰撞。

這時,她突然悟出了天門山寺那幅古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的深刻內涵。

對藝術的追求就是要達到“山上無山山獨尊”的極致。也只有這種博大的心胸,才能使自己的“音樂元素”得到昇華。

李娜曾與友人談過人的四種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階段;二是職業、仕途、名譽、地位;三是文化、藝術、哲學;四是宗教。

只有進入第四種境界,人生才閃出亮點。難道這是李娜出家的早期思想萌芽?李娜喜歡和朋友逛寺院,開始是好奇,後來,她在聽僧尼唱佛歌時,心靈忽地一陣顫抖。但是,在後來的實踐中,她不得不承認自己對佛音的理解僅存在於表面,十分膚淺,只有對佛經中的詞、意、曲、譜、音進行徹悟,才能得到它的真髓。

她終於徹悟了曾經讓她激動,讓她不安,欲為又不敢為的一種決策:出家。

看到此時我方才領悟,原來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不同,但以佛學教化世人的路上,她選擇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創作元素,也讓此首佛曲才能如此深深感動著很多人的心!

歌曲網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cDfqrQQEw

一小時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zniLQfFT4

如果您覺得意猶味盡,可以連結以下網頁彈唱一番:
https://virtualpiano.net/

下載離線彈奏無亂碼版:
https://download.cnet.com/Free-Piano/3000-2133_4-75852442.html

歌譜網址:
http://www.jianpuw.com/htm/5y/258421.htm

註:本首歌曲僅須利用鍵盤之數字區,就可以輕鬆彈出所有的音階!







記得音樂老師說過一位音樂家的故事(忘了名字),說他用名貴的小提琴在演奏名曲時,令聽眾都如痴如醉的沈迷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但中場休息的時候,台下一位觀眾竟然說:還是必須有名琴搭配才能有如此絕佳效果。

音樂家聽了,不慌不忙,脫下一隻鞋子(並拔掉鞋跟,沒有啦,這是某廣告的場景)並立即釘上釘子,再繋上琴弦,接著就用這克難式的「鞋子提琴」演奏起音樂來,他用實力證明,遠勝「才不配位」者千言萬語的巧辯。

有很多時候,我們深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年少時,我也曾見過夜市裡有人用竹片削成的特殊造型工具來寫字,確實也創作出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效果來,但我要說的,那絕對沒有傳統毛筆所寫出來的韻味和意境,更惶論毛筆寫字要求到位的各種筆法 ,畢竟毛筆字是流傳數千年下來的文化,豈能簡單就被這種噱頭可以取代的,所以書寫的工具再怎麼演變,應該都脫離不了毛筆最基本的造形,但也或許該說是個人見少識淺吧?

昨天健民學長分享的這個影片 (我並擷取二張相片出來)真的令我大開眼界,原來寫字絕非用毛筆造型為不二之選,原來真正的高手就地取材也能寫得一手真正「龍飛鳳舞」的好字來,也一直在想,若他用真正的毛筆來寫字,到底會是何等的神韻呢?

( 應該說他若無寫毛筆字的深厚功力 ,絕對無法用此自製工具來創作出令人驚豔的作品來 . )

註:習字多年的健民學長非但寫字功力非凡,連製筆能力也高人一等,他除了製造出一般的正統毛筆外,也用令人匪夷所思的籐條、雞毛各種素材製作出籐筆 ,雞蓉筆來,經過老師和同學們書寫試用後都讚不絕口,這種功力著實令我相當佩服因此特別介紹一番。
地震篇一

有一次到越南旅遊,看到當地人在建造樓房,一群人非常好奇的圍著詢問:
用這麼細小直徑的鋼筋撐得住嗎?

結果得到的答案是:我們越南沒有地震,安全絕對無虞!

當下除了驚訝外,更羨慕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甚至有同行者說:真想移民到這種地方來!

旅遊回台後不久,就遇上令人驚聳的 921大地震,當看到集集傾倒的武當宮,有人非常吃驚的說:使用這麼粗大的鋼筋,為什麼仍抵擋不了地震的淫威呢?

其實有些事是在我們漠不關心和疏忽下,造成了憾事,有些是今天僥倖沒有發生災變,但並不代表就永遠可以高掛「無事牌」的,比如地震後,我也趕忙回到故鄉去探看祖屋,並和嬸嬸們聊起當初建築此屋時的點滴,嬸嬸說:

當年建造時,是本村第一棟樓房,跟本沒有前例可看,再加上為了省錢都是自家兄弟和妯娌親手打造的,鋼筋的直徑本就不粗大,但花費的金錢就已經夠可觀了。

嬸嬸說到興起,甚至說:當時那懂得要打地基,就是把鋼筋插入土裡就將之堅起來並簡單綑紮在一起,就灌漿了。

說到這,她心有餘悸的說:幸好震源離我們有段距離,否則這棟甲午年完工但完全不符耐震設計的樓房,絕對會被催毀的。

對比嬸嬸的經驗談,我覺得我們既然要面對位處地震頻繁的命運,那我們是不是該有居安思危的態度,以更積極和正確的態度和作為來衛家保命呢?



註:本文早就打好前兩篇,本欲等配合的作品完成才要貼出,但沒想到一直找不到知音者賞識,作品遲遲無法實際等比例化並推出,直到昨天驚聞日本大阪地震,才貼上來供給大家參考!
勁翔雜談(原阿祥雜談) 地震篇二

《漢書.霍光傳》有一句成語:曲突徙薪,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吧!

猶記得人生第一次要買房時,曾看過一些現場並比較優劣,一位同事知道後,極力推薦他親友建造的工地,他特別強調此地的鋼筋是用「四分粗」的,絕對安全。

坦白說,人的知識和成長,有時真的就是生活經驗的累積,買房後有一次在服務機關內部看到同仁之一篇文章,才知道原來起造安全的房子,不是單看鋼筋的粗細,還有許多的細節藏在我們所不知道之處喔!

該文作者為我們機關新建局屋監工,他說【明明設計圖裡的箍筋是要根根折角度並與鋻筋隻隻相扣,但現場施作人員卻一意孤行要用他們方便行事的傳統矩形套法】。

註:921以後,政府才強制這種鋼筋綁法,雖然已經慢了一步,但至少有個起步,可是我在之後參觀過一些工地,仍見到有不屑業者為了方便,而改用一種【望似沒有減料但嚴重偷工】的方式欺矇消費者,真的不敢置信。

於是他要求改進,豈知一場風波就此產生,我不禁佩服他的勇氣和執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為多年後,我一位親友家兄弟要合建樓房,並要求他當監工,他也是向我訴說了很多現場工人不按圖施工之陋習,他要求照做但卻遭窮兇惡極的嘴臉相迫,試想,他非但是監工,更是出資的業主,都無力招架這些工人,而前者僅僅是一位機關的服務人員,要如何在工程品質和自身安危中取得平衡,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多年前有一次巧遇年青時的同事,當年他因識字不多,故從事的是最公司最基層出賣勞力的工作,但相逢時竟儼然是【工程人員】,他很驕傲的告訴我:我們專為人改建、增建,老闆算好要幾車的水泥漿才夠用,但只要由我手執這隻灌漿管,絕對可以省下一車的費用,所以老闆對我賞識有加!

當下我就問他是如何辦到的,聽完後對他的行徑相當的不認同,就直接對他說:千萬不要這樣,後續如果出問題了,要怎麼辦呢?

他洋洋得意的對我說:安啦,又不是新建的,況且我都會計算過,只要不偷得太嚴重就沒問題了!

望著這種非專業出身也能操營工程並唯利是圖的現象,您若是業主,您放心把身家安全託付給這種團隊嗎?

而您若是這位業主的熟識親友,您膽敢對他提出【曲突徙薪】的建議嗎?
勁翔雜談(原阿祥雜談) 地震篇三

早安

921大地震對台灣是一個很無情的傷害和打擊,但同時也可說是一個轉捩點,因其後,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新的建築法規,這對建築業也是一種良性的催生作用,因而啟動了一些新的思維發明或引進一些新的工法,可是施行效果有時竟然不如理想中來的順利。

畢竟有時候人就是有根深蒂固的觀念,在低樓層自建的業主們,普遍認為傳統工法才是理所當然、便宜又安全的,有一次見到二個私人工地同時在施工,一個採用傳統綁鋼筋的工法,另一個採用鋼構然後用網子包覆在外再灌漿,乃由國外引進之較新工法,當我詢問二種工法的優缺點和價目後並詢問附近鄰居的看法和想法後,才發覺原來有時常識的傳播並非那麼普及,才造成二個業主判斷上的差異和抉擇,所以事先做好比較,為自己的愛窩做好最正確、最明智的工法,應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而當最近的花蓮的大地震後,看到電視節目訪談相關業者時,也第一次聽聞由國人研發,並可在工廠事先用機器大量生產,讓現場施工人員迅速又省力架設的【柱中柱】這個名詞,只是相當納悶的是好的產品竟然沒在建築業界普遍傳開和被採用,而另據某業者廣告稱的 【SN 鋼材】,比傳統鋼材所增費用不多,但卻有更高的安全係數和效果,也更應該由官方全力支持和宣導,政府是不是更該強力出面為全民的居安品質把關和引領才對!

總之,在新建房屋部份,政府部門要有熟稔相關工法的人員,並有比較優劣的能力,然後公佈其建造成本、時間、安全係數等(甚至有審查制度,公佈合格的廠商,以免民眾被坑殺的情況出現),供民眾參考和採用,甚至必須有強制的規範讓建商也依循推案起造,才能省去民眾單打獨鬥的比較時間和力氣,而當地震不幸來臨時,有效降低民眾的恐慌和傷亡,個人認為這都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至於老舊建物的改建或補強絕對是必走的一條路,但對目前無意或無力改善者,民眾如何在最省錢的方針下,找出最經濟、最簡便的安全防護方法,有興趣的朋友,敬請期待下一篇!

加註:再度強調,有些事情真的要自身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有一親友在 921 中是受災戶,他心有餘悸的說:以後千萬不要買隔間是加強磚造的房屋,因當強震造成崩山後土石流來襲,連棟第一家之磚牆,在強力擠壓下,磚子紛飛彈出並撞擊第二家,然後宛如骨牌效應,使整排之底樓磚牆無一倖免,導致連棟樓房瞬間全應聲前傾,幸好是凌晨樓下客廳皆無人,否則不敢想像將是何等慘狀!

再註:最近與一親友聊天,他說道:雖然房市不景氣,但我配合的建商仍然推案,原因無他:「手下有一批人要養家活口」。因此可想而知,有些工法,就是在這種時空背景下,永遠還會占有一席之地,但也不是不可能面臨淘汰或轉型,我一位本來從事古老式之板模鷹架的親友,就在有些歲數、轉型要再投入金額過鉅、兒子不願接棒下,忍痛提早退出,手下之人也只好各自士農工商、奔飛鳥散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